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说完就起身招呼女婿:“小顾,你和我一起去,先把鸡鸭苗给放出来,再和我们仔细说说,这树怎么种好?”
  楚红也跟着去:“养殖场正式养殖,我们也得去见证一下。”
  小鱼儿立马拉着她的手:“我也去。”
  等他们走出门,就看到有好些孩子围在鸡笼边看着小鸡小鸭们。
  现在鸡鸭小,看着毛茸茸的,又叽叽喳喳的,确实有点可爱。
  还有些大人也都在那交头接耳的低声说话,看到他们出来,立马都你一言我一语夸楚红和顾辞有本事,能从那么远的地方,带回来这么多好东西。
  其实大家也都习惯了地里刨食,不会觉得辛苦。
  但要是伙食能更好些,那当然是更开心了。
  再一次觉得集体主义好,这些里就有自家一份。
  宋支书直接让大家动手,拎着鸡笼鸭笼就去养殖场。
  去养殖场,就要路过老楚他们住的屋子,宋支书就直接点了楚奶奶和贾奶奶:“你们俩也跟过来,以后就听小顾的。”
  宋队长也带了些人过来,听到这话就问他:“她们以前也没养过鸡鸭,能靠谱吗?”
  倒也不是他想安插自家人,而是家畜在庄稼人的眼里,那都是很金贵的。
  深怕这些鸡鸭在她们的手里受委屈。
  第189章 分家
  宋支书就道:“小顾这些天就是去学科学养殖,咱们也不一定听得懂什么叫饲养密度,还要记录生长监测交上去。”
  “说是隔三岔五要烧碱水进行消毒,我就想着让她们先跟着学,你那边要是有合适的人,也可以跟着学。”
  “这养殖场,我是想让顾辞先管着,有事就找他,你觉得
  怎么样?”
  他就是故意当着大家的面明说,这事让顾辞管,出事也是顾辞负责。
  毕竟现在的养殖场,几个月之内看不到收益。
  而且这小鸡小鸭风险太大,宋队长还真不敢接手。
  他点头:“这样挺好的,养殖场本来就是小顾的主意,要是能成,以后咱们村里就能多个进项。”
  宋支书对他的话很满意,就指着枣树苗道:“你让每家领五颗,都种到西山头那边去。”
  “每家自己做个记号,也能试着种一些黄豆绿豆蚕豆。”
  西山头那边,原本也是石头多的山丘,但是村里盖房子要用石头,都去那边打石头回家,原本的山丘变成了山凹。
  山凹里虽然也是石头碎渣多泥土少,这次挖水库,底下挖出来一些泥沙,就全都运到西山头碎石地去了。
  可以说,快把山凹给填平了,现在大半个西山头都有土。
  就算是底下是碎石,可上面有厚厚的泥土,还是能种植试一试的,说是枣树生命力顽强,不用肥沃的土地也能活。
  要是把枣子说成集体种植,大家肯定也没意见。
  可要是分给他们,大家都会很上心,顺便种些能养地的豆子,等养成肥地了,那就再算进集体里去。
  现在就先给大家种几年。
  这样的办法其实也不能拿到明面上去,明面上是不允许的。
  但他们住的偏僻,没人会来管。
  就算是被人告发了他也不怕,可以说成是准备把养好的地都收编到集体土地上去的。
  主打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且现在他让大队长去说,不仅是让他树威信当好人,也是把他给拉下水。
  西山头的事,宋支书和队长也早就商量了好几回。
  庄稼人就是舍不得放过任何一个能种植的地方,因此哪怕有可能会被人抓住小辫子,他们也依旧是不愿放弃。
  宋队长心里一喜,在岭下村,宋支书比自己有威望的多。
  就算是他,心里也佩服宋支书的,也没忘记是宋支书扶持自己当上了大队长。
  现在他把能让乡亲们感激的事,让自己去说,那自然是难掩喜色的应下了。
  远远看到楚红过来,就不忘关心的问:“路上这么久,鸡鸭苗有损失吗?”
  楚红点头:“没了七只小鸡,三只小鸭子。”
  又对他们道:“不过我们出发前就想到了,特意多换了些,现在还有一百十二只鸡苗,二百零八只鸭苗。”
  “还有十多只小鹅,叔你要不要拿两只去?”
  村里养鸡的人家多,鸡蛋她是不用愁的。
  特别是现在有了养殖场,鸡蛋鸭蛋都不会缺了。
  那她自然就选择养鹅了。
  铁锅炖大鹅可是一道名菜呢?
  再说养鹅还能看家护院。
  现在自家宝贝太多,小黑又不肯在家待着看家,她总有些不安心,有战斗鹅在,也能好些。
  以后有机会,她还是要养只小狗。
  “那我要两只吧?”宋队长说完,担心的问:“现在每家只能养四只鸡鸭,你家要是养这么多鹅,小心招人眼。”
  楚红就笑:“多谢叔,我家准备分家了,我爷爷奶奶我爸我妈加上楚丹是一户。”
  “我大姐和小鱼儿算一户,我和顾辞算一户。”
  “这样我家就是三户人家,准备养四只鹅,四只鸭,四只鸡,都不用担心会搞混掉。”
  “剩下鹅给老楚他们一人一只养着,再剩下的都给知青们养着。”
  宋队长震惊的看着他们:“啊?这也行?”
  这也太不要脸了吧,听到这话的人都知道,不就是为了多养几只鸡鸭鹅,才说分家的嘛?
  宋支书老脸一红,他也觉得这行为有点无耻,但也还是得说的好听点:“树大分杈,子大分家,人太多吵得慌。”
  楚红很配合的点头:“就是,今年我们的工分都会分开记,以后我们就各领各得。”
  要不是怕分的太彻底,引起乡亲们的反弹,她都想让爷爷奶奶也单独立户。
  可大家心里,都是养儿防老,老人跟着长子住是天经地义的。
  要是楚红连着爷爷奶奶也分了一个户头,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也担心他们心里不得劲。
  因此她才只分成三户,而不是四户。
  能让亲爹支持她,是因为楚红说了,村里婆媳关系不好的几家,就是因为婆婆偏心。
  他们这一分家,就是榜样。
  让爱磨搓婆婆都收敛点,要不然儿子们都要跟着离心,儿媳们也要闹着分家了。
  也让几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儿媳们都孝顺些,因为楚红闹着分家,是得给父母每个月五块的孝敬钱。
  在乡下,地里一年忙到头,一家子也就百多块钱。
  这五块钱一个月,就能让老两口过得很自在了。
  也能让老人们听后心里舒畅,就算是心里觉得楚红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也不会明着为难她。
  当然楚红做这个榜样,不是为了能多养几只鸡鸭,是为了减少家里内部人员的冲突,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宋队长原本以为他们就是口头上说一下,没想到连着工分也要分开,就很诧异:“你们真要分家啊?”
  宋支书点头:“房子都给她们建好了,老大带个女儿不容易,每个月就给我们洗衣做饭喂鸡鸭鹅就行。”
  “老二家宽裕点,每个月给我们五块钱养老钱。”
  “老三要是出嫁,那嫁妆就是我们准备。”
  “要是想招婿上门,那有房子,分家也很方便是不是?”
  宋支书看着他道:“过几天,请你来当中人。”
  分家得由堂亲长辈来主持,还需要“中人”,也就是公证人。
  就是得闹大点,就算是假的,也得办的跟真的一样,这样才能让大家都有所警惕。
  免得不是这家婆婆怂恿儿子揍儿媳,就是那家妯娌干架,听着就烦。
  第190章 分家好
  宋队长也是根深蒂固老思想,总觉得分家就是家散了。
  他忍不住劝:“老话说的好,父母在不分家,你们又没矛盾,不至于分家啊,大家在一起才能有个照应。”
  楚红立马道:“分家了,我们也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啊?就是各自挣得归各得而已。”
  这话让宋队长都没法反驳。
  他又劝宋支书:“一家子在一起多热闹啊,要是分家,那你招婿干嘛?”
  宋支书叹气:“分家有好处,小顾每个月给五块钱啊,就冲这个,我都舍不得拒绝啊。”
  反而劝他:“就算是分家了,他们也是我的女儿女婿,以后我们老了,生病了,他们也依旧得照顾我。”
  “我就觉得,分家比不分家划算。”
  宋队长也想到了,先前就有人说,小顾的父母担心儿子在乡下受委屈,每个月都给他汇二十块钱,还经常大包小包的寄过来。
  要是自己女婿也给这么多,宋队长觉得自己怕也是坚持不住。
  气氛有些沉默,楚红就笑着开口:“明儿我去公社报到,回来的时候就把楚丹带回来,家里人都商量好再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