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谢莺眠笑道:“你们不必这般拘谨,跟之前一样就好。”
  “闲话不多聊,我们开始吧。”
  “陶夫人,按照我之前跟你说过的,如果我调查顺利,我会用正常的市场价来购买,也就是六万两银子。”
  “我们的运气都不错,我调查得很顺利,收获很大。”
  “所以,客栈的价格,就按照六万两来算。”
  陶夫人受宠若惊,一度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她再三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从客栈出事后,她见惯了人情冷暖和落井下石。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她习惯了被人坑,被人算计。
  替丈夫奔走是,卖客栈也是。
  因为张老五那根搅屎棍,客栈被一再压价。
  她不打算贱卖,心里的价位就是三万两,报价则是四万两。
  她想着,能卖个三万两就知足了。
  谁料,谢莺眠不仅没还价,还以六万两的正常价来购买。
  “王妃娘娘……”
  “出门在外,你们还是喊我谢姑娘吧。”谢莺眠道。
  陶夫人以为谢莺眠不想暴露身份,忙改了口,
  “谢姑娘,说好了四万两就是四万两,您不砍价我已心满意足,您不必如此……”
  谢莺眠伸手,制止了陶夫人往下说。
  她道:“陶夫人,我有我的考量。”
  “除了买客栈,我还要跟陶夫人做点生意。”
  陶夫人不明所以。
  谢莺眠也没拐弯抹角。
  她道:“你丈夫是冤枉的,我能帮你丈夫洗清冤屈。”
  “但我不会白干这些事,我的收费是一万两银子。”
  “陶夫人放心,我有充足的证据可证明你丈夫的清白,不是去贿赂买通官员。”
  “这一万两银子,可以先付定金三千两,等你丈夫出狱后再付其他的。”
  陶夫人不敢置信地看着谢莺眠。
  谢莺眠说,充足的证据证明丈夫的清白?
  可……
  刑部和大理寺都已定案,案件已板上钉钉。
  她为了丈夫的案子,动用了所有能用的人脉,包括她母亲的手帕交,上京八大世家之一的邢夫人。
  邢夫人与母亲关系不错,起初没少为了这个案子奔波。
  可,案子证据确凿。
  人证物证作案动机,全部都齐全。
  邢夫人也有心无力。
  “真的吗?”陶夫人泪眼婆娑,“我丈夫的案子,真的能沉冤昭雪吗?”
  谢莺眠很笃定地说道:“能。”
  曹猛神情复杂。
  陶夫人为了丈夫的案子,几乎变卖家产,只为寻求一线生机。
  钱都被骗走了,案子也没有任何进展。
  也是因为如此,陶家才沦落到卖客栈补窟窿。
  曹猛有心劝两句。
  但,看到陶夫人一脸希冀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陶夫人激动了片刻,慢慢恢复了冷静:“可是,案子已定,三司盖章,行刑的文书已发。”
  “该如何才能让案子重新审查?莫非是……”
  谢莺眠看出了陶夫人的想法:“凌王殿下不会出面。”
  “需要陶夫人你出面。”
  “我?”陶夫人指着自己,“可是我区区一个妇道人家……”
  “你不是什么区区妇道人家。”谢莺眠郑重地纠正,“你是苦主的妻子,是这件事的受害者。”
  “陶夫人,求人不如求己。”
  陶夫人怔怔的:“那,我该怎么做?”
  第121章 :好吃,想啃一口
  “登闻鼓听过吗?”谢莺眠道。
  “敲响它之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最高官员必须到堂接案,升堂会审。”
  “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敲响登闻鼓。”
  陶夫人自然听过登闻鼓。
  登闻鼓和别的鸣冤鼓不一样。
  只要敲响,就会有人受理。
  但,为了避免有人滥用,升堂之前,鸣冤人要先挨三十大板。
  曹猛道:“敲响登闻鼓,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十年前登闻鼓被敲响时我去围观过,那个告状的壮汉子被打得鲜血淋漓,根本没撑到堂审就昏死过去。”
  “嫂夫人的身体本就弱,这三十大板怕是会出人命……”
  谢莺眠:“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据我了解,为了避免有衙役被收买,执行途中放水或故意使坏,三十大板分别由六个衙役执行,每个人五大板。”
  “六个衙役是随机指定的,力道不一,无法预判。”
  “所以,我需要为陶夫人研制专门的药丸。”
  “药丸的药效足够支撑陶夫人结束堂审。”
  “等堂审结束后,我再帮你治疗,保证你安全无虞。”
  “治疗费,医药费,洗清你丈夫冤屈的证据,我出庭作证的费用等等,全都包含在那一万两银子里。”
  “你若愿意,我们就签订合约,若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陶夫人没有立马回答。
  她低着头,在纠结。
  谢莺眠没有再说什么。
  尊重他人命运,尊重他人选择。
  “我愿意。”陶夫人语气决绝。
  她爹娘公婆都不在了,这世上的亲人只剩下丈夫和儿子。
  丈夫蒙受不白之冤。
  若她不尽全力,以后到了地下无法面对公婆父母。
  儿子重病也快没了。
  儿子和丈夫不在,她也活不下去,不如去拼一把。
  尽人事,听天命,就算结果不好,她死后也可以瞑目,可以跟死去的公婆父母交代。
  “还有,你儿子的病,我听我师兄说起过。”谢莺眠说,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应该可以治,治疗费用同样不低,五千两起步,具体看他病的情况。”
  “当然,不是我师兄医术不精,是术业有专攻。”
  “我师兄更擅长正统治疗,我则擅长疑难杂症。”
  “如果你愿意让我给你儿子治疗,那我今天就给他把脉,制定治疗方案。”
  “还是那句话,若你愿意,我们签订合约,若你不愿意,那就当我没说过。”
  陶夫人快被惊喜砸晕了。
  她听到了什么?
  谢姑娘不仅能为丈夫平反,还能为儿子治病?
  “我是还没醒吗?”陶夫人愣愣的,“阿猛,我是不是在做梦?”
  曹猛也很震惊。
  “嫂夫人,你不是在做梦。”
  “我也听见了。”
  陶夫人怔忡了好久,将胳膊都掐青紫了。
  疼痛感告诉她,她不是在做梦。
  陶夫人跪下来,冲谢莺眠磕了三个响头,泪流满面:
  “谢姑娘,求你,救救我丈夫,救救我儿子。”
  “不必谢我。”谢莺眠说,“我说了,我收费的。”
  “我们签订合约,按照合约办事。”
  “钱货两讫,我收人钱财,忠人之事,你不欠我什么。”
  陶夫人摇头。
  话虽这么说。
  可,如果真能成功,谢姑娘可是实打实救了两条人命。
  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家人的性命,是多少钱都无法衡量的。
  谢莺眠与陶夫人签了三份合约。
  天色还早。
  曹猛带着谢莺眠去办了客栈转户手续。
  曹猛显然在府衙有点人脉,手续很快就办完了。
  谢莺眠拿到满月客栈的地契。
  看到上面的“谢莺眠”三个字,有种难得的踏实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但只要有地契,有房子,就会有安全感。
  那座客栈,独属于她。
  只属于她一个人。
  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完后,已是下午时分。
  上午天气还算晴朗。
  到了下午,阴云密布,天气骤然变冷。
  北风呼啸,阴冷刺骨。
  马车上厚厚的帘子也挡不住寒气。
  “看样子要下雪了。”玉藻说。
  “王妃娘娘,天色已暗,咱们早些回去吧,天黑,若是下了雪,马车容易打滑,危险得很。”
  “不着急。”谢莺眠道,“先去买一些东西。”
  她买了许多适合涮火锅的食材。
  还买了一些做饮品的果子。
  买房的大喜日子。
  她当然要请众人吃火锅!
  凌王府。
  虞凌夜正在研究木薯。
  听说要吃火锅,也期待起来。
  入夜后。
  天更冷了。
  窗外滴水成冰,北方怒号。
  屋内,热气腾腾。
  薄薄的羊肉,口感弹牙的虾滑,劲道好吃的牛肉丸,鱼肉丸,鸡肉丸……
  还有各种蘸料。
  各种清甜可口的饮品。
  在寒冷的冬夜,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人间至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