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还差得远。他说。
  他就没打算让崔衍昭再有精力招惹别人。
  从午间到了深夜, 王适安总算放开崔衍昭。
  他从鞶囊里取出彩绶金辟邪, 动作可称温柔地塞进崔衍昭手里。
  崔衍昭看清王适安塞来的东西,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复杂, 觉得躺在手心的金辟邪格外烫手。
  这个时代因为政权更换频繁,金银也可作为货币。
  其他时间送也就算了,偏偏是在事后, 搞得他们好像在做什么非法交易一样。
  王适安的心情倒是一直很好,见崔衍昭沉默,便询问道:陛下不喜欢?
  他瞧着崔衍昭垂下的睫羽,上面还挂着细小的水珠。
  全是因为他。
  他忽然地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崔衍昭想要,他定然要送到崔衍昭眼前。
  崔衍昭:
  这倒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他还是没能鼓起勇气收下。
  他把辟邪放回王适安手里,语重心长:礼物很好,但是别送了。
  *
  几日过去,卫衍已经回了邺城。
  经过一场清洗,邺宫中冷冷清清。
  自千秋门进入,看到的就是邺宫主殿太极殿,距主殿最近,就是太后的宫殿。
  卫衍入宫后,径向太后所居而去。
  太后端庄明艳,岁月并未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她见到卫衍,神情冷淡。
  陆玉光并不喜欢卫衍,她与卫宁生了三个儿子,只有卫衍又黑又瘦又不聪明,还总是阴沉沉的。
  卫衍实在太丑,因此她对卫衍向来都是眼不见心不烦。只是长子意外遇刺,只能由卫衍来主持大局。
  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思,她道:你要做什么我不管,但是必须把你阿兄的孩子放了。
  卫衍沉默不答,表明了拒绝的态度。
  陆玉光提高声音:无论你们之间有什么矛盾,那是你的兄长!难道你要让他绝后吗?
  看卫衍还是无动于衷,她捏紧了手指。
  僵持片刻,她似乎是认输了,无力地道:我支持你继位,听明白了吗?我支持你做皇帝,快把你的侄儿都放了!
  陆玉光出身勋贵豪族,在卫宁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嫁给卫宁,和卫宁一同度过腥风血雨的十几年。
  她代表卫宁留下的势力中的鲜卑勋贵,只要她认可,上位的阻力会小很多。
  卫衍勾勾唇角,孤只杀嫡子。
  陆玉光:卫衍!
  她是那些孩子的祖母,哪怕只死一个她都觉得心疼。
  卫衍还是坚持道:只杀嫡子。
  见卫衍打定了主意,陆玉光默然。
  她并非不通政治,相反,她懂进退,识大体,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卫宁在一个个野心家之间游走,看着卫宁又娶进一个个的女人。
  已为人妇的青梅、北方柔然的公主、上司的女儿卫宁的后宅不异于朝堂,她始终地位稳固,靠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手段。
  因为懂政治,所以她知道政治斗争罕有两全的结果,但那些孩子毕竟也是卫衍的侄子啊。
  陆玉光尝试最后劝诫一次:他们还小,最大的也不过五岁
  正说着,她停住了。
  卫衍阴冷的眼神直勾勾看着她,令她在闷热的三伏天内仍察觉到了丝丝寒意。
  卫衍分明是她的儿子,可是看她的眼神,却不带一丝一毫的母子情意。
  不待她反应过来,卫衍已经告退。
  大半个时辰过后,卫衍再次过来拜见,带着一身浓重的酒气。
  在母亲面前还这样不庄重。她果然还是无法喜欢这个儿子。
  陆玉光皱眉,决定尽快将卫衍打发走,有什么事?
  卫衍问出心里一直以来的疑惑:母亲心里从没有孤,难道孤不是母亲所生?
  听见卫衍居然质疑他们的母子关系,陆玉光更觉得卫衍荒唐,冷漠责备道:这种胡话不要乱说。
  卫衍呵呵冷笑。
  不一会,他停下来,阴冷地说道:孤知道,孤生得丑陋,入不了母亲的眼。
  这番话说的就像陆玉光是个以貌取人的人。
  诚然,她年少时是因为卫宁俊美的容貌才坚持嫁给卫宁,但卫宁此后也用实力证明了她的眼光。
  她绝不是那种单纯以貌取人的肤浅之人。
  陆玉光怒了:卫衍!
  看到陆玉光生气,卫衍反而再次笑起来。
  来人!笑够之后,他对外喊道,声音依然阴冷。
  宫人觉得这个新入邺宫的太原王怎么看怎么不正常,战战兢兢跪了一地。
  备法驾,把这老妇配与岛夷!卫衍别有深意道:崔衍昭美丽,想必能让母亲满意。
  陆玉光:???
  卫衍说的话大逆不道,她实在是反应不过来。
  什么配与岛夷,而且别国皇帝美丽和她有什么关系?
  不光是陆玉光,现场其他人也处在一种如遭雷击,思绪一片空白的状态里。
  他们实在摸不清卫衍的意思。
  因为迟迟没人动作,卫衍拔剑穿过旁边一名宫人胸口,语气阴冷地重复了一遍:备皇太后法驾!
  鲜血就在眼前迸溅,愣神的宫人总算反应过来。几个宫人极快地跑出去。不一会儿,车轮声就响起在殿门之前的青砖过道上。
  卫衍一手提起陆玉光,大步走向过道,把发现卫衍居然是在玩真的,正要张口责问的陆玉光塞进座位。
  驾车的太仆看到卫衍另一只手里握着的还滴血的剑,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问,载着陆玉光闷头就往远处跑。
  卫衍目送着那辆华丽的重翟羽盖金根车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清凉晚风扑面,酒意慢慢散去,昏沉的脑袋逐渐清醒。
  他大惊道:母亲!
  第60章 偷家
  崔衍昭收到来自建康的急奏时有些意外。
  世家坐大, 正适合君主离线制,他还以为百官看不到他,就不会有他的事了。
  崔衍昭有些疑惑地展开急奏, 看起里面的内容。
  奏章言多日霖雨, 豫州、吴州、南豫州、扬州等地遭水, 作物被淹,有的地区房屋都被冲毁了。
  水患放在现代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月会上新闻,更别提在小农经济模式的古代了。
  崔衍昭心情沉重地继续阅读下去, 想看大臣们传来急奏是需要他做什么。
  开头都是套话,表达了朝中诸卿对他的想念,并提到有几位因为太想念他已经病倒了,病得昏昏沉沉的时候还在深情呼唤着他。
  崔衍昭心想倒也不必这么夸张,然后接着往下看。
  伏惟陛下诚孝, 感动天地, 臣等恭请陛下前往南郊,亲祈皇天,燎祀司中、司令、风师、雨师。女巫舞乐,已有筹备,唯待陛下圣驾还朝。
  ?
  反复看了几遍,他终于确定大臣们只需要他回去祭祀。
  崔衍昭觉得让他提几个应对水患的建议都比让他去祭祀有用。
  但想到自己万事不管的形象, 崔衍昭又微妙地理解了这些大臣。
  就他一直以来的表现, 好像除了祭祀也没什么能起作用的地方。
  王适安探身过来瞧了一眼,了然道:陛下要回建康?
  他尚有寻回曾经被掳走的宫廷乐队这件事在等待结果。不是为了让崔衍昭继续封后, 只是正统礼乐不能为索虏所占。
  但相较找回乐队,还是处理水患更为紧要。世家只会更进一步地敛财占田,而非协助救灾。要妥善处理, 必然要回师建康,以兵锋压得世家不敢起其他心思。
  崔衍昭不清楚王适安的心思,还在想急奏提到的水患。
  从急奏来看,受害最严重的是庄稼,显然这一季的粮食会出现缺口,具体受灾数量暂时不清楚,也不确定各地粮仓里的存粮是否够用于救灾。
  被冲毁房屋的居民也需要当地安排地方安置。
  大臣们能够处理好吧。
  崔衍昭:霖雨不止,已有多地遇害,百官催朕回建康祭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