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1156节

临安不夜侯 第1156节

  李师师挑了挑眉。
  很少有人知道,杨沅曾以一己之力,挑翻了整个大宋国信所。
  这是临安地区势力仅次于皇城司的朝廷秘谍组织。
  但李师师知道。
  “祸害活千年,你以为,什么人配得上称一声祸害?”
  “那自然是二郎这般人了。”
  ……
  “杨沅那个祸害,这回一定是插翅难飞了。”
  中都燕京此时已经下过第四场雪,天气格外寒冷。
  不过,殿内烧着地龙,墙也是火墙,不必燃烧火盆,也温暖如春。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之后,完颜亮精赤赤地就下了地。
  他赤脚踩在温暖的地砖上,走到桌前抓起一壶温茶灌下。
  “朕恨他、憎他、又有些怕他。可是如果能生擒他,朕倒真想招揽他。”
  完颜亮说着,脸上露出对杨沅的欣赏。
  他是个无法无天的男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沅也是。
  杨沅的那种种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行为,特别合他的脾味。
  “如果朕真的能生擒杨沅,招揽于他,你就嫁给他,好不好?”
  完颜亮回身笑看向榻上。
  他的外甥女徒单氏,年方十七,月貌花容。
  此时颊上带着一抹妩媚的潮红,瘫软在榻上。
  就只一缕薄衾,横搭在胯上,遮住了那块风水宝地。
  “舅舅舍得把人家送给别的男人吗?”
  徒单氏自然也知道该怎么讨完颜亮的喜欢,适时地露出幽怨的表情。
  “以美人换一名将,朕有何舍不得?”
  完颜亮大笑:“他走,是走不掉了。朕现在,还真有点担心他会死掉呢。”
  ……
  上官骆刚刚巡视码头回来。
  天气愈发寒冷了,不过乐安港并没有结冰。
  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极寒天气,海湾近陆地处才会结冰,越往外去,越没问题,冬天也是不冻港。
  乐安(东营)居于海湾的中间位置,有时候会结薄冰,薄冰未必一定影响航行。
  但这是关乎退路的大事,所以上官骆不敢大意,每天都要亲自巡视一遍海港,以观察水情。
  刚刚回到他的临时驻地,就看到李清露正站在沙盘旁,俏脸含霜,有些难看。
  “郡主,怎么了?”
  李清露深深吸了口气:“难怪金人对我们占据此港,一直没有全力反扑。
  大人你看,我前哨斥候刚刚送来的消息。”
  李清露用长藤条做的教鞭指了指沙盘上几处新插上的黑色小旗。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发现伪金大军驻扎。
  其具体数目和统兵将领的消息,还在侦察之中。”
  上官骆仔细看了看沙盘,这沙盘他每天都看,所以哪里有了变化,不用李清露指点,他一眼就看了出来。
  “伪金是有意以我们为诱饵,引杨沅过来。”
  李清露的脸色很不好看:“是,老师不来则已,一旦出现,这几路金兵就会齐头并进,包抄过来,首先截断我们和老师的联系,之后……”
  上官骆沉声道:“他们显然是吸取了杨沅从即墨港成功脱逃的教训,这个包围圈一旦形成,他再想走,就难了。”
  李清露担心地道:“我大金水陆并发,南征伪金的消息,老师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他应该会来找我们的吧?”
  毕竟,这是他离开伪金最有希望的一条生路了。
  “咱们要不要主动进攻,打乱伪金部署,为老师制造一个机会?”
  上官骆目光闪动,缓缓地道:“完颜亮的胃口,未必那么小。”
  李清露一愣:“什么?”
  上官骆突然转身,急急而去,只留下一句话:“我立即派轻舟,侦伺宁海州(烟台)方向海域。
  我担心……”
  上官骆匆匆而去,后边的话被风雪吞噬,李清露没有听清。
  但是听到这里,她还是明白了。
  完颜亮以他们为饵,设下这个埋伏圈,只等杨沅钻进这个最有机会逃离金国的口袋,便把口子扎紧了,袋底缝上。
  不过,完颜亮未必只想要杨沅,他们这个饵,完颜亮也不想放过。
  金国水师会从宁海州军港过来,在关键时刻,截他们的后路,和他们打一场海战么?
  “老师,你千万不要来啊……”
  李清露突然感到了恐惧。
  如果这个口袋本就是为杨沅而设,而他们的水师后路,又有完颜亮的水师拦截,老师一旦来了,恐怕他们都无力接应。
  那样一来,这里就不是老师的唯一生路,而是最快的一条死路了。
  ……
  义军就何去何从,爆发了杨沅成为领导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随着金军步步为营,层层逼近,他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收缩。
  此时,新金水陆三路大军南下的消息,也通过盘问被俘虏的金军将校,被他们获悉了。
  本来对前途一片晦暗的义军顿时一片欢腾。
  新金是大宋的藩属国,两国联手对付金国,是盟友。
  新金在此时南下,分明是受大宋所命,前来接应,那还等什么?
  何况,他们的活动区域,距乐安本来就不远。
  所以,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马上要北上进攻乐安州,去和新金水师汇合了。
  但杨沅,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杨沅一开始犹豫,最大的担心其实是对新金“好意”的担心。
  旁人眼中,新金与大宋好的蜜里调油,新金是大宋忠心耿耿的小弟盟友。
  但杨沅做为大宋朝廷重臣,却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消息。
  随着新金帝国的渐渐稳定与壮大,新金早已有了脱离大宋掌控的野心。
  此前,杨沅在陕西应对金兵和鞑靼兵时,新金帝国就没有出兵南下,适时配合。
  新金给出的理由是鞑靼人来犯。
  但杨沅自然知道真相。
  毕竟,他在金国的暗桩,可是早就埋伏下了。
  要说对于大宋周围诸国的经营,数新金那边他的人最多。
  杨沅担心,一旦他赶去乐安,会合新金水师,会不会一到辽东狮子口,就再也没机会回大宋了。
  上一次是做为宋国使节,跟着刚造反的完颜驴蹄,从山东渡海去的辽东。
  那次回返大宋,还是趁人不备,雪夜逃亡,被上官骆追了一路。
  这次再去,只怕曾经的手段都用不上了,他一定会被新金软禁。
  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如宇文虚中一般,把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全都接去新金。
  所以,他在犹豫,要不要让辛弃疾领义军北上乐安,利用新金的水师跳出山东。
  至于他,脱离义军,就他三四个人的话,凭他们的身手,反而更容易脱身。
  只不过,在紧锣密鼓地侦缉情报,准备北上乐安国的时候,从获得的越来越多的消息,加上遭遇的金军的行动,让他察觉到,金军在有意把他往乐安那边赶。
  金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呼之欲出。
  所以,不仅杨沅不能去乐安,这支义军也不能去了。
  上次攻打即墨,杨沅是出其不意,饶是如此,还是被及时获得情报的山东东路兵马大总管额都及时阻止了。
  但是额都也是仓促调集人马前堵后追,包围圈并不严密。
  所以在察觉前路无法突破,金军即将合围之际,他们从尚未“合龙”的缝隙中钻了出去。
  可这次乐安的新金水师,分明是金国故意给他们抛出的一块饵。
  如此一头扎进去,再想走可未必了。
  所以,思来想去,杨沅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金军、新金军,乃至义军的诸多将领,都认为北上乐安国,才是义军最好的出路。
  那么……
  曾经最不可行的南下之路,是不是现在就变得可行了?
  只不过,杨沅的意见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张安国和邵进的激烈反对。
  就连贾瑞和邓浔这两位义军首领,也不赞成他的冒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