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柳谷雨一连恍然大悟,重重“哦”了一声,露出一脸“我明白了”的表情。
“我懂了!”
“他这是悄悄努力,然后偷偷失败。”
一听这话,排队的村人们全都捧腹大笑。
乔蕙兰被各色各样的笑声围在中间,更觉得难堪,心里一阵恼怒,这死哥儿的嘴皮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贱了!
柳在文更是气恼,他啪一声摔下手里的毛笔,阴沉着脸瞪向众人,冷冰冰说道:“婶子阿叔们要是来写对子的就安安静静排着,要是来看我家热闹的,就请回吧。”
柳在文到底是秀才,其他人就算想笑,在他眼前也都憋住。
柳谷雨却不给他面子,脸色已然变得严肃,正正经经开了口:“在场的叔叔婶子家也有孩子在这儿读书,还没听出来呢?这是嫌孩子们拖累了他考功名!”
“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空着手到这儿来读书的呢?说起来,也都是交了束脩的,收了钱就好好办事,要嫌孩子们拖累,那就干脆关了私塾,好好在家备考啊。”
“还有这写对联。各位都是带着东西来的,或是鸡蛋,或是肉脯蜜饯,或是直接带着铜板,也不是空着手求你写。银货两讫,谁也不欠谁的,咋就要给人脸子看?连声儿都不许出了,镇上市坊也没这么苛刻的!”
不听还好,一听还真有道理!
对啊,他们可是给了东西的,又不是白要!
送孩子来读书的人家更气!这柳在文收的束脩可比柳老秀才还贵,钱是拿了,到头来还嫌弃自家孩子耽误他读书考举人!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别开私塾啊!
排着队的众人这下是真笑不出来了,神色各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快!
这时候,秦容时从前面走了过来。
柳谷雨一眼看到他,忙抬手摇了起来,喊道:“二郎,这儿!”
秦容时走了过去,从柳谷雨手里接过装满肉的篮子,说道:“娘见你一直没回去,喊我来接你。”
柳谷雨歪着脑袋笑,高兴说道:“用不着,就在村里,还能走丢不成。”
两人说了两句,话里轻松自在。
看他们说话,被柳谷雨怼了一通的柳在文越发恼怒,眼睛狠狠瞪向秦容时,偏面上还装得和煦。
“这次落榜还是我学得不精,我娘也是着急,才说错了话,叔伯婶子千万别介意。”
说完,他又看向秦容时,扬了扬脖子,露出些高高在上的姿态。
“秦小童生,我父亲虽然不在了,可私塾还开着。你学业上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来问我,我虚长你几岁,虽学识不深,但到底已经考了秀才,教你还是可以的。”
秦容时原先没打算搭理他,可柳在文偏偏点了他的名。
他只好不缓不慢朝着柳在文走了过去,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向书桌上已经写好的春联。
注意到秦容时的视线,柳在文下意识想遮。
他的字确实不好看,平常哄哄村里人也罢了,但在秦容时跟前可就原形毕露了。
秦容时开了口,说的还不是字迹的事。
他说:“对子忌同位重字,上下联第三个字都是‘平’字,这是一副病联。”
柳在文:“……”
他的脸色刷的黑了,排在第一个的老伯也惊得“啊”了一声。
秦容时看了过去,问道:“陈伯,这是您的春联?”
老伯点头。
秦容时嘴角浮起一抹轻蔑的笑,继续说道:“还有最后这句‘辞清冬’,意思倒是没问题,可我记得陈伯家今年添了孙子,正好是冬天生的,名字就叫清冬吧?”
“‘辞’有告别离开的意思,用这个怕是不合适。”
柳在文:“……”
柳在文的脸色十分难看,一张脸黑沉得能滴下墨来。
他不是不知道写对子的忌讳,可就是觉得村里人不认字,不懂学问,他敷衍了事也不会被人发现。
至于“清冬”……谁记得他家孙子啊!
可偏偏“清冬”这个名字还是柳在文取的!
村里就这一个秀才郎,有那重视孩子的人家会提着礼物上门请他取名字,陈家当时可是专门提了一只鸡请他帮忙取名,取的正是“清冬”。
比柳在文脸色更难看的是排在第一位的老伯,老人家没读过书,听不懂什么“同位重字”,什么“病联”,可秦容时后面那句话他是听懂了。
陈伯立刻变了脸色,一把夺过已经送出去的鸡蛋,沉着脸和人吵了起来。
村里人吵架可不好听,什么话都敢说,柳在文气得脸都红了,憋了半天只会说“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至于排在后面的人听到秦容时的话后,更不高兴了,一大半都拿着东西走了。
秦容时趁乱离开,看向柳谷雨,声音温和:“回家吧。”
目睹全程的柳谷雨偷笑两声,用力点头道:“好!”
-----------------------
作者有话说:儿童节快乐!
第41章 山家烟火41
“过年好!过年好啊!”
“过年吉乐!”
“都乐!大家都乐!”
大年三十, 处处透着喜乐,村里邻居见了面都要说上一声“新年好”,哪怕是平常不对付的, 今天见到也都是眉开眼笑。
“柳哥儿, 竹哥儿,去郑家打年糕啊?”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手里半抱着木盆,上头搭了一块粗白布, 底下装了一大盆年糕。
他口中的“郑家”住在村尾,这一路走过去还得费些时辰。
郑家院子里有一口磨盘大的老石臼, 打年糕、糍粑最方便, 所以每年过年都有人去他家借石臼打年糕。
村里人都是如此, 今儿我借你家石臼打年糕,明儿你借我家的牛耕田,情分就是这样你来我往处出来的。
到了郑家门口,正好看见上一个打年糕的人离开,柳谷雨和罗青竹与其擦肩而过。
郑家人都不错, 好说话, 为人和善。
他家大媳妇看到院儿里又来了人, 连忙迎出来, 热情问道:“柳哥儿,竹哥儿, 你们也是来打年糕的?”
柳谷雨走了过去, 弯下腰逗了逗抱着郑家大媳妇大腿的小娃娃, 过后才说道:“是嘞,也不知道打不打扰?”
说罢,他就往小奶娃怀里塞了一包芝麻糖, 罗青竹也紧跟着送了几个槽子糕过去,都是给孩子吃的零嘴。
这非亲非故的,上门借东西,总不好空着手来。
郑家大媳妇并没有拒绝,想来今天拿着东西上门的人家不止他俩,她都习惯了。
女人摸了摸小娃的脑袋,柔声道:“还不快谢谢两位哥哥。”
小娃乖乖喊了两声“谢谢”,然后抱着零嘴飞奔回屋,嘴里嚷道:“大哥、二姐、三哥、小妹!出来吃好吃的!”
小娃娃个头不大,跑得倒是又稳又快,逗得女人笑了好几声。
她一边笑,一边招呼:“我进屋给你们倒两碗水!先坐会儿,我喊我男人、小叔子来帮你们打!”
郑家平常只借石臼,可不帮着出力,她这是看柳谷雨和罗青竹都是力气小的哥儿,再加上两人都送了东西,当然要帮忙了。
她说了一句,然后匆匆进了灶房,里头的人还没出来,倒是外头又有人来了。
来人是宋青峰,他手里提着一把铁镐,正站在郑家的院门口。
他看到罗青竹和柳谷雨,似乎还有些吃惊,睁大了眼睛问道:“你们怎么过来了?也是来打年糕的?”
话音刚落下,被媳妇和大嫂喊出来帮忙的郑家老大、老二也出来了。
两人一眼看到立在门口,都快和院门差不多高的宋青峰,问道:“宋屠户是来还东西的?”
宋青峰的老宅就在郑家旁边,两家是邻居,宋父过世后,宋青峰搬到了镇上住,也是郑家最先发现宋家屋里没了人。
他最近回了村子,和邻居说是回村过年祭祖,顺便收拾收拾父亲的坟。
他家老宅许久没有住人了,屋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就今天一天,他已经上门借了好些东西,柴刀、竹耙、扫帚……这不,又来了。
郑老大迎出门,先接过宋青峰手里的铁镐,热情问道:“给我就好了,你家还缺啥不?”
宋青峰摇头,可脚却往前伸了一步,直接进了郑家院子。
他看着罗青竹重复问道:“你、你是来打年糕的?”
郑老大:“???”
罗青竹回过神,冲着人点了点头。
宋青峰忙说:“我帮你吧,我力气大。”
说罢,他直接走过去,一把从郑老二手里抢过圆木杵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