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14节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14节

  她不耐烦听叶老太的念叨,转头对叶嘉宜道:“明天晚上下班后去你外婆家吃饭。你舅妈新做了一种小吃,让我们去帮她尝尝。”
  女儿可以现在不进学校,但该打听的还是要打听。
  叶老太在旁边听了,不屑地撇撇嘴。
  章家那个儿媳妇下了岗,做点不挣钱的小生意,她顶看不上。
  她板着脸道:“你回娘家可以,但得给我做好晚饭后才能走。”
  要是往时,章敏高低得跟她吵两句。
  叶老太身体健朗得很,又不是不能动,自己下碗面就得了。还得让她侍候。她又不是卖给叶家做丫鬟的。
  但今天的章敏格外好说话:“行。”
  第19章 写篇小说投到《收获》上
  厅堂里电视声响起,叶嘉宜便回房拿衣服洗澡。等她从卫生间出来,就见叶东盛回来了,正坐在沙发上听叶老太说今天相亲的事。
  见叶嘉宜出来,叶东盛盯着她问:“小费那事,你怎么想的?”
  “就那样啊,打听打听,相处相处呗。”叶嘉宜用毛巾擦着湿头发,浑不在意地道。
  叶东盛皱眉看了她好几眼,又转头去问章敏:“章敏你怎么看?”
  章敏吃着水果盯着电视,心不在焉地道:“小伙子不错,处处看吧。”
  她似乎想起什么,又对叶东盛道:“你知道那小伙子老家在哪儿的吧?派人去打听打听他在老家的情况。”
  她是在拖延时间,用意在于不让女儿跟那位费浩林接触太多,就是逢场作戏都最好不要。
  但叶嘉宜听了心里一动,觉得与其自己请人去传话,不如利用一下叶东盛。至少打着叶东盛的旗号去传话,会更容易办事。
  她在沙发边上坐了下来,态度认真地对叶东盛道:“是啊,爸。费浩林给我的印象还不错。但他家是个什么情况,你最好叫人帮我打听打听。”
  “他父母去世后,他就是住在他叔婶家的。他说高中、大学是自己挣的学费,但他叔婶总归还是在他身上花了钱吧?万一他这边跟我结了婚入了赘,那边他叔婶跑来闹,那不是让别人看我们家笑话吗?”
  叶东盛:“……”
  自打叶老太进城,婆媳俩就水火不容。以前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小的事,两人都要吵闹一通。
  相亲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他相信章敏在这方面是绝对不会妥协的;而他母亲的固执和对章敏的极度不满,会让老太太坚持这桩婚事。
  他之所以窜掇叶老太继续张罗这桩婚事,就是以为家里会因为这事大闹一场。
  没想到家里竟然意外的和谐,这让叶东盛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行,我派人去打听打听。”
  第二天叶嘉宜按时去上班,坐在办公桌前看看书,写写小说,正大光明的摸鱼。
  跟李明燕和刘红撕破脸的好处就是没人敢管她。
  虽然李玉燕和刘红装作没事人一般,仍然跟她搭话,但叶嘉宜娇纵女孩子的人设立得很稳,对她们爱搭不理。为此,刘红也不敢让叶嘉宜跟她学做账。
  现在也不是发工资的时间,这几天也不用跑银行,没有李明燕和刘红的聒噪,叶嘉宜很清闲,写完大纲后就动笔写起小说来。小说写累了,就看看历史地理。
  这会儿是纪实文学的天下。叶嘉宜也不整穿越、重生那一套,打算直接写一篇反应社会现实的小说。
  原主的生活经历简单,写得太深刻了会让人怀疑有人代笔。
  所以叶嘉宜思来想去,决定写一篇重男轻女的城市贫民家庭出生的女孩子成长的故事。
  这种故事纺织厂家属区里不要太多。
  说起来,这本小说的原女主钟清宁也是出生在这样的人家,只不过她在原著里虽然也努力奋斗,发家致富的过程却充满了投机取巧,正如小说的作者钟秀清一样。
  因为打算写中篇,整篇小说以女主同学宋嘉宝的角度出发,借鉴《城南旧事》的叙事方式,通过宋嘉宝的视角去叙述整个故事。
  初中开学了,宋嘉宝发现自己的同桌兼好友苏楠没来报名,跑到她家去问情况,才知道苏楠的妈妈超生了一个弟弟。苏家父母因为超生丢掉了工作,家庭没了收入,又有个幼弟要带,苏楠失学了。
  在宋嘉宝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苏楠保留了学籍,只需要期末去学校参加考试。
  全靠自觉和宋嘉宝的补课,苏楠就考到了平均分八十五分以上的优秀成绩。等她喜滋滋地告诉父母时,却换来了父亲的一顿毒打。父亲不许她再去学校,也不让宋嘉宝再登门;母亲的懦弱与哭求,也让苏楠终于妥协,没再踏入学校。
  但她终是不甘。在老师和宋嘉宝父母、宋嘉宝的影响下,十四岁的苏楠已有了独立自主的反抗意识。
  她偷偷自学初高中知识,并在满十八岁、父亲要把她嫁给老光棍换彩礼时,她拿着为打结婚证置办的身份证跑了。
  兜里装着宋嘉宝母亲给的一百块钱和一个工厂的电话地址,苏楠在火车上机智地摆脱了人贩子,安全踏上了特区的土地。
  站在那个工厂门口,苏楠内心彷徨,眼里却充满了希望。
  这篇小说只有两万多字,立意一般,故事情节也没有大起大落,比较符合一个十八岁高中生文坛新人的水平。
  但叶嘉宜文笔细腻生动,人物刻画入骨三分,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整篇小说的水平就显得不俗。
  写完后又修改了两遍,叶嘉宜对这篇小说比较满意。
  她誊抄了一遍,把小说塞进信封,写上了《收获》杂志的收稿地址。
  把这封信寄出去后,她又琢磨起新的小说来。
  文学界忌讳一稿多投。
  她对自己的小说有信心,就算《收获》看不上,退稿后再投别的杂志就是,不必争这一点时间。
  但作为一个时速五六千的网文作者,别的不说,写小说的速度是快的;看过后世无数小说的她,脑洞也不缺。一篇两万字的小说,一两天她就能搞定。
  所以她不打算等编辑回信。准备再写一篇,投到《十月》上去。
  退稿也没关系,东方不亮西方亮,总能找到刊登她小说的杂志,找到欣赏她的编辑。《收获》、《十月》不刊登,还有《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杂志呢。
  晚上下班后叶嘉宜去了章家。
  章斌父子还没回来,吴晴芳见章敏来,去外面买熟菜了。只有章外婆和章敏在厨房里边做菜边聊天。
  一进厨房门,叶嘉宜就听章外婆跟章敏道:“晴芳去十七中门口摆摊了。其实我和章斌早劝过她,她怕章斌和宸宸丢面子,死活不去。上次你劝她,她就听进去了。现在生意比原来好一点。”
  “是吗?那挺好啊。”章敏挺高兴。
  因为她的缘故,吴晴芳没能去东盛服装厂上班,她心里挺愧疚的。
  只是她手头的钱是叶东盛挣的,拿来给娘家大嫂做生意也不是那么回事;另外吴晴芳也没什么手艺。她这才没提投钱给吴晴芳开店的事。
  现在吴晴芳做生意能挣到钱,她比谁都高兴。
  叶嘉宜接口问道:“十七中门口卖吃的多吗?有人卖包子吗?”
  “嘉宜来了啊?”章外婆这才发现外孙女,回答她道,“卖吃的有五家。卖包子的有一家。你舅妈去时还被同行为难。不过等知道你舅舅是十七中的老师,那人就老实了。”
  叶嘉宜想了想,提议道:“让舅妈改卖韩国紫菜包饭吧。”
  第20章 对于我是学霸这件事,要有心理准备
  章外婆和章敏都惊讶地抬起头来:“韩国紫菜包饭?”
  叶嘉宜点头:“韩国紫菜包饭来源于日本寿司。就是把糯米和大米混在一起蒸熟,拿出来铺平在整片的烤紫菜上,中间卷上肉松、火腿、鸡蛋、黄瓜条等东西,再拿个小塑料袋装着就能带走。”
  她这么一说,章外婆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南方人还是习惯吃米,不大愿意吃面。如果能做这个韩国紫菜包饭,肯定能卖得好。
  “你说的这个烤紫菜,是整片的?跟咱们平时吃的紫菜不一样?那哪里有卖?”她问道。
  “去s市找找。”叶嘉宜不确定现在有没有烤紫菜卖。
  她补充道:“如果找不到,就卖糯米饭团。直接在糯米饭里裹上油条、榨菜、油炸果、绿豆泥,再用塑料袋包成球状,也很好吃的。”
  章外婆喜欢得不行,连声夸赞:“所以人还得多出去见见世面。这不,咱们嘉宜去过s市尝过那里的小吃,转过来就能教你舅母手艺了。”
  叶嘉宜笑了笑:“我也就知道个大概。具体的得舅母自己摸索。”
  章外婆摇头:“这东西不复杂,就是没吃过就想不到这么做。油条和油炸果是香的,榨菜又爽口,包在糯饭团里肯定很好吃。”
  她兴致勃勃:“等你舅妈回来你再跟她说一遍,让她明早试做一下。”
  油条只有早上才有卖。她们自己炸没这手艺,只能等明天早上才能试做。至于油炸果,倒是可以自己做。每年过年时自己都要炸不少,有经验。
  “好。”
  没过多久,吴晴芳和章斌父子一起回来了,饭菜也摆到了桌上。
  章外婆把叶嘉宜的提议跟吴晴芳说了,吴晴芳也十分高兴:“明天我少做点包子,早点回来,试试嘉宜说的糯米饭团。”
  章敏惦记着女儿复读的事,尽管叶嘉宜说过现在还不宜去学校,她还是忍不住想询问。
  她问章斌:“小斌,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想现在去复读,你知道哪个中学的复读班好吗?要进去复读,需要什么条件?”
  “现在才复读?”章斌一听这话就皱起了眉,“怎么这时候才想着复读?”
  章敏一摆手:“原因就别管了,你就说能不能读,有什么条件吧。”
  “他去年高考考了多少分?如果分数高的话就能去好学校,分数低怕是有些难办。毕竟好学校的复读班也是要录取率的。录取率高,明年才有更多人愿意去他们那里复读。”
  “这……”章敏就有些难以启齿。
  她们家有钱,之所以没让女儿去自费读大学或复读,就是因为叶嘉宜考的分数实在不行,她自己也没有再读下去的想法。
  她正琢磨着怎么措辞,叶嘉宜就开口了:“舅舅,是我,是我想复读。”
  “啊?”章家人都吃了一惊。
  叶嘉宜有些赧然:“我原来不知道努力。这不,去上了半年班,就算在我爸的厂里做事,有我爸和办公室的人照顾,什么都不懂也是不行的。”
  她抬起眼眸:“我不够细心,不适合做财会;做管理我也没那个脑子和心眼儿。想来想去,我还是复读一下,看看能不能考大学吧。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就算大学毕业后又回来跟我爸管厂子,有个文凭,也比什么都不是强。”
  “你这样想就对了。”章外婆一拍桌子,十分赞同,“打铁还得自身硬。你自己有本事,去到哪里都不怕。”
  有句话她不好说。
  她觉得纺织厂这么大个厂子都说倒就倒,叶东盛那个小厂子能支撑多久谁也不知道。这年头人人都下海,今天赚钱,明天破产都是常有的事。叶嘉宜想靠着她爸的厂子吃一辈子,怕是不容易。
  “你有这个心,想要努力,那就去试试。”她转头吩咐章斌,“你好好替嘉宜筹划筹划,看看去哪个学校好。”
  章斌很多的疑问就被老娘堵在了嗓子眼里。
  他点头道:“成,我问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