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如果凌王妃没携带桂花香囊自是最好的,如果携带了而不自知,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大长公主岂不是遭遇无妄之灾?”
“我是好心提醒凌王妃,您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还……”
啪!
谢莺眠忍无可忍,一巴掌打在麒王妃脸上。
叽叽歪歪,翻来覆去就那点说辞,真是烦死了。
有句话说得对,能动手的时候尽量少哔哔。
她刚才就不该浪费那么多口舌,她该直接动手。
这一巴掌,谢莺眠用了不小的力道。
麒王妃的脸上清晰地留下了一个巴掌印。
麒王妃没想到谢莺眠会在众目睽睽,尤其是在太后和皇后跟前动手打人。
守着一屋子贵妇人被打,麒王妃整个人都是懵的。
“你,你打我……”
谢莺眠理都没理会麒王妃。
她直接对太后娘娘说:“太后娘娘,我建议严查麒王妃。”
“从刚才开始,麒王妃就在阻挠我救治大长公主。”
“我跟您说过的,耽搁时间越长,大长公主越危险,麒王妃口口声声说着合理质疑,实际目的却是挑拨离间。”
“我身上有没有桂花这种事,我清楚得很。”
“麒王妃一直将矛头对准我,让大家将目光对准我,目的不言而喻,她一方面是阻挠我救治长公主,一方面应当是为真凶做掩盖。”
麒王妃不是想利用“心直口快”“无心之词”这种说辞全身而退么?
她偏要拉她下水!
麒王妃被白白打了一巴掌,正恼着。
听了谢莺眠的话,更是差点气死:“凌王妃,你别血口喷人。”
“太后娘娘,您明鉴。”
“您知道的,臣妾向来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凌王妃身上确实有桂花香,臣妾也是怕凌王妃不知禁忌酿下大错才出言提醒。”
谢莺眠道:“等捉到真凶后麒王妃再喊冤吧。”
“太后娘娘,再耽搁下去,大长公主只有五成几率。”
“请您下令。”
是的,太后态度虽有松动,却没有正式下令。
确切地说,太后原本是要下令的,被麒王妃开口挡住了。
太后没有下令,她就无法出手救人。
这就是现实!
太后对谢莺眠不喜。
但谢莺眠句句都在强调大长公主的生存概率。
她若再去断谢莺眠和麒王妃的案子,自会耽搁救治时间——虽然她并不认为谢莺眠能救活大长公主。
皇后娘娘也有些焦急:“母后。”
“大长公主的情况不妙,先让凌王妃给大长公主看病,其他的都是小事儿。”
“至于凌王妃身上有没有携带桂花,这简单得很,桂花香味那般浓郁,一闻就能闻出来,为这点小事儿耽搁救治实在有些本末倒置了。”
“等事情结束后,不管是赏还是罚,都由您说了算。”
皇后给出了梯子。
太后也便顺着梯子下来了:“凌王妃去给大长公主救治。”
太后终于下令。
谢莺眠微微松了口气。
她对太后说:“还请太后娘娘尽快找出桂花携带者,若桂花携带者一直在大殿中,持续刺激大长公主,大罗神仙来了也没救了。”
太后没有回答。
反倒是皇后点了点头:“凌王妃说得不错,来人,给本宫彻查。”
谢莺眠深深地看了皇后一眼。
她对皇后了解不多。
从皇后的表现来看,皇后是真心为大长公主着想的。
没了阻碍,谢莺眠快走几步来到大长公主跟前。
“麻烦将大长公主带到独立的空间里,尽量隔绝过敏原。”谢莺眠对伺候的嬷嬷们说。
嬷嬷们看了看太后。
太后应允后,嬷嬷们将人带到不远处的小佛堂。
太医们见谢莺眠主动出来当替死鬼,暗暗松了口气。
同时也提心吊胆。
他们这些太医,好歹是拥有真本事的。
谢莺眠会的,应该是庄子上的土方子。
土方子治病不靠谱不说,还有可能死人。
不仅太医们这么想,除了与谢莺眠相熟的王夫人之外,东华殿里的其他人也是这种想法。
谢莺眠没时间管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严重过敏导致大长公主呼吸道堵塞,造成了严重缺氧。
多耽搁几秒钟就危险几分。
与太后和麒王妃周旋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
此时的大长公主因为长时间缺氧而脸色青紫,有进的气没出的气。
缺氧时间越长,救回的可能性越小。
若不及时处理,就算大长公主能醒过来也可能脑袋受损或者直接成为植物人。
谢莺眠立马拿出银针布袋。
银针一共有二十多枚银针。
一马排开后,谢莺眠依次拿起,分别朝着大长公主的天突穴和风府穴、膻中穴等十九道大穴扎下去。
一旁的年轻太医本想看看谢莺眠打算用什么土方子救人。
乍看到谢莺眠拿起银针,嗤之以鼻。
这年头,什么阿猫阿狗都会用针灸了。
针灸是那么好学的吗?
下针的姿势,下针的深浅,穴道的位置等等,都非常有讲究。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若是在关键穴道上下错针,那可是要死人的。
年轻太医的不屑,只持续到谢莺眠拿起银针时。
待谢莺眠下针后,
他的不屑变成震惊,又从震惊变成不可思议。
第187章 :太医们的震惊
“这,这!”年轻太医眼睛瞪大,“师父,您看……”
“您看见了她用的针法了吗?”
不仅年轻太医震惊。
年轻太医身边的老太医也一脸震惊。
“我看见了。”老太医说,“看得真真儿的。”
年轻太医结结巴巴地问老太医:“师父,她,她莫非用了传说中的……”
“不能吧,那针法已经失传,咱们寻了这么多资料也只寻到一些蛛丝马迹,她年纪轻轻,怎么会失传的针法?”
老太医深深地吸了口气:“错不了,她的确用了传说中的润金十九针。”
年轻太医得到了确切答案,更加不敢置信:“传说中的润金十九针早已失传,凌王妃怎么会这道针法?”
无人能回答年轻太医的问题。
在场的一共四个太医。
其他两个太医,一个擅长配药制药,一个擅长心内科。
年轻太医和老太医则擅长针灸。
放眼整个大裕王朝,他们师徒的针灸术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为了寻找针灸疗法,他们师徒曾走遍大江南北,也曾搜罗天下医书。
像润金十九针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针法现世,他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一老一少都伸长了脖子往前看,争取再看仔细一点。
比起他们的激动,另外两个太医就淡定多了。
“我说程老,您也算是咱大裕王朝针灸科的翘楚,至于这般么?”擅长制药的李太医捋着胡子。
程老太医摇头晃脑:“你不擅长针灸,看不出什么门道也正常。”
“凌王妃的针法不是一般的针法,除却她的手法娴熟外,她的下针速度,力道,熟练程度,没有二十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就连佑安也比不过凌王妃。”
程佑安,也就是年轻太医。
程佑安非常惭愧:“师父说得不错,我的手法比凌王妃差远了。”
李太医觉得这师徒俩太夸张了。
二十年的针灸功底是什么概念?
看凌王妃的样子应该还不满或者刚满二十岁,难道凌王妃在娘胎里时就在练习针灸术?
谢莺眠不知道几位太医心中的小九九。
她给大长公主检查过后,的确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针法,润金十九针。
润金十九针,顾名思义,将银针刺中十九道大穴。
这十九道大穴都是围绕着喉咙,肺部,心脏部位来的。
五行对应中,金所对应的是肺部。
故而,润金十九针的作用也主要针对肺部。
润金十九针能够短时间内扩大大长公主的肺活量,让主导呼吸的肺部活动起来。
再辅以天突穴,廉泉穴,水突穴,人迎穴等几道大穴缓解大长公主的喉痹症状。
如此相互配合,最大程度上缓解大长公主的缺氧症状。
施针结束后,大长公主状态也好了不少。
“我需要一些药材。”谢莺眠对太医们说,“麻烦你们去取药来。”
“金银花二两,连翘五钱,桔梗六钱,牛蒡子五钱,薄荷四钱……”
谢莺眠一连说了十几种药材,连具体的数量都给了出来。
配药是基本功。
四个太医听到这药方,一个比一个表情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