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两个双儿开心地分享了“好运”,心也更近了,坐在桂花树下,头对头靠在一起,一边翻看着书,一边说悄悄话。
  时光温暖,岁月静好。
  清闲的日子少有,时间也过得很快,下午凉快些的时候,三人就开始收东西。
  经过暴晒的被褥、衣裳、书籍上都暖烘烘的,有一股很好闻的味道。红棉依旧负责轻一些的被褥、衣裳,夏枢和景璟则把书都收起来,垒成摞,一摞一摞往堂屋里搬。
  过些日子,一些贵重的东西要运过来封存在屋子里,夏娘就提供了堂屋,让他们把书搬到堂屋暂存,书房空出来放那东西。
  “以后一定要建几间大书房,否则县城那边的书运过来都没处放。”夏枢擦着汗道。
  褚源原就有许多藏书,他们出发来封地之前,在京城又买了好些书,离开京城时,先生又把毕生藏书送了他们一份,光运书籍,他们就用了几十头牛,现在他们晒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都还在县城那里,由高景安排人看守着。
  “我觉得我们可以广发帖子,邀请一些附近郡县的读书人过来免费看书。”景璟累的大汗淋漓,抚着胸口,喘着粗气道:“到时候,让他们帮着管理这些书,否则光晒书恐怕都是一个巨大的任务。”
  夏枢眼睛一亮:“可以啊!”
  安县太缺人了,特别是有用之人。
  他们现在人太少,各项事务其实都有些混乱,一个人要干许多人的活儿,忙起来简直昏天黑地。
  不过夏枢有些怀疑:“他们会过来吗?”
  “当然会啊。”红棉在旁边听的哭笑不得,同时脸上也带着些骄傲:“京城世家大儒的藏书哪里是这偏远郡县能看到的,若是有机会,不说西原郡,恐怕南边的南原郡,甚至定南郡都会有读书人跋山涉水过来。”
  “那就好。”夏枢舒了口气,说道:“我还以为都像晋县的生意人那般,避我们远远的,连赚钱的生意都不愿和我们做呢。”
  说到晋县,景璟和红棉也很无语。
  他们需要大搞建设,也有计划买几万石储备粮,明明是几万两的大生意,对一个县城来说,是少有的好买卖,然而晋县的商户们竟是直接把砖瓦价提高了四五倍,粮食价提高到十倍,连讲价都不让讲,否则就赶他们离开。
  想想询价那日的经历,景璟和红棉都觉得晋县人叫他们长见识了。
  “小枢哥哥,灾民宿舍的地基马上就要打好了,砖瓦该怎么办?”景璟问道。
  夏枢也在为这个事情头疼。
  主要是安县南边和西边是山,北边和东边被晋县包围,若想去其他县买砖瓦,就必须穿过晋县。晋县别的不说,占地面积倒是不小,境内的路据元州说,比安县的还差,这么一折腾,运费再加上路上的损耗,褚源算过,从别的县买砖瓦比在晋县买也便宜不了多少。
  而且,虽然在灾民里面找到了一些先前有制砖瓦经验的手艺人,但那几个手艺人在绕着安县看过一遍后,却说安县的土质没有适合制砖瓦的,若想建砖瓦房,必须得从别处买。
  元州倒是说他可以带人去晋县砖瓦商户那里走一趟,不过这个提议没被通过。
  一个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元州若想好起来,没个两三个月是不可能的,二则是现在这个时间段不合适搞一些威逼利诱晋县人的事,汤余的事还没结呢,三则是褚源需要一个好名声招揽人才或者是普通百姓过来安县定居,千万不能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坏了好不容易好转的名声。
  “唉,再想想办法吧。”夏枢也很无奈:“实在不行,咱就统一盖土胚房。”
  不管怎样,他不可能拿出一半积蓄去建房。房子必须在秋收之前盖好,要是在没办法,就只能土胚房,不然天一冷,不说灾民们,就是现在还在住帐篷的禁军们估计都要有意见。
  当然,夏枢一点儿都不在意他们的意见就是了。
  夏枢在意的是灾民们的意见,毕竟灾民们才是他们的衣食爹娘。
  提到砖瓦,三人情绪难免低沉。
  不过谁也没料到,不过半个时辰之后,让他们头疼不已的砖瓦的事情就有了转机。
  那个时候夏枢他们刚把书籍、衣裳等东西归拢整理好,侯村长就带着一个老头儿过了来。
  那老头儿经侯村长介绍,原是安县原来某个村的村长,名字叫钱富,他岳家在晋县,颇有些身家。当年□□的时候,安县以及附近县的人几乎都跑光了,钱富的岳丈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前朝末年的战乱饥荒,特别爱积粮食,这一爱好在年成好的时候显得怪异,但在荒年却救了一大家的命。
  钱富跟着老婆,投靠了岳家之后,虽然保住了一家老小的命,但他不是入赘,难免就要受些寄人篱下之气。钱富原也都习惯了,但最近几个月安县来了个王爷,带着几千人过来开垦官田的消息在晋县流传,他的几个大舅子就开始频繁赶人,让他哪来的回哪里去。因为岳丈年事已高,初春病倒到现在都没好,眼看身子越来越不好,大舅子们怕岳丈临终时会给他分遗产,就生了心思,要赶他们一家子走。
  钱富气不过,再加上寄人篱下气短三分,手中积蓄早就贴进了大舅子们腰包,他没钱再在安县置业,就不愿离开岳家。只是大舅子们为赶他们一家走,在县里抽调劳力服徭役的时候,竟托关系把他两个儿子给报了上去。
  钱富原还想再扛一扛,但儿子们服徭役遇到的事情却直接吓破了他的胆,再加上大舅子们知道他儿子们跟着汤县令干了什么之后,直接以不想与罪人为伍做借口,将他们一家人扫地出门。
  “本是没脸再在贵人们面前出现,但是……”钱富佝偻着腰,哀哀地叹了一声:“孩子们都说王妃仁慈,他们犯了那么大的错,都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我寻思着做人不能知恩不报,就厚着脸皮上门了。”
  都说家丑不外扬,老头儿把家丑仔仔细细地抖落出来,夏枢就知道他心中的打算,因此没说话,静等他的下文。
  “听说贵人想购买砖瓦,老头子岳家就是做砖瓦买卖的,别的可能还无能为力,但在岳家的时候,岳丈曾把从小散户采买的这一部分买卖交给老头子。”钱富道:“若是贵人需要,老头子这就把散户信息告知贵人,当然若是贵人愿意相信老头子,老头子也可以代贵人从散户中采买砖瓦。”
  夏枢心中虽然狂喜,但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他没有说不用老头子,问道:“砖瓦什么价?”
  钱富一听有门,瞬间激动起来:“砖的成本是四块一文,瓦是五片一文,若是老头子去拿的话,砖是三块一文,瓦是三片一文……”
  说着,他发现不对,忙又紧张地补充道:“老头子没、没有吃回扣,是那些砖、砖瓦小户也……”
  他太过紧张,以至于说话都结巴了。
  夏枢摆了摆手,示意他别紧张:“我知道,他们也得养家糊口。”
  “哎。”钱富紧张的汗都下来了,不过夏枢愿意接话,叫他还是松了一口气。
  夏枢问他:“那若是从你手上拿,砖瓦又是什么价?”
  钱富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慌忙摇手道:“就是出窑价,三块一文。”
  夏枢和景璟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意外:“外面砖瓦都两三文一块了,你不趁这个机会赚一些?”
  钱富汗颜道:“砖瓦原也没那么贵,普遍都是两块一文,是我那大舅兄们自知道有贵人要在安县落户,便提高了砖瓦的价格,想要利用贵人大兴土木建设王府和安县的机会,从贵人这里大赚一笔。他们一带头,整个砖瓦行业都跟着涨价。”
  夏枢心想,怪不得晋县的砖瓦商户们态度那样,连价都不让他们讲,原是吃定了他们。
  不过钱富岳家能带动整个砖瓦市场价格往四五倍翻,看来买卖的规模不小,那么从他们的散户手中买砖瓦,倒是不用担心小散户供不上他们的需求了。
  “老头子此次冒着和岳家决裂的风险来寻贵人,主要是为感谢贵人对孩子们的恩情……”钱富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咬了咬牙,还是躬着身子,垂着脑袋说出了心头事:“老头子自知厚颜无耻,没有资格请求贵人,但王妃仁慈,还是想请王妃看在老头子有点儿用处的份上,允许老头子请求一件事。”
  夏枢自听他说了家里那些林林总总,基本就明白他想求什么了,只是有些不解:“你若是不和我说那么多,我其实也不知道你两个儿子参与了什么。你找我做生意,价格合适,我自会同意,到时你拿了中间人所得,带着家人到一个远离晋县、安县的地方重新置业,岂不是比待在安县更安心?”
  不仅不用担心岳家以及晋县整个砖瓦行业的怒火,还不用担心安县这些贵人心血来潮,追究起他两个儿子的责任,远比定居安县要省心的多。
  钱富没想到贵人竟然早已知悉他的心思,心里顿时一阵紧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