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她这人性格比较强势,做事追求高效率,我建议你亲自跟她联系比较好。”
“还有,不用说太多客套话,她讨厌一切没必要的寒暄。”
段娆的殷殷嘱托还没来得及说完,手机屏幕上就浮现出了黛西.刘发来的一串消息。
【下周日,《镜中人》午夜场,ifc center。】
《镜中人》……苏灵溪仔细想了想,这好像是现代电影“教父”卡尔.伯纳德在上世纪的一部名作。
印象中,不少媒体都提到过,李朔一向把这位电影大师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对他的作品可谓推崇备至。
“果然,我就知道他肯定会抽时间去看《镜中人》的重映。”段娆信心满满地收起手机,看向苏灵溪,“刚刚那条消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ifc center是纽约的一家电影院,经常放映独立电影和以前的一些经典影片。”
“如果你想创造和李朔当面谈话的机会,按照黛西给出的时间地点去找人准没错——这可是别人都不知道的私人行程,你要想争取角色,就千万记得把握好机会。”
第289章 公路片
7月的纽约,闷热而潮湿,哪怕到了傍晚,也不见丝毫凉意。
感受到迎面吹来的冷气,苏灵溪推了推鼻梁上的墨镜,快步走进影院内部。
作为纽约人最爱的独立电影院之一,ifc center始建于十七年前,前身为历史悠久的威利剧院。
虽然装修看起来不算豪华,但影厅数量足够多,新旧独立影片和排期也相对较多,难怪到了这个点还照样有人在忙着买票进场。
苏灵溪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几眼其他观众,大部分都是有一定年龄的中青年,很少看到跟她差不多大的年轻人。
想来也是,今晚放映的影片基本都是上个世纪出名的独立电影,大多数二十代的小年轻可能对这些都不怎么感冒。
苏灵溪一边想着,一边往影厅的最后一排走去。
买票时,她特意选了最后一排正中间的位置,一是为了能够在最佳视野区观赏这部经典老片,二是为了方便她俯瞰全局,在影厅里迅速找准李朔的座位。
或许是午夜场人流量少的缘故,这间影厅里坐着的观众尤其少,苏灵溪只来回扫了几眼,就认出来了那位此刻正坐在自己斜前方的李导演。
比起媒体呈现出来的各种照片,李朔本人要更清瘦一些,黑发浓密,戴着金丝边眼镜,在一众外国人里分外显眼。
苏灵溪看了一眼他脸上一丝不苟的神情,决定耐住性子,等电影放映完毕后再上前搭话。
作为卡尔.伯纳德“信仰三部曲”的第一部 ,《镜中人》一片着重探讨了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延续了伯纳德在先前作品中对神学的怀疑态度,以晦涩的表达揭露矛盾,对死亡的探寻、对宗教的质疑、对迷信科学的抨击……在这部电影中,一切都显得混乱而模糊,暗光之下的面部特写似乎充满了压抑和挣扎……85分钟过后,也只留下让观众内心无法消解的疑惑和迷茫。
苏灵溪以往很少看黑白影片,对于这种极尽艺术化和舞台剧化的电影风格也接触甚少。
即便电影结尾处以两句充满希望的对白收束全片,整部电影给人的观感依然十分沉重,时常让她有种被人凝视内心的强烈不安感。
难怪那些影评家都说伯纳德的电影风格就是“室内心理剧”,轻而易举几个镜头便能挑起观影者的情绪,不愧是电影教父。
“你觉得,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一道温和的嗓音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灵溪把视线从滚动着幕后工作人员名字的大银幕上缓缓挪开,惊讶又恍惚地看向斜前方,“您是在问我?”
“显而易见,这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不是吗?”李朔站起身来,摊了摊手。
“嗯…我觉得这部影片虽然是经典之作,但基调有些太过沉重。正如影片名字《镜中人》的含义,一切都仿佛发生在镜子里,虚幻而混乱,令人捉摸不清。”观察了一眼李朔的表情,苏灵溪斟酌着继续说,“可能因为导演本身对于神学的认知倾向于矛盾,所以这个矛盾通过电影画面带给了观众,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也就间接影响到了观众的观感……”
“太过沉重——”李朔抱起双臂,大感有趣地说,“听起来,你似乎并不喜欢这部片子。”
“我完全认可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影史地位,但作为一名普通的观影者,我的确不太偏爱这一类型的影片。”苏灵溪笑了笑,适时流露出几分歉然,“也许我的评价过于主观,还请您见谅。”
“没关系,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又不是美元大钞,当然很难做到人见人爱。”李朔弯了弯唇角,温和地说,“那些影评人的空话套话我已经听过太多遍,偶尔听一听来自观众的声音,倒也不失新意。”
“虽然我的本意不是为了伯纳德辩解,但‘信仰三部曲’每一部的主题都围绕着上帝展开,主基调也都一样沉重深刻,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这类型的电影缺乏生活气息,确实略显枯燥了些。”
李朔能够公然在媒体面前把伯纳德捧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足以说明他对伯纳德作品的喜爱之情。
在他面前,适当提出一些有关电影本身的意见,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但如果尺度太过,恐怕就遭人嫌弃了。
苏灵溪心知肚明这一点,所以没再延续刚刚的态度,反而表现出一副最讨长辈喜欢的受教模样:“您的观点很有道理,年轻人大多阅历不足,的确很难完全领会到这类电影真正的精华所在。”
李朔呵呵笑了几声,紧接着话锋一转,“好了,现在电影也结束了,我们可以开始聊正事了。”
“听说,苏小姐你对我的新电影很感兴趣?”
“我很好奇,是其中的哪一个角色吸引到了你?”
李朔的笑容依旧和煦,眼神里却透出一抹威压。
苏灵溪见状,抿了抿唇,脑海里浮现出不久前找人打听来的小道消息。
李朔时隔两年要再度筹拍新片,这在整个华国电影圈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新闻,不论男女,不论老少,所有人都在暗暗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度。
然而,当得知李朔要拍的新片是一部以家庭主妇和叛逆少女为主角的公路片时,不少男演员只好悻悻然地选择了偃旗息鼓。
很明显,即便他们真能在这部片子里捞到一个配角演,也肯定是没多少高光的反派人物,倒不如索性从一开始就别费这个力。
而女演员这边的情形则恰恰与之相反,电影还没开始选角,这个饼就已经成了众人争抢的绝世好饼。
奥奖导演亲自操刀,又是难得一见的双女主公路电影,不用多说,这明摆着就是冲拿奖去的题材。
第290章 阳奉阴违
在剧组班底这样具有诱惑力的前提条件下,有几个人能控制住不心动?
但苏灵溪今天来这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剧本有多“心动”,而是要想办法让李朔在高手云集的女演员里挑中她。
作为一名编剧兼导演,李朔心底想要听到什么样的回答呢?
独特的?还是率直的?
他能一语道破她的身份和来意,说明他对国内娱乐圈的动向很是了解,这样一个人,必定眼里揉不得沙子。
回答问题对苏灵溪来说不是难事,这件事难就难在怎么样才能让她的回答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说实话,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机会了解到剧本和人物小传的具体细节。所以吸引我的并不是哪一个角色,而是公路电影这个题材本身。”苏灵溪定了定神,缓缓提高声调,“公路电影作为经典电影类型,一向自带一批固定受众,我也是其中一员。”
“但不瞒您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公路电影也可以是两个隔着年龄差的女人并肩而行——非常新鲜少见的设定,只看简介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身为演员,演戏是我的工作,也是职责。但在此基础之上,我认为,只有演员发自本心地热爱剧本、热爱角色,才能通过表演尽善尽美地诠释角色。”
察觉到李朔的表情变化,苏灵溪顿了顿,继续诚恳地说,“我知道,我今天过来打扰您的行为十分冒昧,但我真的希望您能给我一次试镜角色的机会。”
“不管什么角色都可以?如果我要你作配呢?”李朔扶了扶眼镜,反问道。
苏灵溪面不改色:“当然,角色不分大小,只分会不会演。”
“小姑娘,怎么撒谎也不打个草稿?”李朔摇了摇头,失笑地问,“要是让你的经纪人听到这些话,说不定会直接杀来纽约把你带走。”
听出他话里的调侃意思,苏灵溪暗暗松了口气,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我这应该不算撒谎吧?您刚刚,不也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其实自从凭借关明月一角走红以来,苏灵溪基本没怎么为番位发过愁,除了《红色野心家》是平番,后来的电影电视剧全都是她拿绝对一番,人物高光和完整故事线都是制片方必须保证的,《夜梦巴黎》、《广尾杀人事件》这两部电影更是以她为绝对主角,直接定女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