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469节

临安不夜侯 第469节

  那你们说他会被安排去哪里,会不会到咱们临安府来啊?”
  于吉光三人霍然止步,一起看向大楚。
  毛少凡咬牙切齿地道:“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
  大楚哐啷了一下牛眼,嘟囔道:“我又怎么啦?”
  陈力行斥道:“闭上你的乌鸦嘴就不怎么啦!”
  张宓到临安府任职,杨沅却坐了冷板凳,那时候张宓真是得意无比。
  可谁知一转眼儿的功夫,杨沅就被调进了御龙直。
  这也罢了,论起仕途的发展潜力,他张宓还是远在杨沅之上,大家走着瞧,看谁能笑到最后。
  可谁知,杨沅现在居然又中了省元。就算他殿试发挥失常,起码一个进士身份也跑不掉了。
  这不免让张宓愈加痛恨起来。
  他悻悻地走出佥厅,一抬头,就看见府尹乔贞和南判晏丁并肩走过来。
  张宓连忙止步见礼,笑道:“乔府尹和晏南判这是要出去啊?”
  乔贞抬头见是张宓,目光不由微微一闪,便打个哈哈,道:“啊,是啊,哈哈……”
  晏丁也笑道:“老夫和乔府尹正要去杨省元府上道喜呢,张北判你可要同去么?”
  乔贞是临安府尹,杨沅是临安籍的省元,这就算是乔贞在教化上的一桩闪亮政绩了。
  “礼部试”考中就是进士,他这个府尹登门道喜,便也不算屈尊。
  而且,他还得尽快去。
  现在杨沅是省元,最风光的时候。
  如果他殿试高中状元,那当然。可万一没中呢?那时还去不去了?
  张宓一听这话,一张脸却拉了下来。
  晏丁年纪大了,前些日子生病告假,不在府衙,所以不清楚“摸臀手”张宓的光荣历史。
  乔贞却是知道张宓和杨沅的恩怨的。
  所以见张宓询问,乔贞才打了一个马虎眼,谁想竟让晏丁给说破了。
  张宓皮笑肉不笑地道:“乔府尹是我临安正堂,晏南判分管着本府的教化,自然当去。张某就算啦!”
  晏丁一看就知道其中必有问题,随便打个哈哈应付过去,便与乔贞往外走。
  “乔府尹,张北判和这位新科省元之间,难不成有什么过节?”
  “可能吧!”
  “不粘锅”乔贞微笑道:“据本府所知,张北判和杨省元,此前都曾在枢密院任职,或许有些小小芥蒂,详情如何,本府却是不清楚了,哈哈……”
  第411章 满腹经纶
  杨沅带着小青棠回到青石巷时,想到上一次他中解元时的盛况,于是心生一计。
  他去附近店里买了点东西,给自己做了个伪装。
  后市街旁边就是中瓦子,伶人很多。
  所以附近卖假发假胡须这些道具的店铺也是有的。
  杨沅伪装之后,由小青棠负责前方侦察,杨沅自后尾随,鬼鬼祟祟有惊无险地回到了风味楼。
  奈何,虽然避过了街坊邻居这一关,可是有资格直接登门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杨沅先见到了鹅王,赵璩一见杨沅便如获至宝。
  待旁边没有其他人时,赵璩便拉着他不停地询问,究竟是怎么考中的。
  杨沅便有些腼腆地道:“大王,杨沅其实也是读过书的好吧?前几天在御龙直坐衙当值,我还夜读《春秋》呢。
  我只是觉得,我不像那些读书人,人家是从小就专注于读书,我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材料,所以不敢往科场中一试。
  上次大王你好心送我考题,我当然就领受了大王你的好意啊。不过,如果没有大王的考题,我觉得,上次我也未必就不能中……”
  赵璩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也就是说,上次中解元的文章,你没找外人捉刀?”
  李师师是外人吗?
  那是内人!
  所以杨沅理直气壮地点头道:“是啊,那文章,正是鄙人……亲手所写!”
  赵璩震惊,大喜道:“沧海遗珠!沧海遗珠啊!原来二郎竟有如此文才!鹅鹅鹅鹅……”
  赵璩正在曲颈向天歌,小青棠便蹬蹬蹬地跑进来道:”老爷老爷老爷,临安府尹乔老爷、临安南院通判晏老爷登门拜访。”
  赵璩听了脸色一变,立即起身道:“二郎,你去见他们吧,本王从另一边下去。”
  杨沅奇道:“大王你怕他们怎地,何必躲闪?”
  赵璩正色道:“如果换作从前,被他们看到了也无妨,我还巴不得被他们看到,正好给你撑腰,可现在不成了!”
  赵璩把折扇往杨沅肩上重重一敲,肃然道:“二郎你是真有大本领的人,是凭着你的一腔真才实学考中解元、考中省元的。
  那么本王和你来往,就务必得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尽量不可叫人知道。
  不然,若被人误会你有今日功名,是本王帮了你的忙,那于你的清誉可是大为不妙!”
  杨沅听了不禁深为感动,这赵璩也算是自己异父异母的一个亲兄弟了。
  当下更不多说,赵璩又匆匆交代道:“既然你是凭的真本事考中,那本王就放心了。
  朝会本王是从来不去的,御前会议也是从不参加的。也就是登基大典,给我哥一个面子。
  现在不同了,待你殿试之日,本王一定到!本王这回要亲眼看着你拿个状元回来!鹅鹅鹅……”
  赵璩说完,领着八个膀大腰圆的相扑手转身就走。
  从另一侧下了楼梯,想到他错有错招,竟替大宋寻到了一个真正满腹经纶的真才子,不由得心中得意,忍不住仰起头来,又是一阵:“鹅鹅鹅鹅~~~”
  杨沅则在另一侧楼下,正殷勤地把乔贞、晏丁这两位父母官往客厅里让。
  这边廊下忽然一阵鹅叫,那笑声太过别致,引得乔贞和晏丁忍不住都把目光移来。
  就见一人,公子装扮,手持折扇,以扇遮面。
  在他前后各有四座肉山,两个并作一排,把走廊堵得严严实实。
  这些肉山过处,那廊下行走的客人、传菜的伙计,只能纷纷避让到就近的雅间里去。
  杨沅看的一惊,幸好赵璩用折扇挡着脸,乔贞和晏丁没有看见他的模样。
  要不然,他们肯定一眼就认出这位是晋王殿下。
  登基大典的时候,晋王殿下懒洋洋地站在官家身边。
  他时不时就瞪大眼睛,然后双眼便蓄满了泪水,那分明是憋哈欠的一幕,他们的印象可太深刻啦。
  ……
  一连三天,客似云来。
  同科的贡士,坊、厢、县的各级官吏,假模假样带着枢密院同僚前来探望的原下属冷羽婵等……
  就连媒婆刘妈妈都特意跑来,以敲定中秋成亲细节为由,假意寻鹿溪,却拉着杨沅聊了几句。
  她一出风味楼,便昂首挺胸,四处张扬:老身和文曲星说过话,老身拉过文曲星的手。
  当下就有坊间百姓扯着自己孩子上前,让她用那只摸过文曲星的手,摸摸自己的孩子,度几分才气过来。
  于是刘妈妈就一路施展“摩顶大法”,招摇撞骗而去……
  而且,“宋家风味楼”开始出现小偷了。
  小偷也不偷什么值钱的东西,院里的一棵草、廊下的一朵花、门廊下的一个盆儿……
  偷东西的不是来店里就餐的客人就是左邻右舍,偷的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还不好追究。
  很快,就发展成有人偷院子里的土了。
  据说把这土拿回去泡水给孩子喝,孩子就能满腹锦绣,日后必成大器。
  要不是风味楼的伙计看得紧,宋家风味楼临河的后墙底基都能被人掏个洞。
  这事儿还真不夸张,就不说这个年代了,到了21世纪,有位莫姓作家得了诺奖时,他的旧居便经历了如此一幕,更何况是如今这个时代。
  连家里的一抷土、一块石头,都能被狂热的百姓惦记着,杨沅可以说是从早到晚,片刻不得消停。
  眼见如此不是个办法,几天之后就是殿试,总得留点时间准备吧?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之夜,四鼓将尽、五鼓未鸣,夜市和早市交接的短暂时期里,风味楼门前停了一辆运菜车。
  那菜车停了一会儿,就驶离了风味楼。
  杨沅被秘密转移到了仁美坊的杨家大宅。
  鹿溪和丹娘随后赶来,连伙计都没用,生怕他们知道文曲星转移到了这里,再不小心张扬出去。
  鹿溪和丹娘带着被褥把杨家大宅的主人房收拾了出来。
  鹿溪对杨沅道:“二哥考中省元,正该人前显圣的时候,可是显圣显的太久,一味忙于应酬,万一影响殿试,那就是大罪过了。
  这几天,二哥就在此好生准备殿试。一日三餐,鹿溪和丹娘姐姐会亲手做好,按时给你送来。”
  另一边,丹娘则把青棠拉到一边,认真嘱咐道:“呐,这几天,你在这里好生侍候二郎。二郎是要清心养性,准备殿试拿状元的。
  这宅子里,如今就只留你一人侍候。你须记着,闲了闷了,宅子里随意你走动,只是莫要去吵了二郎清静。”
  青棠两眼直放绿光,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
  丹娘恶狠狠地瞪着她道:“别以为老娘没看穿你的小心思。反正这几天,你绝对不许骚扰二郎清静。
  你要是敢去勾搭二郎,叫他把心思都浪费在你身上,看我不把你的小蹄子剁下来!”
  青棠赶紧摇头:“不会啦不会啦,人家可不敢,老爷那么大……的人了,吃过见过的,人家一个小丫头,哪有本事勾搭他呀。”
  丹娘脸儿一红,嗔骂道:“什么吃过见过的,你个小蹄子不要胡说八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