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美食情报王> 美食情报王 第76节

美食情报王 第76节

  这真的是句老话了。
  现在逛街买螃蟹,可一点都不便宜。
  人们实在是太能吃、太会吃了。很少再听说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到这片土上还会泛滥成灾。
  不过,做饭也可以尝试着稍微因地制宜。
  何强老哥的建议就不错。
  陈舟打算用今天的海蟹,做几个蟹黄汤包尝尝。
  只不过这样的包子,按照何强分享的做法——
  今天这十几个螃蟹,就连螃蟹腿的肉都算上,也包不了几个。
  暂时只能是家里自己吃了。
  ...
  陈舟到家之后,刚把螃蟹丢进水槽,林女士也带孩子回来了。
  他对老婆说道:
  “今天还是换个花样。”
  林女士已经能明白陈舟所谓花样的意思了。
  她淡淡地笑了起来:“那你这次打算往包子里包啥?”
  还真让她猜中了......陈舟指了指水槽里的螃蟹。
  “蟹黄灌汤包,今天买螃蟹的时候,那大哥教我的。”
  “之前咱去赶海遇到的那位是吧?”
  林女士一边说着,一边拢起头发,向厨房走了过来。
  陈舟把水槽的位置让给她,转身处理猪肉。
  “我感觉从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学到一两道他们的拿手菜。”
  陈舟如实说道。
  林女士点点头,她的拿手菜有两道——主妇沙拉、时蔬拌菜。
  不算多,也不算少。
  当然,也不算好吃就是了。
  螃蟹,先用小刷子清洗干净,然后就是上锅蒸。
  这跟平常吃螃蟹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接下来的步骤,就有点麻烦了——
  要把螃蟹里的蟹黄、蟹肉、蟹膏全部挑出来。
  夫妻俩端着两个小盆子,来到餐桌,开始了工作。
  拧掉蟹腿,用蟹钳挑开螃蟹脐。
  掀开蟹壳,摘下去螃蟹的胃和中间那个白片的蟹心。
  林女士手法比较轻,她掀开后还能看到一层比较完整的棕色薄膜。
  这是螃蟹还没长成的壳,现在还软软的。
  陈桃桃觉得口感不错。
  公蟹母蟹的区别,在这个时候看非常明显——蟹膏和蟹黄颜色不同,一白一黄。
  翻过来再找它们的后盖儿,则分别对应着尖脐、圆脐。
  不得不说的是,海蟹的蟹黄蟹膏,真没有大闸蟹那么多。
  但反正也是自己家吃,没那么多讲究。
  所以陈桃桃也被喊过来帮忙。
  小丫头负责把爸爸妈妈拆出来的蟹膏、蟹黄,放到一起。
  五岁小孩能帮上什么忙呢?
  其实就是给她偷馋两口。
  剃完这滩膏状的东西,然后就是底壳上的蟹肉。
  平常吃的时候,可能简单剜两下,就可以开始上嘴了。
  嚼吧嚼吧,尽量把蟹肉碾出来,再嗦嗦螃蟹的鲜味,最后嘴里剩的硬皮一吐了事。
  现在要将蟹肉一丝一丝的剔出来,
  真有点费功夫。
  有拆螃蟹的时间,陈舟感觉自己都能包出去几十个包子了。
  就这,还是他已经把【食材处理】提升到专业级别之后的速度。
  所以在剥了两个螃蟹之后,陈舟就转身去了厨房。
  “我和点面,你先来。”
  “嗯。”
  林女士认真地回答道。
  ...
  等陈舟把面和好,又调上一小盆肉馅。
  代表着普通人一般水平的林女士,此时已经开始额头冒汗了。
  她以前顶多给陈桃桃,不那么仔细地,拆上一两个螃蟹。
  既能体会到作为母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能从中多少感受到一些乐趣。
  换成现在这么认认真真地去剥十几个螃蟹,她真有点蚌埠住。
  “老公~还是你来吧~”
  林女士耐心耗光,都开始跟陈舟撒娇了。
  还真有点可爱。
  “我来就我来吧。”
  陈舟一边剥螃蟹,心想:
  照这个做法,肯定不适合一般商用。
  除非多加肉馅,少放螃蟹,就提丁点鲜味。
  要么就提高价格。如果再按何强说的,熬点鸡汤、皮冻放进去,单个包子的价格,得一百往上。
  那就和自己社区食堂不太沾边了。
  陈舟觉得,这次的包子新品,先不用着急卖。
  做法掌握了就行,有【食客动态】,以后需要用的时候再说。
  ...
  蟹肉蟹黄蟹腿摘出来后,跟原本带壳的螃蟹比起来,确实体积小了很多,但也有实实在在的一小盆。
  这要是大口大口的开吃,肯定非常满足。
  但是不能急着现在吃。也不急着跟猪肉馅混到一起。
  还得简单剁碎,下锅炸一下。
  家里面做,没必要放那么多油。
  把蟹肉下进去后,勤翻两下,做到不粘锅不糊底就行。
  等到蟹肉变得蓬松硬挺,蟹膏闪着金黄色的亮光。
  靠近后能闻到诱人的鲜香。
  这时候,再连着蟹肉蟹黄和蟹油,整锅倒出来,跟猪肉馅混到一起。
  搅拌均匀。
  就地取材版本的蟹黄包馅料,由此准备完成。
  接下来就是包包子了。
  灌汤包的对何强老哥来说,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但陈舟包起来,已经熟练到不能再熟练。
  这么点蟹肉蟹膏,即使又添了些猪肉馅,总共也包不出来多少个。
  所以只用几分钟的功夫,陈舟就包好了。
  稍微剩下一丢馅料,往包子褶汇聚的顶端,点上几下。
  随后就是上锅开蒸。
  家里的小号蒸锅有个透明的盖子。
  透过蒸汽和水雾,依稀能观察到,包子皮渐渐从干瘪粗糙变得饱满而光滑的过程。
  最后呈现出,微微透明的状态。
  高温中,顶上那团馅料,不断缩紧,在小圆顶上,析出淡黄色的油脂。
  蒸锅内包子慢慢变化的过程,让人十分放松享受。
  看上一会儿,就足以卸去一天的疲惫。
  但也不能一直看,会很饿。
  最终,蟹黄包的味道,确实是不枉一家人忙活半天。
  入口后,汤汁又鲜又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