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说好要陪别人,结果被人看出来不走心。
  崔衍昭尴尬应道:好。
  与太后分别后,崔衍昭挑了个人比较多的方向而去。
  在景区里跟大流走一般是没错的。
  竹林之间,众宾列坐。
  原本走在崔衍昭前面的那些人要么是自己,要么是仆人取出一方席子,摆放在地上跪坐下去。
  人群中心坐着一名僧人,正一枚枚滚动手中串子上的佛珠,声音平和淡然地讲着经书。
  其间所用术语极多,崔衍昭这个不了解的也觉得很高深,很玄妙。
  原来大家都是来听讲座的。
  崔衍昭觉得自己就不用听了,他对这一科目不感兴趣不说,以前上学听讲座也听得够够的了。
  准备走的时候,他不小心和其中坐席靠前的一人对上视线。
  是中书监谢珉。
  有过两面之缘,勉强算是熟人。
  要不要打个招呼?
  崔衍昭犹豫的时候,谢珉也举棋不定。
  陛下怎么跑来这里了,难道是谢云织介绍过来的?
  让仆人给陛下也安排座位,会不会让人觉得他其实是趋炎附势之人?
  不安排的话,陛下到时偏心王清怎么办?
  谢珉表面淡定,心里疯狂拉扯。
  两人对视,彼此都觉得十分尴尬。
  崔衍昭度秒如年,觉得还是赶紧离开比较好,就不打扰别人听讲座了。
  但刚要转身,席间站起一人,对着他热情笑道:
  我与郎君素昧平生,但一见便觉得投缘,这座位便让与郎君了。
  崔衍昭看向对方。
  哦,是侍中沈域,上朝的时候还见过,不可能不认识他。
  真能装。
  而谢珉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个侄婿向来机智,没想到此时也稳定发挥了。
  只要不认识陛下,那又有谁能认为他是在巴结陛下?
  至于为什么上过朝还不认识陛下?那当然是因为风雅旷达,不在乎凡尘俗世。
  只是这样一想,都觉得实在是太风雅了。
  沈域这一起身,不少人随着看过来。
  看清崔衍昭的长相,有的震惊,有的则是单纯地表示惊艳赞叹。
  震惊的其实都是朝中官员,和崔衍昭最起码在朝堂上见过一次面,认识崔衍昭。
  但没一个开口叫破崔衍昭的身份。
  沈域都表现得不认识崔衍昭,他们要是表现得认识,那就显得比沈域在意皇权,会成为沈域铺垫名声的踏脚石。
  没人愿意做别人的踏脚石。
  一群人各怀心思下,气氛变得格外古怪。
  正中讲经的僧人依然八风不动,继续娓娓道来: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1
  崔衍昭听清这一句,总感觉被内涵了。
  成佛之后还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声是在内涵他虽然是皇帝却还有一群人装不认识他吧?
  算了,他不兴文字狱。
  崔衍昭转头就要走。
  这时不远处传来骚乱声。
  不好,有贼人混进寺里了!
  崔衍昭都要走了,结果被人猛地一拽。
  陛下,不可冒险啊陛下!离崔衍昭近些的一个人紧紧抓住崔衍昭的衣袖。
  难得一个正常的皇帝,如果死了他们都不知道换谁上去,到时肯定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是啊陛下。
  我等必会保护陛下!
  陛下
  崔衍昭看着一双双真诚的眼睛,
  所以你们刚才装不认识有意义吗?
  *
  大将军,这是哨骑探来的夏国与燕国的战斗情报。
  甲士呈上几卷书简。
  王适安将它们展开,摩挲着下巴看上面的内容。
  夏国败了,这并不出他的意料。
  贺兰绪起于六镇豪族,是同卫衍的父亲一个时代的人,征战良多,当时也只有先帝击败过他。
  而卫衍此前连兵都没领过,而且行军风格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急字,这种心态下,更不可能战胜经验丰富的贺兰绪。
  王适安又看了一会,把书简放在一边,继续看原本平铺在桌上的城防图。
  其实崔衍昭不说,他也会上奏请求来寿阳防备夏国侵袭。
  卫衍在燕国没有取得成果,一定会改换方向。
  想到这里,他忽然皱起眉,思考起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崔衍昭是真的爱他,出于保护他的念头才让他过来,还是因为卫衍会南下?
  琢磨了片刻,王适安觉得是前者。
  崔衍昭没读过多少书,也没上过战场,哪可能想得到南下这一茬?
  这样一想,他顿时又愉快起来。
  崔衍昭既然爱他,这时应该也在想他吧。
  他会尽快返回建康的。
  这也是出于深思熟虑。
  卫衍的阿兄有自己的子嗣,如果卫衍不及时回邺城继位,把一切落定,早晚发生变数。
  也因此,卫衍不会在南下上耗太多时间。
  等到卫衍离开,他也就可以回建康了。
  作者有话说:
  ----------------------
  1.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佛说无量寿经》
  大将军宁愿相信陛下是笨蛋,也不相信陛下不爱他。他真我哭。
  另明天休息一天,比心。
  第18章 最好只有两个
  突然出现的贼人引起一阵恐慌,许多人急着逃往大殿或是厢房里躲避。
  有人逃跑时还撞到了保护谢云织的部曲。
  谢珉听缘空大师宣讲,因为人多会显得对大师不够尊重,所以让部曲全部跟随在谢云织身边。
  有部曲跟随保护,谢云织并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她隔着斗笠,镇定地向前方眺望,一身淡然气质,仿佛和慌乱的众人不在一个世界。
  婢女试图劝谢云织也躲一躲:大娘子,不可立于危墙之下!
  在她看来,固然跟随有部曲,但部曲到时和匪徒缠斗起来,刀枪无眼,也容易伤到谢云织。
  谢云织很淡定:你又如何得知,这不是阿父安排的机会?
  谁会安排这么危险的机会?
  婢女先是一怔,回过神就看到谢云织从轻纱垂坠的腰间拔出一把寒光烁烁的匕首。
  婢女:?
  谢云织斗志昂扬:列位随我平贼,事后皆有赏赐!
  昂扬过后想起来婢女似乎并不具备武力,点了几个人,吩咐道:你们保护夷安。
  现下陛下与阿父都在此地,她所作所为必会得到传扬,声名一起,此后献策必然更具份量。
  *
  大师仍然在讲经。
  而在徐徐讲经声中,崔衍昭婉拒了一众臣子的挽留。
  挽留得再热情,在这个尴尬的场景里他也待不下去。
  而且现在出了骚乱,他担心太后正好在发生骚乱的地方。
  如果太后受个伤或是出其他意外
  想到这样的可能,崔衍昭感觉心都凉了。
  养父把皇位托付给他,就只要求了让他照顾太后。
  而且他也和太后培养出了一些母子情。
  太后若出问题,他自己都过不去心里的那一关。
  崔衍昭决定去骚乱的地方看看情况。
  但太后分给他的女官看上去很柔弱,并不适合冒险。
  崔衍昭看向李秋思,正要开口。
  李秋思抬头,面纱下若隐若现精致的轮廓,她道:妾跟着陛下。
  崔衍昭倒没心情注意这个,他更想确认太后的安全。
  要跟就跟吧,也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顺便保护一个人而已,问题不大。
  沿着树林边缘走,有两边枝叶做遮掩,不会特别醒目。
  听见兵器交接的声音后,崔衍昭停下,最先注意到那个戴斗笠的身影。
  是追谥告天那天遇到的谢珉的女儿。
  穿圆领小袖衣,手腕和小腿均有绑带的应该是谢氏的部曲。他们人多,把一群气势凶猛,但装备不够充分的人围在中间。
  看上去好像已经尘埃落定了。
  崔衍昭放下心,看向其他方向,确认太后是不是在这边。
  就在这时,被包围的人群中猛然冲出一人,直向一间半开放的厢房而去。
  谢氏部曲们来不及阻挡,谢云织用刀阻挡,也只划伤了对方的胳膊。
  崔衍昭这个方向正好对着厢房一处窗户,透过窗棱,他看到了躲避在厢房里的几个身影。
  都是男人。
  那没事了。
  闯进去那个人的只是单枪匹马,躲里面的几个人一拥而上还是可以稳住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