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472节

临安不夜侯 第472节

  如果得罪了主和派,弄不好就要坐几年冷板凳。
  但是,用不了几年完颜亮就要南侵了。
  完颜亮一出兵,大宋朝廷上的主和派就要完蛋,换成主战派占据上风,到那时他一样再出头。
  何况,官家现在当众抛出这个话题来,显然是想搞事情的样子啊!
  那……我就陪他搞得更大一点儿?
  想到这里,杨沅就把腰杆儿一挺。
  他是省元,殿上所有人最关注的本来就是他。
  如今杨沅有了动作,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地一下就向他投来。
  鹅王眉头一皱,对着杨沅轻轻摇了摇头。
  杨沅只当没看见,他从容地踏前几步,面向天子揖拜一礼,振声道:
  “臣对。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秦灭楚汉分争,又并于汉;汉末分为三国,三国复归于晋。
  晋亡又生分争,至隋唐方得一统,唐末再生五代……”
  再往后就要提到宋金夏了,所以杨沅戛然而止,朗声道:“是故,臣以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宋时代的人还没听说过句话,只此一句,自官家以下,诸宰相、诸尚书、诸大臣,以及他身后的一百多位贡士,全都以惊讶至极的目光看向这位“省元公”。
  张孝祥震惊地看着杨沅,手中的笔在杨沅的名字上将点未点的晃着,“吧唧”一下,一个墨点就落了下去,把“杨”字都给涂污了。
  杨沅道:“臣以为,金主完颜亮不是有南下之意,而是来日必将南下谋我社稷。宋金,必有一战!”
  一个金句之后,杨沅直接丢下了一颗炸弹,比官家丢出的那颗炸弹炸的还响。
  万俟卨和沈该两位宰相不约而同地坐正了身子,两双老眼死死盯住了杨沅。
  杨沅声音朗朗,掷地有声。
  “当此时也,臣以为,谈论和与守,已然不合时宜,朝廷该讨论的是如何备战。”
  “欲要备战御敌,就得广纳贤才,清冗简政,强壮军武。
  则元首股肱,联为一体,上以诚待下,下当以诚事上,大小臣工,浑然一体。
  到那时朝廷以士人为头脑,以农工商兵为手脚,举国一心,有何强敌不可御之于国门之外?”
  这一段其实是老生常谈,一直都有人说,说了也没有人真的去做。
  但是这段话又必须放在最前边说,你得表明态度,把士大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它是首脑,其他只是受首脑驱使。
  要不然,杨沅就真是来秀上一把就走的流星状元了,会直接被士大夫们归为异类,扫地出门。
  这种政治正确的话,必须先说。
  接着,杨沅就谈对外政策了。
  杨沅的对外政策概括起来就八个字:“以礼相待,以武相制”。
  对大夏,当加强外交和商贸往来,让它更靠向大宋一方。
  对金国,就是以礼相待,以武相制了。
  听到这里,沈该和万俟卨都暗暗松了口气。
  说起来,这还是老生常谈啊。
  以礼相待,不就是和从前一样?
  至于以武相制,以前也是这么喊的啊。
  重要的是,朝廷实际执行的时候,是侧重于前半句还是后半句。
  看来这位新科省元还是有点小聪明的,这是先用惊人之语引起官家对他的注意,然后就开始往回收了。
  不料,二人刚想到这儿,杨沅就开始大谈如何“以武相制”了。
  想要以武相制,那就得选贤任能,清冗简政,强军练兵,壮大自我。这样大宋才具备以武相制的能力。
  可是现在大宋问题很多啊,杨沅痛心疾首地罗列了一些大宋官场上的贪腐现象、庸官懒政现象,接着就抛出了第二颗雷:
  大宋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全是因为秦桧造成的。
  秦桧他挟强虏以要君,秦桧他巧言令色蒙蔽先帝,秦桧他辜负先帝信任,秦桧是祸国殃民的罪魁!
  他任人唯亲、顺昌逆亡,忠臣良将,多遭陷害。如今吏治之腐败,国家之衰败,全是秦桧之过……
  杨沅只能这么说,他也没办法,赵构是绝对不能指摘的。
  他要是身处后世,想要点评一下这个时代的人,当然可以把赵构拉出来喷。
  可他现在就处在这个时代,他想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嘴炮过瘾的话,那就一定得把赵构摘出去。
  杨沅不仅把赵构摘出去了,他甚至一句都没说主和派的不是,而是把炮火集中在了秦桧个人身上,大谈他如何揽权贪污,如何结党营私。
  这样一来,杨沅就把斗争范围缩小了。
  不然现在就直指主和派的话,官家都抗不住。
  他除了痛快一下嘴巴,什么都解决不了。
  所以,秦桧就成了一只马桶,什么脏东西都往里装。
  秦桧虽然死了,而且朝野上下都能看出,秦桧一死,先帝对秦家的态度就暧昧起来。
  可是,因为秦桧死了没几天,先帝就死了,所以先帝下一步本想继续对秦家做些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了,大家只能猜测。
  而杨沅,却是旗帜鲜明地把秦桧痛斥为国贼了。
  不过还好,直接痛骂秦桧为国贼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绍兴八年,枢密院编修胡铨就曾上书大骂秦桧是国贼,还要请求官家诛杀秦贼呢。
  这个胡铨因此被流放海南三亚,现在都十七年了还没回来,估计牙都晒黑了。
  杨沅是在秦桧死后才大骂他是国贼,问题不大。
  万俟卨刚刚安慰地想到这里,杨沅的第三颗雷就扔出来了。
  “秦贼虽已身死,亦当清算其罪,如此拨乱才能兴治。
  而这拨乱反正的第一步,臣以为,该是为岳少保昭雪冤屈!”
  满堂静寂。
  张孝祥的胸膛猛地起伏了一下,霍然转首看向皇帝。
  年轻的皇帝两眼发亮地看着杨沅,紧紧抿着唇角,并没有打断他的话。
  万俟卨的一双老手蓦然握紧了起来,眼角的肌肉急剧地跳动了几下。
  杨沅的慷慨激昂之声,震荡于殿堂之上。
  “岳少保之死,令亲痛而仇快,华夏南北,天下冤之!
  官家可知,民间有一食物,名曰:天罗筋。
  这是以油炸的一种面食。而坊间百姓,私称之为‘油炸桧’,可见百姓对秦桧之恶。
  岳将军之死,诸酋闻之,酌酒相贺。天下百姓,莫不流涕,纵三尺之童,亦知秦桧之恶。
  官家当为岳飞将军平反昭雪,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
  以使忠魂瞑目于九原,公道昭明于天下。三军士气由此倍增,天下百姓莫不振奋!
  官家,岳将军被秦贼谋害之际,曾悲愤大呼‘天日昭昭!’
  今日这‘天’就在御阶之上坐着,臣请这‘天’,昭雪岳飞之冤,裁决秦桧之罪!
  治奸贼之罪可警天下,雪忠良之冤可壮民意,莫让精忠报国者心寒。
  皇朝欲振国人之志,展鹰扬之才,奋虎贲之勇,当自昭雪岳飞之冤开始!
  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辰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臣杨沅谨对!
  第413章 大登科继小登科
  杨沅奏对已毕,赵瑗慢慢举起茶盏,浅浅地饮了一口茶,先润了润嗓子,才泰然缓顾左右道:“众卿以为杨沅奏对之言如何?”
  万俟卨沉着脸色,冷声道:“杨沅其言无据,多哗众取宠之语,实则言之无物。老臣以为,奏对华而不实。”
  赵瑗微微一笑,又看向左相沈该。
  沈该沉吟了一下,缓缓地道:“杨沅料定金人必然南下,这个结论未免武断了。不过,杨沅对于简政清冗、精兵备战之策,倒还有些可取之处。”
  这两位宰相,全都回避了为岳飞昭雪冤屈的事儿。
  而恰恰这一段,才是杨沅此番奏对的关键。
  沈该其实是同情岳飞的,但是为岳飞昭雪冤屈,这已经不是关乎岳飞个人荣辱的事了。
  一旦走到这一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剧变,官员的调整,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
  沈该觉得,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以这种名义为岳飞平反。
  何况,先帝尸骨未寒,这么做岂不是打了先帝的脸?
  眼见两位宰相都不大看好杨沅,堂下的贡士中,便有人开始悄悄调整自己准备的发言内容了。
  兵部尚书程真突然大声道:“臣以为,杨省元所言字字珠玑,言之有物,叙之有据,其拨乱反正、以统四民的言语,更是一针见血,端有见地!”
  咦?
  兵部大佬这是直接拿大嘴巴子往两位宰相脸上烀吗?
  万俟卨的脸色更难看了,沈该的脸色也不太好。
  程真这厮一向是秦桧门下走狗,如今怎么如此激进了?
  他们这边感觉莫名其妙,却不知程真正是在拼命地投机。
  上一次御前会议,本来是秦桧一党的程真就突然改变了立场,投了主战的赵瑗一派,建议立赵瑗为新君,那时就已非常出人意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