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可是陛下说要赐他开府仪同三司。
  那是他心心念念的开府仪同三司。
  士为知己者死, 是自古之理。
  但即使是死, 也要保持顶级世家的风度。
  王清露出优雅而从容的微笑,身形更加笔直,如鹤般孤傲不群,道:臣等正在商议请封大将军为后之事,不知大将军是何看法?
  此言一出,包括崔衍昭在内, 所有人都沉默了。
  好能作死一人。
  崔衍昭额头突突地跳。
  仅凭一人之力让满朝文武, 还有他,都处在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要王适安凶悍点, 今天上朝的,没一个能站着离开太极殿。
  王适安:哦。
  他神色沉沉,令人不由生畏:是谁与尚书令通谋, 散播如此虚妄之言?
  满朝文武看王适安气势危险,都不太敢站出来说话。
  因为王适安昨天才杀了右卫将军。
  而且还是很嚣张地在人家门口!
  想到王适安行事之肆意狂妄,殿内一时沉肃。
  所有人都像有心事似的不说话,崔衍昭决定自己把气氛掰回正轨。
  他取出昨天夜里写好的诏书,站起身。
  朕
  只刚说一个字,全员便将目光转到他手里的诏书上。
  那些眼神有如实质,集中在一起,让崔衍昭感到莫大的压力。
  崔衍昭:?
  怎么这些人看他的眼神怪怪的?
  他决定把这个深奥的问题留到下次去想,于是道:诸卿不要妄下论断,朕只是要封大将军为国公而已。
  然而他澄清的话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打断了。
  王适安冷笑:陛下竟然已准备好了诏书?
  不用看内容,王适安便知道上面的内容一定是要封他为后。
  看来崔衍昭是铁了心要败坏他的名声,让其他人以为他是以色媚上的幸臣!
  这样的诏书,他绝不会接!
  崔衍昭还在疯狂思考该怎么应对现下的局面,解除所有人产生的误解,此刻说话根本没空过脑子,啊,是
  王适安隐含怒意,傲然道:臣九尺之躯,断不受
  正表态着,殿外忽然传来乐声。
  乐声隆重恢宏,令人下意识便被吸引了注意。
  崔衍昭很快就意识到这是谢珉承诺让谢启安排的晋封典礼。
  但现在全体朝臣都对晋封的内容产生了一些误会,谢启恐怕也是,这安排的恐怕不是晋封国公的典礼,还是不要让典礼开始了。
  崔衍昭连忙阻止:停!
  谢启疑惑:陛下?
  他正站在靠近殿门的方位。
  刚才他发现崔衍昭拿出诏书,立刻就想到陛下是要正式宣布封大将军当皇后,于是快速又隐秘地溜到太极殿门口,示意乐人奏乐。
  崔衍昭:此典礼不甚合适,还是取消吧。
  正兴致冲冲的谢启:怎么就不合适了呢?
  他想问清楚,但现在殿内乌压压全是人。如果此时问的话,所有人都会觉得他不够聪明,连这都猜不出来。
  虽然他确实猜不出来,但他不想让别人也发现这点,以后攻击他纯质如初。
  纯质如初还是委婉的措辞,碰上那种直白不讲人情世故的,恐怕直接说他没脑子、缺心眼。
  谢启有一点迷茫也有一点不情愿地叫停了乐人。
  典礼不止这一项,他后面还安排了很多,但第一项都进行不下去,后面的也无法呈现了。
  乐声停止,局面总算重新恢复控制。
  崔衍昭道:朕此番下诏书,意在晋封大将军为国公。典礼改日举行,先为大将军定下国公之位。
  他展开诏书,想把内容从头到尾念一遍。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误会,他一刻都不想在这样的氛围下多待,于是走下陛阶,把诏书塞进王适安手里。
  王适安下意识做出格挡动作,似乎完全不想要。
  崔衍昭心累:真的不是封后诏书。
  看王适安总算拿住诏书,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太极殿。
  崔衍昭准备去太庙静静,他是真的想不明白好好的升职路径怎么都能被这群大臣搞到另一个方向。
  殿内。
  王适安拿到诏书,对所有人道:诸公若无要事,就不要在此处多留了。
  王清:
  王清想知道崔衍昭交给王适安这份诏书到底是要封后还是封国公。
  毕竟谁也没看到上面的内容。
  如果诏书打开,上面确实是封后之辞的话,应该会更大打击到王适安威望。
  到时提起王适安,大多数人更多想起的不是王适安的功业,而是王适安魅惑陛下的绯闻。
  他这么想着,下意识就走向王适安,又被谢珉不动声色地拦住。
  两人交换了下眼神。
  出于对抗王适安联盟盟友的信任,最后王清还是放弃了刚才的冲动。
  两人并列走出太极殿。
  连日阴雨霏霏,地下的青砖也被染了层清透的水色。
  王清:为何不让我去看那封诏书?
  谢珉露出运筹帷幄的微笑,自信道:陛下或许就封后和晋封国公各写了份诏书,也或许只准备了一份封后的诏书。如果我们将它打开,仍存在晋封王适安为国公的可能;但如果谁也没看到上面的内容,有前番的铺垫,所有人基本都会认为那是一封封后诏书,而王适安没有拒绝。
  原来不打开诏书,他的目的才能更好实现。
  王清闻言,心里一瞬间就舒服了。
  纵然王适安功勋卓著,但此次诏书一出,王适安的名声必然受损。
  只是
  他又想起另一件同样重要的事。
  王适安行事猖狂,为避免王适安报复,此后出门还是多带几个护卫为好。
  朝会早在崔衍昭离开就宣告结束。
  王适安将诏书拿在手里,每个路过的大臣都会打量过他手里的诏书才离开。
  虽然那些视线都很隐晦,但王适安在战场上磨砺出的敏锐感知,让他把这些视线都收入眼底。
  王适安:
  百官散得差不多,最后王适安随机抓住一人,询问道:你认为陛下为何叫停典礼?
  虽然封后典礼是没有进行下去,但他仍心里不舒服。
  他可以拒绝,但崔衍昭不能不给。
  就这么放弃了,是因为觉得他不够重要吗?
  被随机抓住的幸运大臣又害怕又迷茫。
  这他怎么知道?到现在他连陛下到底要封大将军做皇后还是正常晋封大将军都没搞明白!
  幸运大臣左思右想,总算找到了不得罪大将军的绝妙理由。
  大臣:曾经外夷荡覆王室,掳走了一批宫廷乐师。今日陛下听到宫廷雅乐,大抵是因想起旧事伤怀,故而无心进行典礼。
  说完紧张地看着王适安。
  还好他的理由似乎真说到了王适安心里。
  王适安放开幸运大臣,沉吟道:原来如此。
  上次王室被大举掳走宫人也就在十年前,那队乐师应当都还活着,顺道找找也不是难事。
  他思索的时候,幸运大臣悄悄贴着墙根溜走。
  *
  回府之后,王适安整理行装。他已经在建康耽搁了近三天,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拖延过久,局面也许又会再度变得不可收拾。
  将要出门时,忽有人报陛下到访。
  崔衍昭快步走进厅堂,看到王适安后,脸上又带起显而易见的犹豫。
  王适安:陛下是来劝臣接下皇后之位?
  崔衍昭:
  他有一点绝望,经过朝会这一出,他在王适安心里彻底不清白了,他就是个搞事精,就是个连大将军都能突发奇想晋升成皇后的神经病。
  但他还是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崔衍昭:大将军要不要打开诏书看看内容?
  王适安似乎看透了一切的样子,轻笑道:
  陛下这份诏书里自然是晋封臣为国公,可陛下真的只写了一份诏书吗?
  崔衍昭听出来王适安是怀疑他写了两份诏书,看哪个合适就拿哪个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