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宋支书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义正言辞的道:“我这就得批评你了,你也是老同志了,现在都是支书了,怎么就还是重男轻女呢?”
  “现在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你可不能歧视孙女啊。”
  他可不觉得理亏:“我家楚彤都生了小鱼儿,这么多年没再有孩子,指不定是身体亏空的厉害。”
  “你们先给她吃点好的,这身体好了,自然就能有好消息了。”
  都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又一脸严肃的道:“当然,你们要是对楚彤不满意,那也可以离婚,让苏红旗再娶一个。”
  苏支书听后心里很不安,明显感受到亲家对自己态度强势,不像以前那般好说话。
  可现在自己不能得罪他,只能一脸羞愧:“前几年家里负担也确实重,委屈楚彤了,不过你放心,以后绝不会让楚彤受委屈。”
  都是千年的王八装什么鳖,宋支书当然不信他的话,只是一脸凝重:“亲家,你也知道,我家楚红离婚了,我也不介意家里再多一个离婚的女儿。”
  “不至于,真不会。”苏支书被他这话和态度吓了一大跳,就算是自己当上支书后,老伴是动过这心思,他也没敢答应。
  不说离婚的名声不好听,还会得罪宋支书,以后肯定会被针对,被为难。
  他才当上支书,可不愿意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赶下台,立马道:“两口子过日子,舌头和牙齿肯定会有磕碰,不过他们两口子平时好着呢,绝不可能离婚。”
  他上过几年学堂,却是老旧派的思想,为了让宋支书看到自己诚意,正色道:“就算是他们两口子生不出儿子,以后也可以过继老二家的儿子。”
  也就是现在政策不允许,要不然让老大养个小的就行。
  当然这想法,他也只敢想想而已。
  宋支书也就不多说什么,开始和他说起村里能收多少菜。
  不仅是他赶着牛车,岭上村的牛车也装了一车,队长亲自赶着牛车跟着他去送货。
  依旧是按着菜的价格,转换成饼干和火柴,又约好过了年初三再送六车菜去,才赶着牛车回家去吃午饭。
  就算是平时节俭的吃糠咽菜的人家,今儿也是特别舍得准备鱼,肉这些好菜。
  特别是宋支书家,送藕夹后早就回来的姐妹,煮了一锅白米饭,做了鲫鱼豆腐汤,藕夹,辣炒猪肚,炒青菜。
  得亏现在天冷,不管是猪肚还是肉,都是杀猪时留下的,抹点盐能放十天半个月。
  宋支书没看到小鱼儿,就问:“是苏红旗来把孩子带回去了?”
  擦桌子的吴秀应了一声:“小彤没来,就苏红旗来了,还拿了一包芝麻棍和一包饼干过来。”
  芝麻棍外面是芝麻,里面是麦芽糖棍,一口咬下去,满嘴生香,很多人家都是特意买来过年走亲戚的。
  烧好菜端过来的楚丹,忍不住鄙夷:“那包饼干都是碎,估计还是顾知青给他们送去那一包呢。”
  “苏家当上支书后,可没少收礼。”灶膛后的楚红把木炭铲到火盆里,端过来放到桌子底下:“顾辞说回去的知青都是送了礼才拿到介绍信的。”
  宋支书不愿多说,干脆转移话题:“你们爷爷去哪儿了?这菜都
  上桌了,还没回来?”
  宋奶奶就道:“他去喊有福他们过来吃饭了。”
  她话音才落,宋伟彬就从外面冲进来了:“哇,烧了什么好菜,好香啊!”
  宋支书就笑:“那等下你多吃点。”
  后面先进来挺着肚子的吴巧芳,再后面是拎着一只收拾好的大公鸡宋有福,最后面才是宋爷爷。
  宋老二把公鸡递给亲妈:“阿妈,今年是大年三十,咱们晚上吃鸡。”
  过年,桌上必备的是鱼,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再就是肉和煎过的豆腐,至于别的,那就是看家庭情况了。
  宋奶奶瞄了小儿媳一眼,见她也是笑着和大儿媳在说什么,就还是觉得不对劲。
  自家小儿子是个大方的,可小儿媳却是个护食的,以至于小儿子放鱼篓收获好的时候,送鱼虾都是偷摸着送来的。
  连河里白得的鱼虾,小儿媳都舍不得,今儿却送了大公鸡,这让宋奶奶心里有点慌。
  她低声问:“这鸡是冻死了?”
  春夏时节,鸡容易得鸡瘟,要仔细些。
  等到了冬天,母鸡不爱下蛋,却也不会轻易得病。
  可她不觉得小儿媳能大方,以至于她立马怀疑这是死鸡。
  宋老二哭笑不得:“你想哪儿去了,这鸡好好的。”
  又想替自己媳妇挽回点面子,加大声音道:“巧芳说这公鸡也不会下蛋,再养着也不长不了什么肉了。”
  “趁着过年大家都在,才特意让我拿来添个菜。”
  宋奶奶看了眼自家老伴,见他脸色就知道这事不简单,就也先招呼着大家都坐下吃饭。
  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吃了午饭,宋家兄弟开始讨论晚上好酒好菜,楚红看桌上空着的碗筷多,也难得勤快帮着一起收拾碗筷。
  第50章 赡养
  吴巧芳就一脸笑容的说话了:“阿爸阿妈,大哥大嫂,我这有了孩子,本来是喜事。”
  “可我年纪大了些,这肚子里的孩子又闹腾,人是真的吃不消。”
  “我就想辛苦阿爸阿妈和我们住几年。”
  “当然,以后阿爸阿妈年纪大了,我们肯定也会好好孝顺你们的。”
  “这些年都是大哥大嫂照顾你们,以后也得让我们尽尽孝心对不对?”
  楚红第一次知道,二婶原来还有这么好的口才,都让人没办法拒绝。
  要是爷爷奶奶反对,显得他们偏心老大一家子,还拿养老说事,就差明说:你们要是现在不搭把手,以后别想我们给你们养老。
  自家父母也不能反对,要不显得自家占了这么多年的便宜还没占够,还想留下他们继续让他们当牛做马。
  他们不好意思说,楚红立马开口:“二婶,你家的自留地,爷爷已经接手了,等你生了孩子,白天让奶奶搭把手没问题,可奶奶的年纪也不小了,晚上还得你自己带。”
  “再说你们那边就两间房,爷爷奶奶过去也没法住,还是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住吧?”
  吴秀也跟着附和:“楚红说的对,阿爸阿妈也习惯了,换了地方会睡不好。”
  说真的,她进门后,和婆婆相处时间长,三个女儿也都确实多亏婆婆帮着自己照看。
  在她心里,他们才是一家人。
  吴巧芳还是不甘心,一脸真诚:“我们也想孝顺长辈,大哥大嫂你们就答应吧?”
  来之前,宋老二确实被自己媳妇给说服了。
  理由就是父母年纪大了,两个儿子家轮流住,也不知道还能住几年。
  宋老二听后也觉得很有道理,觉得父母辛苦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特别是他这几年经常弄些鱼虾,鳝鱼泥鳅这些去黑市卖,现在也攒了点私房钱,还交给媳妇二百多块钱。
  他自认在乡下,自家也算是有点钱财了。
  因此自然是想孝顺父母,就跟着帮腔:“阿爸阿妈你们以后就两边轮着住,先和我们住一年,再和大哥他们住一年。”
  事实上,乡下人很少分家,老人怕儿女不孝顺,更是不到闭眼不交钱,牢牢把握住家里的财政大权。
  自家父母却没有偏心,只是大嫂和自己媳妇不和,三天两头的闹矛盾,才提的分家。
  当时他手里没什么钱,建新房的钱都是父母出的,连着锅碗瓢盆也给他们置办齐全了。
  因此他也特别感激父母,才会想让他们跟着自己享福。
  年过七十古来稀,现在乡下人日子过的艰难,很多老人都是活不到七十岁就没了。
  他还记得亲爹过了年就六十六了,亲妈也只比爹小一岁,就怕他们没享到福,人就没了。
  宋爷爷看了眼老伴,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乐意。
  两个儿子都是孝顺的,同样也是粗枝大叶的。
  但是儿媳的差别就大了。
  吴秀大方不爱管事,家里的吃喝都让宋奶奶做主,从来不会让婆婆节俭点,反而是他们老两口嫌弃老大一家子都是大手大脚的。
  可吴巧芳就节俭多了,她先前过去就看到橱柜还挂了锁。
  当然那个时候也不是防备宋奶奶,只是宋奶奶一想到自己要烧饭,还得去她那拿钥匙,心里就满是抗拒。
  楚红也看出来爷爷奶奶不愿意了,笑着道:“二叔二婶都孝顺,肯定想爷爷奶奶住的好,睡得香吧?”
  吴巧芳为什么会让两老过去,一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带孩子,烧饭洗衣收拾自留地。
  再有就是怀疑,公公婆婆的私房钱全都会被老大一家子私吞了。
  虽然明面上,公婆都说外面的欠债还没还清。
  可她还是不相信,总觉得他们手里肯定捏了钱或者是别的好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