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三尺春> 第79章

第79章

  他抬起头,看着她含着泪珠的眼眶,俯首轻轻吮去,他含糊道:“醉话连篇,以后不许再提,不然定不饶你。”
  杨惊春头一回见他动气,自知不占理,只能可怜巴巴地应下:“噢。”
  第121章 安心
  安心
  那日与祈伯璟相谈之后,李奉渊虽对他那番关于李姝菀与文弱书生的话存疑,但回去后,仍叫人暗中查探起此事。
  辛苦数日,没查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查得李姝菀曾资助过几名江南一带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她乃江南有名的富商,有此义举,再寻常不过,李奉渊并未在意。
  秋狝在即,今年秋狝圣上要骑头马亲自上阵,不得马虎。
  李奉渊忙于布防之事,前往围猎的山头勘查地形,在外待了两日,这日回府,夜里叫来宋静,问起他李姝菀与书生一事。
  灯树烛火明耀,李奉渊坐在凳子上,手搭在桌沿,端起凉茶饮了口。
  他问宋静:“之前科考,小姐可与书生有过来往?”
  科考已经是去年的事,考上的入了朝堂,落榜的大多都已离京回了老家。
  他今日才回来,这大晚上的,宋静不知他怎么突然没头没尾地问起这陈年旧事儿。
  宋静在心里揣摸了一番李奉渊的心思,思及他近来正操心李姝菀的婚事,想了想,回道:“小姐不曾和什么书生有过往来,只是原先资助过几位书生,为他们提供了往返京都赶考所需的盘缠,后来有几位知恩图报的书生登门道过谢,除此外,也就没什么了。”
  这和李奉渊所得的消息相同,没什么新鲜。但在此事上,没有新鲜才算好消息。
  若真听得李姝菀挑了个什么没用的书生,等着这书生离京时带她一同脱离苦海。
  李奉渊不知自己能做出什么事来。
  他稍微放下心,不过忽而,又见宋静拊手,恍然大悟道:“噢,对了,老奴忽然想起来,还有那位沈公子也参加了上回科考。”
  李奉渊方定下的心听见“沈公子”三字又悬起来,他端茶的手一顿:“……沈回?”
  “是他。”宋静些许惋惜地摇了摇头:“只是可惜,沈公子虽精通书画,策论却差了些,也名落孙山。”
  沈回乃李姝菀好友,宋静了解他几分,又道:“不过沈公子尚年轻,再苦读几年,考上两回,中榜应当不成问题。”
  若真是别的什么半吊子书生,李奉渊倒也不担心,但是沈回——
  二人自小相识,有过同窗之情,而今重逢,志趣相投。
  李奉渊再度忆起祈伯璟的话,微微皱眉,他当真拿不准李姝菀对此人是如何想的。
  宋静见李奉渊焦着眉眼,奇怪道:“侯爷既然如此在意此事,何不去问一问小姐她自己是怎么想的?”
  李奉渊抿了下唇,道:“问了。”
  从明月楼回来的路上李奉渊便问了。
  那日他骑马行于车外,李姝菀酣醉着坐在车中。
  天热,她开了车窗,歪着脑袋趴在窗框上吃沿途的凉风。
  街上人来人往,李奉渊叫刘二沿着街边走,他骑行车窗旁,替她挡着沿途行人的目光。
  李奉渊想起祈伯璟的话,低头看她搭在窗上的脑袋。
  他看了会儿,手握缰绳微微俯身,压低了声音问她:“今日太子殿下与我说,你去年同一位书生来往甚密,那人是谁?”
  李姝菀醉了,他故意挑在这时候问她,就是仗着李姝菀醉时好说话,他说什么她都回。
  果然,李姝菀听见他的话,转过脑袋,将下巴尖搭在手臂上,仰头看他,认认真真思忖了好片刻。
  李奉渊耐心等着她的答案,最后却听她回了一句:“好多书生呢,你说的哪个书生?”
  李奉渊语塞,他哪里知道有哪些。
  不过祈伯璟说她精挑细选了个能带她脱离苦海的人,此人必然能叫她托付己身,是她全心全意信任之人。李奉渊便道:“令你心安之人。”
  李姝菀听罢又是好长一段时间没说话,她静静看他半晌,目光从他脸上落到他腰悬的长剑上。
  她说着醉话:“世道不平时,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孱弱,空有抱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外族入侵时无力披甲上战场,这样的人,如何让我心安?”
  手能提、肩能抗、歼灭了外族大军的李奉渊听她这么说,心间微动,低声问她:“那怎样的人能叫你心安?”
  他问了一句又一句,李姝菀不答,反问道:“哥哥追问这做什么?要替我择夫君,将我早早嫁出去?”
  她语气并不激烈,但李奉渊听着却觉得其中似有几分恼。他忽视心中那一分涌上来的不该有的情意,安抚道:“我并非此意。”
  可醉酒之人哪里听得进解释,李姝菀缩回马车里:“你就是此意,你近来见了那么多宾客,无非是想把我嫁人,将我赶出去,好将府中女主人的位置给你将来的妻子腾出来。”
  李奉渊听她越说越离谱,皱眉道:“胡思乱想,我并无什么妻子,也从未想过赶你走,侯府之中,你永远是女主人。”
  李姝菀不信,她坐在车中偏头看他:“你若当真心口如一,又何必频频为我的婚事操心。”
  她醉了,又好似没醉,短短几句问得李奉渊哑口无言。
  李奉渊如何能解释清楚,他心中有鬼,为她择夫婿也不过是想说服自己,叫自己不要再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李姝菀见他半天不开口,自认猜中了他心中所想,她重重关上车窗,低闷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负气道:“你且去寻吧,看你能寻个什么样的。叫我心安之人,已不能再叫我心安了。”
  二人那日最后闹得僵冷,时至今日,李奉渊想起那日李姝菀的话,总觉得她话中处处都指着自己。
  但他不敢多思,不敢多猜,只怕自己饮鸩止渴,最后沦入不复境地。
  而李姝菀醉后向来不记事,醒来后没再提起过那日的醉话。
  想来应该是忘了。
  第122章 见客
  见客
  这日午间,一位贵客乘宝马香车,登上了侯府大门。
  登门的乃是祈国公夫人,何昭华。
  前段时日何夫人来过一趟,当时是李奉渊见的客。
  近来李奉渊公事繁忙,今日不在府内,宋静得知贵客登门,忙来栖云院通知李姝菀。
  国公夫人身份尊贵,亲自登门,李姝菀不能不见,稍作收拾便快步赶往茶室会客。
  路上,她问宋静:“可知何夫人为何而来?”
  何昭华膝下两子一女,次子今年二十有二,尚未婚配。上回她登门拜访,是来向李奉渊打探李姝菀的婚事,存了与李家结亲的心思。
  方才来通知宋静的侍女没问何昭华今日为何登门,是以宋静也不清楚。他猜测道:“应当还是为了和李府结亲一事而来吧。”
  李姝菀微微颔首,心里有了底。
  李姝菀到了茶室,见一位面容和蔼的妇人端坐梨花木椅中,她手中端着茶盏,正垂眸细细品茶。
  她身后的侍女见李姝菀进门,提醒道:“夫人,李小姐到了。”
  何昭华闻言,放下手中热茶,站起身,打量着李姝菀。
  何昭华平日里深居简出,少赴宴应邀,今日乃是头一回见李姝菀。
  目光触及李姝菀的面容,她忽然愣住,露出了几分诧异之色。
  李姝菀没有注意到她不自然的神色,低头按晚辈的礼节行了个女礼:“何夫人。”
  何昭华闻声,敛去面上惊讶,应声道:“李小姐。”
  二人在椅中坐下,李姝菀笑着问道:“今日天热,何夫人冒烈烈秋日光临寒舍,不知是为何事?”
  她问完,何昭华却仿佛没听见,些许出神地盯着她看。
  李姝菀心中莫名,以为自己来得匆忙,衣着不妥。
  她不动声色地快速扫了一遍自己的衣裙,没看出不当之处,她侧目看向身侧的柳素,抬手抚上发间步摇。
  柳素明白她的意思,微微摇了下头,示意她并无失仪之处。
  李姝菀放心地放下手,出声又唤了一声:“何夫人?”
  “哦?哦。”何昭华再度回过神,她的随身侍女看出她神游天外,弯腰在她耳边低声复述了一遍李姝菀刚才的话。
  何昭华拢了拢宽袖,温声回道:“我今日贸然前来,是想打探打探令兄安远侯的事。”
  按道理这些事应当由长辈相谈,不过李奉渊头上无长辈,这偌大的侯府里就只剩下个妹妹李姝菀,是以何昭华只能从她这里打听李奉渊的情况。
  她问道:“安远侯年轻有为,是京中好些名门闺秀的梦中人,不知道他可有婚配、心中是否有心属的女子?”
  宋静只说何昭华上次登门是为了与李府结亲,但具体是替自己的儿子说亲还是女儿说亲,宋静却没说清楚。
  何昭华上回为了次子同李奉渊打探李姝菀的情况,今日改了目标,为自己的女儿向李姝菀打探起李奉渊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