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 第338节
   
         
   
   
     听到这里,众人都有些无语。
  去年暑假的时候,被拐卖的马小壮终于被公安送回来。
  当时马大娘看到失而复得的孙子,搂着他哭了一场,终于决定带着孙子回老家,不想再待在外面。
  对于失去过孙子的马大娘而言,现在哪里都不安全,只有老家最安全。
  马小壮虽然平安地被公安找回来,但在被拐卖的这段日子里,他过得并不好。
  原本因为马大娘的宠溺,将他养得白白胖胖的,也习惯家里的什么好东西都是他的,要是不给,只要他哭闹一下,最后还是都回到他手里。
  但人贩子可不会任你闹,你要是闹,饿肚子是小,被毒打一顿才是可怕的。
  可想而知,这段日子他过的是什么日子。
  家属院里有不少人都见到过被找回来的马小壮,原本养得胖乎乎的孩子,变得瘦伶伶的不说,那性子也变得十分的懦弱,看到生人就害怕,哪里还有曾经飞扬跋扈的模样。
  还怪可怜的。
  马大娘带着马小壮走了,马春花没地方可去,只能跟着马大娘一起回老家。
  她倒是想赖在马政委租的房子里,但马政委是一个月付一次房租,马大娘决定离开后,他就不再续租。马春花要是不走,等房租到期,肯定没地方住。
  至于赖到兄嫂家,这想都不要想,马政委对她已经没了耐心,哪里肯让她住到自己家里。
  听说马春花回到娘家后,马政委的二弟和他媳妇对马春花都很有意见。
  他们将儿子被拐卖的事怪罪在马春花身上,要不是她嫁了一个人贩子,他们的儿子会被拐,会经历这些吗?
  他们压根儿就不愿意马春花回来。
  只是马春花已经和王子珅离婚,无处可去,自然只能回娘家。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事,不过马春花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多少,绝对不是吃亏的主儿。
  是以三人回到老家后,马家变得非常热闹,三天两头吵架,闹出了不少笑话。
  马大娘也被吵得头疼。
  她也不待见马春花这女儿,她可没忘记在牢里时马春花居然敢打她,简直就是个不孝的。然而就算她再骂,马春花也不痛不痒,在家里继续像以前那样,啥都不干。
  如果马大娘生气,叫二儿子打她,马春花也打回去,最后变成大混战,谁也奈何不了谁。
  马大娘每每被气得吐血,恨不得将马春花这女儿扫地出门。
  最好的法子,就是将马春花再嫁出去,嫁得远远的,让她去祸害别人家。
  可惜,附近村子里谁不知道马春花的大名,加上马家现在过得一日不如一日,原本那些因为马政委的关系想娶马春花的,得知他们在部队那边经历的事后,一个个早就打消念头。
  当初马春花结婚时,马大娘可没少打电话或者写信回来,向村民们炫耀自己有个好女婿,等到马小壮被拐卖,马大娘也打电话给二儿子哭诉,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事。
  后来,就连马春花嫁了个人贩子这事,村里人也知道。
  正因为知道得太多,谁愿意娶一个曾经嫁过人贩子的女人?更何况这女人的脾气那么糟糕,没人想娶一个好吃懒做的母老虎回去。
  没办法将马春花嫁出去,马家人只能自己受着。
  然而这些人能数年如一日地花着马政委的钱,欺负朱红秀母女几个,就知道是什么德行了,怎么能容忍马春花。
  这日子一久,便是一地鸡毛,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所以马大娘的二儿子打了儿媳妇,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人家可不是朱红秀这种逆来顺受的,你敢打我,我就敢叫娘家兄弟过来收拾你们。
  “听说除了二叔和二婶生的两个堂妹和小壮,我奶、二叔和小姑姑都被打伤了,他们被邻居送去医院,花了不少钱。”大花面无表情地说,“他们说没钱了,向我爸要钱。”
  顾夷嘉问道:“你爸寄钱了吗?”
  “没寄。”大花眨了下眼睛,“我爸说,以前他寄了十几年,他们应该有些存款,自己拿钱去医院,不要想着找他,他没钱。”
  就算有钱,马政委现在也要养三个女儿,不可能再寄回去的。
  大花当时听到她爸这么说时,虽然对他仍是满怀怨气,但心里好受许多。
  她想着,再等等,等她长大了,能赚钱后,就不需要再忍耐这些。
  她可以将她妈、两个妹妹接走,让她爸以后回老家和那些人过,她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儿,以后会寄钱给他养老的,其他就别想了。
  顾夷嘉暗忖,马政委总算硬气了。
  她又看看大花的神色,不过可惜,现在硬气有什么用?
  伤害已经造成,不是他以后努力地弥补,就能抚平孩子们心里的伤痛,以大花的性子,只怕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
  直到过完年,顾夷嘉收到杨睿他们的来信。
  有杨睿三兄妹的,也有乐清雅的信。
  杨睿三兄妹的信比较简单,只说他们随着小姨、姨父去沪城后的生活,他们现在住在一栋有大院子的老房子里,听说这老房子是姨父以前的家,以后他们会一直住在这里。
  顾夷嘉从封凛那儿听说过孔君涵的事。
  他是沪城本地人,出身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沪城大学的老师,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他从小就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受到父母的影响,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也进入沪城大学教书。
  孔君涵的父母是幸运的,在他成年时就病逝了。
  如果他们看到独生子经历的那些事,只怕会十分心痛。孔君涵偶尔也会庆幸,庆幸父母不需要经历那些。
  在孔君涵平反回城后,上头就将他家的老房子和财产还给他。
  是以夫妻俩虽然刚回来,但手头上也算是有些积蓄的,用来看病吃药、养孩子并没问题。
  顾夷嘉拿起乐清雅的信。
  乐清雅在信里告诉顾夷嘉,她和孔君涵决定接受沪城大学的聘请,等过了年就去上班。
  顾夷嘉有些意外,又不是那么意外。
  虽然经历了那些事,让夫妻俩确实极为寒心,也有些害怕历史会重演,可他们也不能因为害怕就裹足不前,更不用说现在还要多养三个孩子。
  夫妻俩经过考虑,最后决定接受学校的聘请。
  乐清雅写信来告诉顾夷嘉这事,其一是让她知道,他们有能力养三个孩子,让他们放心;其二是,如果历史再重演的话,夫妻俩私心里希望他们能搭把手,将三个孩子带走,以免受他们连累。
  顾夷嘉将信放下。
  她明白乐清雅的顾虑,不过未来会告诉他们,历史不会重演,苦难已经过去,以后人们只会过得越来越好。
  她不禁笑了下,将信收起来,拿着它们去了兄嫂家。
  兄长还没下班,只有嫂子在家。
  顾夷嘉将信递给嫂子,自己扶着元宝,教他走路。
  元宝快要一岁,时常会扶着凳子,颤巍巍地站起来,只不过双腿还不够有力,只站一会儿,就会一屁股坐在地上。
  天气冷,他穿得多,就算摔了也不疼,反而自己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顾夷嘉一边扶着元宝走路,一边说:“睿睿他们都写信过来,说在那边过得很好,现在过完年,他们应该已经去学校了。”
  陈艾芳看完信,脸上也露出笑容,“这样咱们也能放心了。”
  等顾明城和封凛回来,两人也看了信,总算是放心下来。
  只要三个孩子能过得好,他们也算是不负老杨所托。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顾夷嘉没有多少心思去关注外面的春色,而是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忙着赶稿子。
  封凛在还好,要是封凛出任务,她沉浸在工作中,连吃饭休息都会忽略。
  陈艾芳没办法,只要封凛不在,她就将小姑子叫回家里住,盯着她的作息时间,给她煮饭,提醒她休息。
  为此,她还将刚学会走路的元宝丢过去,让元宝小朋友拉着他小姑姑出门。
  元宝自从会叫人开始,第一个叫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姑姑”。
  为此顾明城非常吃醋,明明他花在元宝身上的时间最多,从出生时把屎把尿,到喂哺食到教他说话……只要他在家,元宝基本都是由他来带的,为啥小儿子第一个叫的人不是爸爸或妈妈,而是姑姑呢?
  顾夷嘉自得地说:“这证明元宝和我有缘,和我最亲!”
  顾明城压根儿不相信她的话,最后还是养过孩子的陈艾芳说:“这有啥好奇怪的,姑姑叫起来多顺口啊,小孩子先叫姑姑不是正常的吗?”然后又举证,“以前宝花宝山也是先会叫姑姑的。”
  顾明城再次破防了。
  不管如何,元宝小朋友确实用行动证明,他最喜欢小姑姑。
  只要见到小姑姑,他就会搂着顾夷嘉,使劲儿地和她贴贴脸,要是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这姑侄俩是母子俩。
  没办法,长得像,也太亲密了。
  每次见面,一大一小那个亲密劲儿,都觉得没眼看。
  连宝花和宝山都有些吃醋。
  宝花去扯弟弟,“小姑姑不是你的,也是我们的。”
  元宝小朋友紧紧地搂着顾夷嘉的脖子,鼓着小脸,“宝宝哒!宝宝哒!”
  陈艾芳很淡定,朝吃味的大儿子和女儿说:“你们以前也和元宝一样,只要见到小姑姑,就要和她亲热。”
  所以谁也不用羡慕谁,兄妹三个都一样的德行。
  宝山和宝花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不太相信自己也像元宝这么黏小姑姑。
  顾夷嘉赶稿的行为被元宝中断,只能牵着他出门放风。
  等回来后,她将元宝丢给嫂子,又钻进工作室里继续赶稿。
  陈艾芳很不解,“你这么赶做啥呢?是出版社那边催稿?”
  “没有。”顾夷嘉没办法和她解释,只道,“我想快点完结它,最好能在八月份时完结。”
  原本是预计在五六月份能完结的,但为了故事的完整性,顾夷嘉决定将故事拉长一些,于是又增加不少的工作量。
  因为没人能帮她,她只能自己努力。
  当然稿费也是可观的。
  陈艾芳虽然不太懂什么故事的完整性,却也知道她的工作量增大,才会这么赶。
  她劝道:“时间还长呢,实在忙的话,再多延迟几个月也行的。林艳都说了,不会催你,让你别那么赶。”
  每次林艳来拿稿子,陈艾芳都会招待一番,从林艳那里知道不少事。
  顾夷嘉不好和她说,今年冬天就要恢复高考,她在为高考作准备,只能含糊地应着,一点也没有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