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此地黄沙烈烈,莫不是黄泉之下?
  我们死了?
  你别胡说我看这周遭,像是西凉。
  西凉你是说凉州地界?天公将军为何会将我等送来此地?
  这时,一个眼尖的指着不远处城关牌匾上的大字喊道:玉门关!这是玉门关!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城关,望向城墙上的守军,慢慢确认了这个事实:那就是大贤良师施法,将他们从豫州送来了千里之外的凉州边地。
  迷茫、疑惑、担忧蔓延到每个人的脸上,忧喜参半。喜的是,避开了朝廷军的追击,不会被斩首了。而忧的是,关城上有官军,他们只能往后退,逃向这茫茫无际的戈壁滩,面临黄沙席卷和极端恶劣的气候。
  若是退入沙地,数百里难寻到一口水,迎接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可面对城关上的官军,同样是死。纵然他们拼死一搏下决心攻城,可面临如此雄壮的城墙,无法建造器械,光是爬上去都何其费劲,更何况城墙上的守城官军不会任由你爬,一接近城关,等来的只有箭、滚石和热油。
  正当关外黄巾陷入两难困境不知所措之际,远处的玉门关,关门突然开了一道口子,接着缓缓开启,一群人从关内出来。
  见状,黄巾警戒地手中的斧钺刀叉,准备与之鱼死网破。
  然而他们渐渐发现,这群人虽然冲他们走来,身上却没有携带武器,总人数也不过才百人不到。
  当双方距离只有十丈不到时,为首一人高高举起了胳膊,弟兄们,是我!他操着一口中原口音招呼。
  我记得他!人群中一眼把他认了出来,阳城的统领马信,此人颇有武力。
  后续又有人认出了熟人,他们大致能确认这群人的身份了,是在颍川一同举义的兄弟。阳城一带的弟兄最先溃败,料想应该都官军斩杀了,而现在竟然好端端的活着!
  看对面完全放松了警惕,马信领着其他业已编为军户的弟兄走近,将这段时日的遭遇言明。
  我等兵败走投无路之际,幸有此间谢县长和黄先生收容,待我等极好,丝毫不曾亏待。
  是否亏待,不光听他嘴巴说,单看这百十号人的面色,早已从往日因为营养不良吃不饱的面黄肌瘦,逐渐蜕变为现在的脸上带血色,气色与他们对比明显。
  马信道:弟兄们何不与我们一同归附谢县长?谢县长治民以仁,爱民如子,只要大家踏实肯干,谢县长和黄先生一定不会亏待大家的,都有粮吃,有衣穿,有屋子住。我可以性命担保,绝无诓骗。
  不错,实话实话,这两个月来我一顿没饿过,我这肚子现在还是鼓的。
  条件听起来相当诱人,好些人被说动,跃跃欲试。但还有些理智尚存的仍有疑虑,我等既已揭竿而起,朝廷又岂会轻易放过?
  汉祚已尽,谢县长欲立大业,与刘家人两立,马信劝道,我等揭竿而起,不过图太平盛世,安稳而居。而今关内谢县长治下便是太平天,如若不信,可先随我入关去瞧瞧。
  马信话音落下,黄巾一个接一个,纷纷响应。但城关上的黄意为求谨慎,暂时只准许三千人入关。虽然绝大多数狼狈逃窜至此的黄巾军都没有了战斗力和斗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使得万年船,若是引狼入室招致大祸,他无法向主公交代。三千这个数字是可控的。
  其余黄巾暂时滞留在关外,但黄意也派人为他们送去帐篷和食物,将他们稳住。
  先入关的三千人,黄意仍然照旧根据他们的意愿和能力分配到各行各业,或者编入军户。
  当他将这三千人处置妥帖后,时间已是五日之后。
  黄意不得不面临一个让人焦头烂额的问题,那就是饮水的问题如何解决。
  一想就让人头大,主公啊主公,西凉人少自有天理,你平白无故弄来这么多的人,没水喝,人再多只能活活渴死啊。几天时间还能从玉门关内的井水里汲水,这几日数万人饮水实在困难,再供应下去,整个玉门关的守军都该没水喝了。黄意寻思着,实在不行,只得让他们西去菖蒲海暂居。
  可菖蒲海据此数百里,他们过去虽能暂时解决饮水问题,但紧接着将面临另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粮草补给。
  也就在这时,城关外唇焦舌燥的黄巾突然躁动起来。黄意听闻后,被推上城关查看,只见关外那座的烽燧台的壁面,水正往外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一名黄巾扮相的军士穿越人群,快步跑到城关下,他双腿裤管湿透,显然是刚刚淌过水,从端点另一头而来。
  黄先生!他冲着关上大喊。
  黄意将人放进关来,果不其然,他是奉主公之命假扮传信的。
  黄先生,主公掘了一条沟渠引颍水之流而来。颍川此时天色异象,是骤雨之兆,届时将大水漫灌
  。主公有命,请黄先生速速遣人另掘沟渠,引水为用!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汩汩的河水从烽燧台的壁面流淌出来,水分子一接触到沙地,瞬间□□燥的沙土吸收掉,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西凉玉门关一带,来自海洋的水汽難以抵达,每年的降雨次數屈指可數,降水量更是微乎其微。即使是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沙土吸收掉、被太陽蒸发掉。
  光秃秃的沙地是储存不住水源的,需要植被的保护。就像刚洗完头发,光头一抹就干,而长发则需要吹风机吹上好一阵才能吹干。
  然而,当这片干旱地带凭空出现的河水水量越来越多,最开始吸收掉水份的沙地硬结,含水量逐渐趋于饱和,湿沙的范围扩散开,水便开始在平坦的沙地上漫溢开来。
  玉门关外驻扎了數万的黃巾,这几日虽有关内补给的粮食,饮水却不够他们分的。如今干渴数日,突然见到旁边漫溢扩散的河水,纷纷惊呼,激动上前,趴在地上用双手捧水喝,全然不顾滚上砂砾的混水喝下去会不会肚子痛。
  城关上,接到謝乔的指示之后,黃意便开始着手规劃沟渠,引水为用。
  他对玉门关这一带相当熟悉,以前腿好的时候,闲来无事就喜欢用双腿去丈量这片土地,踏足山川,俯仰天地。
  主公的意思是,此水是从中原的颍水引来,源源不断,可以用来灌溉田地。但源头却在关外一里地的烽燧台。
  筑好的城关和长城不可能再凿穿、凿开,玉门关以西仍然草原部族的天下,雄壮的城关便是可靠的屏障,不能为了水源而*自废双臂。整个西面的防線已经有冥水河口这一缺口了,大河极易成为外族的突破口。好在有勺夏部在长城外作为西藩驻防,暂时不必为此忧心。
  总而言之,再开一條缺口弊大于利,除非将来有一天,他们决意往西征服草原蛮族,大军西进,玉门关不再是边境。
  但那应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主公锐意进取中原之地,西边以稳定和防御为主。西边是贫瘠的沙地荒漠,天高地广,无险可守,夺下来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如果不能将草原部族彻底征服,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劫掠滋扰。
  通盘考量之后,黃意脑海里灵光一闪,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大渠和小沟相结合。
  沿着整个西边防線,在长城之外,挖掘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渠,如果條件允许的话,这條深渠一直从最北边的北塞山往南延伸到陽关。烽燧台的水流引入深渠之中,填满这条沟渠,城关加上深渠,将进一步稳固防线,正所谓高城深池。这条长而深的干渠可以看作是蓄水池。
  随后,再在这条南北走向的深渠上开一条条东西走向的小沟,这些小沟往东穿越城关,走地下,进入关内,如同全身血脉一样,源源不断通往各个地方,滋润土地,灌溉农田,织就一张密集的水网。
  畅想未来关内的大荒地,一定会在源源不断的水源的助力之下,成为優渥的良田沃土。
  之所以舍弃大渠选择小沟入城,是因为这些几尺宽的小沟,单单一个人都通过不了,更不要说是外族的军队了。
  大渠和小沟也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如果中原暴雨,颍水泛滥成灾,但入关的小沟的水流量是有限,高大的城关便能将大规模的洪涝拒绝在玉门关以外。
  有了思路就立即去执行。算算日子,此时应当是中原地区的丰水期,水量充沛。而关内却已经近两个月没有落过一滴雨。正好取长补短,时间拖太久,否则流水白白□□燥的沙土吸收,这是极大的浪费。
  自北塞山至最南端的阳关,全长百余里。凿掘一条深渠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好在现在完全不缺人力,关外的数万黃巾都可以妥善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