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谢乔眉梢一挑,内心窃喜。她早就有沟通西域的想法,互通商贸,以中原的丝绸换取西域的珠宝,再用珠宝换钱,一来一回的差价能赚到手软。而且西域还有对军事实力提升巨大的大宛马。
  谢乔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但大宛马的名头从古至今流传。
  相传大宛国产的马匹,体型高大,抗疲劳、蹄坚硬,而其中最翘楚的良驹可日行五六百里。这些马流出来的汗的颜色像血一样,汗血宝马因此得名。
  汗血宝马可谓是汉武帝刘彻的心头好,他甚至将其赐名天马。这段历史不是谢乔擅长的领域,但她模糊地记得,汉武帝曾派使者远赴大宛求良马,用以对抗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但大宛国王,仗着两国相去遥远,鞭长莫及,便对汉使无礼,且派人追杀。汉武帝闻之大怒,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大宛。第一次战败而归,士兵仅剩原来的十分之一。汉武帝不使归,继续加派增援,终于如愿拿下了大宛,将大量的大宛马带回来。此一战后,大宛开始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其余西域诸国威慑于汉朝天威,纷纷朝贡,派质子入汉。
  直到王莽篡汉后,西域诸国反叛,大宛与中原再次断绝了关系。此后,汉王朝与北匈奴轮番控制西域地区,战祸兵戈不断,持续至今,原来的西域都护府也被控制力偏低的西域长史府所替代。
  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夜里,谢乔为商队提供了足量的食物和水,闲来无事,她在官驿里多留个把时辰,在与周仲的谈话中打听打听西域的情况。
  谢乔对西域的了解停留在《汉书》《史记》上的只言片语,而且她还只能记得了大概,如果能听亲身经历过的人绘声绘色地讲述那自然再好不过。
  周仲为人热情,大概是身为商人的习性,话匣子一旦打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他讲述着西域诸国的逸闻趣事,时隔多年还能精准地回忆出当日的细节,脸上红光满面,顾不得唾沫飞溅。可见是真的怀念那段峥嵘岁月。
  谢乔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在被描述的故事吸引的同时,脑海里渐渐有了自己的规划。
  到第二日清晨,谢乔起床送别周仲一行。周仲留下两百文钱作为住宿和食饮的费用。她摆手拒绝,就是当交朋友,况且昨天夜里她的听闻大有用处,远远超过了这个价。
  但周仲执意要给,因为过了阳关就是西域境内,他随身当盘缠的五铢钱也用不出去了。
  谢乔没辙,只好收下了。不过倒也玄妙,这应该算是她旗下产业的第一次盈利了。
  骆驼商队动身前,谢乔和周仲约定,等他们卖出货物从西域返回时,再来一趟榆安,说说他这一路的见闻。
  商队离开后的第二天,天空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
  身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谢乔甚少见到这样飘落的雪花。倒不用担心商队行路会被大雪阻隔,因为周仲跟她说了,他们出阳关后走南线,气候相对暖和。
  马鞍山下的铁矿开采地,极支辽坐下来歇口气,雪花落到头顶,融化后凉丝丝的。
  他不停地哈气搓手,拿铁镐敲矿石时浑身发热,但一停下来,风吹在脸上,冷飕飕的。
  可即便冷他也不想动,连续凿了两个时辰,两条胳膊仿佛不属于自己了,累得想直接瘫倒在地上。
  十多天以来,他们一直在这片区域里往下挖掘着,轮流换班,夜以继日。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天气眼看着越来越冷,他渐渐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又被汉人给坑了。
  虽然土城的汉人一直在供给他们足量的食物,此前也一直言而有信,但这也不能证明最后是不是在盘算什么大阴谋。
  首领,见底了!这时候,旁边的阿闽突然大喊了一声。
  极支辽听到这话,蹭地一声站起来,赶紧跑过来看。果然,阿闽刚刚用铁镐往下凿,带出来的矿石下方已经不再是玄青色,而是石头的颜色。
  见底,那就意味着铁矿快挖空了!
  极支辽瞬间像打了鸡血一般,双臂的麻木感一扫而空,他抡起铁镐继续开凿。
  签到第三十四天,无特殊奖励。
  谢乔继续往新的神奇土壤里种小麦,无意中抬眼一看,她发现之前那两块高级神奇土壤上的长出土豆藤蔓长势郁郁葱葱。算算时间,生长周期为两个月的土豆在六倍生长速度的神奇土壤里应该已经成熟了。
  挖出来一看,一株一株,土豆个个饱满硕大,没有遭受丝毫的虫害。看来系统给的土豆种的品质无疑是上乘的。
  终于可以吃到不一样的主食了,谢乔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皮一起丢进火灶里,用木炭的温度将之烤熟。现有的条件没有别的做法。
  待烤得差不多了,谢乔将土豆从炭堆里扒出来,稍稍冷却一心后,她拿在手里,一点一点地剥掉皮。
  谢乔往火灶里共扔了三颗大土豆,有谢均和阿适的份,他们在一旁看着,学着她的动作慢慢剥皮。
  剥出来的土豆散发着热气,谢乔怕太烫,先咬了一小口下去。土豆孰透了,软软糯糯,微甜,入口即化,是记忆中的味道!
  美中不足是没有调味料,对于爱好重口味的谢乔而言,跟白味似的,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谢均和阿适剥光皮后,也先尝试性地咬了一小口,牙齿咀嚼,慢慢地品尝味道。谢乔注意观察他们的眼神,从最开始严肃谨慎,嚼着嚼着眉头漾开。
  味道如何?谢乔问。
  好吃!阿适点头如捣蒜,与他吃过所有食物都不一样,是截然不同的口味。
  而一边的谢均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咽下去又咬,一口不小心咬多了,嘶嘶两声就忍过去了。
  听到谢乔问,他停下来回,甚是美味!主公,此为何物?产自何地?均曾入三辅,去过京师,也到过青州,皆不曾见过。
  这叫土豆,至于产地嘛,从青州出海,乘船东南而去几万里,方可觅土豆的踪迹。谢乔回忆着中国与南美洲的相对位置说。
  两块[高级神奇土壤]上,谢乔共计种下了三十株土豆,挖出来每株藤上都长出了三到四个大土豆,累计收获一百斤左右。收割完后,谢乔又马不停蹄地继续下种,预计过年前还能再收获两茬。
  翌日,匈奴人送来了最后一批铁矿石,马鞍山脚下的铁矿已经被彻底挖空了。
  谢乔自然信守承诺,准备好了百余袋面粉和三十袋大米作为报酬。铁矿石太多,工坊里堆不下,她甚至都堆到了粮仓里。这些铁矿石够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李师傅目前锻造出来的铁器总量的百分之一都没用到。
  果然还是人多力量大,这么一座铁矿,两千匈奴人用二十天不到的时间就掘空了。既掘空了铁矿,又在短时间内采集到了足量的材料,如此大的劳动量,如果是让谢乔带着她的人马去干,那得忙到猴年马月去。
  匈奴人准备回漠北了,谢乔甚至都有点舍不得。
  她觉得自己多少沾上了一点万恶资本家的贪婪嘴脸,这不能怪她,毕竟如此廉价的劳动力可遇不可求。
  谢乔看向此时下马正兴高采烈查看各袋粮草的极支辽和勒节,说,来年如果你们还是没粮草过冬,不要攻城抢粮了,可来此找我,我们依然公平交易,如何?
  一言为定!
  极支辽心情
  激动,毫不犹豫地应下来。
  他现在的心情像在天上飞,舒愉到了极致,这种付出努力并且得到回报的感受,胜过所有的一切。
  算他看走眼了,这汉人跟其他汉人不一样,同他们勺夏人一样淳朴善良讲道义。
  勒节在清点粮草,往马背上搬的时候,突然发现额外多出来小半袋东西,从外面摸是一块块的硬疙瘩。
  他纳闷地揭开一看,是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是什么?勒节举起一大个问。
  谢乔微笑,忘了跟你们说了,这是土豆,我刚种出来的,特意给你们尝尝,煮熟了剥皮就能吃。
  她没那么好心,只是在尝试笼络匈奴人,如果能从胃开始笼络,那自然再好不过。匈奴各部族常年游牧在漠北的草原上,时不时南下抢夺粮草,短期内,谢乔如果想让丝路通畅,商通西域,笼络远比野蛮征服更行之有效。
  但笼络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讨好,武力也要同步发展,恩威并重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目送匈奴人大军装载上粮草,开拔远去,谢乔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匈奴的围城危机就这样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城内百姓没有遭受战乱之祸,且城池建设稳步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还收获大量的铁矿,为农业和部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匈奴人那边貌似也不亏,他们付出劳动力,然后成功拿到了过冬的粮草,同样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甚至可能还在这二十多天劳动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