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谢谢你们的邀请,我会考虑的。”黑兹尔心情不错,她接着又问,“那你对这次采访还有什么别的问题吗?”
路易安娜眨眼:“我想问:您对您现在的生活现状满意吗?”
在她的目光下,黑兹尔摇头:“不满意,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路易安娜站起身:“谢谢,这些就是我的
问题了。希望能再次见到您。”
等回到家,黑兹尔本已经想休息,在脱衣服时想起来自己的口袋里还有名片,才想起来要查一下这个名为《轮廓》的女性杂志。
查了才知道,这本杂志创立于二十年前,有一批自己固定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少有名的女性博主都曾经推荐过,但因为杂志内容并不能称得上“有趣”所以知名度无法进一步扩大。
在metoo运动开始之前,这一杂志就曾经冒险报道过好莱坞的性丑闻事件,不能说让事情有多少关注度,但也做了一个作为女性杂志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这一杂志的员工少得只有五个人了,这五个人里,编辑还得兼职外出采访和部分美工排版的工作,但即便如此,她们还在努力。
她们需要一个曝光。
黑兹尔是目前她们觉得最好的人选,不仅仅是因为话题适配度,还因为黑兹尔能给她们带来的热度。
倘若她们直接找了伊丽莎白,那确实,伊丽莎白绝对会看着这个规模就给黑兹尔否掉,因为没必要,且吃力不讨好。
只有直接来找黑兹尔,她们才能有可能得到做专访的机会。
路易安娜在今天回到《轮廓》编辑室时,同事们还在电脑桌前写文章。
主编伊莱莎见她回来,赶忙问:“怎么样?你见到她了吗?她怎么说?”
路易安娜坐到自己的工位上,抬起头,见自己的同事们都伸着脑袋看她,她叹了口气,说:“见到了,她很友好,我也给了她我们的名片。”
“那就只能等消息了?”
“是啊,反正我们也习惯了。要是没有消息也没关系,另外一篇专访已经写完了。”
她说完也难免沮丧,她看看她们这个小编辑室,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四周都是杂志和各种纸张,乱中有序,可也闭塞得很。
一开始,她们这个杂志还有二十个人,负责各个事务,从印刷校对,美工,到宣传和广告洽谈分工明确,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看不到未来,便纷纷选择辞职或者是跳槽。
现在,只有她们五个了。
“我觉得她会答应的。”伊莱莎对此很乐观,“她和很多人不一样,不是吗?她才不会因为我们杂志没什么影响力对她没用就拒绝。”
“但是我们杂志有好到那个地步吗?”负责美工和校对的茱莉亚叹了口气,悲观道,“又或者说她能看得出我们杂志很好吗?”
“茱莉亚,乐观一点。她都那么会挑电影剧本了!对文字质量一类的肯定有一定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伊莱莎说,“换个角度想:如果她看不出,那我们也没必要找她来,即便是答应了那专访也不可能有什么有趣的内容。”
大家闻言,点点头,决定开始继续工作。
路易安娜打开了自己的文档,开始准备工作,就在这时,编辑室的座机电话响了——
“会不会……”
伊莱莎去接了电话:“你好,《轮廓》编辑室。”
另外四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好的。”伊莱莎点头,“嗯哼——那天可以,恩,不用,好的,十分感谢。”
她挂断了电话,一回头,看见另外四个人全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怎么样?”
“是黑兹尔考特的助理,她说黑兹尔下周四有空,问我们下午来行不行。”
编辑室沉默了。
“……所以,她真的要来了?”茱莉亚问,“我们要拿到她专访的机会了?《轮廓》杂志第一位知名演员专访?”
“好像是的。”伊莱莎说,“而且黑兹尔很少有专访……”
几天后,《百万美元宝贝》的部分采访和节目内容被放出,其中包括之前黑兹尔非常不快的采访内容。
“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能问得出口的?”
“黑兹尔情绪真稳定,还能拒绝回答并转移话题。”
“她是制片人兼演员,电影开头她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放在一起,为什么还能如此对她?”
“不会真有人觉得她是制片人吧?众所周知,演员当制片人很多都是挂名为了多分钱。”
“伊斯特伍德也是演员出身,你这么说那这电影都没制片人了。”
“考特和伊斯特伍德放在一起纯粹因为她知名度高,放一页是客气,你们以为她已经能和伊斯特伍德平起平坐了?做梦呢?”
“凭什么觉得她是挂名?因为她是演员还是因为她是女的?”
……
“爆料一下,黑兹尔的片酬已经基本和同组男演员齐平了,至少近两年的片子是这样,《消失的爱人》的片酬比男主还要多上一百万。”
“这不是应该的吗?”
“但是实际同咖位女演员都比男演员片酬少。”
“好莱坞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直存在,只是真的大声谈论的没几个。”
第142章 名声大噪41“好不好,也得试了才知……
黑兹尔在苏菲的陪同下来到《轮廓》的采访地点时,甚至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
因为这里实在是简陋的很。
偏僻简陋的一个小地下室,装着小杂志的编辑室,入口的门上贴着个简陋的编辑室标牌,看样子很老了,已经有点生锈。
进去后,首先入眼的是一堆杂志和资料,堆在角落,大概有不少是之前实体滞销的退回产品。五个年级25-45之间的五个女人站在空地,欢迎黑兹尔的到来。
“抱歉,有些简陋。”伊莱莎说,“我们是近几年搬到这的,这里的租金便宜。”
确实便宜,毕竟这里交通不发达,周边也没有什么商业中心,只有零星的几家中国超市和快餐店。
“我以为你们会需要拍摄杂志照片?”苏菲问。
“需要的,需要的。”负责摄影美工排版的吉娜抬起手,带她们去隔间,“这里有个小拍摄间。”
确实是“小”,因为不过就是个白布挂在墙上,再加上一盏打光灯而已。
“……抱歉,我们预算很紧。”吉娜说,“所以我们很多东西都是靠后期p图。”
这么小而简陋的摄影棚,黑兹尔在这辈子还没怎么接触过。但是上辈子拍过很多,因为有些小成本电影也是如此,尺度大需要一定私密性,预算又紧的情况下只能租个小地方,有时候连白布都没,直接找一块白色的墙就能拍出合适的电影海报。
黑兹尔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四周,问:“那我们是先拍还是……”
吉娜有些紧张,看向伊莱莎后得到对方的同意后拿起了放在一边的摄像机,“先拍吧!很快的!你怎么拍都好看!”
黑兹尔笑了,她脱下外套,她的内搭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棕色西裤,站在白布前的时候,还问:“需不需要换一身?白色的衬衫和白色的布会不会不好p图?”
吉娜摇头:“放心吧!我的技术好的
很!“说着,她就打开了镜头盖,调好相机,将其对准了黑兹尔。
黑兹尔随意一站,她棕色的头发扎在脑后,并没有多么一丝不苟,两鬓还有没有扎起来的发丝,十分随意。
她白色的衬衫布料偏硬,下摆塞在裤腰里,棕色的西装裤自然下垂,有金属扣的皮带卡在腰间,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干练无比。
吉娜双眼放光,移动着脚步变换着姿势拍摄了好几张。她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有专业的摄影知识,杂志的照片在近几年由她全包,下班了相机都得带走,生怕在路上错过什么合适的景。
电影明星不愧是电影明星,长着一张最适合摄像机的脸。超清的摄像头下,黑兹尔脸上的斑点和毛孔清晰可见,那双灰色的双眸亮晶晶,像是冬季清晨房檐边最坚硬的一块冰锥。
《轮廓》的所有人——五个人——都对黑兹尔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越是了解黑兹尔,就越是会喜欢、佩服她。
拍摄时,苏菲站在门口,身后是编辑室了另外四个人。女人们探头看着吉娜按下快门,看着黑兹尔在白布前,在这简陋是房间里散发魅力,都不禁忘记了呼吸。
片刻,拍摄结束,吉娜兴高采烈地去电脑旁把照片拷贝下来,让其他的同事去进行专访。
——是的,专访也是在摄影棚,只是会端来几把椅子。
负责采访的仍旧是路易安娜,她坐在黑兹尔的面前,手里拿着访问提纲,开始提问:
“十分高兴您能来《轮廓》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都知道您现在的职业发生了改变,从单纯的演员成为了制片人和监制,如今您甚至还和另外一位女演员成立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如此职业的转换,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