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翌日一早,趁着在房车里吃早饭的间隙,苏灵溪同杨茜坦白了困扰自己许久的顾虑。
“曹一平导演擅长剖析人物情感,爱情片故事片拍得多,悬疑题材的确不是他的拿手戏。”杨茜一开口,思路和苏灵溪昨天晚上想的相差无几,“他这几年一心只拍主旋律片,此次突然出山挑战新题材,恐怕另有目的。”
“会不会为了带带他那个徒弟?”张文雅把房车的窗帘关好后,也坐过来加入了她们的谈话,“我之前听组里有人聊天的时候提到过,曹导有一个带了好几年的‘御用副导演’,很年轻,好像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跟在他手下学东西。”
杨茜闻言,皱了皱眉,“现在不知道传言是真是假,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但如果你想换导演的话,我支持。”杨茜一边说,一边把笔记本上调出来的数据页面给她们看,“曹一平近年来的创作水平呈指数下滑,电影票房成绩也在缓步滑坡中,从他出道第一部 作品《桃花劫》至今,他拍过两部悬疑题材的影片,结果都不尽如意人意,甚至可以用滑铁卢来形容。”
“最重要的是,你们不觉得《罪与罚》这个剧本的结构和很多好莱坞同类型影片非常相似吗?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这个项目直接做成——”
“做成合拍片项目,是吗?”苏灵溪接过话头,抢先一步把她想说的那个词说了出来。
“不错,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杨茜摸了摸下巴,眼神里隐约透出些跃跃欲试,“这几年公司参与过不少项目,我也亲自跟进过几个,如果能招来有力的海外制片厂和我们一起投资制作,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让这个项目成为一部合拍片。”
“举个例子,假如哥伦比亚影业愿意跟我们合作制片,可以让他们占大头,我们降低投资比例,合作的前提就是需要由他们来提供新导演的人选。”
“好莱坞的电影体系要比我们这儿完善得多,我相信,这个本子只要能找到好导演接手,再加上你的演技,过两年直接展望最佳外语片也不是没可能,这样安排难道不比现在的局面更有利于我们吗?”
眼看杨茜越说越兴奋,苏灵溪不得不出声给她泼了盆冷水,“可是,现在这些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设想而已。”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苏灵溪也不认为自己能好运到这个程度——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个个眼高于顶,他们能看上这份剧本的可能性只有1%,更不可能会愿意为了这个本子出钱又出力甚至还帮忙找导演。
至于展望最佳外语片这种话……听起来倒更像是杨茜晚上做梦不小心说出来的呓语。
苏灵溪做事从来不靠想象,也不会盲目乐观,每每做出重大决定之前,都会把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分开看待某件事。
感性上,她非常理解杨茜的想法,甚至在某一瞬间能和她完全共情——找导演,谁不想找最好最知名的那一个?要是她有能力有人脉,她第一件事就是找马丁.库布里克来给她专门拍一部冲奖片。
但在理性上,苏灵溪心知肚明:杨茜说的这些计划,基本没有达成的可能。
于内地市场而言,《罪与罚》的剧本设定新颖,情节一再反转,是不可多得的好本子。然而,在好莱坞,类似题材类似设定的影片早在几年前就流行过了。
她们手里握着的唯一筹码对人家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又怎么可能有资格上谈判桌?
“还有,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项目最开始的发起人就是曹导。”缓了缓心情,苏灵溪继续往下说,“曹导在圈内的地位我不说你们也清楚,如果真的要把他换掉,到时候面临的舆论压力绝不会小。”
杨茜这会儿也意识到刚刚自己的想法有些走岔了,轻咳一声,把笔记本电脑换了个方向,“的确,舆论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很重要,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张文雅想了又想,提议道:“我们其实可以想办法在联合执导的名额里再加上一位擅长拍摄悬疑题材的导演,你们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联合执导这种模式本来就没有限定导演人数,只不过除了单元形式的电影之外,很少有剧组会联合两位以上的导演进行执导,像是某种默认的潜规则。
但有些规则本来就是用来打破的。
“我觉得,这个方案是可行的。”苏灵溪对此没有异议,“关键要看几位导演愿不愿意接受这种执导模式。”
第321章 意外来电
话题转回正轨,杨茜的语气也镇定了下来,“曹导和唐导都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这事交给我来解决吧,你安心待在穂城拍戏就好。”
杨茜要忙的事很多,大多数时候都在帝都或国外两边飞,国内的行程她很少亲自跟,就比如今天,她只是顺路来探班看看情况,待不到下午就得飞回帝都洽谈合作的相关事宜。
“好,导演人选在正式敲定之前记得先跟我通个气。”苏灵溪挥了挥手,“路上注意安全,帝都见。”
经过了这番讨论,苏灵溪对这个项目尚且存在的问题认知更加清醒,同样,也对解决问题有了更多信心。
入夜,享受完酒店套房里的豪华浴缸后,苏灵溪开了瓶红酒,和佳佳一起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和她一样,佳佳手里也拿着一份剧本,是《罪与罚》剧本的复印版。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苏灵溪一边把倒好酒的高脚杯递给她,一边询问她的意见。
这两年佳佳在商务经纪的位置上干得很不错,跟各大奢牌谈合约待遇、对接工作都没有出过什么岔子,连带着眼界变宽广了不少。苏灵溪对她的定位也就从单纯的生活助理渐渐转变成了可以一起探讨剧本的半个专业人士。
“一个足够让你更出彩的故事。”佳佳接过酒杯,想了想,斟酌着回答她:“整个故事的节奏很紧凑,基调有些晦暗,但我觉得柳榆这个角色对我们来说难得一遇,只要能演好,这绝对会是个留名影史的经典角色,就像《三重映像》里的夏娃那样。”
《三重映像》是好莱坞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电影作品,女主角夏娃和柳榆一样,也是多重人格患者,饰演该角色的演员凭借此片获得了那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
“真没想到,这么老的片子你也看过。”苏灵溪笑着调侃道:“不过这里统共只有我们两个人,拍马屁什么的就免了吧。”
“没有,灵溪,我说的这些都是真心话。”佳佳放下酒杯,直视着她的双眼,“我陪你跟过很多剧组,我了解你的演技水平,柳榆的7个人格看似复杂,实则每个人格之间的区别都非常大,尤其是剧本着重刻画的4个人格,人物特点都非常鲜明,通过表演区分开这几种人格对你来说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手拿把掐——在内心塑造人物,利用表演特点刻画人物,这是你在大银幕上最擅长的,不是吗?”
她的语气认真极了,分析得头头是道,苏灵溪乍一听还以为自己面前坐着的是去而复返的杨茜。
“不错嘛,原来你每次在片场观察我观察得这么仔细?”苏灵溪打趣地说,心中更多的却是欣慰,还有恍惚。
比起几年前那个内敛腼腆,只知道埋头做事的小助理,佳佳现在也已经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经纪人了。
回想起两个人当初在片场“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苏灵溪脸上的笑更真切了些。
“你说的,也的确是我所考虑到的问题。”
她自己的能力,没人比她更清楚。先前之所以会对多重人格的设定感兴趣,也是因为她了解什么样的设定能在自己手上变得更出彩、更亮眼。
如果说她饰演葛采玲是靠着演技演出了十分的魅力,顺带向观众证明了自己的戏路多样化,那么——像柳榆这种设定的角色,她就能依靠人设和演技叠加演出高于十二分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演技派大多偏爱复杂设定的原因。
抛开暂未定夺的导演人选,《罪与罚》的剧本和角色几乎称得上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新项目。
一部以女角色为主导的犯罪片,在内娱少之又少,恐怕一年也拍不了几部。
这是一个不容她错过的好机会。
“如果……你是因为导演人选才犹豫的话……我觉得咱们可以试着联络台岛那边的一些新人导演。”佳佳犹豫着说道:“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没什么名气,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执导一部好电影的能力。”
佳佳了解自己的老板,一向是所有人中最果决也最有行动力的那一个。
她可以猜到,如果不是有些难以言明的顾虑,苏灵溪不会反复纠结于电影班底的问题。
而恰好,佳佳也知道苏灵溪一直以来的勃勃野心——金马奖的角逐,她们已经失败了一次,以她好强的性格,绝不会允许自己在同一个地方再失败一次。
苏灵溪这回没答话,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