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里已经不是江南。
  他气势汹汹,满腔抱负,竟终抱憾北归。
  西人与岛夷,都让他无可奈何。
  殿下,一人策马过来,向他解释道,医师本要先为殿下医治,但王适安那时攻来,军锋盛极,难以抵挡,我等不得已只能先带殿下北归。
  当时卫衍昏迷,他们临时组装起一架战车,把卫衍放在上面。
  没想到王适安来得太快,只能又赶紧拖着战车一起过河跑路。
  卫衍沉默不语。
  部队仍在前进,辘辘车驾声不绝于耳。
  过了一阵,卫衍用力从车架上折下一条细长木棍,扔给距他最近的那名官员。
  孤纵酒误事,乃至失落至此。今后再不饮酒,如有犯戒,卿以此笞之!
  虽然声音虚弱,但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像是已下定了决心。
  那名官员犹豫一阵,还是把木棍收起,郑重道:下臣领命。
  *
  报捷的露布传了一份到崔衍昭手里。
  失陷的钟离、马头都已收回,给他传露布的士兵禀告道,王适安正在整顿军队返回。
  禀告完后,士兵离开,但崔衍昭总觉得王适安不像能这么痛快收手的人。
  以前就动不动提北伐,如今到了边境,而且敌人已经溃散。崔衍昭换位思考,都觉得现在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
  收回钟离、马头,王适安完全没有借助外力。那当时提到要借一万徐州兵,就是想到了北上?
  他要不要再给顾约一封信,说前面那封的内容是不懂事写着玩的的,不要在意?
  听见有人进来,崔衍昭也没看是谁,问道:你说大将军会按时回来吗?
  反正他要回建康了,虽然在建康也天天混日子,但是离开建康这几天,他还是会觉得心虚。
  文武大臣都在建康,就他名正言顺在外摸鱼。
  左寓一怔。
  原来陛下还是念着大将军的,否则也用不着关注大将军会不会回来。
  他道:大将军与陛下心有灵犀,此刻也牵念陛下,定会早日归来。
  心有灵犀应该不适合形容他和王适安吧。
  崔衍昭感觉左寓这话有些引喻失义,但为了左寓的尊严,最终还是没有反驳。
  *
  谢启离开不久,洛口又迎来了徐州刺史。
  顾约首先到驿馆,整好仪容后直奔崔衍昭下榻处。
  主动禀明身份后,他等待崔衍昭开口。
  王适安动作太快,他还在路上,钟离和马头就已经被收复。
  现在只能看陛下的态度,若陛下支持王适安继续北上,他自然可以用那一万徐州兵换跻身权力中枢的机遇。
  可如果陛下不支持,那
  王适安本身就功勋卓著,如今击溃夏军,声望更隆。
  如果支持王适安北上,王适安一旦取得战果,陛下帝位很可能岌岌可危。
  这样算来,陛下支持王适安的可能性并不大,他的一万徐州兵也无法作为筹码了。
  行事如此迅捷,真是一点也不懂政治,也不给他们这些懂政治的留余地。顾约暗暗抱怨。
  果然,崔衍昭毫无兴趣地对他说:目下无事,爱卿回去吧。
  顾约眼看自己要因为王适安打仗进度太快而痛失进步机会,开始试图挽回陛下冷漠的心,急道:陛下
  刚开口两个字,外间哄然传来热闹的杂音。
  大将军回来了,大将军回来了!激动的声音落入耳中。
  被这突然的动静打扰,顾约不由停了一下。而就在这一点停顿间,陛下起身离案,绕过他出了室门。
  顾约望着那略显匆匆的背影,不由呆滞。
  就连对王适安这种狼子野心之辈,也能表现得像是会久别的情人。
  他早有预料陛下擅长隐忍,没想到能隐忍到这个地步。
  作者有话说:
  ----------------------
  大家端午安康。
  第31章 怀了
  日影西落, 凉气增长。
  崔衍昭一眼就看到簇拥中的王适安。
  王适安来得匆忙,并未换上常服,甲胄上面沾染凝固的血迹, 在崔衍昭看来挺明显的。
  顾约也跟在崔衍昭身后走了出来。
  听到身后的动静, 崔衍昭回头看了一眼。他有点担心顾约直接和王适安敲定借兵北上的事。
  也不是不支持北上, 但时间并不是现在。战争都是很消耗财力物力的,现在的国力无法支撑远征。
  趁顾约还没来得及和王适安搭话,他先一步道:你们都暂且离开,朕有问题要问大将军。
  王适安听崔衍昭如此说, 也对众人道:都下去。
  这个时候硬蹭上去只能是两方都得罪彻底,顾约明白这一点,干脆地也离开了。
  所有人散去,王适安快步走到崔衍昭身前,唇角轻轻一翘:陛下想问什么?
  崔衍昭:
  崔衍昭决定先关怀一下, 这样待会进入主题也不至于激起太大的反抗心理。
  大将军可有负伤?
  王适安:并未。
  他看向崔衍昭:若陛下不信, 不如臣入室卸甲,使陛下观之?
  崔衍昭被这一句调戏得有些尴尬,连忙拒绝:不了,不了。
  王适安反应出人意料,以至于崔衍昭的关怀并没发挥作用。
  没关系,还可以换个方式关怀。
  崔衍昭并不放弃:朕在宫中时, 跟宫中医师学习, 略有所得,就让朕为大将军看一下吧。
  对他来说中医还是蛮神秘的, 现在穿越了有了机会,他偶尔就会去宫里正规医师那学习。
  现在他已经会看脉象了。
  王适安伸出手,目光仍看着他:劳烦陛下了。
  崔衍昭很自然地接了一句:不客气。
  他托住王适安手腕, 开始在宫外的第一次实操。
  ?
  这脉象怎么像是怀了?
  再来一次。
  怎么还是怀了?
  崔衍昭不想怀疑自己的医术水平,想来想去,应该是王适安站着的原因。
  姿势不对,所以影响了脉象,以至于结果不准。
  他拉着王适安就往房间里面走,进去再测。
  王适安跪坐,手腕搁在几案上,崔衍昭感觉这下肯定没问题。
  把脉以后
  还是怀了。
  崔衍昭震惊地上下打量王适安,始终无法相信王适安连怀孕都可以。
  他误诊了?
  可是那群医师都夸他天才啊。
  王适安觉得崔衍昭这迷茫又紧张的模样也很可爱,正要开口调笑两句,崔衍昭忽指向屏风后一张矮榻:大将军躺那上面吧。
  王适安诧异。
  崔衍昭竟然如此着急。常言小别胜新婚,果然甚有道理。
  只是他还要北上,此刻眷恋缠绵并不适宜。
  可惜了,如果是其他时候
  他有心拒绝,但被崔衍昭拉着躺上去,中间拒绝的话盘旋几圈,都没说出口。
  看王适安躺好,崔衍昭开始最后一次努力。
  这次他很郑重,而且还用摆在果盘旁边的水果刀割了一截中衣袖子垫在王适安手腕下面。
  这个不是医师教的,是电视里演的。
  崔衍昭再暗自从玉皇大帝喊到如来佛祖,再喊到祖宗十八代,祈祷这次结果一定要准确。
  不然就太尴尬了,他才和王适安说了略有所得,就闹出笑话,实在不合适。
  结果出来了,还是喜脉。
  但王适安怎么看都是男人,不像能怀孕的样子。
  虽然不想承认,但目前的事只有一个解释
  他学艺不精,误诊了。
  宫里的医师就是一群骗子,就知道哄他开心,一个敢说真话的都没有!
  骗子,都是骗子!
  崔衍昭不想说话,默默地看着空气发呆,感觉自己已经碎了。
  回过神,崔衍昭想起来王适安还等着他回复。
  可是他学艺不精,真把结果说出来,一定贻笑大方。
  崔衍昭收拾好心情,极力轻描淡写地转移话题:大将军要班师回朝,还是继续北上?
  王适安:陛下甘心偏安一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