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73节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73节

  【不是说还有十二天吗?怎么一下子就要关门了?】
  【不要啊!(抱住大腿),我的食堂没有了,这让我怎么活啊?】
  【大哭,宋大厨你骗人,你上次明明说可以再开几个月的。】
  宋五嫂心里也觉得歉疚,在群里安抚了好一会儿,又承诺等清河古镇的酒楼一开业就立刻通知大家,才让所有人的情绪变好了一点。
  她倒没有说出事情的内幕和自己的猜测,没必要。
  大家便又开始在群里催促清河古镇赶紧开业,倒是没有一个人退群,反而路晓琪和宋五嫂的微信里多了很多新的添加好友申请。
  路晓琪好奇问了其中一位,这才知道原来本地的一个吃喝玩乐大v发布了宋嫂鱼馆即将结业的消息,有老食客在底下留了她们的微信号,很多之前没加的食客就找了过来,生怕自己以后找不到路。
  【终于找到组织了,5555,重新开业的时候一定要踢一脚啊。】
  【我是外地的,上次吃过一次念念不忘,求加群。到时候清河古镇开业,我一定会来捧场的。】
  【还没吃上呢结果就结业了,郁闷。先来占个位置吧。】
  【宋大厨yyds,求不要休息太久,一定要记得开业呀呀呀!】
  不过一天时间,就已经有几百条加群的通知,她都忙不过来了,路晓琪不得不又开了两个五百人的新群。她算了算,即便是这些群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为了酒楼办清河古镇的年卡,那也很棒了。
  毕竟除了年卡,他们还得要消费,算下来就很可观了。
  结业的那一天,宋五嫂和路晓琪还有过来帮忙的苏隽把能搬的东西都搬走了。所有她们自己买的碗筷、消毒柜等等。这些东西原本宋五嫂还想着要留给那对小夫妻呢。
  “这个也搬走。”路晓琪指着墙上的牌匾和写菜单的黑板说。
  哼,她什么都不会留给他们的,一包纸巾都得要带走。
  苏隽觉得她这样睚眦必报的小表情很可爱,有点莫名想笑,但脸上一本正经,忠实地执行了她的命令,把所有的纸巾和其他小杂物也都打包放在了箱子里。
  前来验收的小夫妻,女方原本还想着能接收一些日用消耗品的,没想到他们竟然收拾得那么干净。她很不满,最后指着墙壁上的钉子洞挑毛病:
  “咱们合同上可没说可以在墙壁上钉钉子吧?”
  这意思是想要扣点钱。
  路晓琪气得脸都红了,马上要发飙的时候,苏隽拦在她面前,沉声对那女人说:“先前的合同里也并未约定你们可以提前收回店面,如果我们现在提出要按违约来起诉的话,你们恐怕要赔更多。”
  苏隽淡淡补充一句:“我可以现在就叫律师来。”
  他有一米八多,身材又挺拔,也是当过衙内的人,气势一放出来就显得很足,莫名有压迫感。而且他还长了一张清俊贵公子的脸,莫名地让人觉得气度非凡,身世不俗,找律师这种话从他的嘴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的可信。
  女人感觉他家里都能养得起一个律师团。她退缩了,扯了扯嘴角不再说话。
  回到家之后,路晓琪绕着苏隽打量,啧啧不已:“看不出来啊,苏公子不愧是苏公子,现在连找律师都知道了哎。”
  不得不说,苏隽站出来那下有点帅到她了。
  苏隽摸了摸鼻子,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若真是要找律师的话,那也得老板您出钱。所以,我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
  她是虎,他才是那只狐。
  路晓琪一想还真是,嘿嘿乐起来。
  “你只不过是不擅长和这些无赖打交道。又是一个年轻女孩子,所以被他们看轻了。”苏隽安慰她,“这样的人你和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彰显出自己强势的一面,权势也好,金钱也罢,他们才会老实下来听你说话。”
  他以往接触的人之中,这样的人不胜枚举。以往他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人性如此,但现在却觉得可悲。
  路晓琪点点头,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受教了,不愧是苏公子!”
  ……
  宋五嫂喜提休假,立刻带着行李加入了路晓琪的远行队伍。
  这支队伍里还有李冰、张仲景与苏隽。
  一行人先坐高铁去省城。
  即便已经在现代社会生活了一段时间,从表面都看不出来多少古代痕迹了的宋五嫂和苏隽,在进入到占地广阔的高铁站时依然觉得眼花缭乱。
  更别提李冰和张仲景了。两人好奇的眼神在各处流连,嘴里的问题就没有停下来过。
  张仲景原本觉得他有丰富的出行经验,而且也对这儿慢慢熟悉了,即便是没人陪他,只要有盘缠就能顺利去到省城。但经历了这一趟后他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的出行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他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那些看上去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而是如今对于“人”的关注——为了出行方便,路晓琪给李冰准备了一个轮椅,然后又预约了高铁站推出的“重点旅客”服务。从进站之后,他们一行就得到了特殊的关照,一路绿色通道放行,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来引路。
  如果不是他们人多,工作人员恐怕会抢着来推轮椅。
  张仲景原本还挺淡然的,但是听到路晓琪说这不是因为她有背景有地位,这个措施针对的是全部国民,纯粹只是铁路系统对于特殊旅客也就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等的关照之后,他就开始陷入到了沉默。
  一直到上了车,才从自己的情绪里醒转过来。
  他是学医的人,本就有着一颗慈悲心,这也让他对于这种人文关怀更加的感慨:“你们做得很好,好极了!”
  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权贵享受一切便利,健康人能活着就已经算是万幸了。而老弱者、残疾人,往往都是最先被淘汰的对象。照顾他们?而且还是朝廷花费大心思去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
  做梦吧!
  李冰摩挲着自己的拐杖,悠悠道:“世道和平,朝廷富足,才能如此。缺了哪条都不行。”
  可惜秦国连年征战,且不得不战,根本腾不出时间和金钱来整理内务。
  苏隽却有不同看法:“小子以为,即便是满足了这两者,也不是所有朝廷都愿意对百姓施以福利,同享盛世。”
  隋文帝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在位时期,朝廷富足,仓库里的粮食都堆得满满当当。但是在遇到天灾,百姓食不果腹之际,他依然选择了不放粮,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李冰苦笑,轻叹一声:“你说得对。”
  即便有钱又有能力那又如何?对于上位者来说,不过只是一群黔首而已,何必花这些心思?就连他自己,在来到这里之前,不也是隐隐这般认为的吗?
  路晓琪在一旁听他们低声讨论,双手托腮,听得津津有味。
  她在心中想,那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就像是现在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一样,麦子熟了几千次,但人民万岁是第一次。
  宋五嫂没参与讨论,她只是着迷地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那是江南一带的农村风光,阡陌交错,时而点缀一排排两三层楼高的小房子,门口基本都停着车。稻田已经金黄,有正在劳作的农民,但基本上都配备了机械化辅助,收割机在稻田里轧出一条条笔直的路。
  偶尔还会经过河道,这边的水运发达,即便是小支流上也都有小型的货船和运沙船来来往往。
  除了船的样子有点不一样之后,这边的水道和宋朝倒是差不了太多,宋五嫂这样想着。想当年,无论是汴梁还是临安,水运都极其的繁华,江面百舸争流。
  但很快,她的视野中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江,这是长江的支流,流量在全国也排得上号。
  她忍不住叫了出来:“快看!”
  李冰等人都回过头去,只见一艘又一艘的巨轮载满了货物,鸣着汽笛在江面上航行,井然有序。不远处,是如飞虹一般跨越在江面上的钢铁大桥,连接了大江的两岸。而他们所乘坐的高铁,也正行驶在这样的铁桥之上,如一阵风一般将天堑视为通途,不过短短一两分钟便将江水甩在了自己的后头。
  所有人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心中只余震撼。
  未来世界又向他们掀开了一层面纱。
  李冰喃喃道:“这……便是我们的后世吗?”
  “是你们的后世。”路晓琪听出了他语气中的微妙情绪,立刻认真说,“虽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一百多年,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大秦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那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华夏。”
  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对比其实并不公平,我们的历史并非落后的包袱,而是造就现在这一切的辉煌基础。
  就像是垒砖砌墙,底下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李冰闻言,眼中出现释然与欣慰:“车同轨书同文……陛下的确是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在他的印象里,那位登上了秦王位置的青年,眼睛里燃烧着勃勃的雄心与野心。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他将立下比他的父辈们更伟大的功绩。李冰却想不到,这份功绩竟然是如此的伟大,甚至照耀了几千年依然不熄。
  在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后,高铁终于到达了省城。
  有坐着轮椅的老人在,照样是走特殊通道。路晓琪已经定好了车将他们送到酒店。
  而比他们提前一天到的钱成海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老同事,也是省城医学院院长汪景德的办公室。
  汪景德有些讶异:“你想让我和你一起联名举荐一个人?”
  钱成海:“我还想让老李也一起。”
  汪景德:“……你这是想要举荐名医?”
  第51章中医还能急救?难道是现……
  汪景德和钱成海以前都是清河市中医院的同事, 后来他调来了省城,但两人一直都有着很不错的关系。汪景德进入到省城医学院之后,经常找钱成海来讲座。
  钱成海倒是很少有事找他, 这次也怪不得汪景德会惊讶。
  现在的中医特殊人才认证, 如果只是普通的行医执照, 那只需要自行去卫生管理部门申请然后通过考核就行了。但现在钱成海动用到自己和老李两个人脉,显然就是要举荐对方直接去做名医认证。
  名医是现在国家对中医专业级人才的一种头衔认证, 算是一种荣誉, 也可以说有点像是职称。
  现在的规定, 如果要认证为名医, 如果有单位的就单位举荐, 如果没有单位是民间独立执业, 那最起码要三个已经是名医的医生共同举荐。
  很多民间厉害的大夫,其实不太管这些,反正口碑这个事情不需要官方认证, 老百姓自然能打听得到。所以这种共同举荐其实发生的次数并不多。而且都二十一世纪了,这样的“民间遗珠”也越来越少了。
  他没想到钱成海竟然会想要举荐一个人走这个途径。
  “你上次来的时候怎么没透露口风?”他狐疑的问。
  钱成海:“当然是因为刚认识不久。老汪,你还不了解我吗?这么多年我可没说要推荐谁吧?这位张大夫,绝对是大手。反正……”他嘿嘿笑两声, “比我厉害。”
  他这几天也和孙子钱博江一样,常跑清河古镇,和张仲景越聊便越投机,也越觉得对方深不可测。
  “哟!”汪景德倒是真的惊讶了,“你钱成海居然还有服气的人?”
  他太知道钱成海了,手上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要不是他眷恋故土恐怕现在他的成就早就比自己高了。有本事的人总是傲气一点,他就极少见到钱成海如此推崇一个人。
  钱成海叹了口气:“不服不行啊, 人厉不厉害,有的时候聊几句,看个方子就能知道。”
  “那倒是。”汪景德沉吟一下,“不过老李那人向来不太好说话,对民间行医的又有些偏见……”
  钱成海:“所以我才找你啊。”
  他们口中的老李,是他们打算找的第三人,也是三人之中地位最高的,现在主管审核的又是他的学生,假如他能够出面,那这事儿便十拿九稳了。
  汪景德:“这样,你明天先让我见见那位张大夫,我了解一下后再想想怎么把他推荐给老李。”
  钱成海露出笑容:“行。张大夫今天应该刚到,明日吧,明日我就带他过来。”
  ……
  省城毕竟是一线城市,经济比清河要好,规模也要更大。几个人看到了更繁华的城市景象,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在江上游轮享受着夏日清凉的江风,欣赏两岸高楼大厦所构成的璀璨夜景,更是赞不绝口。
  “要是星空也和以前一样璀璨就好。”苏隽有些惋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