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可惜,他们从进了岭南后就杳无音讯了。”
谢莺眠和虞凌夜对视一眼。
岭南,定云!
萧父和萧母去调查的东西,应与定云之乱有关!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也是他们第一次直面定云之乱的线索。
谢莺眠等着福福继续往下说。
福福却没继续说萧父和萧母的消息。
福福道:“郡主嫁给庞叙端后,我察觉到庞叙端不似表面那般深情,但郡主非常喜欢他,不允许别人说庞叙端的任何小话,那庞叙端也非常会演,我也只以为庞叙端是为了名利才接近郡主的。”
“直到最近,我才察觉到,庞叙端还觊觎密匙的下落。”
福福叹了口气。
这次要不是有凌王妃给郡主的保心丹,郡主又随手给了她一颗,她早就变成一具尸体了。
凌王妃救了她一命,更是郡主的救命恩人。
“凌王殿下,凌王妃。”福福行了大礼,“您是郡主与我的大恩人,若不是您们二位,我与郡主难逃此劫。”
“萧家式微,干爹干娘至今杳无音讯,只凭我一个人是守不住密匙的,所以,我想将密匙的消息告诉您们。”
“请您务必收下。”
福福从脖子上解下来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这便是密匙的信物。”
“想要拿到密匙,需要拿着这信物去一个地方,找到一个人,信物核对无误后,才能拿到密匙,拿到了密匙,就能拿到干爹干娘隐藏的东西。”
谢莺眠将石头接了过来。
这块石头就像是河边随手可见的石头,毫不起眼。
与之前萧清颜给她的那一块普通玉石差不多大小。
萧清颜给她的信物,也是让她去一个什么地方找什么人,拿到密匙才能去百宝楼取长生石。
套路都是一样的。
“去哪里?找什么人?”谢莺眠问。
“皇宫。”福福道,“找萧猴子。”
谢莺眠一脸问号。
皇宫里的小猴子?
她看向虞凌夜。
虞凌夜沉思了片刻,道:“或许,是一个姓侯的太监。”
福福道:“不,不是姓侯,名字就叫萧猴子。”
“干爹干娘强调过的,姓萧,名猴子,那人的名字就叫萧猴子。”
虞凌夜从未听过如此奇怪的名字。
不过,皇宫里的宫女太监多的是,他能够叫上名字来的只有寥寥数人。
“拿到密匙之后,要去哪里取东西?”谢莺眠问,“你可知道密匙藏着的是什么东西?”
福福摇头:“这些我都不知。”
“我所知道的只有密匙信息,兴许找到萧猴子后能有新线索。”
“我已经将我知晓的全都告诉您们。”
“您们若是感兴趣,可以去找找,若是不感兴趣,也可以放任不管。”
把保存了许多年的秘密说出来之后,福福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这几日多谢您们二位的照顾,接下来我要陪郡主去六刑司,这一别,怕是要到年后才有机会相见。”
“福福提前祝愿凌王和凌王妃顺颂时祺,秋绥冬禧。”
福福说完后,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屋内。
谢莺眠捏着那枚平平无奇的小石头:“你说,萧父萧母去岭南干什么?”
虞凌夜:“不知。”
“他们跟定云之乱又是什么关系?”
“不知。”
“福福说的这些,你信吗?”
“信。”虞凌夜道,“她没有说谎的必要。”
谢莺眠捏着眉心。
她需要顺一顺已知的线索。
眼下可以初步确定,定云之乱的形成与空石和二十九世纪有关。
她猜测,或许是二十九世纪的某样东西造成了定云之乱。
这样东西在定云之乱后失踪了。
定云之乱造成的影响巨大。
时隔多年后,萧父和萧母,幕后之人等等仍在追查那样东西。
至于那样东西是什么,谢莺眠还是没什么头绪。
她决定先拿到原主母亲留下的那块长生石。
兴许,能在那块长生石上找到有用的线索。
“上京有没有一个叫无名巷的地方?”谢莺眠问。
虞凌夜微微蹙眉。
上京的大街小巷非常非常多,叫无名巷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除了无名巷,可还有别的线索?”他问。
谢莺眠道:“老黄算吗?”
虞凌夜:……
黄姓不算什么稀奇姓氏。
上京城姓黄的人,数以万计。
虞凌夜怀疑,谢莺眠被骗了。
第175章 :好歹毒的计策
不仅虞凌夜怀疑,谢莺眠也怀疑她被萧清颜骗了。
无名巷,老黄。
仅仅这两个算不上线索的线索,在人口繁多的上京城,找到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但,她总觉得萧清颜没有骗她的必要。
应是她忽略了什么。
谢莺眠想到了福福说过的萧猴子。
听到“萧猴子”这三个字,他们下意识以为是姓侯的小太监。
谢莺眠沉吟了片刻,道:“你说,有没有可能,老黄和萧猴子一样,不是我们先入为主的黄姓之人,而是,那人姓老名黄。”
“萧清颜的原话也是让我去无名巷找到一个名字叫做老黄的人。”
如果是姓老名黄的话,完全可以解释得通。
虞凌夜认同这个说法。
他道:“老这个姓氏非常罕见,整个大裕王朝或许没多少人。”
“藏松。”虞凌夜喊了一个名字。
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男子进屋来。
“去户部调查一下上京城姓老的人家。”虞凌夜道,“家住无名巷,姓老名黄。”
“不要惊动旁人,秘密调查。”
藏松领命而去。
藏松和藏月是虞凌夜新调来的人手。
他们两个之前在别处当差,都是沉默寡言稳重如山的性子。
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立马出现。
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无存在感。
藏松的速度非常快。
不到两个时辰,他已从户部找到了上京所有姓“老”的人。
藏松将调查到的信息誊抄到了一张纸上。
他将那张纸交给虞凌夜后,人已消失不见。
全程一句话都没说,生生把明卫干成了暗卫。
谢莺眠很怀疑,虞凌夜大概率是受够了扶墨的聒噪,才特意调了两个沉默寡言的护卫来。
虞凌夜展开纸张。
看到纸张上的内容后,好看的眉头微微蹙起。
他将纸张递给谢莺眠。
谢莺眠看到纸上寥寥的几行字,也皱起了眉。
纸上写着:上京有几十口姓老的人家,但没有人居住在无名巷,他们全都居住在一个名叫老芦湾的地方。
那几十口人的名字也都写在了下方。
这些人名里也没有叫老黄的。
“看来还需要去一趟老芦湾。”谢莺眠道。
她还在幽禁状态,想要去老芦湾,也得等死人岭的案子结束后才行。
想到这里,谢莺眠顿时没了兴致。
她本以为有血书这么直观的证据,死人岭案件能够很快结案。
谁知过了一个多月,这案子还处于调查状态,距离结案遥遥无期。
她的解禁之日也遥遥无期。
“你可知沈听肆调查到哪一步了?”谢莺眠问。
虞凌夜道:“都已查清。”
“查清了?”谢莺眠惊讶。
“嗯。”
“那为何还不结案?”谢莺眠道,“是皇帝不想公布案件真相,还是遇见了别的阻力?”
“都有。”虞凌夜端起一杯茶。
谢莺眠:“详细说说。”
虞凌夜轻抿了一口茶,声音透过茶烟缥缥缈缈:“秦傲霜先是利用身份之便,替换了先锋军的信件,让萧刻寒按照错误信息行军至死人岭。”
“那时的虞振霄还不是瑞安王,他负责军队粮草调度,秦傲霜与他里应外合断掉龙渊军的补给。”
“龙渊军被困多日,断粮断水。”
“在龙渊军饥寒交迫时,秦傲霜将作战阵图透露给敌方,敌方突然进攻,轻而易举突破了龙渊军的防守。”
“三千龙渊军浴血奋战,得知这一仗必败无疑时,选择与身边的敌军同归于尽。”
“敌军虽全歼了龙渊军,却也大伤元气。”
“秦傲霜打着为三千龙渊军和萧刻寒复仇的名义,召集了剩余的龙渊军,在虞振霄的带领下,剩余的龙渊军怀着一腔怒火奋勇征战,将元气大伤的敌军逼退。”
“战况传回上京,皇帝对力挽狂澜的秦傲霜和虞振霄大肆赞扬,封秦傲霜为第一女将军,封虞振霄为瑞安王。”
“秦傲霜拒绝了封号,拒绝了奖赏,还将奖赏分给战死的龙渊军,她这一举措,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嘉奖,也赢得了剩余龙渊军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