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巅峰学霸> 巅峰学霸 第442节

巅峰学霸 第442节

  毕竟现阶段社会运转规则就是这样。上位者的看法是真能决定手下人的前途。
  这就注定了那些对未来还有追求的人会选择投其所好。
  毫无疑问,乔喻目前在数学界就有这种地位。
  虽然乔喻婉拒了包括菲尔兹奖在内好几个世界重点数学奖项的评审邀请,但每年的评奖季,关于数学方面的奖项评审委员会都会专门征询乔喻的意见。
  而到了华夏国内,这么说吧,整个科学院数理学部基本都唯乔喻马首是瞻,哪怕乔喻平时根本懒得理会那一堆狗屁事情,但如果他说话了那肯定管用。
  这就造成了个情况,对于许多在学界努力向上爬的教授跟研究员来说,他们或许不敢奢望乔喻能帮自己说话,但也得求乔喻别对自己有什么差的印象。
  万一在人生某个关键时刻,比如评选某个奖项,申报某个课题想拿顶帽子的时候,乔喻说一句这人不太行,那这事儿肯定得黄。
  这种情况下想听真话自然很难。
  尤其是这帮数学搞得好,还能在高校混的如鱼得水的教授大都是七窍玲珑之辈。
  只要他们愿意,一个个说话能比唱的还好听。但说话能忽悠人,行动不会!
  真要加入这样一个宏大课题,基本上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都耗上去了。
  出了成果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出不了成果,意味着十几年的时间都被蹉跎掉了。
  对于那些没什么能力的,只想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人来说浪费十几年时间或许没什么。
  但田言真跟袁老的眼晴多毒辣·
  这种只想混日子的人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更不会让这种人有接近养喻的机会。
  这么说吧,袁老的亲生后辈都没机会进入学术界,因为袁老的评价是真不是那块料。
  所以能被两位老人举荐并有所成就的目前大都还是颇有学术追求的那种。
  这些有追求的人当然不会只为了跟着大佬混,蹉跎十多年黄金时间。
  全球公认数学家出成绩大都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毕竟数学不像搞工程,经验虽然有用,但很多时候也是桔。
  而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大脑各项机能开始迅速退化,的确已经无法适应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工作。
  举个例子,对于部分普通人而言,下午的时候选择一杯咖啡,吃上一个甜甜圈,享受惬意的下午茶时光,只是生活中一件日常。
  在他们的视角里,咖啡杯跟甜甜圈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从功能上说一个是杯子,一个是食物;从形状上,两者更是完全不同。
  但在数学家眼里,尤其是研究拓扑学的数学家眼里咖啡杯跟甜甜圈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
  能有这个想法,才能理解拓扑学中非常重要且很著名的「同胚」概念。
  首先数学家要剥离两者之间颜色、材质、大小等等这些普通人用于区分的物理特征。
  然后寻找共性,比如两者都只有一个洞。
  甜甜圈的洞在正中间,而咖啡的洞则在杯把处,
  接着就是符号化表达,用代数拓扑中的亏格概念来代表洞进行分类,毫无疑问两者的亏格都是1。
  然后就能用欧拉示性数公式来证明两者有着相同的拓扑性质。
  这还有个专门的术语叫概念蒸馏,就是用这种方式,将三维实体直接抽象为二维表面的同时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
  至于这有什么用?
  用处还真挺大。小到网络连通性分析、材料科学中的孔隙结构研究,大到数据流形的机器学习应用、宇宙形状的拓扑学猜想都需要用到这种拓扑学的思维模式,
  要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类看到跟听到的信息并尽量准确的表达出来本就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
  也只有这种抽象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将这一切转化成现实。
  华夏有句话,人不可能去想象出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
  但这句话对于年富力强的数学家而言无效。
  他们的大脑是真能抽象出太多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出的东西。也正式因为这种原创力才能推动数学的不停进步。
  这种抽象的思考模式对于五十岁以上的大爷来说显然太难了。
  所以大都学者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带学生,带团队。而不是亲自在科研第一线去做事。
  当然也许大多数时候团队出了成果,发论文时一作的名字仍然是这些学者,但怎么说呢,丰富的碰壁经验,让团队的年轻人们少走弯路同样也是极大的贡献。
  更别提项目能争取到资金支持,也完全是看这些大佬们那张脸。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本就是如此。
  任何人都会更倾向于去相信那些曾经有成功经验的人,而不是默默无名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成绩证明过自己的人。
  所以行动上的表态总是比说几句漂亮话,更有说服力!
  第330章 新的任务
  小朱啊,现在你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你的想法其实我懂,昨天我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今天跟乔喻聊过了之后,我觉得这孩子的想法其实也对。
  他觉得现在当务之急不是把整套理论给整理出来,毕竟这项工作太庞大了。
  你想想之前乔喻提出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也包括你在内,我们有多少教授一直在努力做扩展?
  现在十来年过去了,进展你也知道,包括群论、拓扑等等学科,都还有一堆问题没解释明白。
  所以乔喻的想法是,先把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步骤给证明了。暂时没必要好高警远。
  毕竟他还年轻。」
  朱正则耐心的听完了田言真这番话,只觉得一阵头大。
  老人家糊涂了啊!要不就是被乔喻给忽悠了。
  乔喻很懒,甚至越来越懒其实在燕北跟华清教授群体中间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没人好意思说,更没人会在田言真跟袁老面前提这茬儿罢了。
  因为乔喻还挂着登月总指挥的头衔,所以经常说是往航天智能中心那边去出差了。
  但好几次学校这边有事找他,结果发现乔喻根本就没那边。
  当然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乔喻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想把全部心思放在研究上,总想着玩一玩是人之常情。
  大家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一般乔喻这个年纪正在读博土,他们其实也想玩。
  只是重点大学数学博士毕业有多难大家都懂,更别提上面还有导师压着。所以想玩但没时间而已。
  乔喻显然没这些困扰。
  事实上,就算他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吃一辈子老本也没人能传说什么。
  相对而言,乔喻这种学术界的大富豪已经非常低调且爱好都很正常了。
  真没人好意思要求乔喻更多。
  就连一直跟在乔喻身边那个上头派来的贴身保镖,都时不时帮着打掩护,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毕竟像老郑那样的人很难说有什么自己的意志。
  他帮着乔喻说明上头也觉得不应该对这个年轻人要求更高了。
  时不时的能有袁老跟田言真两位长辈敲打一下就差不多了。
  至于乔曦·——
  怎么说呢,虽然这位妈妈说的话也有用。而且现在也是助理研究员,但毕竟科研这块说话不硬气·
  真要说起来,乔曦的硕士毕业论文都是乔喻指导的。
  但别的事情就算了,朱正则也不打算多废话。
  今天这种情况,他觉得必须多说两句。
  「田老,虽然乔院士说的没错,但您想想,他这次研究的重要性跟影响甚至可能比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要更深远!
  而且数学家创造力最旺盛的时间就那么几年。说起来乔喻的确还年轻,但还有几年也要三十了。
  当然年轻人比较喜欢一些新潮的东西我其实也能理解。不过这么重要的研究组个课题,然后他做领头人,其实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朱正则说的很委婉,但他相信田言真肯定能听得懂。
  乔喻的情况虽然没人在袁老跟田老面前提,但朱正则相信两位大佬应该都有耳闻的。
  前不久袁老专门去压着乔喻做新课题就是明证。
  如果不是袁老把n-s方程这个难题托付给乔喻去做,也不会有今天这个事儿了。
  更不会有陶轩之把乔喻的思考跟想法发布到博客上,引发了整个数学界的讨论。
  可惜的是,他这番话只换来电话里田老一阵悠长的叹息。
  「哎—」
  就在朱正则疑惑时,田言真的声音才悠悠传来。
  「我也知道啊,但是乔喻又有了新想法,想要去做点事情,而且还是大事情。
  站在我的角度,实在不好这个时候再压着他去做这个课题。
  当然如果你真有兴趣,可以去自然基金申请,先领头做着。
  没事多去找乔喻商量商量,这孩子在这方面还是很好说话的。」
  听了这话,朱正则更疑惑了。
  用做别的事情说服田言真不再逼着他去扩展理论?这得是多大的事情?
  「嗯,田老,方便说说乔喻是要做什么吗?」
  「咱们这不是加密通话,不方便说,你上太极链吧。我在那上面给你留言。」
  太极链是依托于太极量子模拟计算机开发的一套智能加密聊天软件。
  通信安全这块可以说做到极致。
  具体原理就是通过细雨科技开发的太极双势阱模型,来调控势阱间距产生的一套量子轨迹。
  这一模型产生的秘钥是碎片的形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