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964节

临安不夜侯 第964节

  在他背后,三十六名他从潼川府带来的亲卫,次第跟了上来。
  杨沅走到朱漆大门前。
  看清来人竟是杨沅,时寒等人震惊不已。
  “杨抚帅?这,潘泓岳……那厮呢?”
  杨沅深深地望了时寒一眼:“潘泓岳已被杨某手刃,府中侍卫情知大势已去,已然归降。”
  时寒听了,脸上似惊似喜,晦暗难明。
  愣了一愣,他才反应过来,惊喜地道:“杨抚帅单刀降敌,英武了得。”
  杨沅深深地望了他一眼,时寒骑在马上,衣甲不乱,滴血不沾,这城破的,倒是从容不迫的很。
  就连簇拥在时寒身边的那些亲卫,都个个大气不喘,显然他们一路“杀”进城来,根本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
  杨沅心中的猜疑从三四分,已经上升到了八九分。
  他已大概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杨沅似笑非笑地道:“若非诸位将军妙计赚城,厮杀声起,太尉府中听了人心惶惶,杨某未必就能降伏潘泓岳一众亲兵。
  时将军,你们真是好手段、好辛苦呀。”
  时寒心中咯噔一下,总觉得杨沅一语双关,不是什么好话。
  能说服“叛军”献城,顺利夺回南郑,的确是好手段,也当得起一句“好手段”。
  但,不知是不是疑心生暗鬼,他总觉得杨沅话里有话。
  时寒飞快地抬眼一撩,看到灯下杨沅的面孔半明时暗,似笑非笑,心中便是一惊。
  他明白,他们的伎俩,大概率被这位谏议大夫给识破了。
  只是匆匆一闪念,时寒便已稳定了主意。
  他一偏腿,就从马上跳了下来,披挂着一身铁甲,铿铿锵锵地走到阶前,单膝跪地,向杨沅抱拳行了个军礼,沉声道:
  “太尉遇刺,利中动荡,末将等彷徨不知所措。
  抚帅是天子钦差,今后如何抚靖利中形势,末将等全凭抚帅吩咐,绝无二话!”
  说罢,时寒脱下头盔,架在右膝上,深深地低下头去。
  他一路“杀”进城来,未见丝毫气喘,此时鬓角却有汗迹隐隐沁出。
  虽然他也知道,哪怕杨沅看破了一切,也拿不出半点证据,可就是本能地产生了畏惧。
  刘入溪和周无翼不明白时寒为何会有如此举动。
  但论资历、论地位、论智谋,他们都是服气时寒的。
  眼见时寒如此恭顺,虽然他们还不明所以,也是马上从战马上下来,急步到了他的左右,齐齐跪了下去,同样摘盔俯首。
  那些接应他们进城的“降将”,追随他们“攻城”的部将,见状呼啦啦便跪倒了一片。
  第709章 最好的结局
  “杨某本是奉诏来此,处理裘皮儿将军一案。
  如今,裘皮儿将军被害一案,已真相大白。
  杨政太尉被潘泓岳加害,逆贼潘泓岳亦被本大夫手刃……,利中乱象,至此当休矣!”
  将众将领带进节堂,杨沅上座后,马上开诚布公地交代了他的结论。
  时寒听了,心中便是一宽。
  他听到了“利中乱象,至此当休矣!”
  这是杨沅在表态。
  利州中路,确实不能再乱下去了。
  如果有谁眼里不揉沙子,还想计较个清清楚楚,利中杨家军必成一团散沙。
  而这些将领都是手里有兵的人,那时还不知道要酿成多少大祸。
  杨沅对于南郑之变,心中虽然已经有所判断,但他只能难得糊涂一番。
  追究是无从追究的,哪怕他明白了全部真相,也没有任何实据作为佐证。
  天子就算信他,也只能因此恶了利中诸将,以后慢慢磋磨他们。
  而利中诸将之所以会有这般举动,既不是对大宋不忠,也不是图谋自立。
  只是因为他们的利益需求与杨政不同,而杨政一意孤行,压根没考虑这些老部下的未来。
  双方矛盾日益激化,杨政又让陈涿光在定军山搞出个串联密信出来,时寒等人只能先下手为强罢了。
  内中是非对错,谁又说的清呢。
  杨沅又道:“本大夫奉诏来此,只为裘皮儿将军一案。利中局势,杨某本无权置喙。
  时将军,利中诸军,如今以你资历最老,威望最隆,还望你等顾全大局,尽快稳定局势。”
  说罢,杨沅离座而起,避让一旁:“此间情形,本大夫会以金牌急脚递传报于陛下。”
  说罢,杨沅向利中杨家军事集团的各位高层团团一抱拳,举步走了出去。
  他此行,是以右谏议大夫的官身奉旨查办裘皮儿离奇死亡一案,本就无权过问整个利中地区的情况。
  现在,他负责的事情已了,离开节堂,将此间情形交由杨政军事集团的这些高层首脑们自行商议就是了。
  杨沅有钦差身份,杨政不在,他坐得了主位。
  如今杨沅离开了节堂,那张铺着虎皮的帅椅便空了下来。
  时寒坐在下首首座,脸色凝重,一言不发。
  潘泓岳控制太尉府之后,不仅抓了杨福和杨禄,南郑城里的文武大员,也被他借用太尉杨政的名义请进府来,然后一一拘押了起来。
  此时也都被放出,一时间济济一堂。
  除了他们这些杨政军事集团的高层,杨福、杨禄、杨寿三父子也在节堂之上。
  周无翼热忱地道:“时大哥,裘皮儿死了,太尉死了,潘……贼也死了。利中,不能再乱下去了。
  太尉之下,你就是众望所归之人,还请时大哥上座,为我等主持大局!”
  周无翼此言一出,节堂上众文武大员的目光,立即齐刷刷地投向时寒。
  激动的、怀疑的、漠然的、不屑的,种种目光,让时寒身上泛起针砭一般的感觉。
  “我,我哪有资格上坐?太尉不幸去世,我们这新任利中之主,得由天子任命。”
  时寒没有理会周无翼的好意,周无翼不是在捧杀他,是真想拥立他上位。
  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取杨政而代之,他与杨政的矛盾,只是想保留现在的一切。
  但是杨老太尉,连他现在所拥有的也想夺走,所以他才起了反抗之心。
  但要让他坐上杨政的位置,他是没有那个信心的。
  杨政虽是武人,却也不至于连基本的牵制、平衡权术都不懂。
  就算他不懂,他身边还有陈涿光等幕客智囊替他出谋划策。
  所以,利中杨政军事集团,下边首先就分文武两大派系。
  两大派系之中,又各分几座山头,只是他姓时的这座山头更高一些,却不是唯一。
  他是有着自己山头的鲜明烙印的,无法成为杨家军各个派系都认同的利益代理人。
  那样,他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不是此刻城中军队都是他们的,他敢坐上帅椅,不服他的武将就敢立即拔刀。
  这节堂马上就得上演一出“全武行”。
  时寒向刘入溪递个眼色,刘入溪会意,起身道:
  “各位,我利中近来多事,一切因由,皆缘于我利中诸军要并入利西的传闻。
  潘泓岳也是因此才犯了糊涂,酿下如此大祸。
  如今太尉不在了,我利中诸军该何去何从?
  诸位都在,今日正该好好商议一个办法出来,否则只怕这乱子只会愈演愈烈。”
  掌书记陈涿光轻咳一声,站了起来。
  他的一只手臂被砍掉了,虚垂着一只袖子,再加上脸色惨白,与平素太尉身边第一智囊意气风发的模样全然不同。
  “诸位都知道,陈某是太尉身边近人。
  太尉年迈,利中诸军是太尉一手打造,如何安排利中诸军的未来,太尉为此自然是殚心竭虑。
  并入利西,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只是太尉的打算之一。
  顾虑的就是朝廷一旦派来一个不知兵、不知体恤我等的统帅,倒不是说,非要并入利西不可。
  如今我利中诸军彼此间多有猜忌,原本可与利西分庭可礼的强大武装,眼看就要分崩离析。
  如果太尉他老人家在天有灵,想必也会心中悲痛。
  利中局面,是我们大家用战功、用性命争取出来的,我相信没有谁,愿意让利中继续乱下去。
  这里没有外人,今日,我们大家就推心置腹,商量个办法出来吧。”
  杨寿听了,不解地大声嚷嚷道:“陈叔,我爷爷不在了,可我小叔爷还在啊,怎么就没人当家做主了?
  还需要大家这么伤脑筋么?”
  周无翼哂然道:“小寿,不要胡言乱语。
  杨大夫是朝廷派来处理裘皮儿一案的钦差,他还是潼川路经略安抚使,怎么能主持利中大局。”
  杨福目光微闪,暗戳戳地嘟囔道:“也不是不行啊,少师吴玠,还曾任四川宣抚使呢。”
  陈涿光正想拐弯抹角地把话题引到杨沅身上,不想杨寿一句无心之语,给他来了个神助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