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其实他也是偶尔才听到这个传言的,这个传言太离奇太荒诞了,所以他觉得是真的。
  因为人类根本想象不出这样荒诞离奇的事情!
  贺真义顺便发表了一下个人见解:要我说,陛下不该想着用立后的方式来收拢兵权,这是歪门邪道,走不通的。
  崔衍昭:
  崔衍昭脑壳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了!
  贺真义忽然想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担忧地问崔衍昭:你现在还是坚持要造反?就算决心不改,但你确信能过大将军那一关吗?
  想到这么好看的人撞上大将军,不仅会死,而且还是背负着乱臣贼子的名义去死,在史册里都留不下好名声,贺真义感到深深的可惜。
  正可惜着,他听见崔衍昭反问他: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将军也想反?
  贺真义猝不及防听到这一句,本想反驳,但又觉得非常合理。
  毕竟大将军的野心吧,也称得上路人皆知了。
  而且前几代的开国君主差不多都是大将军这个路线上位的。
  贺真义真情实感担心道:可是,可是你万一抢不过大将军
  崔衍昭满头黑线。
  他不想听贺真义分析下去了,再这样下去,他真的要以为自己是反贼。
  而且他和王适安有什么好抢的?他只会想着把皇位让给王适安。
  崔衍昭冷漠道:不用反复提王适安,没必要在乎这一点。
  摆出冷漠的态度,贺真义就会知道他不想细说的态度。
  贺真义:啊?造反怎么可能绕得过大将军呢?
  但看着崔衍昭沉静难以捉摸的神情,他还是把疑惑都咽了下去,只记下了崔衍昭所说的没必要在乎大将军的话。
  可能是不知道大将军的厉害,也可能是有了谋划。这不是他能管的,从龙之功虽然高回报,但风险也是极高。
  接下来就是互相认识阶段。
  贺真义猛然想起来自己连人名字都没问,就把人带到了据点。
  他道:在下姓贺,名真义。请问郎君名姓?
  崔衍昭:严昭。
  虽然古代信息是不发达,但他也不确定贺真义是不是不知道皇帝的名讳,所以还是用假名好。
  再不走心的假名也比真名更能起到掩护作用。
  崔衍昭说完名字,看向四周,对贺真义道: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这段时间你们去河边捕鱼,房屋也找时间修缮下,总不能自己作践自己。
  贺真义:
  贺真义知道世家子弟可能并不会理解赋税会造成多大的负担,他无奈道:严小郎君,我们又何尝不想?但至少维持现状,他们还能守一份自己的田产度日。一旦种田开荒,户等提高,那些田产就会被他们拿去抵押借债,以充税钱。届时,他们便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崔衍昭:如果陛下免除今年的赋税,并在此后下召减税
  贺真义:那自然很好。可是严小郎君,你要多久才能造反成功?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恐怕已经绝嗣了。
  贺真义觉得这只是崔衍昭的执政理念。
  崔衍昭明白贺真义的意思,有种反贼帽子摘不掉的感觉,沉默了很久,最后道:你让他们放心开荒,我在官府中有一点点关系。
  闻言,贺真义露出震惊之色。
  严小郎君,你
  崔衍昭警惕地强调:只有一点点!
  被误认成官府派来的卧底就不好了。
  贺真义长叹一口气:你家世这样好,又在官府中有关系,为何还要想不开呢?
  崔衍昭:
  崔衍昭觉得想不开的是贺真义,好好的为什么偏偏要认为他是反贼呢?
  简单认识过后,贺真义带崔衍昭到村子各处看了一遍,没有哪怕一块地是被好好耕耘过的,全都充满了野性的气息。
  为了发挥模范作用,崔衍昭拿起向贺真义要来的锄头,翻起了地。
  崔衍昭:这些杂草没有用,把它翻进土里,当作积肥。
  崔衍昭动作熟练,就算宽袍大袖也没影响发挥。
  贺真义:?
  贺真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出身寒门,家世比普通的自耕农好一点,但后来很快就败落了,他于是开始学自己种地。
  但遭受的盘剥太多,加之他对玄学颇感兴趣,就把田产全部变卖,在各地道观浪荡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他越来越发现玄学对国家没有意义,学得越多,心里就越排斥,决定找个地方置办田产重新开始。
  机缘巧合下就来到了这里,因为同情这里人的遭遇,就利用玄学术法冒充天师道弟子,教他们占拒世家的田产,以便官府重视他们的诉求。
  贺真义回神,发现自己的进度甚至还不如崔衍昭。
  崔衍昭可是世家子弟啊!
  他看看自己和崔衍昭手中并无差距的锄头,实在掩饰不住震惊:你为什么这么熟练?
  -----------------------
  作者有话说:下章陛下就和大将军见面啦!
  大家久等啦,么么,本章掉落小红包哦
  第75章 你也要反?
  经过耕耘, 田地有了模样。
  但早已经立秋,眼看着气候只会越来越冷,直到下一个春天来临。。
  贺真义想, 今年这连绵的霖雨来得实在不是时候, 偏偏在秋季, 想再种东西也来不及了。
  他把锄头放在一边,坐在地上,看会田野和经过其间的水流,再看会崔衍昭。
  崔衍昭是真的赏心悦目, 哪怕身上沾了泥,手里还握着沉重的农具,依然具有一种轻盈超凡的气质。
  贺真义心想,这样的人物,只要不触犯十恶之罪, 定然能过得很好, 但却偏偏要当皇帝,一下就触犯了十恶里最严重的一条。
  可能是人拥有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吧。
  崔衍昭手撑在锄头的木把上,看着已经没有需要翻的地方,感觉有些无聊。
  他在现代的时候没怎么种过地,虽然是农学生, 但也就是隔段时间去实验田里翻土, 或者插秧,对种地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书面上。
  但是原身和他就不一样了。
  原身父母死的早, 由作为叔叔的崔季图抚养。
  后来崔季图在前朝皇帝逃亡时护驾有功,受到提拔入朝,之后很长时间没回过老家, 家里的田地只剩下原身一个人打理。
  有原身的经验,所以对农具熟悉,用起古代的农具也很上手。
  正神游的时候,他忽然察觉到贺真义的视线。
  崔衍昭看看自己,再低头看看田野,忽然就明白了贺真义的意思。
  秋天紧跟着就是冬天,万物凋零。现在种植,以这个气候条件也难以获得收成。
  但也不是完全就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大棚种植的技术,不过仅限于皇室和世家,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尝鲜。
  也就是技术不够成熟,产量很低而已。
  但总比没有好。
  崔衍昭:就算气候寒冷,也不至于完全无能为力。
  他边说边用手里的锄头在地上画了个坐标系,开始比划。
  以南北走向圈一块地,找一些高粱杆、竹竿或其他东西进行遮掩,天冷的时候适当在里面生火,可以抵消部分气候的影响。
  贺真义瞠目:这
  刚听的时候觉得不敢置信,但顺着崔衍昭的话仔细想下去,却发现很有可行性。
  众所周知,在冬天难以养活作物,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气候寒冷,如果能克服这一点,养成作物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但他还有些地方不明白。
  为什么是南北走向?
  崔衍昭回忆了一下已经准备还给老师的知识,道:冬季风是偏北风,如果东西走向,搭建的温室容易被季风破坏。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是在山区,风向可能又不一样,那时需要换其他走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