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家里人还没吃过这些,待他回去后也给家里做上一份,剩的油也浪费不了,正好用来炸些素丸子和蘑菇。
戚长夜就这样做出了决定。
第62章
褚掌柜耐心等了许久, 油炸的香气一阵阵地透过门窗飘进他的鼻中,尽管褚掌柜下午已经用过了饭食,但那股子香味儿却还是勾起了他腹中的馋虫, 引得他迫不及待地就想推开大门看看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复炸捞出沥去残油、炒香底料倒入鱼段, 一勺勺调味料被他洒入锅里,最后佐上装饰用的葱花香菜——戚长夜甚至还专门摆了个盘,反正鱼段数量本就不多, 调整一下摆放的角度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鱼豆花入口细腻滑嫩,并不适合单独做菜,通常被用来充当涮品,譬如放入拨霞供中。戚长夜在灶房里面巡视了一圈儿, 用屋里面有的食材炖了道偏重口些的汤, 等汤滚沸再一勺勺地将鱼豆花给舀入锅里,这东西好熟, 和毛肚一样只需烫上一会儿就能食用了。
做完这些,戚长夜才终于拉开了门。
褚掌柜的眼睛都快长在门上面了。
这两道菜共用了他半个多时辰, 天色果然如他所料般暗淡下来, 赵岁岁一直等到了镇门关闭,但他仍旧没有进屋,仍不死心地在心里估算着回来的路程和时间,生怕万一戚长夜真的回来了自己却没听到声音。
已经过了这么多日, 原本漏雨生潮的房间也干燥的差不多了, 按理来说赵岁岁现在应当要和戚桐一起回到本属于他们的房间里面,上午在山里挖野菜时赵岁岁心里还想着这事儿呢,却没想到变动来的这么突然,这下倒是又能在戚大哥的房间里面多住上一晚了。
桐哥儿年纪小,并不清楚自己的房间能睡人了, 到了往日休息的时间便还似前几日那般直接躺到了戚长夜的床上,赵岁岁借着朦胧的月色洗漱了下,小心摸索着回到了屋里,坐在床上对着角落里的一处发呆。
那是戚大哥前几日打铺盖的位置。
桐哥儿显然早就习惯了兄长不在家的夜晚,先前他不知道被戚五给独自丢下了多少回,小家伙沾床以后没过多久就睡过去了,赵岁岁则单手撑着下巴盯着那处看了很久很久,他的眼睛什么都看不清楚,却也盯了好半天的时间,朦朦胧胧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睡过去的。
隐隐约约间他脑子里倒是冒出了一个念头。
——在哪间屋里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屋子里都有什么人。
他想留在这间屋里,是因为屋子的那个主人。
---
次日清晨,赵岁岁是被戚桐起床的声音给扰醒的,他有些迷茫地揉了揉眼睛,桐哥儿正站在一旁穿着衣服。
赵岁岁撑着木床坐了起来,脑子还昏昏沉沉的不甚清醒呢,手就已经落在了桐哥儿的小褂上面一枚枚地替他系起扣子了。秋日寒凉,晨起时的温度更是要低上不少,赵岁岁刚掀开被子就被寒气激得一个激灵,连忙去木箱子里找了件小夹袄来套在桐哥儿的身上:“早上冷,多穿一件。”
小哥儿乖乖巧巧地任他动作,圆溜溜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看。
赵岁岁被他盯了半天,有些疑惑地问他:“看什么呢?”
桐哥儿歪着脑袋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过了片刻才突然道:“阿岁哥哥,你好像我娘亲呀。”
赵岁岁正绑自己的头发呢,听他这话手上一抖,差点扯下好几根来。
赵岁岁:“啊?”
小哥儿想了想:“大家都说我娘亲是个很温柔的人。”
赵岁岁沉默片刻,摸了摸他的脑袋。
桐哥儿年纪太小,家里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对爹爹的印象倒还勉勉强强地有上一些,至于他娘……记忆里就只剩下了个模糊的影子了。
被戚奶奶接回村里面住后他也曾问过几次关于他娘的事情,不过大院里的人大多与她也不是很熟,戚父戚母分家太早,山脚戚家又太过偏远,几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见上一面,那些后嫁进戚家的哥儿姑娘自然更不熟悉她了。
不过再怎么说戚家也是能找出几个同她接触过的人的,包括戚奶奶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说她性格温柔脾气极好,桐哥儿趴在戚奶奶的腿上听她讲了半天,脑海中的那个模糊的影子似乎也清晰了许多。
她应该就是阿岁哥哥这样的吧?
不对,应该是阿岁哥哥好像娘亲。
桐哥儿想。
阿兄与娘接触的时间要比他多上太多太多,那阿兄会喜欢这样的人吗?
阿兄会娶这样的夫郎吗?
桐哥儿皱着眉头努力思考着。
戚桐没想太久,站了一会儿就去和赵岁岁一起收拾起了房间,被褥都被整齐叠好放到其应在的位置上,赵岁岁见他已经穿戴整齐便将窗子推开一角开始通风散气,桐哥儿小跑到了院子里面:“阿岁哥哥,阿兄他什么时候回来呀?”
赵岁岁:“……”。
赵岁岁也不知道。
他心不在焉地又忙了起来,如往常的每一日般烧水做饭开始一天的活计,这段时间家里陆陆续续地晾晒了些山货,诸如山蘑菇山木耳或竹笋干等,除了笋干外其他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但全放在一起也堆出了一小麻袋。
家里时不时地就会多出一些东西,赵岁岁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倘若戚大哥对其中的某样东西有着安排……他是一定会提前知会赵岁岁的,比如柴房里的那截他准备用来做成弓的木头。
至于那些平白出现在灶房或者柴房里的东西,既然没说就意味着赵岁岁拥有随便处置存放的权力,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两个之间的小小的默契。
眼下虽然才刚到秋日,戚长夜与赵岁岁却已经不约而同地盘算起了储备过冬物资的事情,他家没地,家里的粮食都要花银子买,冬日里的粮食炭火价格都会涨上一些,趁着秋收囤上一些是最实惠的选择。
戚大哥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近期往家里搬的竹子木头减少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些能久放的食物,比如前几日的几个竹笋。
竹笋可是好东西,村里人隔三差五就去竹林里寻找上一圈,眼下又不是竹笋大量生长的季节,也不知道戚大哥是怎么找到的。
赵岁岁将晾干的山蘑收进袋子,又将空置出的簸箕上面铺满了切好的竹笋,等日头升起后将簸箕放到太阳下晒着。他想了想,进到屋里拿了杆称来,调了砝码将那一小袋子的干货挂上秤杆。
——近三十斤!赵岁岁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才囤了几日啊就攒了这么多出来!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正常,毕竟这里面也包含了袋子的重量,按这个速度没等入冬就能攒出一大袋来,到时抓上一把丢进锅里简简单单又是道难得的美味。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赵岁岁心满意足地将山货袋子收好,认认真真地清点了遍家里剩余的粮食后才去院门口的小木凳上等戚长夜,他本以为戚长夜在上午就能回来的,奈何等过了一个又一个时辰,等到日头越来越高太阳高悬于头顶,门前也依旧没传来任何声音。
赵岁岁这下有些急了,强行冷静下来安慰自己“说不定戚大哥只是太忙耽误了时间呢”,他耐着性子陪着戚桐吃了午饭,虽然食不下咽却也还是硬着头皮往嘴里扒了几口。
赵岁岁从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这样期待一个人回家。
这与在赵家时截然不同。
在赵家时他最期待的就是每天早上爹爹叔伯扛着锄头走出大门,运气好的话再过上几个时辰娘和奶奶也会外出,不是去村口闲聊就是去挖野菜割猪草,他们都不在家的时刻是赵岁岁难得的放松时间。
赵岁岁期盼过不少次他们能晚些回来,却还是第一次盼着人回来。
他手里的动作越来越慢,神情不属地编着背篓,指尖蓦地传来阵疼痛,低下头才发现是竹篾上的一处没处理干净的毛刺一不小心扎进了肉里。
赵岁岁盯着手指上的竹刺,毫不犹豫地将其给拔了出来,指腹上立时冒出了个鲜红的血点,一滴血珠坠落在了地上。
赵岁岁没动,安安静静地坐在原处,盯着手上的那个血点发呆。
他想戚长夜了。
赵岁岁向来是个听话懂事又自觉的哥儿,就算没人盯着也会尽职尽责地把手里的活计认真干好,但他捏着那根细小的仍旧沾染着血迹的竹刺,第一次有了想松懈下来的心思——
他的精力不在这里。
戚长夜不在,他什么事都做不下去了。
他在原地坐了半天,一直在凳子上坐到了下午,直到门外终于隐隐传来些响动,似乎是车轮滚动的声音和驱赶动物的吆喝。赵岁岁有些僵硬地抬起了头,仔仔细细地辨认了起来,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大,逐渐靠近戚家的大门,最终在门前的不远处停下。
赵岁岁急忙站起身子,扔下编到了一半的竹背篓几步跑到门前,他已经能隔着那道厚厚的木门听到戚长夜的声音,对方似乎在与人交流着什么,最后几步走到了门前:“岁哥儿,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