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虞梦的满腔火气被陆九渊这话给压了下去。
  她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你别觉得你夸我我就原谅你……”
  “我没夸你。”陆九渊道,“我只是实话实说,你真的很厉害。”
  “这些虫蠹我一直都知道。”
  “你应该知道的,经商和打天下一样,天下安定后就容易生出事端,久而久之,一起吃过苦的臣子就会衍生出不该生的心思。”
  “在他们不碰触底线的时候,我向来睁只眼闭只眼。”
  “虫蠹蚕食越来越厉害,这些人的胃口越来越大,所以……”
  他望着虞梦的眼睛:“你若想要掌控逍遥岛,必须要亲手处理掉这些虫蠹。”
  “处理掉虫蠹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忠心于你的人,将虫蠹边缘化。”
  “我已察觉到,你已经在培植自己的人手了,你的人手已经渗透到各个关键环节,他们也都做的不错,距离你完全掌控逍遥岛指日可待。”
  虞梦张了张嘴,硬是没说出话来。
  她确实培养了自己的人手,并强势将她的人安插到各个关键部门,将那些尸位素餐的“老人”边缘化。
  她本以为她如此强势的行为会引得陆九渊生气。
  却不知,这是陆九渊给她铺的路。
  虞梦咬了咬嘴唇:“你,是不是早就想好了将逍遥岛交给我?”
  陆九渊笑:“你是我唯一的女儿,又有那么强的经商天赋,不交给你交给谁?”
  “梦梦,我知道,你的梦想远不止一个逍遥岛。”
  “爹爹能力有限,只能为你铺到这种程度,剩下的星辰大海,需要你自己来征服。”
  “你尽管去飞,我永远会在你身后。”
  虞梦听到这话,身体一震。
  她猛地转过身,眼眶有泪:“那你可要好好活着,活到你亲眼看到我征服星辰大海的那一刻。”
  陆九渊嘴角的笑意在扩大:“好。”
  第641章 :大结局(上)
  承熙二十一年。
  赤鹿城。
  谢莺眠立在望月楼的顶层。
  望月楼是赤鹿城最高的建筑,一共有十七层,总高约六十米。
  大裕王朝的建筑普遍采用木质结构,除了庙塔之外,鲜少有超过七层的建筑。
  原因无他,
  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只靠木质结构比较难实现超高层。
  谢莺眠与虞凌夜来到赤鹿后,利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混凝土和钢筋结构,建造了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望月楼。
  望月楼是一座景观楼。
  可以吃饭,可以购物,可以观景,也可以住宿。
  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住宿主要集中在十层以上。
  越往上价格越贵。
  十七层价格是最贵的,每晚每间房最便宜也要三十两银子。
  对于有钱人来说,这点银子根本不算什么事。
  许多富豪特意来赤鹿体验一把“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踏空感。
  甚至还有人带领全家来包月住宿。
  十七层房间的预定已预定到三年后了。
  为了方便上下楼,望月楼里安装了由偃青设计的人力梯。
  但凡到来的游客,都对望月楼赞口不绝。
  望月楼也成为来赤鹿必打卡的标志性景点。
  正是华灯初上时节。
  从十七层往下望去,谢莺眠能看到整个赤鹿城一排排的街灯,能看到街上人来人往。
  她深深地感叹:“初来赤鹿时,这里只有一条柏油马路。”
  “其他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到马蹄和车子全部陷到里面。”
  “那时四处都在修建,四处乱糟糟的,尘土飞扬,往外面一站,不到一刻钟就变得灰头土脸。”
  谢莺眠笑道:“封地贫穷人少,人手严重不足,许多工地需要咱们两个亲自去盯,咱们俩每天都像从土里扒拉出来的。”
  “就这么一晃,乱糟糟的赤鹿变成了如今模样。”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虞凌夜与谢莺眠并肩而立。
  他心中也有说不出的感慨。
  尤记得那年,封地连日雨水,良田被淹,封地百姓们食不果腹还要交税。
  他一筹莫展。
  甚至都做好了倾家荡产购买粮食分发给封地百姓度过难关的决定。
  就在封地最困难的时候,谢莺眠告诉他木薯的去毒方法。
  封地多木薯,漫天遍野的木薯。
  有了木薯去毒方法,那就是天然粮仓,庞大的粮仓。
  从走投无路到迎刃而解,只用了短短几天功夫。
  从那之后,木薯逐渐成为封地的主要产业之一。
  这二十一年里,
  他亲眼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那看着一条条柏油马路贯穿整个赤鹿,
  看着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变成宽敞明亮的居民楼,
  看着公园学校医院陆续建成……
  看着封地百姓从食不果腹到人人吃饱穿暖,从麻木干枯到人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他无数次感谢自己的决定——将封地转移到谢莺眠名下。
  也只有谢莺眠,才能将赤贫的封地在短短时间里打造成可与上京相媲美的大城市。
  确切地说,
  如今赤鹿的繁华程度已超过了上京。
  当年,谢莺眠在接手赤鹿之后,秉承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赤鹿的路都是用沥青铺就的柏油路,非常平整,也不怕雨淋日晒。
  赤鹿的官道,大道,也全都是柏油马路。
  路修好了,生意来往就方便多了。
  运输能力加强后,产能也在不断扩大。
  产能扩大,需要的人手也多,也就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加。
  人人都有工作,都能挣到养家糊口的钱,日子就会越来越有奔头,越发卖力工作。
  工厂生意越好,吸引来的人更多,人口增多,需求量更大,形成良性循环。
  谢莺眠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吸纳人才。
  不仅吸纳像季云舒,偃青,屠不凡这种顶尖人才,也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还制定了详细的人才落户奖励政策。
  比如,一个优秀的木匠带领全家落户在赤鹿,可以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
  房子是普通的居民楼,
  但里面有抽水马桶,有淋浴,有厨房,完全可以容纳一家五六口人居住。
  子女还可以免费入学,家属也可以按照特长安排各种工种。
  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不少百姓和流民前来。
  封地人口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前五年,是他们最累最忙的时候。
  从第六年开始,很多事步入正轨,他们两个才清闲下来。
  但谢莺眠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她又加入了岁岁偃青的铁路研究团队,一起研究蒸汽火车。
  终于在七年前,赤鹿—上京线正式开通。
  从赤鹿到上京,如果乘坐马车,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
  但,乘坐火车,只需要两天半时间。
  沿途还设置了不少站点,这些站点都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
  火车开通后,来赤鹿城更加方便,赤鹿城的繁华程度更上层楼。
  赤鹿—上京线开通三年后,其他大城市的铁路线也在逐步开通。
  除了赤鹿—上京线归属谢莺眠所有之外,其他的线路都是由承熙帝出人出资,聘请赤鹿的铁路设计团队制造的。
  等到承熙二十一年,大裕王朝的铁路线已增加到八条。
  这八条铁路线贯穿东南西北,极大的增加了交通便利。
  原先几个月的路程,被缩短成了几天。
  这等神迹,令人叹为观止。
  虞凌夜远远地看着进站的火车,问谢莺眠:“一个月之后,是上京—麟京线开通的日子,承熙帝邀请我们乘坐第一班列车前往麟京,要去吗?”
  麟京是东麟国的都城。
  谢莺眠:“去。”
  这二十来年几乎都在赤鹿忙碌,偶尔出行也是去出差。
  她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风景。
  趁着这个机会去东麟国玩一玩也不错。
  虞凌夜:“那我就安排行程了。”
  谢莺眠眉眼弯弯:“辛苦了,我的虞秘书。”
  虞凌夜:……
  他声音幽幽:“你的虞秘书这般辛苦,有奖励吗?”
  谢莺眠望着不远处热火朝天的街景。
  这个时间点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空气中隐隐有各种香气充斥,谢莺眠胃口大开。
  她笑道:“当然有。”
  “我带你去。”
  谢莺眠给虞凌夜和自己戴上幕篱,来到赤鹿的美食街。
  美食街的夜市正是人头攒动的时候。
  各种美食摊子摆了一排一排又一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