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78节
忍无可忍的赵官家,眸中不禁露出了一抹杀气!
赵构眯起了眼睛,沉默半晌,又问道:“八月十八的‘弄潮大会’,秦桧去么?”
皇城护中枢,机速探八方。
皇城司是负责临安弄潮大会时朝廷安保工作的,所以届时出席的重臣都有谁,此时名单已经报了上来,木恩全都清楚。
木恩答道:“秦相已经送来消息,因身体有恙,不能出席。”
赵构唇边逸出一抹讥诮:“是啊,秦桧,现在太老了。他连朝会都没力气参加了,自然不会去钱塘江观潮。”
赵构屈指轻叩着御案,又思忖了一阵,说道:“木恩,你记下了。”
“是!”
木恩微微欠了欠身,打起了精神。
“八月十八,观钱塘潮时,你想办法,把杨存中、赵密、成闵、李捧、钱端礼、张运安排在朕的左右。”
杨存中、赵密、成闵、李捧,这是禁军的总帅和三位大帅。
钱端礼,乃是吴越王钱俶六世孙,荣国公钱忱之子。
如今他是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但最主要的是,他是临安的地头蛇。
钱家在临安一带的声望、影响,在民间的潜势力,无人能及。
张运,曾在地方上任职多年,又曾入朝主持过钱务,还曾掌理过刑狱,更曾打理过漕运和海贸,当初杨么、黄诚造反时跳梁于湖北,他更是在鼎州勒兵登城,控扼上下,力拒过贼兵。
这个人就是一个全才。能文,能武,懂经济,懂刑狱,懂海贸、懂金融……
刚刚木恩对赵官家说过,市舶司已经遭金人渗透。现在官家突然提到张运此人,怕不是要……
还有上边提到的那几位,陛下要在临安有些动作的话,离不了兵,离不了钱,也离不了钱端礼这个吴越地区的地头蛇的配合。
陛下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只是,如果把这些人都召进宫来议事,只怕这些人还没到,秦桧那儿就先知道消息了。
利用弄潮大会时,皇帝携后宫妃嫔、满朝文武,一起去钱塘江观潮的机会,在那种人群稠密、热闹非凡的场面下,想要接触几个人,秘密商议一些什么,反而就不显山不露水了。
木恩暗暗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先称诺一声,回去再想如何巧妙安排而不突兀就是了。
赵构又道:“李显忠、刘锜、凌景夏、汪应辰、金安节,这都是朕许久不见的老臣了,叫他们都去钱塘观潮吧,趁着热闹,朕都见上一见,体恤一下这些老臣。”
木恩忙恭声道:“陛下隆恩!”
木恩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也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因为赵官家提到的这几个人,比上边提到的那几个,身份更加敏感。
李显忠,出身将门,十七岁投军抗金。后被困降金,替金国屡次打败西夏。
绍兴八年,他设计抓获了金国大帅完颜杲,意图回归大宋。结果被金国追兵追及,不得已释放了完颜杲,因此求得一线缓机。
但他已来不及一路南归返回大宋了,遂转投西夏。
西夏对这样一员名将的归附,自然喜出望外。
但李显忠始终心在宋朝,第二年,他终于寻到一个机会,率兵重返大宋。
此后,他继续抗金,屡立战功。
不过,六年前,李显忠因献策要恢复中原,得罪了秦桧,就此赋闲在家。
如今,官家这是要重新启用他了么?
还有那刘锜、凌景夏、汪应辰、金安节……
这几位朝廷大员有文有武,不过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资历老,才干出众,只要出山,立即就能独挡一面。
二是他们都是因为得罪了秦桧而赋闲在家的人,有的都闲居了十六七年了。
如今,这是都要重新启用了?
看来,秦桧意图染指禁军的举动,是真的吓到了陛下……
赵构现在对秦桧,却是又惊、又惧、又恨。
可是,秦桧把持相权多年,党羽众多。
控制全国兵权的枢密院,又在他儿子秦熺手上。
虽说赵构早早有了戒备,用机速房牵制了秦熺,但名义上毕竟秦熺才是枢密院使。
赵构就算想对秦桧有所行动,也不能仓促行之,必须得徐徐布局。
赵构一边思索着对策,想着可用之人,一边吩咐于木恩。
最后,他又深深望了木恩一眼,说道:“宋金之间的走私,近来愈发猖獗了。此事,本该由市舶司负责,市舶司既然烂了,那你们皇城司就去好好查一查。”
“臣遵旨。只是,我皇城司有不出临安城的规矩……”
“那就叫‘机速房’派员配合你们。”
赵构纵然是天子,对此也无可奈何。如果他允许皇城司出临安城,士大夫们势必群情汹汹。
不仅是秦桧一派的人,而是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都会反对。
“诺!”
木恩拱手,徐徐退下!
他知道,如今的一潭死水,很快就要暗流汹涌,有些船,要被拖下水底了……
第171章 枢密第一关
秦熺抬起眼皮撩了下肃立案前的杨沅,又垂下目光,茶盖轻轻地拨弄着茶叶。
他动用枢密使的权力,已经对这个别号“宋词”的杨沅进行过调查了。
“鱼字房”里,确实有此人,十年前奉命潜入金国,且成功获取过很多情报,其中最近的一份嘉奖,是两年以前的,还是他亲笔签发的嘉奖令。
所以,杨沅的身份,毋庸置疑。
他的的确确是一年前才从金国返回的。
查清这一点并禀报父亲大人后,父亲对此人的疑虑已经消去了八成。
但,今日他既然到了机速房任职,有些事还是该再摸一下,弄个清楚。
不过,此人十三岁就能潜入敌后,混迹于敌营,成为一名杰出的秘谍,胆识谋略必然远超常人。
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你面前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恐怕……都有可能是他故意想让你听见、想让你看见的模样,须得谨慎一些。
心里盘算着,秦熺清咳一声,道:“杨沅,你这十年的经历,甲历中载记的非常详尽。只是你从北国归来这一年的资料,甚是简单。这一年多,你都做了些什么,本枢使甚是好奇啊。”
杨沅从丧失巨大商机的懊恼中迅速清醒过来,从容答道:“太尉,卑职在北国的时候,负责刺探他们的军情国政各方情报。但许多消息,只能先从一些事情的可疑处揣测分析,确定有异后,再进一步调查。有一次……”
杨沅把他编好的经历大概讲了讲,讲他发现金人正在实施一桩阴谋,似乎是直接针对我大宋宫廷的,这自然是十分紧要的情报。
不过,由于金人行事隐秘,启动了走私渠道与大宋这边进行联络,这不在他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中,所以无法掌握更确切的情报。
考虑到事涉宫廷,关系重大,所以他毅然放弃已经营多年的身份,回到大宋,继续进行追查。
由于他要调查的人是从海上走私渠道过来的,而且他不知道要追踪的这个人在大宋这边的身份和名字。
为了不打草惊蛇,返回大宋后,杨沅只向枢密院机速房里负责与他单线联系的鱼字房掌房做了报备,便找到胞兄,以南渡逃民身份,以闲汉为差事,游走于大街小巷,侦伺可能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终于被他发现了大海商关昊的身影。
由于在临安地面上,皇城司的势力无孔不入,比枢密院机速房更加强大。
而且在调查临安地面上的金谍方面,机速房和皇城司的职能是重叠的。
鱼字房掌房便联系了皇城使木恩,由皇城司出面,到龙山码头追踪调查关昊的举动。
杨沅的这番说法,就把皇城司之前的举动和他这一年来的身份、表现,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不过,关于“至味堂”大火,他一字没提。
恩平郡王已经暗示过他了,为免留下一个小辫子给人抓,这桩无头公案,就让它一直无头下去吧。
哪怕秦熺怀疑他就是“至味堂”的飞天人,没有证据,也奈何不了他这个目前枢密院里的大红人。
不过,对“齐云社”潜入者的身份,他倒是承认了!
杨沅在孤山时曾反复推敲过,这一段要不要说,说的话该怎么说。
依据他的判断,秦桧当时并不知道阴谋已经泄露,不然他不会继续后边的行动。
所以,作为唯一的活口,他现在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种主动炫耀似的表功,更容易取信于人。
而且正常来说,李公公去送密信时,也没必要把计划对那几人再说一遍,所以事情的真相没有败露才是最合乎常理的推测。
只是,合乎常理并不代表就一定如此。
很多事情,都是在规则上可行,做事情的人却成为不可把握的变数。
因为是个人就有他独特的思想、性格,做事绝不可能按照制定计划的人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
李公公认为齐云堂议事厅里绝对安全、保密。他又有“揣着鸡毛当令箭”的习惯,喜欢在人前炫耀他是秦相的心腹人,他还真就把计划讲了一遍,虽然那本就是邸九州他们几个已经知道的秘密。
杨沅对秦熺承认他潜入过齐云堂,但是在他的交代里,他是没听到那几个人密议的,刚刚靠近议事堂,他就被发现了,并在皇城司的接应下开始突围。
不过,因为他此前就已经确认了关昊是金国间谍,而关昊在逃离临安时,是三更杀手伏击皇城司,给他制造了逃走的机会。
所以,机速房和皇城司把出现在龙山仓的三更杀手们,当成被金人收买的“送信人”同伙,是合情合理的。
宫里边,歼灭这些人时,禁军和皇城司也是把石九霄、邸九州这伙“螳螂”和欧阳伦、李德福那伙“蝉”视为一伙的。
这样一来,杨沅的说辞,就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完全说的通了。
秦熺听罢,仔细盘算一番,杨沅的话确实逻辑自洽,没有破绽。
秦熺抚掌赞道:“武功郎所言虽然简略,本枢使却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其中是如何的险象环生了。”
他抚了抚胡须,微笑道:“除此之外,你……可还有什么要对本枢密说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