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刘备那边不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对上曹操都称不上是占优。
  现在双方虽然还不曾动兵,但曹操这边属于时来天地皆同力,刘备那边则是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运与气运是不一样呢,后者可以归为个人运气,而前者时势造英雄。
  不过刘备这位英雄也是很适时的,没办法,虽然是气运之子,但刘备从来就没有体验过什么的天眷顾的好运气,他要是归类到主角里面,应该属于草根奋斗还总是遇到各种坎坷的类型。
  因为经历过于坎坷,除了陆离很笃定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气运之子之一(曾经的),便是那些精通《周易》的看到刘备,都得怀疑一下自己的水平。
  刘备他属于那种又倒霉又幸运的类型,幸运在总是能够逢凶化吉、绝处逢生,倒霉则在于他总是逢凶,总是走到绝处。
  不过现在陆离可没有心思关注刘备,他看着可以说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的曹操,感觉对方变化挺大的。
  巧了不是,曹操也有类似想法。
  他莫名觉得陆离看起来有些不一样了,可具体哪里不一样,却有些看不明了。
  而让陆离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说要解决孙刘之后给自己答案的曹操,如今好似已经做好了给出答案的准备,并且立刻就要给了。
  刘备的牌面到底在哪里,不过要是按照刘璋来算孙刘,这样倒也不算有什么问题。
  曹操会怎么说?
  陆离有些好奇,又有些期待。
  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曹操总不能再等到儿子那一辈,自己做什么周文王吧。
  而曹操这一次也是真的坦诚:操欲食之九鼎。
  这话简直超乎陆离想像的直白,士用三鼎,卿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天子才用九鼎。
  按来说,他现在任务都已经完成了,完全可以放飞自我的给出想要给出的回应。
  可也不知道是有面子包袱在,还是习惯成自然,陆离有些复杂又有些释然:如此啊
  这并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自然也没有必要有什么大惊失色的反应。
  两人看着彼此,都不由陷入了某种沉默。
  曹操发现有些话真的到了时候,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以说出口。
  那是违背礼数与恩义的不臣之心,却也是最真实的野心与欲望。
  有为了臣属的部分,有为了百姓的大义,更有属于自己的私心。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太美丽,太动人了。
  事实上在陆离看来,这般直白袒露自己欲望的曹操其实也很动人,尤其是直白中也没有完全丢掉不忍,真的让人不太想对他说不。
  陆离本也没准备对他说不,从一开始就没有。
  陆离:明公可是主意已定?
  曹操:是。
  陆离:绝不更改?
  曹操:自然。
  陆离:史书工笔当如何?
  曹操:史书工笔又有何妨,不愧己心,不负天下。
  非要说的话,只是辜负了汉室而已。
  陆离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如今你辜负了汉室,日后你曹家子孙不孝,也自有报应在的。
  不过这种扫兴的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了,陆离只是点头,然后回以一个说不出什么情绪的微笑。
  个人在这个话题中好像没有什么多余的情绪可以给出了,毕竟真的挺难言的,还是不言比较好。
  看出了陆离的态度没有过于反对,这对曹操而言已经足够了,对方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他其实也不怎么想继续跟陆离说这种有些危险的话题。
  曹操道:伯安看起来心情甚佳,可有喜事?
  喜事自然是有喜事的,可惜不能跟别人说,陆离:明公得胜,如何不喜。
  陆离真的变了,曹操更加笃定这一点,如果是之前,他会将这话说得有十二分的真,让人产生不了一点怀疑。
  可是现在,对方明摆着一副我随便找个由骗骗你,你最好不要太多事,充满着一股过完今天不想明天的疯感。
  伯安,是并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给出的答案吗,还是说直到二十年后,我才窥见了你真实的模样。
  不,对方真实的模样或许从未遮掩过,那些书写在字里行间的明嘲暗讽,无一不彰显着创作者的肆意与不好惹。
  只是很多人觉得人应该不会这么直白,再加上见过对方之后,忍不住往好处想,就会自省是不是自己想的太多,对文章进行过度解读了。
  可实际上那才是真正的你对吗,伯安。
  之前见不到人的时候,虽然书面交流从来没有减少,但总忍不住胡思乱想,现在真切见到人了,很多想法突然就结束了。
  曹操:待诸事皆毕,可回洛阳否?
  陆离很明白这话的意思,一方面是问他想要继续地方为官还是回归中央,另一方面也是在说新朝定都洛阳。
  陆离:自无不可。
  结束了战事之后,曹操也不是闲下来了,拿出了半天来跟陆离交谈,剩下的自然还有别的事情。
  从曹操那里离开,陆离看到了仿佛卡好点等在那里的好友。
  陆离:奉孝。
  郭嘉虽然认识陆离的时间要比曹操一些,但这不妨碍他知道的事情比曹操多啊,老板这种身份,有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隔阂的。
  而且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够有我这般聪明呢,虽然其实也没能完全看穿陆离的秘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郭嘉此刻开口:恭喜伯安,得偿所愿。
  陆离:
  奉孝,有一说一,你聪明的有点小吓人了。
  惊吓一瞬后陆离接受良好,拉着郭嘉问起了战争小细节,这种事情在他们之间倒是没有什么需要瞒着的地方。
  于是陆离有幸知晓了追随孙权一同离开的人员名单,以及孙权临走前也没有忘记刺一把背刺了他的江东豪强。
  还有就是孙权一行人顺利到近乎离谱的杨帆远航。
  先是小小造船厂,实际非常行,在没有大规模资金与人力支持的情况下,硬是如同肝上长了个人一般,帮着孙权完成了跑路的最大依仗海船。
  再让他们进行复制制造,在给钱给人的情况下,一时半会都造不出来了。
  郭嘉亲自去看过,那些人的困惑真的不是演的。
  这运气,也幸好是用在了战败跑路上,这要是用在战场上,郭嘉都觉得很玄乎。
  倒也不是绝对赢不了,而是即便赢了,恐怕也要赢的非常怀疑人生。
  虽然他身边本也不缺让人感到怀疑人生的存在,但朋友还好说,变故就算了吧。
  自从得到荆州之后,曹操这边似乎就进入了一种一年一个小目标的稳定模式之中。
  荆州、益州、扬州,来年不出所料的便是益州被刘备占据的那一部分。
  这一场战争是所有人都可以预见的,事实上战争还没有开始,凉州那边的诚意就已经送过来了,交州虽然还没有正式表态,但从之前给出的种种暗示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意外出现的可能,除非曹操在刘备这里栽一个大跟头。
  可惜,别管是天时地利人和,目前刘备占据的真的不多,天时是如今曹操势如破竹、大势难逆,地利是益州本地许多核心官员都早已投靠曹操,能够清晰为对方描画益州情况,人和则是战乱已久,天下期待安定。
  这一次,曹操没有屠城,很多事情从这一点不同就足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不同。
  或许还有很多人心向汉室,但比起汉室,如今的曹操显然更像是天命所归之人。
  明明还有两个并未完全归属的州,但在很多人看来,刘备是曹操在某种战争中的最后一步。
  并且因为对方汉室宗亲的身份,这场战争中还莫名带上了一种特别的既视感。
  以往总是忍不住要念叨几句戒奢戒躁的陆离,这一次出奇的沉默,也不知道是相信曹操不会自傲,还是他已经自傲起来觉得曹操肯定会赢,所以不用叮嘱什么。
  别管陆离是怎么想的,曹操还真的有那么点不适应,然后习惯性的自我提醒了一下。
  只占据几郡之地的刘备,似乎用不上曹操亲自出征,但做人要有始有终不是吗,而且这极有可能是统一过程中最后一场内部军事战争。
  曹操不仅自己来了,还带上了曹昂。
  结果该怎么说呢,竟然跟孙权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陆离万万没想到自己之前的猜测竟然成了真,他们真的往更南边跑了。
  事实上这事还有一些连带后果,比如说在凉州与交州相继献上忠诚,曹操与刘协之间你情我愿的三辞三让开始之后,内部出现了一定的小骚乱,并且出现了许多心向汉室的人都往刘备逃跑的方向跟着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