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76节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76节

  “黄金夕阳时段,就算贵点,客户为了效果可能也愿意买单。”
  “限名额好啊,不用恶性竞争压价了。而且,虽然每天能拍的单量会减少,但每单的价格会提升,这样算下来,也还好。”
  “咱们得赶紧研究怎么注册登记,抢第一批名额。”
  “服装道具得升级了,得配得上古镇的文化氛围……”
  王哥和最先反应过来的工作室老板对望一眼,两人都笑了笑,也都知道对方没有说出口的话——不管怎么样,在这个调整的过程里绝对会死一批低价位的品质上不去的小工作室。
  第二天,清河古镇管理处便迎来了登记注册的摄影师潮。没有哪个靠这个吃饭的人会愿意被排除在秩序之外。
  路晓琪的确不是想要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商拍,毕竟,这个东西就是现在的趋势和潮流,禁也禁不掉,做得太严苛了说不定还影响游客口碑。
  她也不靠着场地费用来发财。
  在收费策略上面她很克制——只有最早和最晚的那两个时间段是收费的,因为这两段时间本是不对外开放的,算是额外为了他们开放。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段都免费,摄影师只需购票或者凭年卡入园,并严格遵守“不圈地、不扰客、快拍快走”的规范即可。
  因此,摄影师们看了之后,都很爽快地交了五千保证金。
  路晓琪心知肚明,总会有心存侥幸者尝试伪装游客潜入拍摄。为此,古镇保安的日常巡逻多了一项精准任务:识别并规劝这些“漏网之鱼”,最大程度减少潜在冲突。
  新规落地不过数日,效果便显现了出来——
  对于游客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那些曾经被商拍霸占的热门打卡点终于清净了。他们可以悠闲地驻足欣赏、拍照留念,不再有等待的焦灼或被驱赶的尴尬。
  保安的巡视也无形中提醒着普通游客注意拍照时长,大家形成了一种温和的默契。
  偶尔也能看到佩戴景区“商拍许可”的摄影师带着客人在拍,但他们也再不会动辄铺开几米纱幔或者是用大型的照明设备占着公共空间。
  摄影师们客客气气,游客们也报以理解与礼貌,还会饶有兴致围观一下,自己也举起手机拍两张,当做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游客中心关于“商拍占位”的新投诉几乎绝迹。
  而对于摄影师来说,自从他们体验过清晨薄雾氤氲、深夜灯火阑珊、关键是还没人的清河古镇时,就再也回不去了——没有游客的古镇多好拍啊!
  无人的背景可以随心所欲的构图,自然光影下原片质感已极佳,后期修图师的工作量骤减。偶遇一场晨雾,更是能诞生惊艳神图。
  古镇、游客、拍片客三者之间的气氛变得十分和谐,互相理解,互不干扰。
  不过,也有一些只做低价单,靠量赚钱的工作室,没办法只靠着这几个时间段生存,在数次伪装成游客被识破后,他们上了景区的黑名单,直接被清理出了这个市场。
  这样的危机感变相倒逼了留存下来的工作室和摄影师埋头开始卷自己的品质。品质上去了,单价才能提升。一段时间后,清河古镇的商拍倒是隐隐闯出了一点名气,在游客群里积累了极好的口碑。
  就这样,盛大而绚烂,充满了诗意的三月,平和地落下帷幕。
  四月份,清河古镇的二期工程如期进行。
  这一次的规模比上一次要更大,剩下的几个区被全部纳入到了规划范围内,而且还有新拿到的那一块地。除了古建修缮队之外,新地盘上已经驻扎了建筑队,这里作为清河古镇客流承接区,要建一座员工小区、一座经济型酒店、一条商业街和一座学校。
  清河古镇与县里面,想要完全把这一处角落盘活!
  宇文恺和王维只负责清河古镇内的建设,场外的交给了中标的建筑师事务所。不过总体规划还是宇文恺来把控,所有的设计稿也需要他点头才行。
  看了新的那几段vr之后,没人会对宇文恺的才华提出任何一丁点儿的质疑。
  没人!
  四号区。
  向大力拿着自己做的拨浪鼓逗弄着才三个多月的女儿向新生。向新生被放在一张摇椅上,嘴巴里含着安抚奶嘴,她的姐姐向阿狸,哦不,现在应该称呼她为向新黎,黎明的黎,正在轻轻推着她的摇椅。
  去三个月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也别让婴儿一直待在房间里,多接触阳光和大自然。所以向大力和黄四娘就经常把她挪到天井里晒晒春天的太阳。
  他和黄四娘,包括向老娘经常觉得,虽然他们已经抚育了一个孩子,向老娘更是拉扯大了向大力,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就像是懵懂无知的新手一样,完全不知道养孩子竟然要这么精细。
  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朝他们砸过来,让人眼花缭乱。
  向老娘原本还打算自己完全接手的,但她是老一套的养法。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向新生的口腔齿龈边缘出现了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向老娘一看就说这是马牙,只要用针挑破就可以了。
  结果这一挑,坏事了!
  向新生发烧了。一家人急得不行,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观脉堂是不接诊婴儿的。医生问明白情况后将他们狠狠骂了一顿,说就是用针挑马牙导致了新生儿口腔黏膜受损,然后引起了细菌感染才导致的发烧。
  好在向新生的情况并不严重,在医院住了两天就退烧了。医生说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引发败血症,会死人。而且,那也不是什么马牙,实际上就是小宝宝的乳牙胚发育到一定情况后牙板破裂,有一部分形成了角质增生而已,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然脱落。
  向老娘听了后很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向大力和黄四娘都没有怪她,他们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以前大家都是这样养孩子。那时候的小孩的存活率可不高,早夭是常事,说不定这些早夭的小婴儿里就有因为挑马牙而死的……
  真是一声叹息。
  发生了这件事后,几个人都反省了一下,开始学习新时代的育婴知识。向老娘都不听狗血小说了,开始刷各种育儿的短视频。
  三个月后,向新生被养得白白嫩嫩,任谁也想不到她前期在妈妈肚子里时竟然还挨着饿,差点就活不下来。
  今天是周末,向新黎不用去学校,便在家陪妹妹。
  她很喜欢向新生这个“大玩具”,看到小宝宝抓住了拨浪鼓,立刻转头告诉黄四娘:“妹妹抓住了!”
  黄四娘含笑招手让她过来,用汗巾擦了擦她的脸和脖子,将手边的牛奶盒递过去:“来,喝牛奶,今天都还没喝,医生说了要喝牛奶才能长高高哦。”
  又塞了一块饼干在她手里。
  向新黎笑嘻嘻地拿着饼干坐在妈妈身边的小椅子上,一口牛奶一口小饼干。她看上去已经和普通的现代小朋友没有什么两样了。
  黄四娘和向大力都很心疼这个孩子。
  她的妹妹出生在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和平繁盛时代,不用操心没东西吃没衣服穿,也不用担心生病,有许多的玩具,奶粉……可以说应有尽有。
  可阿狸,是真正的吃尽了苦头,挨过饿受过冻,和他们一起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所以,现在他们夫妻俩并没有因为向新生的出生而忽视向新黎,妹妹有的玩具,她也有一份。给妹妹买了新衣服,也一定会给阿狸再买一件。有的时候向老娘会嘟囔一声没必要、浪费钱,但终究也没阻止,自己还会经常带着阿狸去镇子里溜达,给她买吃的。
  阿狸这段时间就感到很幸福,有了很多新东西,而且还有了妹妹。她迫不及待想要让妹妹快点长大,可以陪自己一起玩一起去上学。
  一家人在天井里围着两个小朋友,手里也都没停下来,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向大力在给孩子做小木马,黄四娘在织毛衣,就连向老娘也都在串珠花冰箱贴——文创商店里的珠花冰箱贴卖得不错,他们将串珠花的活儿外包给了四号区闲着的几位大妈们,按件付费。向老娘现在一个月靠这个也能赚上两千块,她十分满意。
  “你要去开工了,四娘也要去上班了,我这个活儿可就没法再做了。”向老娘有些舍不得地看着自己手里的珠花。
  二期开工,向大力马上就要开始去干活了,黄四娘的产假也快休完了,下个礼拜就要继续去文创店上班。
  向大力:“娘,那两千块我和四娘补给你。”
  黄四娘抿嘴一笑:“两千可不够,给三千。”
  向老娘心里高兴,嘴巴上却说:“这能一样吗?一个是从外面赚的,一个是家里拿的,拿来拿去还不都是咱家的钱?对了,你们可得好好存钱,那员工小区咱们可得要买上一套。”
  向大力点头:“是,还得要买大一点的。”
  现在多了个孩子,四号区这个只有两间房的小楼就显得有些挤了。他听说员工小区规划了四房,准备到时候直接买个大的。
  而且四号区到时候也会改造,只不过因为现在住满了人,四号区会成为最后一个动工的区。而且古镇内只是修缮,不会搞得烟尘滚滚,所以还能暂时住着。
  黄四娘眼中流露出羡慕:“听说还会有独立的小楼,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咱们钱够不够……”
  他们现在也攒下了一些钱,但不知道小区房价会卖到多少。
  向老娘也羡慕:“咱们这些人,还是得要接着地气住才舒坦。”
  没住过高楼,想想都觉得可怕。
  向大力:“尽量攒吧,我开工后便有项目奖金了。”
  在不开工的时间段,他只有基本工资。虽然也算是不错的,但项目奖金才是真正的大头。
  黄四娘连连点头:“我上班后,每个月也会有绩效和提成了。咱们一起努力,争取住大房子!”她逗阿狸:“到时候,我们阿狸就有自己的房间了!”
  阿狸扁了扁嘴:“我想和娘住在一起,我害怕……”
  大家都笑起来,黄四娘抱起她坐在怀里,温声抚慰:“不怕不怕,阿狸到时候长大了,就不害怕了,而且阿娘就睡在你隔壁呢。”
  想想以前,她在家当闺女的时候可没这样的好事,都是和姐妹们挤在一个房间。
  黄四娘恍然,那个阴暗潮湿的房间,在她的记忆里竟然已经模糊了不少……
  除了开工之外,四月的清河古镇还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之前谈好的剧组已经到了清河市,他们早就一个月前就已经谈好把赵思敏家的宾馆给包了下来,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一部分人。剧组导演来实际踩过点之后,和古镇谈好,会占用没开放的三号区作为主要拍摄地,然后等清晨以及晚上会在开放区取景拍摄。
  这个要求不过分,路晓琪欣然应允。
  还有一件事,她又抽出了一张ssr人物卡,赵过。
  第104章此世农桑之兴,远超古……
  赵过, 西汉人士,汉武帝的搜粟都尉,主管农事。
  路晓琪一直觉得汉武帝的识人之术和用人之术简直在古代帝王中一骑绝尘, 他要是来了清河古镇, 陈盈盈的位置绝对不保。
  和同样星光璀璨的初唐不同的是, 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家奴出身的卫青后来当了大将军,还顺带附赠了一个霍去病;御史大夫张汤、杜周都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后来托孤的重臣金日磾, 原来只是归顺于汉朝的匈奴养马奴隶。
  还有他的搜粟都尉赵过, 原本默默无闻, 也是从小吏上提拔起来, 一招代田法立刻天下闻名。后来又改良了不少的农具, 成为华夏农业史上贡献巨大的一位农学家。
  而现在这位农学家就坐在路晓琪的对面。
  赵过看上去大概五十多岁, 他整个人一看就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宦,相反,他面容黢黑, 手脚粗大,如果去除身上的衣物加成,简直就和梅山村的老农没什么区别。
  “如女君所言,这里便是两千年后的华夏?”赵过皱着眉, 虽然早已经知道这个事实,依然有些恍惚,
  路晓琪连连点头,好奇打量着他。
  这是至今为止她召唤过来的人里除了已经远去的李冰之外,年代差最大的一位了,整整两千余年!
  他们此刻正位于七号区的食堂里,赵过来的时候落地在七号区附近,刚好路晓琪还没吃晚饭, 索性便带着他一起来吃饭。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了,员工们大多都已经吃完了饭回家或者上晚班去了,只有少数几个还在用餐。
  赵过也在紧张地打量着这个空间。
  头顶是无数个镶嵌在平整顶棚里的“小太阳”,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毫无阴影,这亮度远超他见过的任何宫殿或作坊。墙壁光滑得不可思议,雪白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复杂而浓郁的食物香气,混杂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洁净却陌生的气味。
  嗯?食物……
  苏隽端着两份餐走了过来。一份放在路晓琪前面,一份放在赵过前面:“赵都尉,先用餐吧。不知道您的口味,随便拿了些,见谅。”
  他们在系统空间里时感知是停滞的,但来到现实世界后很快就会饿。他见赵过还在恍惚便自作主张去拿了些吃食。
  路晓琪看了一眼餐食,发现苏隽给她拿的菜都是她平素爱吃的,忍不住露出些许笑容,又看了赵过的,忙对他介绍:“赵都尉,我们这边都是吃米饭配炒菜,您试试!如果不习惯的话,也可以换成面条,就是你们所说的汤饼。”
  赵过连忙起身道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