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斗鲨> 第84章

第84章

  盖德森开始借题发挥,批判阿奎那的衬衫颜色过于花哨、皮鞋花纹过于繁复、对头发和皮肤的养护过于精心:“你把钱都花在了这种地方?你的助学贷款还完了没有?”
  阿奎那漫不经心地翻折报纸阅读下一版:“我是全奖生,不需要贷款上学。”
  盖德森气得一哽:“哇,听听,了不起的全奖生呢!这是你活了三十年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对吗?”
  “……”阿奎那终于从报纸版面上移开眼睛,无语地望了父亲一眼,这才调转视线,扫了眼放在茶几上的“危险”读物——一本叫做《人之初》的故事月刊。
  “我都不知道您这么大动肝火干嘛。”阿奎那懒洋洋地说,“纸媒小说都快被新兴文娱产业淘汰了。魔鬼是看不上这种渠道传播的。”
  “你在说些什么呀?关键是叶希亚才七岁——你一点也不担心这会是个多么危险的开端吗?”
  阿奎那慢条斯理地说:“说实话,我倒是不担心这个。淫邪是需要本钱的,您的这位幼崽太小也太蠢了。他都不一定知道泄殖腔是哪个。”但是另一个可说不准了。
  叶希亚正张着嘴对着窗外一朵酷似棉花糖的云朵流口水,闻言一个哆嗦,收紧小腿肚,向大哥投去不赞同的一瞥。菲比心虚地放下了叉子,端着骨瓷小碟,从凳子上滑下来。
  他殷勤地把小碟送到阿奎那跟前,谄媚地笑道:“大哥,吃蛋糕吗?”
  阿奎那笑眯眯地看着他,对小弟的供奉坦然笑纳。但他才咬下了一口,就微微攒起了眉毛,无奈地说:“父亲,你这手艺有待改进啊。难道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战争时期?糖和黄油需要限量领取吗?”
  他一面说着,一面施施然走到餐桌前,拈起餐桌上的煎鲑鱼排往嘴里送,一面啧啧有声:“火候差了点。而且,鲑鱼该用烟熏海盐抹表皮,烤出来才香呢!您老人家用的却是精制湖盐。”
  妻子过世后盖德森才开始学习烹饪,如今能操持一家子人的伙食,已经是功勋卓越至极,却被这小子这样嘲讽。盖德森气得吹胡子瞪眼:
  “湖盐海盐不都是咸的!嫌弃就别吃!三十岁不结婚,意面都能煮成糨糊,倒学起美食家挑三拣四了?我倒要问问,这些年谁把你舌头养得这么金贵?”
  阿奎那垂下眼帘,沉默而迅速地往嘴里塞食物。盖德森见长子无力反击,更加絮絮叨叨。阿奎那草草填饱肚子,去盥洗室漱了个口,出来时已经换上外出的长风衣,倒把盖德森吓了一跳。
  “这时候你还要去哪里?”
  阿奎那从容地说:“去教堂忏悔我的罪孽。”
  菲比扑哧一笑,急忙忍住了。但阿奎那那诚恳平静的态度实在无可指摘,盖德森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这段时间以来,阿奎那风雨无阻坚持每天去教堂,这种虔诚程度,饶是盖德森也不由暗自汗颜。
  但是他又很难想象阿奎那就这么突如其来地皈依。他狐疑地看着长子。他站在门边,自顾自戴上帽子、裹上围巾、穿上一双深灰羊皮手套——那手套针脚致密,尺寸贴合,不是商场货,倒像是有人专门为那双手剪裁缝制而成的。
  第80章
  密泉镇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是适合小型鱼类嵌合种的绝佳聚居地。但丰富的水汽也导致该地的冬季常常被茫茫雾气所笼罩,为这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平添了一丝抑郁与忧愁。
  春寒料峭,高湿度的环境使得体感温度很低。阿奎那低着头,裹紧了御寒的风衣,踽踽独行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萧瑟寂寥。路上行人稀少,偶遇的邻居热情洋溢地朝他打招呼。这个小镇几乎人人都认识彼此。
  阿奎那注意到道旁光秃秃的树梢枝头,已经鼓起芝麻大小的芽苞,透露出脆弱却又是饱含生机的力量。在晦暗湿冷的冬季中,这坚强的生命始终无言却又执拗地孕育着力量,终于也将迎来春天。
  阿奎那不自觉驻足凝望,心想,不知道斐乐琪夫人庭院的那颗百合抽出嫩芽了没有?
  他回到故乡密泉镇已一个多月。与霓虹闪烁的大都会相比,这里的时光悠游、凝滞,数十年如一日,就像笼罩着小镇冬季的茫茫白雾。
  想象中不可忍受的枯燥和厌倦并没有来临。这一个多月,他一面修息调养,一面在故乡周边走访,这两周则开始兼职故乡一座大型水坝电站的法律顾问,最近还受邀在社区积极推动一所高级中学的扩建工作。
  他和父亲的关系仍旧算不上融洽,但他已经摸索出了一套与其相安无事(在他看来)的相处模式。那个会因为教养者的严苛与挑剔惴惴不安的少年,距离他已经很遥远了。或许也是因为,他终于能理解父亲作为一个寂寞的鳏夫的心境吧。
  眼下,他的全部注意力完全被报纸上的黑帮系列报道所占据。一周前,他终于在报纸上看到斯卡莱德死亡的消息。斯卡莱德逐渐注资影视产业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深居简出,即使是帮派中的高层干部,也不一定能准确掌握他的踪迹。在去年圣诞节前夕,某间富人区的私人疗养院爆出一起死亡事件。最初警方以为那不过又是一起富人们玩管制药品过了头造成的意外事故,却没想到在现场看到了一个被子弹打碎了半边头颅的中年男子的尸体。
  经法医确认,该尸体是一名鲛科嵌合种。直到斯卡莱德影视公司的副手出面认领,大众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竟然属于那个叱咤风云、曾在城内权倾一时的“大佬”斯卡莱德。
  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介绍斯卡莱德的发迹史。有人说他曾经是异国皇族的私生子,有人却直言不讳揭露他是个靠拉皮条起家的小瘪三。还有的媒体记者为了更高的销量铤而走险,由斯卡莱德一案顺藤摸瓜挖掘出了许多政客和利益集团的捆绑关系。好事者们将这些“黑幕”当做传奇故事津津有味地阅读。甚至引起了不少青少年对“黑帮“传奇的热衷和追捧。这可真是一个奇怪的时代。
  斯卡莱德死后,有当地警方向阿奎那打来长途电话,询问他对此是否知情。阿奎那的回答和之前一样滴水不漏。警方显然也是为了应付公事,草草询问两句便结束了。所有帮派混战的血案都有同样的气味:精密如棋局的布局、钞票堆砌的灰色高墙以及镌刻在血色契约上的“缄默法则”。尽管斯卡莱德生时成功操控了那么多次这样的把戏,但当他无差别地成为这个游戏中的输家时,整个系统的冷漠无情也一视同仁地降临在了他身上。
  可以想见,随着斯卡莱德的倒下,那个城市的黑暗势力又将如何蠢蠢欲动、混战撕扯、最终重新洗牌。高额诱人的非法暴利将牵动多少膨胀的贪婪的欲望,激烈残忍的血腥手段又将惊骇多少脆弱的心灵——可是,阿奎那不关心那个世界。
  他关心的只有一个人的灵魂。
  教堂的拱顶在黄昏中渐渐沉没。寒风摇曳,几支将熄未熄的蜡烛瑟瑟颤抖。没有教徒,没有唱诗班的低吟,只有远处钟楼传来的钟声,在暮色里缓慢地扩散,最终消散在圣堂冰冷古老的石壁之间。
  老神父提着灯慢慢走向正厅。果不其然,他又在受难像前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最后一缕熹微的阳光透过彩绘玻璃落在他身后,洒下点点鳞片般的光斑,如一片徒长的荆棘,将那个孤独的身影裹在其中。
  一个多月前,老神父在教堂里看见一个面容似曾相识的漂亮青年,他坐在长椅上,脸色苍白,像是看见了某种不祥的预兆,泫然地盯着教堂前明明灭灭的蜡烛。
  “我许了一个愿望,”他眼尾泛红,低低地对老神父说,“从这里开始数,第二十一支蜡烛,只要它不熄灭,我的愿望就会实现。可是……可是……”
  老神父认出来,这竟然是暌违多年未见的阿奎那·兰波。他顿时啼笑皆非,“我听说你去大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他温和地斥责道,“真难想象!这种可笑的迷信会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阿奎那一愣,荒诞的错愕感让他忘记了哀伤,“可您是一个宗教人士——”居然说我迷信?
  老神父摇了摇头,“宗教为人们巩固信仰,但是,信仰和迷信可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他坐在他身边,看向烛火摇映的烛台。老神父轻柔地说:“迷信让人患得患失、无所适从。可是信仰不同。信仰能带给人力量。科学发展将会破除迷信和妄想,但是信仰——只要世界上有人类存活,就会永远需要信仰。”
  阿奎那若有所悟,默默地垂下眼睛。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地说:“神父,我一直不明白。主以自己的血肉为人类赎罪。可是,全人类累加的罪恶那么深厚,一个人的死亡难道就足以偿还吗?”
  老神父微微一笑,“我喜欢不信神者提出的问题。很冒犯,却也很率真。”他乐呵呵地说完,微微敛容道,“可是阿奎那,罪与赎,并不是同态复仇,并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我主是上帝之子,祂因神性具备无限价值,足以平衡全人类的罪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