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上进听到这话吓得脸色一白,他警惕地望望外面,还好现在是上班时间,家属院里没什么人。饶是如此,他也吓得心砰砰直跳,赶紧飞快地关上房门,说话语气都变温和了:“小南啊,你这孩子气性咋这么大呢?爸说你几句,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咱可不能学外面那些红小兵。”
宋知南嗤之以鼻:“我想捅你也是为了你好,给你放放血更健康;我举报你也是为了你好,让你思想更进步,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宋上进无言以对。
他真想一巴掌扇死这个不肖女,但他现在不能。
宋上进拿出一副慈父的口吻,语重心长地说:“小南,咱们是一家人,家里要是有个好歹,你也跟着受牵连。”
宋知南盯着宋上进的眼睛说:“我听别人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所以你们才对我不好。既然不是亲生的,那我有什么好在乎的?你们进去了,我就跟你们划清界限呗。”
宋上进连声否认:“瞎说八道,你听谁说的?你肯定是我们亲生的,你要不是亲生的,我们养你干啥?自个生的都养不过来去养你一个丫头片子?”
“算了,我是回来拿东西的,还得去上班呢。别闹了,来,爸给你5毛钱。”
宋上进拿出钱时也挺心疼,可是他想到一直没怎么给过她零用钱,这次又是为了安抚她,给少了怕起不到作用。
宋上进略有些讨好地摸出一5毛钱放在桌上,回屋拿了东西就离开了,临走时,他不放心地叮嘱宋知南:“小南,听爸的话,气性别那么大,别胡闹,——你要是困就再睡会儿。”
宋上进关上门离开了。
宋知南把桌上的5毛钱收起来装进口袋里,原主一个十五岁的大姑娘,手上连一分零花钱都没有,可哥哥弟弟却有,她跟爸妈要了好多次,他们硬是不给。这次恐吓了宋上进一下,他倒是老实给了,还大方地给了5毛钱。
原主的记忆中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大姐上次回娘家见她可怜给了她五毛钱,最后却被弟弟宋冬宝抢走了,她气得跟宋冬宝干了一架,却被爸妈联合起来打骂镇压。
最可气的是,现在的政策规定,多子女家庭未婚无业的只有一个能留在城里,二姐宋知夏不想下乡,火速谈了一个貌丑但家境不错的对象,偷偷领了证,宋知夏婚事定了自然不用下乡。宋冬宝还在学校混着没有毕业也不用下乡,大哥宋秋实已经高中毕业,但他也不想下乡。名额自然落在了最不受宠的宋知南身上。宋知南当然也不想下乡,她还想上高中,家里坚决不同意。激烈抗争无果,原主郁结于心,生了一场病,宋知南就是这时候穿来的。
现在的宋知南也不愿下乡,几十年后的农村都不适合女孩呆,何况是现在。那是一个赤果果的丛林社会,女性是农村的最底层。她们这些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外来女孩更是本地流氓地痞眼中的猎物。她不想去,但总得有人去,那就让宋秋实去吧,男孩子嘛,就得多锻炼锻炼,才能当一个独立男孩。
好像他们家还没有报名,宋知南决定帮大哥一把,自家兄妹能帮的就帮。
她进了父母屋里找户口本,看抽屉里还有些零钱,就顺便抓了一把零钱揣兜里,拿自己家的钱能叫偷吗?弟弟拿得,她怎么就拿不得?
说起弟弟,她想起这厮抢自己的钱,于是便进了哥哥和弟弟合住的房间,翻箱倒柜一通找,最后找到了一块多的零钱和二斤粮票,宋知南全部拿走。
宋秋实的书架上的高中课本竟是九成新,她也顺手搬回自己屋。宋知夏也是高中毕业,但她的书毕业之后全卖了,她想看也没有。
宋知南拿着户口本出了门,循着记忆中的地图去街道办事处。
到了街道办事处,不用她问就看到了知青办门口那十分显眼的红色横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城市一盘棋,人民战士学人民。”
知青办的办公桌搬到了外面,那里正围着一群人。
宋知南挤不进去,在外面大声说:“同志,我要报名下乡。”
她这么一喊,就听见办公室里面有个女同志高声应道:“报名的到屋里来,大家别堵在门口,让人家报名的进来。”
众人闻言缓缓挪出一条小道来,宋知南斜着身子挤进去,房间里有两个工作人员,一男一女,男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女的三十来岁,一头干练的短发。
女同志正在低头摆弄表格,抬头打量了宋知南一眼,问道:“同志,你要报名下乡?”
宋知南掏出户口本:“是的,我替我哥报名,他叫宋秋实,十八岁,今年高中毕业,他满腔热血,一心想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奉献青春。”
工作人员不疑有他,现在的热血青年还有不少,有的家长拦都拦不住。
她问了一句:“他本人怎么没来?”
宋知南也不确定是不是可以替别人报名,她稍稍思索了一下,便说道:“我哥本来打算自己来的,半路被同学叫走了,他同学也要下乡,大家以后天南地北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我哥想趁着还没走多跟同学聚聚,非要让我过来替他报名。同志,这要是不符合规定就算了,等改天让他自己来也行。”
她做出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让报就报,不让报我就走。
工作人员见她这个态度,反倒是放心了。要是宋知南急吼吼地非要报名,他们反而会起疑心。
宋知南作势要走,短发女同志立即叫住她:“你先别走,替自己的家人报名是没问题的,你过来登记一下。”本来动员人下乡有点麻烦,好容易有人主动来报名,那当然不能放过,虽然说上面的规定是尽量让本人来报名,但人家有事,亲妹妹来帮忙报名也不是不可以通融。
宋知南飞快地填上表格,还特意附注一句想去黑省北大荒奉献青春。那里可是未来的大粮仓,正需要哥哥这样的人去建设。
填完表格,她顺便问道:“同志,咱们这一批知青什么时候出发?”
“三天后的早上七点半,到时会通知你们的。”
“好的。”
第2章
宋知南报完名出来,一路溜达闲逛,东瞧瞧西看看。这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朴实无华,头顶是瓦蓝的天空,四周是灰扑扑的建筑,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流行色是蓝色灰色和军绿色。路上的行人穿的很朴素,身材都很苗条,头发都很浓密。
宋家所在的地方处在几家厂子的交汇处,前面是国棉厂,宋上进就在国棉厂上班。左边是纺织厂是妈妈李玉华工作的地方。右边是食品厂。医院、学校见缝插针地分布在几家工厂中间。家属区是一个个的方块,有筒子楼,也有平房。道路两边是供销社、商店、菜店、副食店,俨然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宋知南一边溜达一边思考以后的出路,这个时代就那么几条出路:当兵进厂和下乡。她得想办法弄个工作,国棉厂也行,纺织厂也可以,弄到工作再想办法搬到宿舍住,之后想办法把户口迁出来,到时候就可以脱离宋家了。在这之前,她还得在宋家苟着,不过苟归苟,想让她吃亏受气是不可能的。她的字典里没有这四个字。
宋知南溜达了一会儿饿了,看到路边有家国营饭店,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要了一碗豆浆和两根油条。豆浆有豆子味,油条又脆又香,宋知南吃得一脸满足。
她吃饱喝足抹抹嘴刚要起身离开,就看到二姐宋知夏和一个丑得奇形怪状的男人一起进来。
此男又矮又瘦,脸又扁又平,像乒乓球拍似的,那双眼睛像是用筷子随意戳两个洞似的。
宋知南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家二姐,这是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呀。
宋知夏看到宋知南,不由得一脸惊讶,他们家孩子多,生活不容易,父母手紧,很少给她们姐妹零花钱,三妹怎么有钱和粮票下馆子了?难道是爸妈为了补偿她偷偷塞给她钱和票了?
宋知夏正要试探一番,就听她的对象陈安华瓮声瓮气地问道:“知夏,这是你妹妹?”
宋知夏的脸上立即堆满笑容,脆声回答:“是呢,是我三妹知南。知南,这是你……陈哥。”本来应该叫姐夫,不过他们只领了证,还没办酒席,宋知夏总觉得还不够正式。
宋知南微微冲陈安华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你们吃饭吧,我回家去了。”
宋知夏还没没开口,陈安华却热情地招呼她:“三妹,你别走,跟我们一起再吃点。”
陈安华见宋知南长得还不错,就生出旁的心思,想把她介绍给自己表弟,毕竟他表弟长得不咋地,名声也不好,家境相当的女孩看不上他,只能往下找,与其便宜别人家,还不如便宜自己的小姨子。陈安华觉得自个儿真是个负责的好姐夫。
宋知夏听陈安华提到过给他表弟介绍对象的事,这会儿见他这般热情,瞬间明白了他的打算。转念一想,陈安华表弟虽然长得丑了点,但家境也不差,三妹要是找了他,说不定就不用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