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23节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23节

  她们有出行的经验,倒不用刘晗怎么操心,就是给爷爷奶奶们买了门票,然后定了清河古镇旁边的宾馆,又将他们从高铁站接了送了过来,接下来就没管,自己回去继续上课准备期末考了。
  但她没想到,奶奶她们居然在清河古镇停了三四天了还没走呀!
  甚至,在第一天进镇子的时候就补差价换成了年卡!
  “那朱帘秀唱得实在太好了,听一次哪够?”梁秀芬一脸你大惊小怪什么的表情,“既然来了,当然就要一次性听过瘾啊,不然不是浪费高铁票钱?”
  所以,她们打算在清河市待上半个月,甚至已经和宾馆老板谈好了更优惠的房价。
  刘晗竟无言以对,只能说一句佩服佩服,退休可真好。
  今天刚考试完,她便索性来陪奶奶一起听戏。别说,这位演员唱得真好,上次她听了后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在网上搜了不少的戏曲视频,但感觉都不是那个味。
  今天在现场一听,嗯,果然是不一样的!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也就是如此了。
  “朱大家的确是唱得好,”梁秀芬正在和自己的票友们交流,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撼里醒过来,“上次咱们去省城看那出戏,那小百花,可是省城剧团台柱子唱的,感觉也没有朱大家好。”
  其他的几位老先生老太太也都点头,认同她这个说法。
  他们听了那么多年戏,耳朵刁得很,即便是剧种不同,但唱得好不好真是一听就知道。
  “不过,朱大家这唱的,到底是哪里的戏?听上去有些唱腔像是京剧,有的却有些昆曲的意思,我还听出了一点秦腔……倒是很独特。”
  “行了行了,许老头,别卖弄你那些知识了,好听就完事。”许老头的老婆,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翻了个白眼。
  许老头哼一声:“我这是在给你免费支教。”
  “可去你的吧。”
  “好了别吵了,我是感觉她的唱腔更偏北方一点,都是七声音阶。”
  “你这叫什么刻板印象。《窦娥冤》这出戏本来就要唱得更刚硬一点,用南戏的唱法肯定不适合。朱大家这种唱法,有点杂糅的意思,好听。”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剧,但糅合了南北戏曲的优点,让他们听得欲罢不能。
  刘晗听他们开始讨论专业问题了,这话题自己完全插不上嘴,只能在一旁边嗑瓜子边欣赏这戏园子的各处景色,一个瞥眼就让她看到了朱帘秀从后台走了出来。
  作为e人的她脑子一热,立刻就冲了出去:“朱大家,可以和你合影吗?我们都很喜欢你的演出!”
  朱帘秀有些惊讶,愣了半天,就在刘晗以为她会不同意的时候,便看到她莞尔一笑:
  “当然可以。”
  刘晗立刻将自己的奶奶和她的朋友们喊了过来,一群人又紧张又兴奋的和自己心目中的新晋偶像合影,开心得不得了。
  梁秀芬对孙女的主动出击满意极了,决定待会儿给她再发一个大红包。
  她想起刚才他们讨论的,立刻趁势问:“朱大家,您唱的究竟是什么剧?似乎与现如今的剧种都有些区别……”
  朱帘秀顿了一下,眼神中透着几分怀念,回答说:“我所唱的,可称杂剧,也可称传奇。”
  梁秀芬和一群老票友们面面相觑:“杂剧……传奇……”
  现在流行的地方剧种里好像没听过这两个。
  有一些戏曲知识,还经常喜欢卖弄炫耀一下的许老头更是绞尽脑汁在想这两个剧种是出自哪里……好像有那么一点点耳熟。
  朱帘秀看他们迷茫的眼神,有些许唏嘘,笑了笑:“都是一些过去的东西了,许是没人唱的了。不过家学渊源,学了一些,能得各位喜欢也是它的荣幸。”
  曾经辉煌一时的杂剧,也在时光的风沙中被湮没了大半。故事和唱词留了一些下来,唱腔却早寻不到痕迹了,演变成为了梆子、秦腔、昆曲、京剧、豫剧……
  如今倒是独留她一人在舞台上,试图重现它的辉煌。
  “甭管是什么了,朱大家,您的唱段也太短了,什么时候能排一场完整的剧目啊?”现在的上午一场和下午一场都是半个小时的片段,戏迷们听得不过瘾。
  朱帘秀告诉她们已经在排了,等到年后再过段时间就能在主剧场里演出了。
  一群人立刻欣喜于自己的年卡果然没白买!
  到时候她们是一定要来捧场的。
  聊完后,老太太们拍完照了之后又从自己的包里拿出小本子让朱帘秀签字。刘晗觉得朱大家的性格应该很好,这些要求一一满足,最后还微笑着和大家告别,一点架子也没有。
  实际上,朱帘秀被刘晗拦下的时候吓了一跳。
  以往她在各处献艺的时候,需要陪着班主去与一些拥有地位或者财富的观众们应酬,久而久之其实有些厌倦和腻味,但也没办法。戏子嘛,在那时候是下九流,万般不由人。
  直到她天下闻名,才借着名气和一些超级戏迷们的帮助,避免掉了很多麻烦。
  但来了这儿后,她发现献艺完只需要往后台一退,就能享受清净,根本不用担心戏台子外的这些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朱帘秀是真的唱得很开心。
  她前些时候曾经研究过华夏的戏曲史和近代的戏曲发展,发现在建国后,原本被称为下九流、戏子的他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人民艺术家”。
  朱帘秀喜欢这个名字。
  ……
  “晗晗这个事办得好!”
  “是,还是年轻人脑子活,胆子大。”
  从小剧场出来之后,梁秀芬和她的朋友们都开心得很,纷纷给刘晗转了红包。刘晗咧开嘴,心想自己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
  为了投桃报李,她在幻音阁里面十分踊跃地帮奶奶们拍照。她可是专门在小地瓜上出了《幻音阁五大最适合拍照打卡点推荐》的人,各种指挥奶奶爷爷们摆姿势。
  即便没有带五彩斑斓的丝巾,也一定要将她们拍得美美的!
  结果,乐极生悲——
  在从台阶上下来的时候她一个没注意踩空了,整个人扑倒在了地上。
  梁秀芬连忙赶过去:“哎哟,晗晗,没事吧?”
  刘晗从地上爬了起来,结果“嘶~~”的一声拧紧了眉头,她哭丧着脸:“奶奶,我好像扭到脚了。”
  一动,脚踝就有些痛。
  “你的手!”那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喊了起来。刘晗这才发现她摔倒的时候手在地面上擦了一下,现在虎口的位置被擦破皮了,正在往外渗着小小的血珠。
  “赶紧去医院看看。”老太太们七嘴八舌说。
  这时候有在旁边正负责巡查的保安人员走了过来,看了刘晗的情况后立刻叫来了一辆马车:“你们去观脉堂吧,就在附近,那儿有医生。”
  梁秀芬:“……那是什么地方?”
  保安说:“那是咱们古镇里的医务室,也是中医馆,坐堂的可是名医。你们就放心去好了。”
  一行人顿时放心了,商量了一下,便让梁秀芬带着刘晗过去了。许老头和他老婆也跟着一起去了。
  别说,这是刘晗第一次在清河古镇乘坐马车,感觉还挺有意思,掀开车帘往外看,像是真正回到了古代,一时之间连脚踝处和手掌处传来的轻微刺痛都忽略了。
  她看到马车经过了宋嫂鱼馆然后往右边一拐,进入到了另一条巷子里。
  刘晗想起来了!
  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到过这里,这儿很是清净,巷子里有一间很大的中药铺子,往里走好像是有那么一间医馆,开着门,但是她们当时看到没什么看头之后直接转头就走了。
  哪家好人在景区里开医馆啊?!
  刘晗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医务室,处理像她这样发生意外受伤的游客。
  不过,这个医务室好像忒大了一点……
  正想着,马车停在了观脉堂门口。车夫帮着梁秀芬将刘晗给搀扶了下来。
  下来后,刘晗才发现她们竟然不是唯一一波过来的。在她们旁边,有个老阿婆推着轮椅,轮椅上面坐了一个瘦弱的三十多岁的女人。
  这也是来看病的吗?刘晗心里泛着嘀咕。
  来景区看病啊?
  这好像有哪里不对……
  刚想着,从后面又挤过来一个头发微秃的男人,匆匆迈过门槛进到了里面,声音热情高亢:“张大夫,我可总算是找到你了!!”
  刘晗:???
  她不由得抬起头,就看到门上高悬着一块牌匾,上面是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
  观脉堂!
  第75章扁鹊见蔡桓公(一)……
  杨永是一名程序员, 年纪轻轻就被诊断为了高血压。
  更悲惨的是,吃了降压药后他就开始头疼,而且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用, 医生觉得可能只是降压药的副作用, 给他换了药, 但换药后还是反复头疼。
  杨永无奈去了一趟省城中医院,结果好运气的正好遇到张仲景在那儿考核。
  张仲景认为他是肝风上扰、肝阳上亢之证, 给他开了一个疗程半个月的药。
  杨永回去老老实实自己熬药, 吃了半个月之后果然觉得自己症状所有减轻, 但当他去中医院复诊的时候却觉得天都塌了!那位张大夫根本不是中医院的医生, 找不到人!
  他这才想起来, 当时好像说的是他们在进行什么名医考核……
  杨永又想找之前他挂号的那个医生, 但是那个医生去了帝都那边学习,甚至连线上问诊都停了。杨永欲哭无泪,只能等待。
  上个月, 他终于等到那个主治医生回来了。
  主治医生没经过张大夫同意也不敢贸然就把他的微信号给别人,只告诉他张大夫现在在清河古镇的观脉堂坐诊,如果想去挂号可以去清河古镇看看。
  杨永有些懵,清河古镇??
  那不是一个景区吗?最近要开张的广告张贴得地铁站都是, 连他这个只知道上班的牛马都知道了。
  主治医生一摊手:“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张大夫在景区里坐诊?我也不知道。”
  可能名医大佬就是这么任性吧?
  杨永还真在清河古镇的小程序里发现了一个叫做“观脉堂”的板块,但是里面只有简短的介绍,并没有挂号的内容。
  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他的头疼这段时间又有点发作了,别说是景区,就是在无人区坐诊,他也得赶过去。于是,趁着元旦加了几天班, 他凑了个元旦后的周末连休了五天,背着电脑包就往清河市而来了。
  杨永本来想要直冲观脉堂而去的,结果进来后,觉得这儿的景色实在是很不错,这儿看一下那儿看一下,这儿吃一点那儿吃一点,硬生生到下午这会儿才找到了观脉堂。
  他一进门就恰巧看到张仲景在正堂坐着,正和高公明一起研究针灸铜人,顺便给钱博江和几位实习医生上上课,立刻扑了上去:
  “张大夫,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