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老何头亲自将火炕给搭了出来,整个人都激动不已,这老头虽然上了年纪瞧着却很是瘦削干练,盯着火炕看了许久,要不是才刚刚搭完需要晾上两天恨不得能当场生火看看效果,看了一会儿转过身子就拉着戚长夜进了隔壁房间。
“戚东家,你这图纸卖吗?”老何头死死攥着戚长夜的袖子。
戚长夜:“……”。
戚长夜将自己的袖子抽了回来,原本板正整洁的衣料被这老头给攥出了好几道褶皱,他盯着袖子看了几眼,又抬起头看向老头:“你要买?”
老何连忙点头。
戚长夜有些讶异。
火炕这东西说白了就在个“巧”字上,你说它难吧它其实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东西,戚长夜这个纯纯的外行凭着一张结构图纸都能和赵岁岁研究明白,这些常年靠着砖瓦生活的汉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哪怕不给他们看这些图纸,只要给他们讲下大致原理再给他们一定时间,这些汉子便都能够琢磨明白。
但说简单其实也不是很简单,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还保留在用火盆炭盆取暖的地步。家庭富裕的大户人家不差这点取暖的东西,村子里的普通百姓连买几块砖头都要精打细算呢,也没那么多心思精力去研究实验这些。
说白了就是有钱的人不需要,需要的人没钱没时间。
戚长夜不过是提供了个思路,一个他们以前从没想过的角度。
“当然卖,不过这东西……”,戚长夜想了想,这东西只要是个有心人看上一会儿都能看懂,他既然会将图纸拿出来让大家来做,压根就没存要保密的心思,他没想到老何头竟然要出银子买,对他的印象又好了一些,不由得提醒了句:“何叔,你应该知道这图纸并不复杂,从我这儿买,说不定你就要做这亏本生意了。”
老何头的脸上扯出个笑来:“当然知道。”
“不过这是你的东西,我断没有直接拿去使用的道理。”
“你放心,我也算是做生意的,不会让自己白白亏了银子的。”
戚长夜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他见老何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不再劝了,思索了一会儿开出了个六两银子的价格。
打一口井才十几两银子,打井可是技术性工作,下井的人甚至还要担负着生命危险,火炕这东西则没什么技术含量,卖出这个价格靠的就是独一份的新奇。老何头认真思索半天,他准备签完契书就第一时间联系镇子里的几户人家,将工坊的汉子分成几队同时去搭建这些东西,这样几边进度同步,盖上个五家十家的就能赚上一笔不菲的数目了。
虽说大多数大户人家都有下人伺候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总有些图新奇的,再一个火炕和炭盆带来的取暖效果也截然不同,老何头心里迅速将镇上那些上过工的人家都盘算了遍,脑子里很快就有了几户合适的人选,他做好了只赚这一把子银钱的准备——趁着火炕还没宣扬出去,先多赚上几户的银钱,这样就算旁人传出去了他也无所谓了。
老何头心里想着这事儿,戚长夜也捋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由得在心里感慨果然不能小觑了任何一个人,这老头看着耿直精瘦,其实也是个聪明的人,不过也是,不聪明怎么可能管着足有几十个汉子的工队?
戚长夜带着他回了戚家主院,这还是老何头第一次进入山脚戚家的房间里面,两人一同签下契书,以六两银子的价格将火炕的图纸卖了出去。戚长夜手里是有着纸笔的,只是这东西价格太高他几乎不会使用,再一个也是纸张易破不如薄木板结实耐造,上次使用家里的纸笔还是他亲手写了认罪书让癞子孙二按手印的那回。
他又将火炕的图纸用纸张描画了一份,作为附件填在契书里面,如此便算是契约书成了,按理来说民间立契应当去官府那边登记盖章,但这并非强制要求,毕竟去官府那边就要多交上一些润笔的银钱,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褚掌柜那样直接“包年”的,民间百姓私下里的契书行径屡见不鲜。
契书已成银货两讫,老何头终于放下心来,他倒是还清楚自己现在还在戚家工地上着工,与戚长夜寒暄了几句就急急忙忙回去干活了,虽已经算是工队的主事,但这老头干起活也格外认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完全不逊色于戚大伯这个自己家人,也难怪工队在镇子里面会有着这样好的名声了。
戚长夜知道他心里着急火炕的事情,老何头需早些将建造的汉子安排出来,还要去那些大户人家的家里边游说他们搭建火炕,镇上的打井工队并不像是村子里的汉子们盖房那般按天结算,因着每个人的工种不同,拿的银钱自然也存在着差异,像是亲自下地钻井的阿古就肯定会比在上面摇辘轳的赚的更多。
工队里边有着一套自己的分配方式,戚长夜最后只要将银钱统一结给老何头就行了,他们包了整个打井的活,既然不是按天算钱戚长夜也不介意放上老何头半个下午的假让他提前回镇上安排。
他这边刚出了屋子,那边赵岁岁就过来叫他,门外停了几架板车,正是新一批的刚烧制出来的砖头。
戚大伯正与几个汉子蹲在一旁检查着砖头,赵岁岁也参与了进去,几大车砖虽是不少却架不住他们人多,不大一会儿就清点完毕。赵岁岁去结了这几车的砖钱,戚长夜则叫住了为首的汉子:“回去和你爹说上一声,我们家还得多要些砖,预定的数量送完以后你们再送……”,戚长夜回头看了一眼,“再送这么多砖头过来,还是同样的价格。”
砖户的儿子大喜,连忙点头:“好的好的,没问题!”
送上门的生意哪有不接的道理!
---
银子虽如流水一般花销出去,收获的东西却也肉眼可见,赵岁岁也不像先前那般呆在家里足不出户了,他和桐哥儿都养成了没事就到门口转转的习惯,亲眼见着高大的房屋一点点成型。
新建出的砖房还带着些湿润的气息,短时间内并不能住人,赵岁岁以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时不时地被赶到柴房里面,这辈子都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房子里。
新盖的房子单是墙高就要比山脚戚家高出一大截去,他们站在院子里面,偏过头去就能看到那格外惹眼的一堵高墙,赵岁岁恍惚间总觉得一切都极不真实。
戚大戚二将灶台给砌了出来、林家汉子和其他几人则是去将柴房给收拾了一番,他们在黄历上选了个日子上梁填瓦,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一楞楞地开始铺筑。顺坡拉线板瓦为底,仰瓦覆上一瓦搭三,这样雨水便会顺着瓦面的弧度直接流下,落到下面预留出的水槽里面,顺着早就计划好的排水路线流出院外。
这期间村长也曾来过几次,赵岁岁甚至听红丫头说郑家的那位三叔公也出现在了房子周围,不过红丫头也是听村里的其他人说的,她自己也没亲眼瞧见。
到这一步房子便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些细节部分,譬如墙面抹灰门窗安装等等,刚巧工队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井下终于见着水了!
阿古激动地与其他汉子们抱在一起大叫,村里的汉子们也都一股脑地冲了过去,不过目前还并不能确定真的打到了地下贮水层,具体的还要阿古再确认判断一番。
饶是如此,也已经足够让人兴奋了。
之后的几日戚长夜与人上了门窗,阿古那边也开始固定井壁,戚长夜又托人打了个打井用的辘轳——值得一提的是,戚长夜意外发现这种经过了人力加工的物品能在系统商城里回收出个相当不错的数字,考虑到物品的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戚长夜又前后用了几件物品做了下实验,果然,经过村人加工的物品往往能比单纯回收的原材料要高出近一倍甚至数倍的价格!
可惜目前系统的回收积分上限点为每日100点,否则戚长夜都想专门在村里收些东西兑换成积分了,倒也能算是间接给村人提供了收入。
戚家后园里的菜地上长了不少青菜,不过这段时间在家里吃饭的汉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点青菜很快就被薅了七七八八。过几日倒是还能再长出来一些,只是眼看着就要到了冬日,就算是长应当也长不出来太多,于是赵岁岁便开始从戚家买菜。
他家的人多,又是一个比一个能吃,每次都要买好几筐走,青菜这东西不出数量,洗过以后下锅一炒能缩去大半,这样一看几筐的菜也不算多了。
戚奶奶知道这是她宝贝孙子刻意留给自己家的机会,谁家园里没几垄菜啊?买谁的又不是买啊?不就是想让村里戚家能多赚些银子吗?戚家每日往村尾送的蔬菜都是她早上起来亲自盯着现场摘的,绝对是当日园里最水嫩新鲜的菜,摘下以后由戚大戚二的夫郎或者郑绣一起送到赵岁岁手里,每日都能赚到几十个铜板呢!
于是村里的议论声又换了个风向,以前是说戚五年纪太小不懂得节省乱花银子,现在是说戚老太太欺压小辈靠着分家出去的孙子挣钱,这其中又以雨婶子说的最欢,酸味儿隔着半个村子都能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