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是王适安亲信的信件,那应该和他没关系。
  崔衍昭没有多想,任王适安接过绢袋打开。
  王适安取出绢袋里的信件开始阅读,读着读着,眉头越皱越紧。
  崔衍昭关注到王适安神情变化,不由紧张起来。
  难道是他们走后,军营遭到偷袭,发生了意外?
  燕国已经发国书签了盟约,加上才损失了五万青壮,元气大伤,短期应该不会挑事,这样想来,偷袭他们的只能是夏国。
  王适安拿着信,语调十分危险,居然已经向建康去了。
  崔衍昭:?!!
  遭到偷袭的不是军营,而是建康?
  前几天夏国撤军是虚晃一枪,其实已经向着建康去了?
  这偷家偷得也太快了吧?
  他想看信上是什么内容,但每次拍马凑近,信都被王适安护住,他什么都看不到。
  王适安对送信的将士道:我知道了,回去告诉姜质,此事陛下与我都不同意,让他先想办法拖延,等回到建康后,陛下会正式回复。
  将士领命而去。
  王适安对崔衍昭道:恭喜陛下要有儿子了。
  虽然说是恭喜,但听上去一点也不诚恳,甚至像是在讽刺。
  王适安心情很是糟糕。
  夏国请求崔衍昭与其太后联姻的国书已经发往建康,若是朝中诸卿同意,一场荒诞的婚事俨然将发生在夏国和江南。
  崔衍昭听了王适安的话后,只感觉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有人要拜他当义父吗?
  -----------------------
  作者有话说:不好意思,大家久等啦。本章掉小红包,么么
  第61章 不合周礼
  卫衍信守承诺, 除了处死兄长的两个嫡子外,其他人都全须全尾地释放了。
  将这些孩子从牢里接出来的是常山王卫湘,卫衍的五弟, 陆玉光的小儿子。
  卫湘自己也才九岁, 带着一串侄子侄女, 就像是带弟弟妹妹。
  五叔,我怕。靠近内殿时,一个小萝卜头颤抖道。
  卫湘思考一会,道:那我牵着你吧。
  一进内殿, 就是扑面而来的酒味。
  卫湘:二兄,我把大兄的孩子都接出来了。
  因为知道卫衍就是命令把他们下狱,还差点要了他们性命的人,几个小孩缩成一团,看也不敢看他们所谓的二叔。
  他们不敢主动靠近, 但卫衍却起身向他们走来。
  除了卫湘, 其他被他靠近的无不浑身战栗。
  卫衍弯腰抱起其中两个小孩,轻声慢语地询问:你们怕我?
  被抱起的两个抖成了筛糠。
  卫湘打断了卫衍和侄子侄女的互动,询问道:二兄,我已经两天不见母亲了,母亲去哪里了?
  卫衍闻言,露出哀恸的神情, 许久才语气艰涩道:
  母亲认为孤长得丑, 为免母亲总是为此伤心,孤已经将她许配给江南的皇帝了。
  之前想到他居然同意把母亲嫁到了江南, 他就难过不已,一难过就想喝酒,两天下来他喝酒都没有停过。
  直到现在, 他也没有释然。
  卫湘:原来是这样。
  卫湘其实并没有听懂前后的逻辑,但出于对二兄的信任,他觉得是自己年纪太小,不懂大人的世界。
  不过
  他想起一件事,霎时悲从中来:母亲远嫁江南,以后我们就再难见到母亲了。
  说完抬头看卫衍,发现二兄不知何时也已经泪流满面。
  但人并不能总是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
  过了一阵,卫衍擦净面颊,平静道:孤欲择日登基,阿奴支持否?
  卫湘不假思索:当然。除了二兄,眼下也无人有能力继承大业。
  他心里想,大兄和二兄都要登基,以后他长大了也要登基。
  这一问一答之后,内殿复又陷入长久的静默。
  明明殿中不止一人,甚至还有几个正值年少,本该活泼烂漫的孩子,此刻却安静得像荒芜的死地。
  *
  因着江南水患,王清和谢珉本来土崩瓦解的联盟又稍微粘合了一点。
  这次催崔衍昭返回建康的急奏他们俩都署名了。
  当然,水患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王清在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特权后招了幕僚,幕僚对他们深入分析了昔年魏武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旧事,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不能再让陛下和王适安在一起了!
  他们想,等陛下返回,就对陛下转述王清的幕僚对魏武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件的深入分析,让陛下也留意提防王适安,不要再主动地跟着王适安跑路了。
  不过陛下还没有等到,他们反而先一步等到了来自夏国的使臣。
  使臣带来了国书。
  眼下陛下不在建康,职权中包含处理外交事务的王清便先打开国书浏览内容。
  看过之后,王清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作为三朝老臣虽然这三朝加起来都没有十年,但他的经历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
  天下哪有儿子送母亲和亲的?
  王清竭力稳住摇摇欲坠的世界观,心想,这合周礼吗?
  -----------------------
  作者有话说:阿奴是魏晋南北朝对弟弟的昵称。
  第62章 当众表白
  王清又一次召来朝中有分量的大臣们开小会。
  对大家陈述了一遍夏国国书的内容后, 所有人一致表示反对。
  看到所有人反对态度都十分坚决,王清狠狠松了一口气,欣慰道:看来诸卿都认为子嫁母之事不合周礼。
  太常谢启非常赞同, 也没管族兄谢珉到现在还没吭声, 很有优越感地感叹道:是啊是啊, 我们礼仪正朔,怎么能同意此等倒反天罡之事?
  然而在这众人同心的时候,谢珉却突兀地摇头。
  王清一直看着谢珉的反应,发现谢珉摇头, 立刻便失望地质问:贞质,难道你会把令堂嫁给别人吗?
  在王清质问完之后,本来站在谢珉旁边的大臣都不约而同地和谢珉拉开了距离。
  连嫁母亲都不介意,实在是太可怕了。
  谢珉:
  谢珉用羽扇扇了扇,还是没能扇去因为被误解而升起的无名之火。
  他皱起眉:诸卿难道忘了那夏国太后的身份?
  谢珉话落, 其他人面面相觑。
  身份?身份就是夏国太后啊。
  谢珉:她是胡人。我江南正统衣冠, 怎可让胡人入主中宫?别说是夏国的太后,就算是年轻一辈,换夏国的公主也不行!
  在他把话讲得更明白后,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这不是伦理的问题,而是华夷之分的问题。
  对哦,陛下怎么能娶胡女呢?
  被点明这个盲区, 不少人看谢珉的眼神充满钦佩。
  有道理, 被抢了风头,王清心里很不得劲, 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风度,对谢珉说道,只是夏国送太后和亲, 一片诚心,我等总不能以华夷之分回绝。
  谢珉同样风度翩翩,这个简单,只要陛下确立了皇后,就不用担心会有胡人来做皇后了。
  不等其他人思考出结果,谢珉继续道:我家女郎
  咳咳,王清打断了谢珉,道,诸卿,眼下水患要紧,我等更该把精力放在处理水患上。
  他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一边心想侄女也未尝逊色于谢家的女郎。
  而且万一陛下就喜欢姓王的呢?
  *
  崔衍昭并不知道大臣已经再次关心起了他的立后大事,他心里只有正事。
  回建康主走的还是水路,只是因为连日霖雨,水位上涨,船只运行也受到了影响。
  路上耽误得有些久,回宫之后,崔衍昭洗沐换衣完毕,立刻在东殿召见了处理政事的众位大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