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再把被窝里两个玻璃药瓶拿出来,把里面的水都倒掉。
  这是先前特意从医院里讨来的,挂了点滴后的药瓶,用来当热水袋暖被窝。
  等她去了厨房,家里人除了宋支书都在厨房里忙活。
  前些天家里崩了不少玉米花和大米,今儿家里要做糖。
  未免被人看到误会他们发财了,今儿还特意用门栓把大门栓好。
  “哎呦,你今儿可起来的真早。”在烧火的吴秀打趣她:“难不成太阳从西边上来了?”
  楚红不仅没有脸红,还能厚着脸皮道:“太香了,把我的瞌睡虫都赶跑了。”
  说完拿着搪瓷盆,从灶台的铜管中接了点热水,迅速刷牙洗脸后,就去台子上捡了一块芝麻花生糖吃了。
  “这芝麻糖可真香啊,香甜酥脆。”楚红拼命夸在切糖的宋老汉:“爷爷你可真厉害,连芝麻糖都会做。”
  宋老汉就笑:“我是按着你阿妈说的做的。”
  对于他们来说,能吃上米花糖就已经够奢侈了。
  宋老娘小心的把切好的芝麻糖收到罐子里:“这全都用黑芝麻,花生米用白糖熬成的糖浆做
  的,能不好吃吗?”
  “秀啊,你身子骨弱,来拿去收好,留着慢慢吃。”
  吴秀肯定不会吃独食,立马道:“哪能全给我呢,你和阿爸留一份,给她们姐妹俩也留一份。”
  还在拿着铲子炒豆子的楚丹听到这话就乐了,赶忙道:“对,分成四份,咱们人人有份。”
  又急着喊:“二姐我手都酸了,你来替我一下。”
  楚红又吃了几块芝麻糖,喝了半杯茶,才上前去帮忙。
  这芝麻糖切好后,就开始切加了花生的米花糖,还有只有糖浆和米花切的糖。
  现在可不是能露富炫耀的时候,给一些亲近的人家,也都偷摸着送去了最朴素的米花糖。
  楚丹给二叔家送去的就是加了花生的,和没有加花生的两种。
  等她回来的时候,她们的堂弟,十五岁的宋伟彬也跟着来了。
  看到小青年的这一刻,楚红再次在心里感叹:难怪不管男女,都想要找好看的人结婚了。
  这郎才女貌,生出来的孩子百分之八十能保证有颜值。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有可能是基因突变,孩子专门挑爹妈丑的地方长。
  而宋伟彬才十五岁,却眉清目秀,笑起来竟然还有两个酒窝。
  他还嘴甜的很,先喊了他们一遍后,才把手里的篮子递给楚红看,顺便炫耀:“我想吃麻糍,我阿妈特意给我做的,让我送些麻糍过来,赶紧趁热吃。”
  楚红印象中,倒是有冬至吃麻糍的习惯。
  不过现在日子堪堪能混个温饱,很多人家都只能忘记这个习俗。
  而且做麻糍也麻烦,得先将糯米浸泡一夜,再捞出沥干水分,放入蒸笼中蒸熟。
  最累的就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中,用木槌反复敲打细腻。
  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在糯米团中加入红豆沙,芝麻花生这些馅料,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这几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些,倒是也有几家一起做麻糍,分几个尝个味。
  二婶做的麻糍,是最简单的撒了红糖和黄豆粉,却也糯叽叽甜滋滋的,吃着特别香。
  楚红想到年糕也是南方冬天必备的粮食,可惜现在这边没吃年糕的习惯,她想吃青菜炒年糕,不过没有做年糕的机器。
  算了,还是多吃块麻糍吧。
  宋老汉他们也都关心了下,昨儿才从学校回来的大孙子。
  然后就去收拾菜地了。
  土豆都已经收了,菜地里现在也还有芹菜,青菜,萝卜。
  这些天霜冻得厉害,他们要把一些稻草撒到菜上,这样能让菜不被冻伤。
  吴秀也起身:“我去喊你们阿爸回来吃午饭。”
  第33章 兔子
  宋伟彬也是跟在三个堂姐身后长大的。
  哪怕现在不常回来,和她们依旧是相处的挺好。
  就在两个姐姐面前说学校里的事,哪个老师被学生怎么样了,还有谁家出事了,唠叨个没完。
  等看到大伯骑着自行车回来吃午饭了,他嗖的窜到自行车边上,双眼放光:“大伯,车子借我骑一下啊?”
  “行啊。”宋支书都后悔早上骑车过去了。
  天太冷,两只手都快冻僵了。
  他决定下午再去就走路去:“我下午不用车,你骑走吧。”
  “太好了!”宋伟彬欢呼一声,就歪歪扭扭的骑着自行车走了:“你们放心,我车技可好了。”
  楚丹就嘀咕:“这臭小子真会吹,就这样的也还敢说车技好。”
  又问楚红:“明儿咱们去镇上溜一圈?顺便把大姐也喊上。”
  她也喜欢骑着自行车出去显摆,每当她骑着自行车出门,能看到不少人羡慕眼神。
  楚红却懒得出门:“前儿咱们不是才去过?该买的都买了,你赶紧回家去给我打毛线衣去。”
  她手里票也全都用出去了,钱也花了不少,现在手里只有五百二十多一点的私房钱了。
  主要是买了不少毛线,花了近二百块钱。
  让楚红都忍不住心疼,可家里这么多人,少了也不够穿啊。
  像她身上的毛线衣毛线裤,都是穿了很多年了。
  她就让妈妈给自己织毛线衣,让妹妹给自己织毛线裤。
  谁让她不会织毛线呢,她也不准备织毛线,心里琢磨着等以后有钱了,直接去买羊毛衫穿。
  特别是现在,都不用担心卖到假货,她在供销社的时候还摸过羊毛衫。
  现在的羊毛衫并不属于需要布票购买的商品,也不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因此不用票,可价格却不便宜,得六十二元钱一件。
  哪怕是楚红都狠不下心买。
  楚丹也盼着自己过年能穿上新毛线裤呢,也只能放弃去镇上溜达的心思了。
  楚红把妹妹撵去织毛线,自己去厨房,看亲爸已经把一大碗红薯饭吃完了,才开始慢吞吞品尝麻糍。
  楚红就问:“阿爸,干活的人多吗?”
  “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们这么懒啊?”宋支书先损了她一句,才道:“三个村子,足足来了近四百人,按着这速度,都不用两个月就能挖好水库。”
  原本挖水库的地方,就是两个村子中间,地势偏低的山。
  原先山上的石头,都被两个村子里的人打了运回家当地基,挖到地底下就都是砂砾碎石了。
  这不能种粮食,又已经挖下去很多,下雨都已经能当池塘了。
  这都快事半功倍了,两个村领导才会动了挖水库的心思。
  正好他们担心灌溉的水不够,才下定决心挖水库。
  以后能储水供水,防洪灌溉,还能养鱼。
  没错,这么多人要记工分,水库就准备养鱼虾供应镇上供销社,也能换一些必需品和钱票,计算过后按工分发下去。
  楚红也去看过,其实地方真的不大,也就四亩地左右吧?
  她就好奇的问:“就不用请水利专家过来吗?”
  这好歹也是个水库啊?
  她都担心这些人建好的水库四处漏水,或者是边上坍塌。
  宋支书没想到女儿懂这么多:“水利局那边会有专家过来,这边准备找几个知青跟着去记录一下,顺便跑个腿。”
  他说完看向楚红:“要不到时候你也去跟着跑腿?”
  以前是他没发现自家二女儿也是很聪明的,现在有好处的活,他当然也想便宜自家女儿。
  楚红听了却立马拒绝:“算了,外面太冷了,我还是在家待着吧。”
  又嘀咕了一句:“也不知道顾辞回来了没,要不然让他去跑腿也挺好。”
  好歹是跟着水利专家呢,能学点皮毛,还能混点工分。
  说曹操,曹操就到。
  顾辞背着背篓,拎着大包小包的进来了:“有人在家吗?”
  “在呢。”楚红拉开门,等他进来后再把门关上:“大白天的,你就拿这么多东西来,不怕被人怀疑啊?”
  “都是我家里给我寄来的。”顾辞先和宋支书打了招呼,再把东西放在边上凳子上,才对楚红道:“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吃午饭,路上倒是没什么人。”
  “哪怕遇到人,我也能说自己是准备来挖水库,把铺盖带来了。”
  宋支书就问他:“明儿后儿水利专家会来,你能跟着去记一下他的要求,给他跑跑腿吗?”
  现在上头有号召,说什么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
  机关单位和工厂职工,供销社,国营饭店这些国营单位都不放假,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可乡下的冬季本是农闲时节,就算是农民想要参加劳动,地里也没这么多活。
  倒是现在,有挖水库的工程,大家确实有活干,农闲变农忙了。
  不过去干活的大都是男人,女人们依旧能准备置办过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