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906节

临安不夜侯 第906节

  回答他的,便是薛冰欣抛出来的杨果的一块尿布。
  丹娘想起自己之前那般凄苦,倒是因为盈歌的一个委托,改变了自己一生命运。
  说起来,盈歌这可算是自己的大贵人了。
  盈歌是北地姑娘,性格比较直爽,和水乡女子的丹娘平时走动并不密切。
  因此一来,两人的关系肉眼可见的亲密起来。
  至此,上了杨家族谱的这一辈儿,已经有子四人,分别是杨捷、杨钦、杨果、杨志。
  李师师那儿还有一个杨省,那才是大哥,只是认祖归宗也不知还要到几时。
  已经有了身孕的玉叶忧心忡忡,人家生的都是儿子,夫君纳她过门儿,给了她那么高的规格,这要是第一胎生个姑娘,可不比姊妹们矮了一头?
  鹿溪倒是不太担心,因为李夫人帮她号过脉,铁口直断,说她怀的是个男孩。
  至于玉叶,因时日尚短,还不能判断出来。
  这回换杨沅忧心忡忡了。
  其实在这个年代,子孙满堂是好事,大户人家更不担心养不起的问题。
  比如他那好友,陆游有子六人,这还是只算男丁。杨万里也是光儿子就有七个。
  只是杨沅多少还是受到了后世观念的影响,一想到有这么多的子嗣,而且还都是男丁,就觉得头大如斗。
  夜晚与鹿溪同榻,杨沅抚着小娇妻日渐隆起的肚皮,叹息道:“这要是个女孩儿该多好,家里男丁太多了呀。”
  得了便宜卖乖是吧?
  鹿溪白了他一眼儿,又蹬了他一脚,傲娇地捧着肚皮翻了个身,丢给他一个背影。
  当爹的这么说话,肚子里的小宝贝指定不开心,叫他好好反省一下。
  此时,北金的百里冰和西夏的拓跋黑衣已经相继赶到巴蜀,并且摇身一变换了身份。
  有一个国家暗中支持,他们想以新身份在巴蜀地区出人头地还是很容易的。
  当他们在巴蜀站稳脚跟以后,关于西军的诸多不利消息,便渐渐传到了临安。
  西军历经几代更迭,一座座山头倒下,又有一座座山头起来,如今活跃在川陕地区的西军,还有三座山头,分别属于吴家、杨家和郭家。
  家大业大,自成山头,他们当然就有把柄可抓。
  比如那势力最大、声誉也最好的吴家,光是吴玠就有五个儿子,吴璘有十二个儿子,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呢,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个个无暇。
  何况还有众多依附在吴氏门下的亲朋好友、死忠部门、同乡子弟,哪一个不是骄兵悍将?又岂能没有一点不法行径。
  百里冰和拓跋黑衣不需要炮制关于他们的假消息,那样的消息也很难经得起查证。
  他们只需要把涉及到这些将门的一些劣迹恶行张扬开去就行了。
  以前只是没有人去刻意传播他们的事迹罢了,天高皇帝远这句话并非空谈。
  可此时,恰值金国大败,偃旗息鼓,而西夏重新与宋接壤、开始趁火打劫,川陕地区因此重新成为了大宋朝野最关注的地方。
  再加上有心人的刻意传播,诸多黑料开始陆续传进了大宋朝廷的耳中。
  第662章 新气象
  早春二月,江南已然是春光明媚。
  自从过完年,朝廷明显放缓了一些事情的节奏,放宽了一些事情的尺度。
  朝廷对金的贸易已经全面恢复,海禁也解除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金国向宋承认战败,并向宋称臣。
  而宋对金的贸易一直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所以这个制裁也就没有必要了。
  当然,限制交易的物品依旧是严禁销售的,能贸易的主要是奢侈品和生活日用品。
  海禁虽然解除了,但是宋国却开始正式组建海军了。
  之前的水师主要侧重于内河作战及训练,现在则以海战为主要训练方向。
  鉴于海军是个吞金兽,而宋国现在又要进行休养生息,所以现阶段只以澉浦为码头,设立澉浦御前水师,由刘商秋的三姐夫林荣跃任都统制。
  两淮地区参战的官兵,无论犒赏还是抚恤,都及时发了下去。
  恰好朝廷这边设立了自告期,有许多官员退赃自告,结果给伤亡立功的将士们发放了犒赏和抚恤之后,封桩库里的钱居然还比从前只多不少。
  这让官家赵瑗既感高兴又觉气恼。
  一方面,国库和内库充盈,这是好事。
  另一方面,岂不也正说明那些官员贪墨之狠?
  官家一番感慨,怜悯百姓之苦,便减免了两淮和川西三地百姓一年的赋税。
  大宋的科举又要开始了。
  相应的各种选举考试都在进行,各地学子们也在奔波忙碌。
  整个大宋,在经历了政坛动荡和战争洗礼之后,开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宋经济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远超金国的恢复速度,种种举措的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除了从西南边区传回的一些消息时常叫人感觉不安。
  西军三大山头,分别是吴家、杨家和郭家。
  吴家如今是顶在面对西夏的第一线的。
  但是现在常有流言,说吴家垄断了西川对外几乎七成以上的生意,包括对内和对吐蕃,而且还有人与西夏暗中进行交易。
  杨家那边,则不时传出老帅杨政喜怒无常、好无故杀人的消息。
  至于郭家,自从老帅郭浩去世,几个儿子都还年幼,暂时挑不起大梁。
  一时间不仅郭家内部争权不休,而且原郭家部将也常有以下犯上,欲取而代之。
  在朝廷制定了与北方缓和,着重内部发展,唯有西南成为军事战略关注重点的情况下,西南三大军团的这些消息,常常令人生出不安的感觉。
  对于北金的小动作,宋廷这边其实早已知晓,但君臣一番密议之后,却是支援照旧,仿佛对此一无所知。
  两地中间隔着一个金国,目前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相反,有着必须互相扶持的充分理由。
  金国一战折损六七万精兵,于是便偃旗息鼓,对宋称臣,就是因为有新金的存在。
  北金与南金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双方早晚必有一战,北金从鞑靼那边多吸点血以壮大自己,也不是坏事。
  宋国在新金那边埋着钉子呢,再说新金大力依靠宋国军援,就会压制他们本国的军备生产。
  这是谏议大夫杨沅在一份对金战略的详细分析密奏上所说的话,官家对此是深以为然的。
  现在的蒙古,还完全看不出后世那个庞然大物的模样,所以杨沅对它的危害也就只字未提。
  这时说出来没有什么说服力,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是个神棍。
  不过,杨沅自从成为谏议大夫后,就像是角头大哥穿西装打领带还戴上了金丝边的眼镜,当真变成了一个斯文人似的,这让诸多朝廷大员对杨沅的形象大为改观。
  杨沅升爵为郡公,晋位门下省,成为谏议大夫的消息,也随着对金军援的商船,传到了高丽国的庆州。
  金老爷子听说了这个消息,马上健步如飞地去找他的大孙女儿。
  金玉贞这段时间,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娘家。
  王帅扮了大概半个多月的好丈夫、好父亲,便觉得无聊透顶,于是借口贸易上有许多事急需他亲自解决,便一走了之了。
  他这一走,他和金玉贞都暗自松了口气。
  孩子叫王从杨,生日只比阿里虎的孩子晚九天。
  据说这个名字是两夫妻认真研究了许久,所取的上上大吉的名字。
  金玉贞未尝不想念杨沅,只是自从肚子渐渐隆起,感觉到一个小生命在其中的悸动,什么男人在她心里都得排到第二位去了。
  排第一的,当然是她的亲生骨肉。
  如今孩子还小,金玉贞既不放心让他飘洋过海,也不舍得把他交给别人照顾,所以大宋之行也就迟迟没有开始。
  房间里,金玉贞正和妹妹泰熙逗弄着她的心肝宝贝儿,金老太公便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人还没进门,老太公便高声叫了起来:“玉贞,玉贞呐,好消息。”
  “欸?泰熙啊,你也在呀。”
  金老太公一怔,便摆摆手道:“你先出去,爷爷有话和你姐姐说。”
  轰走了泰熙,金老太公便喜气洋洋地道:“玉贞呐,你知道吗?从宋国那边刚刚传来的消息,杨沅大官人现在爵升郡公,官至谏议大夫了。”
  金老太公对宋国的官制颇有研究,喜孜孜地对金玉贞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意味着,将来杨沅成为大宋宰相的概率,几乎是九成了!哈哈哈哈……”
  老太公红光满面,道:“他如今还这么年轻,咱们金家只要好好维系和杨沅的关系,我这重外孙,都能得着他的济。”
  金玉贞吸了吸鼻子,心道:“就不维系,从杨也能得济,他亲儿子,他怎么可能不管?”
  泰熙正逗着小外甥,莫名其妙地就被轰了出去。
  她皱皱鼻子,原本要走开的身子,忽然就猫腰转回来,蹲到窗子下面偷听起来。
  就听窗中,爷爷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可是,咱们和宋国相距还是太远,来往不易啊。
  随着人家杨沅的高升,咱们金家越来越需要人家的庇护,可是咱们能给人家的却是几乎没有。
  玉贞呐,你觉得爷爷上回的提议怎么样?如果把泰熙嫁给杨沅,咱们这关系才能稳的下来啊。”
  金玉贞抱着儿子,轻轻拍着他幼滑的小屁股,不太情愿地搪塞道:“泰熙一旦出嫁,咱们再想见她可就难如登天了。她才十三岁呢,爷爷你舍得吗?”
  金老太公道:“十三已经可以成亲了嘛。再说,从唐朝时候起,咱们的王就接受中原皇帝的册封。
  咱们高丽现在重新向宋称臣了,杨沅在咱们高丽可是尊贵如王的身份,也不亏待了那丫头。”
  泰熙搂着裙子蹲在窗下,一双大眼睛惊恐地瞪着,仿佛一只小兔子似的。
  爷爷要把我嫁那么远吗?
  那……那我就一辈子都再也见不到爷爷、奶奶、爹娘和姐姐了吧?
  还有我可爱的小外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