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裘智回过神,若有所悟道:听了秦氏的讲述,我想起了早上看过的一桩旧案。
  金佑谦和朱永贤听裘智提及旧案,脸上露出困惑之色,他们跟裘智一起翻阅的档案,怎么就没见过相似的案子。
  裘智去档案室找出了一份旧卷宗,让众人过目。里面记录的是十一年前,一桩乙卯年的案子。
  当年开春后,有百姓前来县丞衙门报案,声称自家女儿失踪。
  起初,时任县丞以为只是个案,哪知接下来的几天,报案者络绎不绝,而且失踪者均为十五六岁的少女。县丞又以为是有人拐卖人口,加强了城门的盘查,可惜一无所获。
  随后,一名失踪女孩的尸体被发现,死状之惨,哪怕是经验丰富的仵作见了也觉得恶心。少女的头颅被剖开,脑髓不翼而飞,□□也被残忍破坏。父母通过尸体上的胎记,才辨认出了女儿。
  过了几天,又找到了另外两名失踪女孩的遗体,三人死状如出一辙,显然是有人取女体修炼邪术。一时间县里传言四起,百姓们人心惶惶。
  凶手可能怕被抓到,不敢再随意抛尸了,剩余的失踪少女至今下落不明。当年共有十八名少女失踪,仅找回三具遗体。时任县丞因办案不力被罚俸、降职,调去了别的地方。
  今天的案子,虽手法略有不同,但都和邪术脱不开关系。
  朱永贤双臂环抱胸前,不停地搓着胳膊,骂道:贾敬和玄真观到底是什么路数,竟弄这些邪门歪道的。他一个现代人,天天看恐怖电影,都觉得太过瘆人,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裘智看朱永贤一脸反胃的样子,用手轻轻抚着他的后背,然后对众人道:我这也是瞎猜的,两起案件不一定有关系。
  金佑谦沉思片刻,道:当务之急,一是搞清楚贾敬还有玄真观的底细,二是去玄真观调查,秦氏说的是真是假。
  秦氏虽然悲痛欲绝,言辞恳切,不似作伪,但不能光凭她的一面之词,就认定贾敬十恶不赦。
  白承奉之前和玄真观打过交道,又是殿前司出来的,司里还有不少的旧友,立刻自告奋勇道:我去查。
  裘智暗暗感叹自己的运气,不知是好是坏,本来以为清查旧案交不了差了,没想到峰回路转。
  这两桩案子倘若真为玄真观所为,不仅完成了刑部的任务,更能为民除害,彻底铲除这个毒瘤。只是案子牵扯太大,估计有得忙了。
  裘智叹了口气,吩咐张捕头去秦氏尾随金姐儿时看到的那几户人家查证,然后道:把王大宝带上来。
  王大宝来到二堂,看堂上之人面色不善,一个个冷冷地盯着自己,心里不由得打起鼓来,不知秦氏交代了什么。
  正当他准备开口喊冤之际,裘智猛地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闭嘴,我问话,你答话。我不问,你别说话。
  王大宝吓得身子一颤,哼哼唧唧不敢说话,但眼珠子不停乱转,显然心怀鬼胎。
  白承奉一看就知这小子没憋好屁,嘿嘿一笑:猴崽子,爷爷我是审讯里的祖宗,敢在我面前耍滑头,有你好受的。随即又对裘智道:二爷,您忙了半天了,后衙歇会儿,我来对付王大宝。
  朱永贤知道白承奉的意思,牵起裘智的手,劝道:对这种人没必要仁慈,咱俩去后边呆着。
  裘智微一沉吟,跟着朱永贤下去了。
  王大宝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回过头看到白承奉一脸狞笑,一股寒意油然而生。
  片刻之后,白承奉志得意满地去了三堂。
  裘智急不可耐地询问:他怎么说?
  白承奉以为自己的见多识广,对人性之恶早已了如指掌,不料今日被王大宝再次刷新了认知底线。他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啐道:二爷,这王大宝真的不是人。
  据王大宝供述,他在赌场里赌输了钱,高利贷都不肯再借他钱了。王大宝垂头丧气地出了赌场,有个小哥追了出来,给了他二两银子,让他还了赌债。
  王大宝从来没遇到过这么豪爽的人,立刻与他称兄道弟。来人自称姓高,拉着王大宝去了间酒肆,天南海北地聊了许久。
  二人酒过三巡,高某称他是富商府里的管家,他家主人最近想给少爷买几个丫环,身价二十两银子,但年龄必须在六岁以下。
  王大宝听完,连高某主人的姓名、营生、籍贯等信息都没问,二话不说就要把金姐儿卖了。二人一拍即合,约定三日后高某去王大宝家交易。
  之后的事就和秦氏说的差不多了,但金姐儿是否真的死了,王大宝也说不清。
  他虽然按秦氏的要求去了一趟玄真观,但压根没问过女儿的情况,只是威胁观里的道士,说他知道观主修炼邪术,勒索了他们一笔钱。
  曹慕回听完,气得火冒三丈,牙关紧咬,一掌拍在桌上,怒斥道:这个老货,不配做人。
  裘智垂下眼帘,思忖许久,对众人道:天色不早了,今天先到这吧,明天咱们去把贾敬抓了。
  齐纂典同何典史对视了一眼,觉得这不像裘智工作狂的风格啊,居然不急着抓人了。
  -分割线-
  薛宝钗一上午都没见到惜春,询问门房后得知她天蒙蒙亮就出去了。虽然惜春年纪尚小,但有些拳脚功夫,一般人奈何不得她,因此众人并不十分担心。
  到了中午,惜春回到薛家,众人不由大惊。新春已剃去青丝,头戴僧帽,脱去了绣衣,换上了木兰色缁衣,手中握着一串佛珠,一副超脱凡俗之态。
  迎春脱口而出道:惜丫头,你这是。。。
  惜春抿嘴一笑,颊上现出一个梨涡:我已在牟尼院皈依三宝,受持具足戒,拜在善庄大师门下,法号慧舍。
  宝钗没想到惜春不声不响,突然出了家,心里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过了半晌道:傻丫头,当尼姑有什么好的,你哥哥知道吗?
  惜春原本提起贾珍总带几分厌恶,如今剃去了三千烦恼丝,心情平和了许多,再提起此人,已是无嗔无喜。
  惜春道:自是知道,今日一起去的牟尼院。
  几人听了齐齐叹气,皆叹贾珍算盘精明。
  惜春是贾府的姑娘,只是借住在薛家。如今年纪小倒也罢了,再过几年就要说亲了,总不能叫薛家出嫁妆,自是得宁府那边大出血。现在惜春出家,贾珍省了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
  宝钗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木已成舟,但惜春年纪还小,若能回心转意,再过几年头发长了出来,不耽误会什么。
  宝钗语重心长劝道:尼姑庵里藏污纳垢,并非清净之地,水月庵里的丑事还少吗?你有心向佛,在家皈依也是一样,何苦要落发呢。
  惜春平静道:我心清净,我自清净。
  世人说尼姑庵不净,是他们心脏、眼脏。她清清白白的人,天地佛祖可见,世人之见,与她何干。
  探春略有些埋怨道:出家是一辈子的大事,你好歹先和我们商量一下,以后要是后悔了,如何是好?
  惜春淡然一笑:后悔便后悔了,还俗就是了,一生这么长,总有后悔的事,难道要裹足不前?
  在惜春看来,当初贾家众人还都觉得能有一世的荣华富贵,怎知一夜间风云突变。想长远了又有什么用,顾好眼下才最重要,谁规定出家就是一生一世的事了。
  迎春没想到惜春竟有这份胆气,心下有些敬佩,又有些羡慕。
  香菱颤声道:你真的想好了?
  惜春点头,坚定道:自是想好了,我从小就羡慕智能儿,如今遁入空门,也算了结这桩心事。
  黛玉知道惜春的心思,见她得偿所愿,真心替她欢喜,却又有几分不舍,哽咽道:你好好跟着师傅修行,回头我们去寺里看你。
  宝钗转而望向黛玉,问道:你支持惜丫头?
  黛玉忍住心底的悲伤,强笑道:惜丫头眼中含喜,气度比昨日沉稳了不少,眉宇间尽是慈悲之色。既然她一心向佛,你我姐妹就该支持才是。
  众人再次细细端详惜春,只觉她身上似有一层淡淡的柔光,让人心生宁静,可见是个有佛缘的。
  宝钗性情豁达,想通此节,笑着鼓励道:贾家的姑娘才情出众,惜丫头既有此志,日后定能成为一代宗师,弘扬佛法。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0章 查抄道观
  回到家, 裘智和朱永贤说起了自己的顾虑。
  本朝虽有文官获封国公的先例,但此等殊荣屈指可数。而且他曾听贾代鹤提起过,荣国公是领兵打仗的一把好手, 估计宁国府同样出身行伍。
  裘智担心贾敬在玄真观养着私兵, 毕竟他都敢采生幼儿当药引了,不差豢养私兵这一条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