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20节
席于飞先把帆布袋子往炕上一撂,然后把棉花卷往炕里面推,自己脱鞋上炕,“娘,看我给你们带的好东西。沪市那边的糖,点心,还有下饭的酱跟酱豆腐。”
酱豆腐在南方叫腐乳,在北方很多地方都叫它酱豆腐。
曾柳华看着一炕的东西,第一个想法不是儿子把工资都花了,而是——
“哎哟,还是大宝知道心疼人,去这么老远的地方,还知道给家里买东西回来。”
刚进门的大嫂二嫂面面相觑,知道自己这个婆婆妈心眼子都偏咯吱窝了。
但没办法,谁让小六是家里宠着长大的,还去东北受了三年罪呢。
那一坛子酱豆腐得上百块,大嫂心疼的不行,“这得多少钱啊……”
还有这么多糖和点心,小六日子不过了啊?
曾柳华想说又没花你的钱,但立马想起来自己还欠着老大媳妇娘家五百块饥荒,于是换了个画风,“难得出去一趟,也是大宝的好心,你看看你,有的吃还不成?”
“娘,我不是那意思。”大嫂有点儿尴尬。
“娘,大嫂就是过节省习惯了。”二嫂连忙帮着找补。
她们这个婆婆看上去好说话,但前提是别跟小六相关。但凡牵扯到席于飞,婆婆立马翻脸。
“娘,大嫂二嫂,这次出门我还赚钱了呢。”席于飞坐在炕上,把蛇皮袋子也扯上来,解开上面的绳子,“当当当当!!”
他拽着袋子下面的角,用力往外抖。
“我的天哪!!”一屋子女人都惊呆了。
一摞摞的布,一团团颜色鲜艳的毛线,就这么稀里哗啦的从袋子里滚了出来。
“你这是,你……”曾柳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大宝啊,咱家可不兴去干拦路抢劫的事儿啊。”
出去一趟拿回来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票?
大宝身上带的钱可绝对不够!
“娘,您这话说的,我不是说了吗我赚钱了!”席于飞哭笑不得,“我跟着我大师兄还有我师父,帮人倒腾瑕疵布和毛线,赚了些钱,然后又买了好多,还跟大师兄借了点儿。娘,这可不是普通的毛线,这是羊绒线。贴身穿都不扎得慌,回头给咱家里人一人一件毛坎肩,穿衬衣里面。”
二嫂拿起一团毛线捏了捏,“我的娘诶,真软啊这个线。”
“外贸的,赚老外外汇的线,最好的线呢。”席于飞笑道:“咱们这边市面上都买不到!”
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好借口了,把锅往老侯跟梅雨身上一甩,最后出处就是外贸瑕疵货,反正没人去查。
“还有这个布,瑕疵的布头。”席于飞又把布拿过来给她们看,“厂里直接拿的,可便宜了。这个蓝色帆布的可以给家里做裤子,做鞋面,绿色的给每个人缝个包。还有这条绒布,娘您看,这块红色碎花的多好看啊,给我几个嫂子做衣裳穿!”
大嫂摸着那红色碎花的条绒布,脸都涨红了,“这也太好看了吧!”
作者有话说:
布头这个生意,真的是跨越了几十年,到现在仍旧还在延续。
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街边就有卖布头的摊位,好多人去挑。我的衣服大多都是布头做的。
说是布头,其实也有很大块的。之前我家的床单子就是买的大块布头自己裁的,足足十米多长,就是印染的时候有一条折叠白痕没染上色。
前几天我还看有直播卖布头的,各种布料,看的我心痒。但太多年没用缝纫机了,都生疏了。
第20章 爹你睁眼看我
等席家其他人下班放学从幼儿园托儿所接回来,乌泱泱的一大屋子,都被曾柳华集中起来了。
席文明瞅着一炕的东西,也倒抽一口冷气,“这啥情况啊?咱大宝抢劫去了?”
席于飞:“……不是,爹,您睁开眼看看我,我这小胳膊小腿儿,抢谁啊?”
席文明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毕竟他可是能带着一群学生跟家里老婆孩子徒步从奉城那边走到京城讨生活的牛人。
但面对着一炕五颜六色的羊绒线和大块大块的布头,也有些震惊。
席于飞又把他之前就考虑好的让老侯跟大师兄背锅的话说了一遍,安慰道:“爹,正经来的东西,都是从厂家库房拿的。我大师兄他们特地带我过去让我赚点儿。”
席文明是很激动的,他抬眼看了看曾柳华,不过曾柳华已经激动过了,目前表情平静,“看我干啥?你大宝带回来孝敬你的。”
“啥就孝敬我?大宝没孝敬你?”席文明作为大家长,很快就平静下来,他看向席于飞,“你师父你师兄对你这么好,你可得感谢人家,要不这么地一会儿我带你去你师傅家……”
“爹,”席于飞连忙制止他,真要过去,那可就露馅了,“这是啥时候啊,这种事咱们过去了怎么说?万一被别人听到怎么办?爹,要感谢也不是这一时半会的,只要我努力帮他们也是感谢的一种,不是吗?”
席文明思忖片刻,点点头,“那你可得好好帮你师傅他们干活,话说,这东西来路正经吗?”
“人家沪市那边可不缺这些玩意,沪市老有钱了。”席于飞摆摆手,“爹啊,您可别操心了,我带这些东西回来,是有点儿想法的。不过这想法得晚上咱们关上门说。”
“大宝啊,沪市什么样啊?”三嫂早就按耐不住了,她刚进门的时候俩眼珠子就黏在炕上那些东西身上了,不管是包装亮晶晶的糖果,还是那些见都没见过的线团,花布,都让她心跳加速。
这些,都是小六从沪市带来的东西?妈耶,沪市那边老百姓都用这么好的东西啊?那边得多富裕啊?
席于飞想了想道:“沪市跟咱们这里还真不一样,咱们这边多四合院,那边多小洋楼。而且那边离海近,很多人都吃鱼和螃蟹。等下回我带点儿鱼鲞回来,鱼鲞你们知道不?就是腌制好晒的鱼干,据说蒸一下就特别好吃。”
京城毕竟算是内陆,周围虽然有好几个城市近海,但它不是,所以吃点儿海鲜还是挺麻烦的。
目前京城常见的海鲜就是海带虾酱,偶尔能在供销社看见冷冻的带鱼。
不过河鲜还是有的,只不过河鲜也是稀罕物,只要上了供销社那就得去抢,去晚了也只能闻味儿了。
曾柳华满意的看着他家大宝,然后淡定的一挥手,“成了,先收拾起来,吃饭。等吃完饭我给你们把东西分一分。”
“娘啊,这么多好东西,真的给我们分?”这个三儿媳妇真的是心里藏不住话,言随脑动的那种。想的是什么,顺着嘴就出来了。
曾柳华瞪了她一眼,道:“咋,还想让我给你爷们崽子们织毛衣?我都多大岁数了我……”
“哎哟,娘,我不是那个意思!”三嫂扑到曾柳华身上,抱着她婆婆的胳膊开始扭,“娘,我这不是,这一炕的好东西,哎呀,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都是大宝带回来的,就这么给我们?”
平日里大宝带回来个树叶对她婆婆妈来说都是好的,都是要夹书里收藏的。如今这么多好东西,就给他们分了??
她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
曾柳华被她儿媳妇撒娇也不推开,只是傲娇的冷哼一声,“大宝下乡的时候,你们几个当哥当嫂子的,也没少跟着操心。还有这几个小的,家里有口好吃的都给他六叔留着,我也会是看在眼里的。如今大宝回来了,想要补偿补偿你们,你们就拿着。”
三嫂激动的都有点儿哆嗦了,她用力拍了拍胸脯,“娘,四妞和小七的毛衣,我包了,我给他们织,保证好看!”
这个三嫂虽然不会裁衣服,也摸不明白针线,但织毛衣勾花在家里算是顶尖的存在了。
那些画报上的毛衣花样,她只要看上几眼,就能琢磨出来怎么织的。要不是毛线这东西真的是短缺物资,平日里家里穿的毛衣都是拆了织织了拆,毛都快掉没了,没有什么太多环境让她练手,这位都能成为织毛衣的大师!
“成了,你这肚子顶的我难受。”曾柳华把三儿媳妇推开,“赶紧着,收拾炕,都去洗手摆饭!”
小孩子们努力的把眼睛从那些糖果里拔出来,然后欢呼着出去了。
三个哥哥帮忙抗桌子,嫂子们收拾炕,孩子们端饭,很快就把晚饭都上了桌。
“娘,这是啥酱?真香。”
“娘,供销社没上酱豆腐啊,咱家咋这么老多酱豆腐?”
“娘……”
“消停点!”曾柳华翻了个大白眼,“这都是大宝千里迢迢从沪市带回来给你们吃的!别看着好东西就往死里吃啊,就那么一罐子,吃完没了。开饭!”
曾柳华在家里,大事不管,但小事都是她的。
不过这年头谁家也没有大事,所以席家日常基本就是她一言堂了。
她说开饭,席文明这位大家长才会拿起筷子,夹起块炖豆腐也不往自己碗里搁,直接放老伴儿碗里了,“这豆腐,真香。”
“香你不赶紧给自己夹一块?”曾柳华嗔了眼席文明,又给他夹了一块,还顺道沾了下豆豉酱,“尝尝你儿子从沪市背回来的酱,香不?”
“香,真香!”席文明笑的合不拢嘴。
别看他家孩子多,但个顶个都是孝顺的,哪怕儿媳妇有点儿小心思,但人都不坏。进门这么多年,一大家子没怎么红过脸,吵过嘴。
他老伴儿也是个能耐人,基本上一碗水端平,家里有什么东西大家都平分,三儿媳妇虽然多交了一份工资上来,但她家床单子被罩缝缝补补洗洗涮涮都是老大老二家的给做,基本上能扯平,也就偶尔能得些好处。
这个三儿媳妇也不是计较的,只要吃食上能多吃口好的,她就心满意足。
对此,席文明是十分满意的。
尤其是现在小六回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四老五能回来。如果他们带儿媳妇孩子们回来,这一大家子,算是正经团圆了。
老干妈豆豉辣椒酱和酱豆腐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这年头,因为物资短缺,老百姓做饭不止是不舍得放油,放盐同样不舍得。
家里做了有滋味的饭菜,都先记着劳动力吃,其他人只能少吃。
哪里像今天,两张饭桌上各放了俩小碗,一个里面装了半碗酱,一个里面装了五六块酱豆腐,还有红彤彤的酱豆腐汤汁。
席云峥拿了个巴掌大的棒子面饼子,用筷子挑起半块酱豆腐,小心翼翼的在饼子上涂抹均匀,然后啊呜一大口咬下去,满脸的满足。
“爹,娘,这个香!”他笑呵呵的说完,又看向正在挑粉条吃的六弟,“大宝,谢谢你。”
“什么话,一家人谢来谢去的。”席于飞唏哩呼噜的把粉条吸进嘴里,“我不对你们好,难不成对外人好?”
他说完这些话,心里突然有些酸。
上辈子自己就像个蠢猪,真的是那种对家里人不信任,总是对外人好的傻货。
反正这辈子不会了,他要铆足全力对家里人好。
二哥挖了一勺酱拌在黏粥里,唏哩呼噜喝的头都不抬。就算斯文的三哥,也用饼子沾酱豆腐的汤汁,吃的一脸满足。
吃饱喝足,曾柳华开始行使作为一家主母的权利——分东西!
“这块藏青色的劳动布,我看了,怎么都能做三条裤子了。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仨分这块布,一人做条新裤子,剩下的边角做几双鞋面子也够了。这块军绿色的劳动布给东子四妞小七做褂子,在做三个新书包。大宝说了,你们都去上高中就好好学习,换身新衣裳代表的新气象。”
几个大孩子都高兴的不行,连声道:“谢谢娘谢谢奶谢谢六哥谢谢六叔。”
曾柳华满意的点点头,又拿出一块藏青色的条绒布,“这块布给我跟你们爹做褂子穿,不过布挺大,还能剩下一些做个褂子,就放好了,看谁家需要随礼的,也拿得出手。这块红底碎花布呢,就给家里的姑娘们一人做一件新褂子,过年穿。小子们用这个土黄色条纹的做褂子,也是过年穿。”
“娘……”三嫂于倩有些着急,“我也想穿新褂子。”
“还能少的了你的?”曾柳华嗤了声,“你们也不看看,一个个肚子这么老大,做什么新褂子穿着能好看?等你们生了,这块浅蓝色条纹的你们拿去,随便做什么。对了,还有这两块棉布,碎花的给姑娘们做小衣服,浅蓝的给小子们做背心。”
这种棉布做的背心不是那种跨栏背心,而是老式的两边开口用布绳连接的布背心。这种背心穿在身上晃晃荡荡,两边透气,特别舒服。
分完了布,又分羊绒线。这些羊绒线看着多,但想要每个人都有一件穿,那就不算多了。
之前曾柳华跟大儿媳二儿媳都计算好了,颜色鲜亮的给孩子们织毛背心,颜色稳重的给大人织毛背心。估计还能剩下点,不过也就剩个毛背心的量,可以留着以后拿出去送礼。
最后才是重中之重,要分糖果了!
曾柳华特地把所有糖果和点心都放在小簸箩里,这样看着就显得特别多,而且特别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