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136节
所有的东宫官,普遍升了那么一两级。
这距高位,当然还差得远。
仪式结束,皇帝赐宴开始之前,赵愭先把原东宫官召到了偏殿,大发一番雷霆。
“官家,臣等仓促从午门调到大庆殿,自然无法很快熟悉流程。”
楼忘臣等东宫官员请罪辩解道:“而且官家宏恩,允臣等进大庆殿见礼,礼部官对此颇有微辞,所以之前指点我们礼仪时,也不尽心。”
小皇帝以前被管的太严,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威望不足,镇不住场面。
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又沉下来。
一众东宫官侍候他时间久些,而且一直用心揣摩他的心思,见他神情不悦,一众东宫官便趁机进言了。
“官家,朝廷诸公看不起臣等,这便是因为臣等是因为官家就位大宝,这才得以进入庙堂。”
“是啊官家,臣等要想更进一步,就需要实打实的功劳。”
“如今不过是一个‘亲政仪’的典礼,他们对臣就如此敷衍,以后臣等如何为官家效力?”
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恭声道:“治理地方,见效太慢。
要想尽快立下实打实的功劳,唯有军功。
官家,没有官家,就没有臣等的未来。
没有臣等,官家如何做乾纲独断的官家?
臣等需要一份军功,来堵庙堂之上衮衮诸公的嘴巴。”
赵愭想起李凤娘,不禁冷冷地道:“他们何止敢给你们脸色,便是朕,他们现在又何尝不敢羞辱?
你们要军功,简单。待朕亲政之后,就会重启对金之战!
如今的金国,已然残破不堪,不堪一击。
只要你们给朕打出一份漂亮的战绩,到时候,朕要提拔你们,还有谁敢多嘴?”
楼忘臣等一众东宫属官闻言大喜,忙不迭便是一堆“圣明”、“英明”、“神武”的马屁奉上。
小皇帝听了,也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赵愭亲政,改了年号。
皇帝登基时便会改年号,一般于次年生效。
当然,世事无绝对,也有极少数皇帝,迫不及待地当年就改了年号。
至于皇帝亲政,年号可改可不改。
赵愭为了尽快抹去其他人在他的王朝的痕迹,终究还是改了年号。
赵愭的年号是为“建武”。
自从汉武帝首创年号制度以来,尽管历代帝王用过很多年号,但有意重复前朝年号的并不多。
中国字那么多,翰林学士们个个满腹才学,并不是取不出一个新的有吉祥喻意的年号。
特意定年号为“建武”,这显然是刻意为之。
果然,还没出正月,官家赵愭便开始了一系列的举动。
去年秋天御前会议,定下的所谓在两三年时间彻定平靖西夏故地、再图收复中原的策略,全然成了一纸空文。
也不能说是空,这些事做还是要做的,只是小皇帝迫不及待,只争朝夕。
他不是不做,他是诸般举措同时做。
他做事,比隋炀帝杨广还要激进。
赵愭已经做好了受晋王赵璩阻挠的准备,如何反制也有了预案。
不过,赵璩并没有管他,这个侄儿不愿受自己管教,他并非感觉不到。
赵璩先去请示了两宫,然后与两宫一起,迫使赵愭捏着鼻子封了李凤娘为郡主之后,鹅王就恢复了浪荡闲散的模样。
这一下,赵愭总算彻底放下心来。
转过年来,赵愭便频频召唤亲信大臣,商议军机大事。
杨沅虽然依旧挂着陕川暨陇右宣抚使的职位,却已完全被排除在外。
赵愭的东宫旧臣们需要一份足够大的功绩来加官进爵,站上庙堂高处。
赵愭自己也需要一份在他手上诞生的丰功伟绩,来树立他少年天子的无上荣光,建立完全属于他的朝廷班底。
到那时,他才是真正意义的天子。
一言九鼎,乾纲独断。
他想要的一切,才再没有人可以阻拦。
赵愭磨刀霍霍,准备大展身手了。
第836章 赵愭的三板斧
原“临安会子务”右监官孙浩瀚,是在二月初抵达凉山州的。
他是原东宫属官、左司谏李渡欢这一派的人。
如今官家亲政,他也得了个实惠的肥差,充任大宋凉山州铸钱监监司。
他此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把凉山州金铜矿由民办改为官办。
杨沅让凉山州十二县的当地氏族部落以及乌蒙七蛮参与进去,这是在分国家之利予愚蛮之民。
这是杨沅抱着私心,收买乌蒙、凉山州各蛮族部落的手段。
尤其是直接从凉山州金铜矿的产出中,分出两成的利润,以养卫戍凉山州绿水城、卫护矿山的官兵。
这难道不是在养私兵吗?
朝廷官兵的军饷,自然该将这些官兵造册,上报给兵部,再由户部进行稽核。
最后朝廷统一拨款、分发饷银。
杨沅诸般举动,这分明就是在拉拢当地土著、蓄养私兵,为其所用。
他们并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也看轻了当地土著的力量。
叙州三蛮曾经闹的轰轰烈烈的,还不是朝廷大军一到,立即杀了他们一个落花流水?
叙州三蛮被朝廷官兵吓到自斩大鬼头,持其首级主动向朝廷请罪。
所以,需要为了拉拢他们这些钻林子的野猴子,让他们在绿水城金铜矿山上,年年分走那么多的利润吗?
因此,孙浩瀚此来,任务有三。
一是接掌凉山州铸钱司,控制由此流入川峡的铜钱。
因为川峡开始使用铜钱,这已经使原来很多利用川峡地区专用铁钱的弊端从中牟利的江南官绅的利益了。
二是更改凉山州金铜矿的开发为官办,把那些依附在朝廷金矿上吸血的当地土著统统驱逐出去。
三是收拢卫戍凉山州金铜矿的驻山守矿官兵,编籍造册,核实饷银。
以后由朝廷来拨发饷银,让这些守矿官兵与凉山州金铜矿的生产彻底划清界限。
来时路上,孙浩瀚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因为在他打听到的消息里,这些山中野蛮还是很凶狠的。
叙州知州柯百泉曾经被叙州三蛮围城百日,最后被杨沅以知情不报,坐视放纵,酿成严重后果为由给砍了。
孙监司路过叙州城的时候看到“柯百泉”了。
下颌骨已经掉了,只剩下穿过眼窝的绳索,依旧拴在高竿上的头盖骨。
也不知道那四个鬼头里边,哪一个才是老柯。
孙监司叹息着叫人把那四个森白的头盖骨取了下来,在山青水秀处筑了个坟,立了块碑,把柯知州和叙州三蛮三大鬼头的名字都刻了上去。
为柯知州善后,也是他此行的任务之一。
赵愭的“拨乱反正”,正在初现端倪。
……
鄂州,白鹿玑。
上千号人马刚刚赶到。
如果是商贾,这么多的人,那可比走丝绸之路的大队蕃商都要多了。
不过你只要仔细看,就能明白,他们不是商贾。
上千号人,有三成是官兵,另外七成则是匠人。
从他们的穿着打扮,还有那满手的老茧,甚至一些人被铁花溅伤、显得有些斑驳的面孔,都能看出来。
这其中,很多似乎都是铁匠。
“行啦,且在这儿歇息半日,待官船拨来再启行,分两船走。”
押队的正将懒洋洋地吩咐一声,就被先期赶到码头上安排的士兵迎向一处酒旗飘扬的大酒楼。
在这码头上,这算是最气派的一处酒家了。
那些匠人们则被丢在码头上,自有管事的喊来码头做小食的,吩咐一人给他们一个馍,一碟咸菜。
如果想吃点好的,那就自己掏钱。
这些匠人们都是干体力活的,食量大,这么点吃的才塞塞牙缝,如何吃的饱?
不见油水,他们更是肚里发慌,所以只得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自己掏钱买吃的。
他们都是潼川路三台山上打造火器的匠人。
沈虚中受命成为潼川路经略安抚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杨沅询问这些宝贝疙瘩的所在,全部进行了接收。
只是京里派来护送的官兵,依旧还是以前的作派,对这些身份低贱的匠人,自然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