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苏敏记得自己是提起过岭南,不过那是现代的岭南,而不是这时候……如果走水路就要四五十天,但是如果走海运就只要二十多天,不过路上说不定会遇到海寇,就麻烦了。
而且就算要去,那也是夏季末以后呀,那时候有甜糯可口的荔枝,龙眼,柚子,还有她最爱的芒果,别说,到了这会儿,就吃过一次荔枝,那还是皇帝特意赏赐的,要知道在现代,她都一兜子一兜子的吃。
别人说吃多了会上火,她一次吃个十斤也没事,按照她闺蜜的话来说,说她没心没肺,所以自然不会上火。
苏敏想起来就流口水,她说道,“现在去又没什么好吃的,要夏天去。”
“那我就躺几个月,夏天刚好病愈,然后咱们去岭南,最近就在江南玩,这里也有许多好玩的。”然后凑在苏敏耳边悄声说道,“我在西湖边上有套宅子。”
苏敏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时候事情?”
“还不是你小时候总嚷嚷说什么,最美不过西湖景,要是能在岸边窗口一边观雨景看西湖,一边喝茶就自在了。”
苏敏有些有些感动,好像扬古泰就是这样,总是会把她的话记在心里。
“行,到时候你不许嫌我烦。”扬古泰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没耐心,不过一会儿就嚷嚷要回去。
扬古泰说道,“那不会,阿敏,我欢喜还来不及呢。”他想起自己在四川,接到赤哈的来信,心都要凉到了半截,那种痛苦……好几日他都是浑浑噩噩的,差点没从马背上摔下来,他不想在经历了。
苏敏跟扬古泰闲聊,都是要去哪里玩,吃什么,怎么过去,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和憧憬,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她的心也平静了下来,她想,这样似乎也不错。
可即使如此对自己说,也还是个不眠之夜。
皇帝是一周后启程回京的,走之前还见了苏知政,苏敏看到父亲出来的时候泪眼婆娑的,他其实一直都觉得自己这个命是交代在这里了,但是眼睁睁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没有所依,这才想着坚定的执行下去。
他是没想到皇帝会亲自下江南处理这件事。
当然,苏知政其实觉得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当今陛下是一位难得的君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亲力亲为。
难道是因为他们家的阿敏?
说起来,皇帝待他们家阿敏确实是有些不同寻常。
苏知政有许多疑问,但是他把这些埋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他一个做父亲的,却没怎么养育过女儿,她自小就是在宫里长大的,他有什么资格问呢?
阿敏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的。
两江总督麻勒吉钦点了一队亲兵,还有带着长子额真一同护送皇帝回京,这时候,该知道他身份的人也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也猜出了七八分。
启程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皇帝感冒未愈,坐的是马车,一会儿到了码头则会换上船只,一路往北。
苏知政带着家人在门口跪拜,还有麻勒吉的家人,包括孩子们也都出来了,苏敏跟在父母身后,乖巧的跪着,却也不敢抬头,似乎这样,心里就再也不会起涟漪。
***
皇帝走后,天气渐渐的暖和起来,等着看到树枝发芽,小草冒头的时候,扬古泰已经可以在屋内自由行走了,郎中说,只要注意,别用力气就行。
扬古泰是个坐不住的性格,这几个月算是到了他的忍耐极限了,就迫不及待跟苏敏说,“咱们去杭州吧。”
苏敏最近跟家里人住在一起,自从皇帝离开后,她就让人把扬古泰挪到了自己住的别院里,虽然麻勒吉的福晋很是和善周到,但是她还是觉得在自家比较自在。
苏知政要比扬古泰好得快,他虽然舍不得女儿,但毕竟心系公务,先去了一趟常州,交接了许多事情给新任的知府,然后再去苏州任职,据说父亲回去的时候,许多百姓都在路口等着,看到马车进来,都齐刷刷的跪着行礼。
这一次皇帝雷霆手段,彻底打击了漕运一党,使得一直在观望的江南其他知府,都不敢把更名田的政令束之高阁,而是真正的推行了起来,收益的人群不止数十万的百姓了。
如此,不说皇帝的威望在江南百姓中极为高,就是苏知政也是水涨船高,百姓们爱戴他,同僚之间也不敢对他敷衍,毕竟可以直面陛下,这是何等的恩宠?
皇帝微服私访的事情,已经都传遍了,大家虽然没见到,但是有上峰被传召去问过话,所以也知道并非以讹传讹。
苏知政为官多年,一直都觉得有心无力,这一次却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只有李氏还留在江宁,她想要多看看女儿。
还有苏三哥和他的师父也一并留了下来,他本就喜欢到处游玩,最近正带着崔越到处寻摸美食。
对于扬古泰的提议,苏敏有些犹豫,总觉得他的病还没好利索,当时可是差点没命了,那狰狞的刀疤如今还在胸口上。
扬古泰就说道,“你不是要给一个人送信,那人是不是就在杭州?而且咱们坐船去,又累不着,还能在船上吃鱼锅子,你不是一直想吃?”
苏敏就想起张氏托付的信来,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年初就是皇后的预产期,然后就是张氏的,也不知道她会不会顺利诞下孩子?
因为苏敏不记得康熙后宫里有张氏这个妃子,所以一直都有点担心,那样一个美人,就是看着都是赏心悦目的,苏敏真的希望她能活的快乐些,有了孩子,有了期盼,人自然就会有了奔头了。
不过千万别是公主呀,因为康熙前头几个公主可都是抚蒙了,想到张氏自然就想到了皇帝,这会儿应该已经到了京城了吧?也不知道太皇太后是不是很生气……她当时在书房瞄了一眼那信笺上的内容,太皇太后的语气前
所未有的严厉。
其实等着皇帝成婚之后,太皇太后就不在管前朝的事情,也很少这么严厉的指责皇帝了。
苏三哥听闻他们要去杭州,正愁着不知道去哪里玩,自然要跟着,苏敏听了也高兴,能和家人多相处自是高兴的,苏三哥要去,崔越也在,路上自然是安稳了一些。
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氏也想跟着,她是一天都不想跟女儿分开,如此一来,人数居然也不少。
一行人定了船只,就启程去了杭州。
崔越行走江湖多年了,很容易就买到了新鲜的鱼,看着热疼的鱼锅子可惜的说道,“再过一阵子就是鲥鱼期了,要是那时候你们还在江南,我一定请你们吃。”
苏三哥对这位师父不像是传统师父那般敬爱,还处处挤兑他,说道,“师父,你连船资都是我给你付的,哪里有钱请我们吃鲥鱼?”
崔越也不生气,说道,“我水性好得很,到时候自己去捞,放心吧,保管让你吃个够。”
苏敏觉得真就是奇怪,这样一个像熊一样的男人,反而脾性却是最好的
一时大家嘻嘻哈哈笑着,日子倒也过得很快,李氏有女在身边,又是坐着船,不像马车颠簸,脸上渐渐红润起来,满面笑容的。
苏敏看在眼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她是真的担心母亲的身体,主要是太羸弱的,无奈她和自己分开八年,如今如何也不肯在离开了。
在船上玩了七八日,终于到了杭州,大家都去了扬古泰买的宅子,别说,虽然不大,但是靠着西湖,景色怡人。
管家有点紧张,一直都没见过新主人,见了扬古泰带着人来,叫人收拾房间,换洗衣裳,倒也是安排的妥当。
苏敏的房间窗户靠着湖边,一打开就能看到。
清晨,她打开了窗户,湖面如一块温润的翡翠,倒映着远处层峦叠嶂的黛色群山,山影与波光交融,偶有鸳鸯游来,搅碎了一池平静,荡起银鳞般的细碎光斑,温柔而宁静。
苏敏一时都看醉了,只觉得日子这般平津而快乐就足矣了,有些事儿就忘掉吧。
***
最近宫里的气氛有些压抑,似乎太皇太后一直都在跟皇帝闹脾气,病了许久一直不肯见任何人。
梁九功再是愚钝也感觉到了皇帝的情绪不对,好似从江南回来就一直这样,看着十分的平静,但是又似乎处处不对,他也说不上来,难道是因为太皇太后生气了?
这一日早上,皇帝又去给太黄太后请安。
苏麻喇姑面色恭敬,对皇帝福了一礼,低声道,“皇上,太皇太后凤体欠安,已经歇下了。”
皇帝倒也没说话,就静静地站在慈宁宫门外,一言不发地等待着。
天气渐渐沉了下来,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冰冷的春雨。
过了片刻,苏嬷嬷走了出来,轻声道,“皇上,雨大了,太皇太后请您进去。”
太皇太后正襟危坐在榻上,脸色阴沉,手中捻着一串佛珠,见他进来,眼皮都未抬一下,皇帝上前,规规矩矩地行大礼,“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良久太皇太后才缓缓开口,“皇帝辛苦了,这一趟江南,走得可还痛快?整治漕运、肃清吏治,真是好大的功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