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半个月后,豫州各地,包括颍川郡、汝南郡、陈国等三郡之地平定,彻底解决了雒阳东部的威胁。
  战后,军中主簿清点各部折损,谢乔汇报,自己从西凉带来的三百骑兵,今只余百骑,折损大半,损失极其惨烈。
  她说的绝对是实话,因为另外两百人都先后被她派遣出去网罗流民和败军,猛猛吃人口。
  战后修整这期间,等来了一支旌旗招展的马队,气派非凡,人人脸上春风得意。这是来自雒阳的天子亲使,带来了朝廷的诏命和封赏。
  小黄门下马,快步步入中军帐,展开诏书高声念:蛾贼作乱,幸诸军将士勠力奋战今送万金,绢千匹,以遗将士,期不日荡清寰宇。
  擢朱儁为镇贼中郎将,赐西乡侯。
  左中郞将皇甫嵩,赐都乡侯。
  谢乔在人群中默默地听着。这已经是皇甫嵩以大局为重,居中斡旋,推功的结果了。否则朱儁在颍川时因为冒进吃过败仗是会被朝廷追究的,皇甫嵩让出功劳之后,首功自然记在了朱儁的头上。
  小黄门接着念诏书:沛国曹操,除羽林中郎将。
  听到曹老板的名字,谢乔耳朵一动,嘴角微微勾起,心中暗爽。
  从骑都尉过度到羽林中郎将,品阶几乎没有变化,职责都是监掌皇城禁卫的羽林骑,同样秩比两千石。大概羽林中郎将这一官职名称好听些?
  本来经此一役,曹操会因为军功升迁,被外派到地方担任济南相。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但在王国內,刘姓王只有尊贵的身份,只是象征意义的国君,王国内的行政、军事、进贤等权力牢牢地攥在国相手中,等同于太守,且对刘姓王还要起一个监视的作用。
  作为济南相,曹老板有机会在地方上默默发展自己的实力。而今依然调回中央,天子脚下,众目睽睽,自然诸多不便,能大大限制曹魏势力的发育。
  根据相对论原理,给竞争对手使绊子,使其仕途不顺,约等于自己步步高升。
  敦煌谢乔,除梁国中尉。
  听见小黄门稍显尖锐阴柔的嗓音,谢乔牢牢攥着拳头,努力克制激动异常的心情。
  梁国中尉,即梁国内的中尉,是武职,等
  同于郡一级的都尉,秩比两千石。
  虽然相较于她现在的长水营代校尉并没有提升,都是秩比两千石,甚至还隐隐略有下降,毕竟一个是中央,一个是地方。但这是东汉朝廷的认证,比两千石对比两千石,她现在和曹老板平起平坐了!
  离既定的目标只差一步之遥了。但是晋升得太快,不见得就是好事,她现在还是很年輕的年纪,比曹操还要小好几岁(不算[寿命]的年纪),仕途太顺畅反而容易成为旁人的眼中钉,被人暗中使绊子。升任梁国中尉过后,她需要稳一稳了。
  宣诏过后,是一场犒赏三军的庆功宴。
  中军帐内,座次讲究尊卑品阶,小小方帐,齐聚的都是未来能左右朝局的大人物。
  立下头功的朱儁自然居主位,皇甫嵩为次席。上方还有代表陈国势力的陈国相骆俊,豫州刺史王允,王允账下从事荀爽、孔融等列坐在旁。
  下方有曹操孙坚等,谢乔的位次在二者的中间。因为她现在比孙坚强些,比曹操逊色,缺一些资历和背景。
  上方的曹操举杯饮酒,面容喜滋滋的,谈笑风生。
  谢乔又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下方的孙坚: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番孙坚大伤初愈,心情郁结,面容尽显讽刺。
  毕竟从始至终他都好像是局外人,错过了长社突围战,而这场大会战又因为重伤错过。仿佛霉运缠身,如果此时能通过面板属性体现出来,他的气运值大概率是零。
  不过世间万物遵循一个气运守恒定律,现在他确实气运不佳,但未来可是能捡到井底失落的传国玉玺的,可谓否极泰来。当然后来又因为玉玺招致杀身之祸了。
  谢乔回过头,桌上侍从不断上菜上酒,满桌的肉。这一大桌的食物并不像一些影视剧还原的玉盘珍羞,而是做工粗糙的熏肉,但相对于赏赐给普通军士的肉糜,已是算是奢侈品了。谢乔不忍独食,吃不完,也不能浪费掉,于是决定带回去给麾下的孩儿们吃。
  打包太过扎眼了,但她假装自己吃,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系统的【背包】格子里。
  平心而论,天底下她像这样为属下着想的主公真不多吧。
  一眨眼的工夫,桌案上便光盘了。谢乔余光一瞥,瞥到了旁边的曹老板。作为贵族家庭出生的曹老板,对这一桌肉见惯不怪,一直光顾着饮酒谈话,菜反而没怎么动过。
  谢乔悄悄凑过去,轻声询问:孟德兄,这盘熏牛肉,可否
  不等她话说完,曹操领悟了意思,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大方地将一整盘推了过来。
  谢乔欣然笑纳,内心期待着未来拿你的城池的时候你也可以如此大方。
  过了会儿,一大盘牛肉被尽数收入背包格子后,谢乔又惦记上了曹老板的烤羊腿,是不是羊肉膻味太过浓郁,我发觉孟德兄似乎不太喜欢?
  都给你呗。曹操脸上写满了无语两个字。
  也不是不可以。谢乔脸皮厚地回应。反正招不到,她形象什么的都不重要,能占便宜白不占。
  唉
  就在这时,谢乔听见了一声轻微的叹息,转头一看,发现是心情苦闷的孙坚正在借酒浇愁。但借酒浇愁只能愁更愁。
  实在可怜,同情心泛滥的谢乔于心不忍,于是出言宽慰道:文台兄,不必为此沮丧,黄巾尚未灭尽,此番若随朱公南下南阳,大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闻言,孙坚转过头看向谢乔,眼神中充满了感激。这真的有安慰到他。
  谢乔的目光从他俊朗的脸庞自然而然地挪到了桌面上。
  文台兄心情不佳,想必味同嚼蜡,没有胃口,可这盘熏牛肉若不是不吃委实可惜,不如
  孙坚: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6章
  一路北上,徒步跋涉,走最偏僻的小道,何颙領着族中男女老幼历经千辛万苦,終于辗转来到了荥陽城外。
  期间还遭遇了小股黃巾的追击,险些被冲散。何颙領着族中精壮护卫断后,其余老小为了快行,只得扔下沉重的行李逃命,等好不容易到荥陽时,早已饥肠辘辘,狼狈不堪。
  仓皇逃难,一大家人皆身无长物,带出来的钱财也都散尽了,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而今天下大乱,南陽的家园早已成了一片火海废墟,回不去了。
  只有西凉才是唯一的去处。何颙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西凉的那些时日,是他这几十年最自在舒适,最无忧无虑的。
  几十口人扶老携幼,走在最前面的何颙目光很快锁定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一个身板单薄的小少年,正坐在一棵大榕树下,手里拿着一本书卷,静静的诵读。是謝适。
  何先生。謝适的余光留意到了缓缓朝他走来的人群,认出了为首的何颙,连忙收起竹简站起来,神情敬重地行礼。在榆安的学堂上,何颙是他的先生。何颙也对謝适記忆深刻,这是个聪颖且勤奋的孩子,虽然念书算晚,但悟性极佳,是可塑之才。一开始,何颙还以为榆安的謝乔、谢均和谢适是同宗同族的三姐弟,后来偶然才知道,这三人只是姓氏相同,尤其是小谢适,只是昭奕收养在身邊的孤儿,二者并无血缘,但待他极好,如亲弟兄一般。这从侧面说明了昭奕的为人。
  阿适,我携族人欲往西凉暂避。何颙说。
  闻言,谢适会意地点点头,当即转过身,走在前面带路。片刻之后,所有人站在了端口前。
  凝视着近前的这堵平平无奇的土墙,何颂狐疑皱起眉头,只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因为从兄何颙告诉他,只要从这堵墙穿过去,另一端就是截然不同的天地。
  赶路的这些天,从兄同他提起过许多次。每每说到西凉,说到榆安,尤其是异域有好些中原吃不到的美食,脸上的笑容总是藏不住,说得连他都有些心驰神往了。
  隨着族人一个个没入墙体中消失不见,何颂暂时收起疑惑,迈步往里走。何颙忽然叫停他,嘱咐道:子益,到了那邊,一切听从安排。你自小熟读经书,可以为榆安效力。
  是,兄长。何颂恭谨地揖礼。
  何颙欣慰地点点头,目送他转身走进端口。
  从弟何颂去年刚逾弱冠之年,子益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德行操守俱佳,入仕为官的想法由来已久,本来顺利的话,何颂是要被举孝廉的。可惜因为自己的缘故,党锢之祸,拖累了他,不得不搁置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