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顶着【草菅人命】的头衔去审问真好用啊。
  受审的罪犯原本可能会心存侥幸心理,以为你不敢杀他,杀了他就拿不到想要的情报,所以在交代问题时会有所保留,甚至有恃无恐。【草菅人命】则能让他彻底改观。
  謝喬还要感謝这个机製,催促着自己前进,如此迅速地夺下两关。否则以自己求稳的性子,指不定什么时候才拿得下来。
  占据玉门关后,这座城关与阳关一样,直接被纳入系统,出现在了【城池】的列表中。因为关内的守军守将被全部清洗换牌,关内没有百姓,不必收服民心,所以没有繁琐的同质化进度。
  所有的关隘都是如此。
  点开列表,关隘的界面要精简得多。
  【凉州敦煌郡玉门关
  关隘建築:(无)
  驻防军隊:(未定)
  驻防都尉:(未定)】
  关隘区别于城池,只具有军事属性,所以无法利用系统修建许多功能性的设施和建築,能修建的只有城墙、门楼、箭楼、屋舍、烽燧台、校场和都尉府等。
  驻防的军隊和将领都需要謝喬手动去设定。而城墙、箭楼以及都尉府都有现成了,无需再去修建和升级,尤其是外关的城墙和门楼,比榆安城的二级城墙还要坚固高大,无限接近三级城墙。基本上敵军从正面是很难攻破的,除非时间长了风化严重,需要进行维修。
  需要提防的,就是敵军不从玉门关正面突破,而是改从北面破损的长城绕道而过,直接绕开关隘,长驱直入攻进谢喬的大本营。
  这样一来,即使玉门关的外关修築得再坚不可摧,也只是摆设罢了。
  所以,谢乔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巩固边防,将从玉门关以北,一直绵延到北塞山的近七十里长城的断壁残垣进行整合、升级,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屏障,并在沿途增设据点和烽燧。
  这无疑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
  玉门关与北侧的长城被系统視为一个整体,当玉门关被纳入系统之后,谢乔能直接通过系统对原有的长城进行替换。
  当前的汉长城只是两米或者不足来高的黄土夯築的简易土石墙,谢乔预计先将它替换为一级城墙,随后再升级为二级城墙。二级城墙高一丈五,厚一丈,城墙上还有女墙和凹凸的垛口便于士兵战斗,材质的土石比例达到1比2,不容易被利器凿穿:现阶段基本够用了。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巩固边防就得需要外物的加持。
  谢乔选中长城,再点击[替换],系统显示长城的全长为三十八公里,她还需要补足总计约六百二十个单位的石料和三百零九个单位的沙土以及一百一十七个单位的木料。
  更不要说升到二级所需耗费的材料了。
  虽说工程量浩大,但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势在必为,且需速为,一旦兴建完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条南北走向的长城好比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可以彻底隔绝西北方向上游牧民族的侵扰。汉朝的统治者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早早地在这一带起筑长城,但无奈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只能夯筑低矮的土墙,且无法长期有效维护,立而损,损而修,劳民伤财,效果不佳。
  而谢乔则不同,她只需要拿到足够的建筑材料,就能通过系统的外挂自动进行修筑,无需大规模地从百姓中间征发徭役,维护长城中的破损处也能一键解决。
  在这条长城上,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位于玉门关北侧约二十里的大方盘城,原是前朝用以屯兵屯糧的昌安仓,业已废弃。
  另一个节点,就是在这一时代被称为冥水的疏勒河,河道与长城的交界点刚好距离玉门关约五十里地。
  这样一来,绵长的七十里长城就被两个节点分成了较为均匀的三段,谢乔会将这两个节点都作为防御的重要据点,增设烽燧和箭楼,使长城的防守更为稳固和首
  尾接應。
  后续的几天时间,谢乔馬不停蹄、气不敢多喘地进行一系列操作:
  先修建[校场1级],[校场]是关隘特有的建筑,与[兵营]相似,但功能性要弱化许多。部曲可以在校场中进行训练,也可以利用校场整编[西凉輕卒][西凉弓手]等基础部隊,但无法招募和整编高级部隊。
  再通过校场将投降的玉门关守军整编为自己的部曲。并留够城关上警戒的兵卒,将其他兵卒以及被惩罚服役的罪犯全派遣出去采集木料、石料和沙土。
  尝试与羁押在玉门关大牢里的羌兵沟通,通过供吃供喝释放善意进行拉拢。只是收效甚微。
  派黄意继续寻找阳关都尉李益的下落。谢乔想以此考验他的能力。
  尤其是最后这个,几乎成了一个迷。
  当夜阳关守军皆能证实,攻城前李益尚在关内,而出关的仅有那一骑,抓回来的还不是李益本人。
  所以谢乔推测,他就在关内的某个地方藏着,很大概率和他从西域赚回来的大量的珍宝珠玉藏在一起。毕竟谢乔在都尉府中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焉皿山馬匪的三分之一。
  可能什么都尉府中的什么地方有密道机关,但问遍原阳关的守军,没有一人知情。
  没找到李益之前,谢乔是不敢用[名声净化符]的,她得把李益与馮悉凑到一块儿杀掉。谢乔不想耽搁太久,因为忠诚度一直在掉,掉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势力内部分崩离析,众叛亲离。
  从与黄意短暂的接触中,谢乔便发现,这人不止聪明,与粗暴蛮横的馮悉不同,为人算得上正直,在玉门关守军中也有一些的口碑。经过对守军的审问了解到,黄意虽为馮悉属官,为其出谋划策,但此前并无罪错。他在此地数年,熟悉玉门关周边的情况,谢乔便先将他用起来,并考虑如果后续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是否让他继续驻守玉门关。
  但是无法将他招募为【人物】,不知道确切的忠诚度,谢乔暂时不敢完全信他。
  至于黄意对她,敬重,且言听计从。
  究其原因,谢乔推测應当是自己头上顶的谋朝篡逆的标签与他的志向不谋而合。
  谢乔一问,他便和盘托出。
  黄意的前半生可谓坎坷曲折,他原为金城郡人士,早年间举孝廉为官,一度入京师。先是在司空府为令史,却屡屡不受重用。后司空被宦官倒台,他连坐被收押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而后被判流刑,于是对朝廷心灰意冷,渐渐生出了反心。流放西凉后,见到了张掖郡太守,通过极力自荐,太守许他做幕僚,他暂时得以摆脱流徙的命运。然而好景不长,仅过去了半年,太守死于羌乱,羌人冲进郡府,一把大火烧光了他的全部希望。
  最后就是两年前辗转到了馮悉麾下,冯悉莽撞而不听劝告,意气用事,他难有发挥的空间,结果就是如今的下场了。
  听完黄意的前半生经历,谢乔只觉得后背一凉,脖子一凉。
  他事过好几任主公皆不受重用先放一边不谈。有克夫克妻的命格,这家还有克主公的。
  谢乔虽说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这些东西就是很玄乎,越不信吧它还就越灵。不过仔细想想,她现在并没有将他从人物中招募,她就不算他的主公,而他仅仅只是自己的无数子民中的一个,卡这样一个bug應该是可以的。
  好吧,她实在是缺人,更缺脑子灵光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克不克的先放一边去吧。
  如果真有那样不好的苗头再把他送走也不迟,最好是送到对面那里去。
  总而言之,先用着。
  黄意果然没有辜负谢乔的信任,将他派去阳关不到一日,便有了回信。
  谢乔快馬赶到阳关都尉府,黄意迎来,拱手一拜,谢县长,在下推测李益的藏身之所就在此地。
  他举止恭敬,但与龙勒县丞的谄媚不同,至少从外在是看不出来有半点谄媚的。
  你何以判断得出的?谢乔纳闷。
  关内封闭,南北两侧皆是险峻的山体,东西则为闭合的城关,排除逃出去的可能,那就是有密室藏身。今日在下观察各处,发现关内有一池水潭,周遭较为潮湿,掘地丈余即可见水,若在此间建造密室,必会潮气滋生,不利于贮存藏身,关内大部分皆是如此,黄意顿了顿,指向谢乔早先反复搜寻排查过的房间,唯有此处,地面下的黄土似被替换成了硬石与干草,周遭还涂上了椒泥。谢县长可以凑近些闻闻。
  根据他的指引,谢乔微微俯身,在干泥的墙体间果然嗅到除泥土味道以外的花椒的清香。
  所谓椒泥,便是将椒粉掺入泥土中筑墙,南地潮湿,南人好用此法筑屋建舍,以绝湿气。黄意解释道。
  谢乔起身,赞许地看着他。
  这人实在聪颖,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个能用的人才。
  不枉她冒着风险将他留在身边。
  既然基本能确定密室就在下方,接下来就是把人找出来了。这间房谢乔派人搜查过几遍,都没有发现机关线索,足见其隐秘。当然她可以直接派人粗暴地将地板凿烂,但这样未免太可惜了,李益当初建造时必定下过一番工夫,连除湿这种事情都考虑到了。如果能找到密室的机关,今后自己用,拿来贮存东西、藏宝物什么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