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不用查。
  唐绮从马鞍上取下弓箭握在手中,流畅地搭箭上弦。
  她瞄着跑远的马,就是不松手,眼见周淑君越跑越远,长亭茶棚里的过客们都围了出来,唐峻急道:快放箭啊!
  唐绮沉声:没见着平翠。
  先弄死她!平翠再想办法!
  话音一落,只听嗖地一声,唐绮松开手,弓弦崩弹,带着红羽的箭矢破空而去,正中周淑君后背,一箭毙命。
  唐峻看得瞠目结舌,而后拍手称快。
  走!追上前看看去!
  兄妹两个奔马靠近,周淑君已摔下马背,倒在官道上,身下晕开一片血泊。
  唐峻过去探了人的鼻息,而后对着皇宫方向,抬手行大拜之礼。
  父皇,阿娘,你们的仇报了。
  官道左右是两片茂林,林中传来飞禽扑打翅膀的声音,紧接着,有乌鸦桀桀怪叫了几声,唐绮往林子里看,只看到黑翅飞远,随后没了影子。
  奇怪
  唐绮还握着弓箭,唐峻把住她的肩膀,喜道:鸟叫有啥奇怪的,走吧!回宫了。茶棚那儿的人,我提前做了准备,项一典随后就到,他善后。
  善后?唐绮左边眉毛一挑,你要做什么?
  唐峻说:就怕这罪妇乱喊乱叫给人听了去,总要把隐患给除了啊。
  唐绮拨开唐峻的手,闷闷不乐往马儿停留的地方走。
  唐峻追着她问:你咋了?
  唐绮说:我知道远北侯要派人来接应,万一茶棚里有普通百姓怎么办?放他们走。
  唐峻惊讶道:那这个奚国和亲路线被泄露的消息,不就也会被散播出去,而且咱们也没抓到平翠。
  唐绮说:不必抓了,人不出现,没准儿已到了远北侯那里。回宫吧,立即宣忠义侯入宫觐见,共商应对远北侯之事!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5章 烛火
  ◎东方未晞,天将明。◎
  唐绮和唐峻处置了周淑君,调转马头回椋都。他们在返回的道上,遇到连易带着项一典前来接应。按照二公主的意思,北边林子前的茶棚里那些人要放,怕里头有普通老百姓,她说的话这时候不容置喙,唐峻准了,连易和项一典只有照办的份。
  放人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怕误杀无辜,其二则是故意给远北侯报信。要让远北侯知道,椋都的态度很强硬,皇室绝不会姑息犯上作乱之人,哪怕杜平沙带了足足五万人马来,都保不住周淑君的这条命。
  唐峻心里犯怵,成兴帝的丧事还没有办完,再过两日便要下葬,队伍要出城去喻山。国库空了,椋都三军养尊处优形同散沙,他们打不起一场硬仗,面对远北侯,他也拿不出周全的应对之策,目前只能依靠唐绮,依靠力挺唐绮的忠义侯于延霆。
  为着此事,他暂时放下对唐绮的戒备,选择跟这个出类拔萃的妹妹,站在同一条船上,一致对外,故此,返回皇宫之后,他就按照唐绮的意思,立即让项一典差人去往侯府,召于延霆入宫。
  -
  戌时过半,天色大黑。
  唐亦收到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见楚可心正在沐浴,便让人留在房中伺候着,他火急火燎地绕去了后边院子。
  院里背阳,苔藓生得好,廊下蛛网是新结的,书房开半扇窗,朦胧烛光映得网丝金亮,江平翠倚窗盯着那蛛网发呆,听到有脚步声由远及近,回眸就见到了疾步匆匆的三皇子。
  请殿下安。
  唐亦跨步上石阶,径直进屋,江平翠迎出来,翻手给他添茶。
  到底是在宫里呆了多年的老人,行事做派脱不掉那层恪守规矩的外皮。
  唐亦伸手去接瓷盏,让她坐。
  江先生!如您所料,周氏没了。
  江平翠刚端起添好的新茶,手上不稳,茶杯跌落,闷沉地砸在桌上,凉茶茶水四溅。
  抱歉,失了手
  唐亦看她神情复杂,干咽了一下子口水,询问道:先生还好吧?
  江平翠敛眸,眼神变得平和许多,仿佛方才那一瞬间的慌乱,是唐亦的错觉。
  还好。她镇静地启唇道:一日三餐有人送了来,这里很清净,没个打搅讨嫌的。
  唐亦没多想,等江平翠收拾好桌子,二人再次落座。
  她又重新给唐亦倒好了茶,才接着道:说一说,是谁办的?他们省却了三法司的公审?
  提及此处,唐亦抿了一口凉茶。
  是大哥和二公主一起办的,他们把人带出宫去,在城北郊外一处偏僻林子里射杀了。
  江平翠看他说这些的时候,眼睫下垂,目光里带着疑惑,就道:周氏一日不死,唐峻一日难安,这二人做了多年母子,实际上是唐峻认贼作母,他咬牙恨着,办这事在我意料之中也合乎情理,殿下还有什么疑虑?
  如果只是这件事,唐亦自然用不着疑惑。
  他面色凝重,匀细手指扣在茶杯边沿,沉思半晌,而后抬起眸。
  江先生,来报信的探子还同我说了一件事,我难辨真假。
  两人视线交汇,江平翠发现,唐亦竟似在审视自己。
  她离开了周淑君,改投唐亦门下,想的就是择一个对她言听计从,又能成全她谋士之路的贤主。
  这些日子她住在三皇子府,唐亦对她恭敬有礼,她的衣食住行,也无不细心周到照顾,对于她说的话更是全都照办,她看得出来,这人没有选错。
  那是因为什么让唐亦对她有所保留?
  江平翠揣度不出,便道:殿下不妨明言。
  唐亦认她做了自己的先生,想的就是用人不疑,索性直白道:当年,奚国提出同唐国和亲,要将奚国公主嫁给唐国的皇嗣,大哥有了周家女做正妻,我尚未及适婚的年龄,所以二公主往御前一跪,父皇就应了她。奚国和亲的路线,却是鲜少有人知晓的,但这事儿最后还是泄露出去,以至于那位奚国公主被景贼所虏,二公主阵前杀妻,才守住的鹭州七郡。
  房中烛火摇曳,江平翠没有避开唐亦投来这道探究的目光,她的脸上不见丝毫的慌乱,反而唇角翘起微笑弧度。
  她笑了。
  殿下听到的,是泄露奚国和亲路线的通敌叛国之辈。对么?
  唐亦有些激动地握紧茶杯,眼中欣喜。
  是真的?
  江平翠思索少顷,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唐亦看不懂了。
  不是昭皇妃泄露的?杨家有祖训不让子女同别国人成婚啊!
  杨家的确是有这样的祖训。江平翠道:可当时昭皇妃找官家说起此事,官家发了好大一场脾气,你二姐,她姓唐啊,这事儿昭皇妃就只能作罢。
  唐亦忙道:不是,还有一封通敌密信,据说藏在勤政殿!那可是铁证,若找出来了
  江平翠蹙眉,掀起眼帘看向唐亦。
  殿下想用这封信,给昭皇妃定连通景贼叛国的罪,以此报您母妃的大仇,是么?
  唐亦啪嗒一声放下了手中茶杯。
  难道不可为之?
  江平翠轻叹,自然不可为。首先殿下无权搜查勤政殿,其次,当初奚国公主被俘身亡,官家的确派锦衣卫暗中详查过如何泄的密,那封密信,其实是一个诱饵。
  唐亦不解,问说:为何是诱饵?
  当年事发之时,江平翠正在周皇后身边蒙宠,对此事再清楚不过。
  她为唐亦解惑道:压根儿就没有这封信。官家放出风声,说通敌密信放在勤政殿,他不仅怀疑中宫,也怀疑您母妃和昭皇妃,有了这个消息后,就看背后泄密之人,谁会成为那只瓮中之鳖,谁知几年过去,也没有捉到。
  唐亦顿时大感受挫,呢喃道:原来如此,又是父皇的一个计策。
  江平翠道:还不仅如此。当初奚国公主受俘身亡,奚国皇室未曾找唐国讨要任何说法,而是直接紧闭国门,断了两国商道,不再与唐国互市,官家在唐景战事止戈之后,连番派了三次鸿胪寺使者,前往奚国赔罪,去一次奚国杀一次,毫不留情面和余地。殿下可知,这是为何?
  这事儿我有听闻过,依我拙见啊。唐亦顿了顿,奚国弹丸之地,畏惧唐国地大物博兵力强盛,不敢讨要说法,只好断商道、杀使者,以此泄愤。
  江平翠微微笑道:殿下的书,还要用心读。
  唐亦说:先生何出此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