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67节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67节

  老王是安宁县本地人,家里就挨着清河古镇,他对镇子这几个月的变化是喜闻乐见的。而且,古镇招工,真的给附近的居民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县政府和街道社区最近这段时间都在大力宣传。
  他自己便是上周来这儿应聘上的。原本老王在清河市的工地上当小工,钱倒是赚得不少,但也辛苦,而且朝不保夕。如今就家隔壁就有活儿干,虽然钱少一点,他也是愿意的。
  他已经想好了,等清河古镇开业后,他便把家里一楼的空间给收拾出来,到时候卖点水或者是开个小饭馆都挺好。如果清河古镇生意很好,说不定还能租给其他人,自己逍遥自在拿个租金,舒坦死了。
  所以,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古镇好的。
  三轮车绕过了被蓝色帷幕拦起来的建筑工地,来到了清河楼面前的小广场上。所有的车都在这里卸货,已经有三四辆三轮车在这儿聚集,大家都互相搭把手,边干活边聊天。
  “一直被围起来的那块工地是干啥的?”
  “听说是建一个虚拟全息体验馆,就是上次视频里那种,新技术,所以安保才这么严。”
  “原来是这样。”
  “上次我不小心走到那里,就被拦住了。”
  一车车的木料被运到了清河楼里,那儿自有向家村的工匠在核对木料品质,任何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老王就亲眼见过他曾经把一捆表面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实际浸过水的木材给挑了出来。据说从此之后供应商那边都十分仔细严格地做出厂质检,再也不敢敷衍。
  是真有本事的人。
  “那当然了。没本事可拿不到一两万的工资。”
  老王惊讶极了:“这么高?”
  “还有拿三万多的呢,而且还给交五险一金。”同事羡慕得直咂嘴,“不过,人家那是真正有技术的,咱们比不了。”
  像他们这样的杂工,一个月到手才四五千左右。同样是累死累活,人家获得的可多太多了。
  老王忍不住感慨:“这要是年轻的时候,我哭着喊着都得去拜个师。”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谁说不是呢?”
  “听说老板又从外面请了几队建筑工来,这两天就要到了,看来也是急着要开业了。”
  “那是,这么大的开销,每天一睁开眼就是钱,能早一天开门就早一天开门。”
  工人们在闲聊的时候,路晓琪正在唰唰往财务送来的单子上签字。
  临时工们的薪资单、各种大的小的采购单、给合作单位的结款单……生平第一次体会到花钱如流水的感觉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美妙。
  路晓琪签好最后一张单,放下笔捂着自己的胸口对财务小姐姐说:“以后每周统一一个时间拿给我就行,让我一次性痛个够。”
  财务小姐姐抿嘴轻笑:“好的,老板。”
  路晓琪拿出其中一张单子,这张单子的乙方是清河市的药材贸易公司。现在古镇里有专门的采购,负责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
  “怎么会忽然采购了这么多中药?张神医不是说暂时先不开药铺吗?”
  苏隽从电脑前抬起头:“张神医说他要做一些中药香囊。最近他的香囊很受欢迎,同事们都问到我这儿来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和古镇里的那些技术人才们相关的事情,那问苏特助就好了,都是他在管。
  路晓琪惊喜极了:“这个好!肯定受欢迎。”
  她自己也用了,医圣特制,每天晚上挂在床头,睡眠质量十分好。而且,蚊子再小也是肉,这也算是个进项。
  苏隽又说:“张神医还想要找几个熟知草药的小药童来做这件事情。”
  现在张瑛经常去帮忙,但如果要批量生产,一个张瑛肯定不够的。
  路晓琪点头:“行,你去找陈姐让她招人就好。”
  她雄心壮志,摩拳擦掌,誓要把卖香囊这件事情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到时候或许可以搭配着卖点药丸子什么的,说不定也能搞出个和什么同仁堂庆余堂一样的老字号呢!
  财务小姐姐:“大家都让我问一下您,如果有外面的人想要来找张大夫看病,能不能进来啊?”
  路晓琪有些惊讶:“就已经有外面的人找过来了吗?”
  他这个诊堂也没开多久吧?
  她一问才知道是有几个员工回去宣传了,便一直有亲戚朋友来问,他们也不能放着班不上就专门陪人来看病,就想问一下现在能不能有个绿色通道。
  “可以。”路晓琪沉吟了一下,觉得以张仲景的医术,专程来找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且他本身是希望病人样本数越多越好的,“来看病的在保安这儿登记就好了,不过进来了后能不能挂到张神医的号就看缘分了。”
  等财务小姐姐出去后,她好奇问苏隽:“张神医没想着要去医院看一看吗?”
  她原本还以为张仲景会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现代的医院是什么样子,但没想到他每天都悠哉悠哉在古镇里折腾自己的药材,然后看书,给大家看看病收集收集数据,却没看到他往医院跑。
  李冰是要养病,所以深居简出。但韩氏姐妹也没有急着往外跑,就在古镇里写写画画,除了委托苏隽给她们定了许多的布料、丝线和一些相关的书籍之外也从未出过古镇的大门。
  这次来的人似乎都很谨慎淡然。
  “张神医说想等自己先将这两千年的医学史慢慢厘清,再去看现代医学。”苏隽恰巧也问过张仲景这个问题。
  张仲景觉得在他死后,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里,很多流派都熠熠生辉,包括针灸、儿科、草药和温病等等都可圈可点,给了他很多全新的启发。
  他想要先把这些课给补上,再把眼光放远去看看更截然不同的新东西。
  路晓琪不由得心生佩服:“活到老,学到老,不愧是医圣。”
  其实不单单是张仲景,宇文恺等人都是如此。宇文恺和清河大学的那位林教授交流得很勤,稍微有点休息时间就会往市里面的规划博物馆和档案馆跑。
  还有苏隽,每天在处理了一堆杂事之后,都还在看和机械相关的书。听刘蝉说他还在宿舍里研究齿轮和其他小零件,他什么时候折腾出一个不得了的大东西来,路晓琪都不会觉得奇怪。
  只能说大佬就是大佬。不像她,每天一回家躺床上就根本不想动弹了,和咸鱼一样。
  ……
  “佳佳,来,吃药了。”陈美玲端着黑乎乎的一碗药敲了敲女儿的门。
  没人应。
  她又敲了敲,锲而不舍。
  门终于开了,汪佳佳有些灰心:“都吃了三天了,感觉也没什么效果。”
  她就知道这次还会这样。
  陈美玲将药碗放在桌上,劝她:“大夫都说了要吃半个月的,你不要那么心急。我倒是觉得你这几天情况好一些了。”
  汪佳佳幽幽说:“好什么啊……”
  不还是一直在排气。
  话虽然如此,但她还是捏着鼻子咕噜咕噜将一大碗药给喝光了。
  放下后,她往床上一躺:“我今天不去上课了,妈妈,你帮我请假吧。”
  她不想再去面对那些羞辱了,想到去学校整个人都是僵硬的。
  陈美玲叹了口气:“行,我会和老师说的。”
  她也不想让自己女儿去那样的班级度过自己的高中。转校不现实,转班还是可以的。
  其实之前的汪佳佳不是这样的,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她会反击,会抗议。可能是这次给她带来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被这个病折腾得抬不起头来。
  妈妈走了之后,汪佳佳点开手机,进入了自己的病友群。
  这个群是她生病的时候在网上搜相关信息的时候加的,里面都是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友。可能因为高中压力大很容易就影响到情绪,病友们有一半都是和她一样的十几岁的孩子。
  一进群,就看到有人发言:
  【昨天去学校,又被人嘲笑了。我真的恨,为什么偏偏要生这样的病啊!】
  【我这次去了沪城看医生,给开了药和建议,要是有用我就来反馈给你们。】
  【好想去死啊!死了可能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汪佳佳心里一悚。
  她认识这个群友小a,也是个读高中的女孩子。两人曾经交流过喷什么香水更能掩盖气味的问题。
  这句话出来之后,很快很多群友就来安慰小a:
  【不要这么想!这又不是什么绝症,你好好吃药,放松心情,会好的。】
  【对呀,我前段时间想通了,情绪好很多,症状果然就轻了些,现在正在慢慢好转。】
  【千万别!何必为了其他人影响自己的情绪……】
  汪佳佳紧张地点开那个群友的号,给她私发了一条:
  【宝宝,你没事吧?】
  那边没回,汪佳佳躺在床上,心跳得有些厉害。她忽然发现,其实她有点理解群友的想法。因为她在偶尔的一个瞬间也会想,或许死了就能一了百了了……
  但是,她又觉得,不该是这个样子。
  而且,她有舍不得的东西。爸爸妈妈,家里的宠物狗……
  胡思乱想着,手机收到了一条消息。
  小a回复了:【没事了,我刚乱说的。】
  汪佳佳这才放下心来。
  她想了想,回了一条:【我家给我找了个老中医,说不定这次能好,好了的话我告诉你。】
  小a:【嗯。】
  汪佳佳关掉手机。
  她沉浸在刚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里,都没有发现,从陈美玲进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分钟,而这二十分钟里她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不停地排气。
  ……
  钱博江悠然踱步在清河古镇里。
  他最近听了很多关于这个古镇的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县里话题度最高的地方,出去吃个饭都能听到各种讨论,猜测什么时候开业的,打听里面招工的等等。
  但他还是第一次来。
  保安听说是来找张大夫看病的,让他登记了一下就放行了,而且还很热情:“你是别人介绍来的?那还挺好,现在老板肯让你们进来。嘿嘿,以后进来可就要买门票了。我和你说,你来对了,张大夫可是真神!”
  钱博江试探问:“您找他看过?”
  “对,他给我们做过义诊!”保安高兴说,“他给我开的方子,治好了我多年的盗汗,还便宜,一个疗程就百来块钱。张大夫说再吃两个疗程,应该就可以痊愈了。”
  钱博江对这位张大夫更好奇了。
  他问了路之后来到了二号区的诊堂门口,看见诊堂门口围了几个人架着梯子正在往门头上挂匾额,他之前所见过的那位老先生赫然就在其中,他在抬头查看匾额角度:
  “再往右边一点……好,正了。”
  果然就是他!钱博江心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