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宋娘子其实也有这个疑惑,佛道盛行,大家都是有佛缘的人,捐香火钱给寺庙,已经成了老百姓的习惯。
  至于慈幼局,也有富商捐款,但是真不多。
  宋娘子吃完瓜,领着周云初和青木,在局里各处都转悠一下。
  六岁孩子,哄着一岁孩子睡觉。
  在这里的孩子,有的是弃婴,有的是西军遗孤,都很懂事,挣扎着努力生存。
  中午时分,宋娘子热情留周云初一起吃午饭,孩子们的午餐很简单,一碗水饭,两个素菜,真的只能算是吃饱。
  一顿饭,吃的晴心和元琪回去掏腰包,要买米买肉送过来。周云初没拦着,这是她们的心意。
  她准备了一份六百人份的月度采购清单:每人五斗米,猪肉、蔬菜、鲜果各两斤,其他的另外再加。
  伙食折算成铜钱,每月四百贯左右。每月初一,由青木采购好,送过去。
  大多数孩子身上的衣衫,都是旧衣服,大的孩子穿不下了,就给小一点的孩子。
  有些孩子穿着草鞋,甚至没鞋穿,光着脚,天热暑气重,地上烫脚。
  周云初想起她刚出宫门,来到周家,口袋里十几贯钱,几个弟弟妹妹,衣衫鞋子也紧缺。
  苏叶和百薇挑了一批麻布,约着裁缝铺的吴嫂和丝鞋铺的罗婶、芳娘,一起去给孩子们量体裁衣。
  罗婶感念当初周云初帮忙,胖揍一顿欺负芳娘的智和,坚持不肯收工钱。
  周云初觉得一码归一码,她找罗婶,是因为她手艺好,做出来的鞋子穿的很舒服。
  零碎的布头,被几人做成了小孩子可以用的小帕子,小布偶娃娃,甚至小布袋,穿根绳子,斜挎背着。
  下个月乞巧节,有穿新衣的习俗,正好可以在这之前赶出来。
  周云初约了柳三爷、苏叶,三人一起,拎着诊箱,给孩子们逐一体检。
  考虑到卫生习惯,周云初买了一百个给孩子们沐浴的木桶,六百块基础款香皂,连带着烧热水的石炭每月两百斤。
  慈幼局这段时间,热闹不已,隔三岔五就收到一车车东西,整个局的人都很开心。
  不仅菜品丰富了,有肉吃,周云初还派了周记生鲜铺的厨娘教做菜,口感上提升一大截。
  平常照顾孩子们的工作,还是由慈幼局的人承担,周云初主动送上清风楼的青梅酒,置办了席面,推杯换盏,释放一下平常工作的压力。
  清晨,周云初和柳三爷一起,来到大相国寺。
  了悟的师傅无尘大师如今住在大相国寺,和大相国寺主持无念是师兄弟。
  无尘膝盖痛风,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的厉害,最近进入急性期,疼的厉害。
  无尘自己也是懂些医术的,试过了各种法子,都没有改善,只得来汴京寻医。
  无念想起燕驰曾经为其父千金求治疗,找过居住在大相国寺的游僧求医,后来燕逢辰的痛风好了很多,兜兜转转,才发现是了悟认识的周娘子。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三天前,周云初收到了悟的信,便决定把药蜂的饲养、治疗方法、禁忌告诉了柳三爷,麻烦柳三爷出面,一起过去
  治疗。
  无尘知道周云初的诊费千金,也知道周云初几个月前给崇福寺捐了一万贯香火钱和大量经书。
  无尘坚持付诊费,周云初坚持日行一善,不收。
  眼看着两边坚持不下,柳三爷建议中和了一下,提起周云初最近在给慈幼局的孩子们捐物资。
  无尘当即表示,一千贯,算是他们崇福寺捐给慈幼局孩子们的善款,我佛慈悲,善哉!
  无念大师作为大相国寺的主持,知道春天时,周云初带着大相国寺的小和尚们弄稻田养殖,提高亩产。
  汴京一百二十个寺庙,果园里生长健壮的二十五棵果苗,也是周记铺子送来的。
  现在听说周云初最近都在照顾慈幼局孩子们,周记铺子捐了很多物资,自己的师弟无念作为崇福寺住持刚捐款,自己也表示要捐一千贯,给孩子们添加些柴米。
  周云初当场愣在原地,双手合十:“两位方丈都是大慈大悲之人,今日有缘,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两位可愿意听一听?”
  “周娘子不妨直言。”
  周云初:“可否成立一个慈幼局封桩库,贵寺捐款的两千贯、周记捐赠的物资钱财,都进入这个库,专门用于教养慈幼局的孩子,我想邀请两位方丈作为封桩库的监督人,每月不定期抽查账册,巡视慈幼局孩子教养情况。不知两位可愿意?”
  无念也知道穷苦老百姓养不起孩子,就弃养,等于杀生,能被慈幼局收养的孩子,已经算是幸运。
  若是可以减少杀虐,何尝不是件善事,与佛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理念不谋而合。
  思忖半刻后,便开口:“自然愿意,另外我愿意牵头,去问问汴京其他寺庙是否愿意加入。”
  无尘点头,看向周云初:“支取使用,可以参考寺庙资产管理条贯。”
  几天后,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多都捐了一千贯,有的捐了布料、瓜果、米面,成立慈幼局封桩库管理委员会。
  每月初一十五,从一百二十寺抽调三人小组来巡查。
  万福园。
  赵佣翻了翻慈幼局封桩库账册,十万两千贯,柴米油盐、布匹果蔬若干,再看着眼前人,老实巴交低头站着,纤瘦,晒黑了。
  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和尚们富的流油,一个大相国寺质库浮财百万贯不止,每月五次万姓交易大会,所得皆在万贯以上。
  哪怕他作为大宋官家,看的也眼红。
  从他亲政开始,就一直想把大和尚们的资产抄了,进他的封桩库,打战、修黄河河道、救灾,哪里都需要钱。
  虽然大和尚们平常也搞些施粥治病,但是挡不住花式收钱。
  质库借出去二十贯,两个月利滚利收账三十贯。老百姓抵押一块羊脂玉价值百贯,质库只给估价十贯。
  可是偏偏信仰佛教的人太多了,前朝后宫,遍地都是佛家有缘人,向太后每日都要礼佛,每逢节点,就要捐香火钱。
  这怎么行,大宋的和尚,也得讲政治。
  河北水灾,淮南旱灾,黄河改道,赵佣就想让他们出钱,他们不出钱,赵佣还真不能强硬着抢钱。
  “周云初,跟和尚化缘,你真是千古第一人呐。”
  周云初抬头,瞥见赵佣眼中,露出一种交织着震惊与服气的神色。
  “官官家,不是我跟他们要的,他们非要给。”周云初睁着一双老实巴交的杏眼,努力的证明,她真没跟和尚化缘。诊费做捐款,而已。
  赵佣嘴角抽搐,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
  “还缺什么,直接说。”
  周云初大气不敢喘,声音很小:“缺人,翰林、禁军教头、太医各三名,建立回访条贯,定期巡查那些收养孩子的家庭。”
  赵佣不说话,微笑着看她一会,才道:“这些朕派人过去,还有没有别的?”
  周云初品了品,还要什么别的吗?好像真没有,老老实实道:“回官家,没有。”
  冯景都替她着急,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你面前的是官家啊,他都在问缺什么了,结果她说没有。
  “朕给慈幼局的孩子们添一百亩官田。下去吧。”赵佣心累,还得塞给她,当皇帝有时候也要做做表率,表达一下朕也是很关心慈幼局孩子们的。
  周云初皱眉,一百亩田,两三百贯,她也买得起,不过还是替慈幼局的孩子们谢恩,行礼。
  等她走后,赵佣看向冯景,自言自语道:“跟和尚化缘,她是怎么想的?”
  周云初出了厅堂,掏出一份果苗签收名单,朝廷几十个单位,等到秋天果树成熟时,还可以再化一次缘。就从要果苗最多的三衙开始。
  我们不说钱,我们说缘。
  -----------------------
  作者有话说:大宋风流和尚们很富裕,抱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134章 乞巧节
  周云初在两位方丈的见证下,把慈幼局封桩库的钱财物资交给了宋娘子,以后支取领用全按照条贯来。
  宋娘子看着十万两千贯的库帖、一百亩官田,还有柴米布帛蔬菜瓜果,激动的泪洒现场。
  每年慈幼局开销大致在一万五千贯,这些够他们用七八年了,况且官田数量增加了一百亩。
  周云初为此忙活了大半个月,所有事情上了正轨后,才放心的回家躺下,好好休息一阵。
  大热天,每天都在日头底下跑来跑去,周云初白嫩嫩的脸蛋,先红,红完就接着黑,比春夏水稻养殖那次黑多了。
  她完成了一件大事,心里格外开心,咧嘴一笑,黑炭头露出一口白牙。
  燕驰去苏州出了趟差,回家一看,差点心梗倒下去。
  他出门前,周云初还是白白嫩嫩的,等他回来带她去慈幼局,哪想到她这么实诚,不声不响的就自己给办完了,还把自己晒成个黑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