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要不然,弟媳还想让她给孩子先吃点退烧药,看看能不能退烧。
  楚彤就问:“那咱们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
  楚红就道:“我明儿要去妇联,要是他们今儿还没回来,明儿就顺路去看看情况。”
  宋支书就点头:“那就明儿再说吧?”
  他说完又看了眼阴沉的天色,还有细雨纷纷:“趁着下雨,我得让大家去把番薯种都种下去。”
  说完把碗里的菜粥都扒拉到嘴里,碗筷一放就急匆匆的出门了。
  楚红听到要下雨,也起身拿着雨衣:“我也得再去一趟,早上去岭头村的知青点,下午去岭中村的知青点坐坐。”
  下雨天,也是乡下人能喘口气,歇一歇的日子。
  不是农忙,很少会催着大家下雨也下地干活。
  要不然容易生病。
  吴秀就叮嘱她:“那你慢点骑,自己小心点啊?”
  楚彤也关心的开口:“要不然让楚丹陪你去吧?”
  哪怕现在离婚回家都一年了,但是她还是担心自己前面的夫家,会借机为难楚红。
  楚丹也一口答应:“好啊,我陪二姐去。”
  她现在也要跟着割草,送去养殖场那边喂鸡鸭,虽然挣的公分不多,却也不是无所事事。
  过些天就要春种了,那就不轻松了。
  主要是对村里太熟悉了,很想出去溜达一圈。
  楚红却摆手:“让她去割草,我自己去就行。”
  说完穿好雨衣,骑着自行车出门。
  等楚红来到岭头村的时候,原本天上的绵绵细雨,已经是越下越大了。
  楚红熟门熟路的来到知青点,果然见男女知青们,大都凑在厨房里桌子上一起打牌的,也有在说话的。
  张建明原先和顾辞就相处的不错,原本在看书的,看到她就热情的招呼:“宋同志你来了啊,快进来坐。”
  楚红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的日常生活,再就是劝他们要是有合适的人,就处个对象,成家立业。
  其实楚红心里是想让他们再坚持几年的。
  要是她没记错,七七年就恢复高考了。
  就算是考不上,七八年开始,知青们就能陆续回去了。
  可现在才七一年,她也不能透露任何消息。
  再者她也明白,男女知青们也大都想结婚了,这样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奋斗,而是能共同奋斗。
  楚红说的更多的,是让大家不要急着处对象,而是要先了解清楚合不合适:“虽然我也盼着诸位都能有对象,能安家立业,扎地生根。”
  “但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就算是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有男知青就笑:“我看李勋结婚后,倒是过得很好,我也想成家了。”
  “宋同志,你给我介绍个你们村的女同志吧?哪怕当上门女婿也没关系。”
  其实一般人家,都有儿子,都不会要上门女婿。
  像楚红家,只有三个女儿的反而是少数。
  他这话里的意思,其实就是毛遂自荐,想当楚红家的上门女婿。
  楚红可不愿当月老,就当自己没听懂:“等我回去问问,看看村里有没有想招女婿上门的人家。”
  有女知青就道:“反正我现在是不想处对象,陈梅嫁人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另外女知青也附和:“可不是嘛,当初她还觉得自己找到好人家能享福了呢?”
  “可婆婆难缠,男人也够体贴,这么大的肚子,听说不准备去医院生呢?”
  女知青们还是不放心村里的接生婆,都觉得应该去医院生。
  倒是男知青觉得这不算大事:“也还好吧,陈梅嫁给苏红旗后,就去管仓库了,这活多轻松啊?而且乡下的女人不都在家里生的吗?你们干嘛非得去医院呢?离家远还费钱?”
  楚红听后心里不痛快,没想到就连有文化的男知青们,也都觉得女人生产不算事。
  第261章 鼓励
  楚红一脸严肃:“现在上面领导还指望你们这些有文化,有见识知青同志们,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
  “特别是优生优育也是很重要的。”
  “原本以为你们这些文化人,耳闻目睹城里男女平等,会帮助农村妇女儿童维护合法权益。”
  “谁知道,你们倒是已经被乡下男人给同化了。”
  男知青们听得一脸愧色。
  女知青们也忍不住哭,离开家人,离开熟悉的环境,都觉得自己没有了指望。
  女知青也都都很迷茫很伤心:“我们干活不如他们,一直被嫌弃,挣的工分又少,养活自己都难。”
  “可我们也不想嫁人,你说我们以后怎么办?”
  楚红心里也叹气。
  没想到陈梅嫁人后的日子,倒是让女知青们更不愿意结婚了。
  哪怕她接到的任务,是劝大家“扎根”农村。
  但是她并不想劝大家结婚,等以后大规模返城时,婚姻就受到严峻考验。
  已婚知青选择了离婚,孩子就可怜了。
  起码得十年后,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遗留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反正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楚红犹豫了会后,才道:“不管是岭头村还是我们岭下村,都是山坡多,良田少,你们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办养殖场,或者是种果树。”
  “真的吗?”张建明眼睛一亮,他和顾辞之前交情不错,也去岭下村找过顾辞几回。
  自然是知道,现在岭下村的养殖场,就是顾辞接手的。
  因此也明白,养殖场里要紧的就是科学喂养,还有保持干净卫生,这可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而且工分高,还能时常打牙祭。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都不用明说,去宋支书家吃过几次饭,不是鸡蛋羹,就是炒鸭蛋,腌鸭蛋。
  当然也不是说顾辞中饱私囊,毕竟他们分家了,养的鸡鸭多。
  还有就是养殖场里肯定会有些磕碰坏的瑕疵蛋,也是全都送到村委那边,让需要的人家,都拿着粗粮去换的。
  当然价格很实惠,就算是再穷的人家也不心疼。
  为了人人有份,只能规定每家每次换五个蛋,还能保证每个月轮到两回。
  其实养殖场那边,肯定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瑕疵蛋的,只是该送去收购站那边的数量后,这边就能给大家弄点福利。
  当然对外就说每家换一个鸡蛋,鸭蛋。
  人人有份,才会更加保密,谁也不会传出去。
  楚红也不是纯好心,只是自家村里办了养殖场后,今年上面领导就让他们帮附近村民脱贫致富,共创和谐集体。
  再者,先前金沟村的人为什么动手,就是穷闹得。
  而且除了他们,别的村也有人去偷摸着在养殖场附近出没。
  现在又不能搞个体户,岭下村养殖场的收益,也不是落入楚红家里。
  可是盯着他们的人却太多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让附近村里都共同富裕,这才能让他们家不明显。
  而且还能落到个好名声。
  因此楚红现在才会给知青建议办养殖场:“对,你们要是有兴趣,到时候可以去学习,我们那边可以提供鸡苗鸭苗。”
  这下知青们都很激动,这简直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恨不得现在就定下合同。
  楚红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答应了:“你们得先和村里干部商量好,再写好报告交到市里,那边同意了再来找我们。”
  张建明立马道:“今儿下大雨,支书队长不是在村委,就是在家歇着,挺好找的,我们这就去和他们商量一下,等全都办好了,再去找你们。”
  楚红想到上回见到陈梅挺着大肚子,一脸浮肿憔悴的样子,也开口道:“我和你们一起去,陈知青肚子太大,我得建议苏支书把人送去医院检查一下。”
  知青们也都知道,陈梅算是抢了宋同志大姐的男人,按说是恨不得看到陈梅倒霉,没想到她却还是会关心陈梅,都忍不住敬佩的看着她。
  觉得人家真不愧是妇女主任,这觉悟就是高。
  其实楚红不是觉悟高,也不是圣母。
  她只是觉得,大姐离开苏家,反而是好事,要不然陈梅现在艰难辛苦的样子,就是大姐在承受。
  再说,苏红旗自己齐了别的心思,他想要儿子,就算不是陈梅,也会有别的女同志。
  更要紧的是,陈梅也是知青,上面现在重视知青的情况,她可不想等陈梅出事后,自己也会被牵连。
  她现在是妇女主任,在其位谋其政,关心妇女儿童,就是她该做的。
  而且苏家人要面子,自己上门指出他们不足,其实就像是一巴掌摔在他们脸上,绝对是下他们的面子。
  偏偏自己还是有理有据。
  知青们也都撑着雨伞,陪着楚红一起过去。
  这下雨天,外面冷,苏支书是个爱惜自己身体的人,也已经回家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