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是。”
郭元振没有想到他答应得如此爽快,忍不住往他那边看了一眼,但见洛北眼眸明亮,神情坦荡,不由得微微勾起唇角:
“你去可以,我不会拦你,但你回来之后,要同我一道回长安献俘。”
洛北略一沉吟,已经明白了郭元振的言外之意:“大帅不希望我再留在西域?”
郭元振点了点头,心说:
“一个当父亲的握着北庭兵马,一个当儿子的握着安西军队……偏偏两个人还都姓‘阿史那’,就算你们两个人忠贞报国,你们身边也一定有人不断撺掇你们‘恢复像大地一样宽广,像海一样广阔的大突厥汗国。’我怎么敢把大唐的边塞安全系在你们的忠心上?人心,那是天底下最不可靠的东西!”
但当着洛北的面,他还是温言道:“朝中已经有人给我传信来了,说圣上对这次大胜分外满意。希望我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并入政事堂参知政事。”
洛北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想:看来他这位老上级在朝中的靠山势力不小——入政事堂便是入阁拜相,便是当年功勋卓著如裴行俭、苏定方等人,都没能有这样的殊荣。
“你跟我一起回长安吧。三年前魏元忠没给你的那个兵部侍郎的职位,我给你!”郭元振斩钉截铁地道,“还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便是要找个五姓女来当妻子,我也豁出脸去帮你看了。”
郭元振也出身太原郭氏,知道世家大族之间门第何其森严,要给洛北这么个无根无基的人谋划着迎娶个高门大户的女子可不是个容易事。
他能把这句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了出来,可见其诚意之大。
洛北哈哈一笑:“突厥未灭,何以家为?大帅说这个话太早了点。”
郭元振见他打太极,一双眼睛又望了过来:“你只要告诉我,你去或不去就可以了。”
洛北心知郭元振是想拿高官厚禄换他手中的兵马,此刻干脆单刀直入,把话说开了:
“大帅不必担心我会屯兵碎叶,图谋不轨……我草原诸部,素来是一旦有战,则临时征召各部应战。在孝嵩前来伊逻卢城之前,我已经命各部首领把他们的部族和兵马带回牧场了。至于去长安献俘……既然大帅希望我去,我自然跟从。”
只是能不能如郭元振的愿留在长安担任兵部侍郎,那就不是他或郭元振能做主的事情了。
数日之后,阿史那献如愿收到了朝廷准许他征召各部前往金山拜山的诏书,诏书中还批准了他因“事务庞杂,不可胜数”辞去北庭都护一职,转而复了他世袭的“昆陵都护”职务。
昆陵都护府属于大唐的羁縻州,所辖多逻斯水流域比北庭更北,基本都是洛北这次收复的疆域。
阿史那献不再执掌大唐兵马,朝廷也就驴下坡,答应他,命洛北率安西军队随行,随军御史依旧由张孝嵩出任。
洛北交接完一应安西事务,便整顿自己的兵马,准备跟随阿史那献再度北上。
不过在北上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伊逻卢城外四十里,有个不具名的小城市。汉晋年间,僧人们曾在这里的石窟中修行。直到隋末,天下大乱,才有百姓涌入这里。
循着龟兹河的一条支流,这里汇集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市镇,南下天竺的商队和行人常在这里歇脚。
洛北只带了巴彦和阿拔思与自己同行。三人打扮成行路的突厥武士模样,一路和那些突厥的武士们一起吃吃喝喝,从他们口中问得种种消息。
比如大食兵马再三侵扰昭武九姓,眼看着又有国家要沦陷。
比如天竺诸国混战,至今未分胜负。
但人们讨论的最多的,还是发生在大唐西域的这场战事。半年之内,大唐平突骑施,退阿史那匍俱……简直让人想起贞观年间的那支唐军。
“听说那位年轻的唐军统帅才二十多岁。”有个中年武士在酒桌上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唐家有这样的将领,西域只怕再也没有别人的机会了。”
“哎,你这消息就听漏了吧,我听说那小子也是突厥人,他就是咱们突厥人的英雄,大名鼎鼎的乌特特勤。”旁边的武士忙接话道。
那武士转过头去,瞪大双眼:“怎么可能!乌特特勤不是身殁黑沙暴中,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吗?!”
“是真的,我有族人就在多逻斯水游牧,他们看到了乌特特勤的旗帜,据说是处月部的沙陀人。”
“店家,会账!”眼看外面夜幕降临,洛北也懒得继续听他们争辩,干脆摆了一点碎金放在桌上,自己大步走出了酒肆。
阿拔思和巴彦本在听得津津有味,见他起身,也不得不一道起身,跟在他身后。
三人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绕过一座寺庙的后门,终于停在一处院落之前。他叩了叩门,院内有人发出一声警觉的:
“谁呀?”
院内一阵响动,惊得巴彦和阿拔思各自把手放在了佩刀上。
洛北对他们投以一个不必在意的眼神,转而以汉语向院内答话:“三位不是一直想知道,是谁在暗中谋划此事吗?我来面对面地给三位解惑。”
这段话到底是触动了屋中人的心弦,有人慢悠悠地走过来,将门打开一条缝,小心翼翼地向外一看。
三个身形高大的突厥武士立在门外,各个腰挎宝刀,显得分外威严可怖。
那人一惊,吓得要立刻把院门合上。但他哪里敌得过洛北三人经年累月征战的力气。巴彦大步上前,轻轻一拉,便把院门拉开了。
那掌灯的白发老者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只能站在那里,拿着油灯往他们身上照,照见洛北那双黄金般的眼眸时猛然一惊,差点没把油灯摔在地上:
“怎么会是你?!”
第128章
“敬公, 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洛北抬起眼眸,以汉话轻声回答。而后他直直地与眼前这位昔年因神龙政变功封平阳郡王的老人对视。
他们已经离开朝堂太久了,久到还觉得他洛北应当是在兵部任职的那个职方郎中。
敬晖年少出仕, 历任卫州刺史、洛州长史、中台右丞等职, 最后在风云变幻的武周末年因狄公提携加银青光禄大夫。
他遍历宦海,几度沉浮,一双眼睛也是看遍了世间百态,但看到眼前这个青年平静的目光,还是觉得迷惑不解:
“洛郎中, 你是魏相公的得意助手,何必……”
洛北举起一只手,极委婉, 也是极强硬地打断了敬晖的讲话:“敬公,可否让我进去再说?”
敬晖已经习惯自己的话被那些形形色色的胡人打断,但被一个知道自己身份的汉人臣子打断还是第一次。
他错愕地皱起眉, 正要说什么。洛北已经自顾自地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敬晖毫无办法, 只得跟在他身后走入院中。袁恕己和桓彦范已经听到了声音,也走到了前院之中,见到洛北走进来,都是一怔。
桓彦范反应最快:“你是兵部的那个职方郎中洛北?是魏元忠派人救了我们?这……不可能吧?”
洛北打了个手势, 示意阿拔思和巴彦去点亮前堂的灯火,自己则向三位昔日的宰相道了一礼, 才与他们分了主宾,各自坐下。
“容我先回答桓公的问题,”巴彦替他们的杯中各自倒上雪水煮化的茶水, 洛北端起杯子,抿了一口, 才开口说话:“我救诸位,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和魏相公无关。”
三人互相交换了几个眼神,那眼神里分明透露着的是不信任。
实话说,对于这三位已经高高在上了多年的宰相大臣来说,能记得洛北这个人的名字和相貌,还是因为他在吐蕃谈判时当堂驳斥了武三思,又协助魏元忠完成了吐蕃谈判。
他们已自然而然地把他归在“六部中未来可期的年轻才俊”之中,平日里连多余的关注都不会有,又怎么可能相信他敢撇开魏元忠独立行事?!
洛北对他们的想法心知肚明:
“三位相公不妨想想,魏相公得了则天太后临终实封的爵位,对武家的事情素来是睁只眼闭只眼。又和三位政见不合,他是不会出手相助的。”
三人又面面相觑了一阵。他们三人自来到这里的那日起便互相通过消息,虽说他们逃脱朝廷追捕的“死法”各有不同,但帮忙处理首尾的都是一伙身份不明的突厥骑兵。
那伙突厥骑兵里,只有他们的首领懂一点汉话。三人来来回回,回回来来地问了很多遍,那首领只是咧着一口大白牙笑道:“我只是奉命行事,多的事情他不让我说。”
当问到“他”是谁时,这首领便缄默不言。饶是威逼利诱、百般哀求也没有效果。
那伙突厥骑兵把他们送到这里,便有个一身锦袍的中年人接待他们,他极客气地把他们安置在这座院落,又为他们配了个一点汉话不懂的龟兹老人帮忙烧饭洒扫。
他们住在这里,虽然不复之前的繁华生活,但一应食水是从来不缺。院后还开了五亩菜地,供他们平日“种豆南山下”,若要出门,也是使得。只是集市上极少有会说汉话的人,便是会说……他们也和这些人说不到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